手機上有篇文章大概是這樣說的:二十歲時,有個和他一樣是低層員工的室友,有天突然說想請假三個月,準備跑到歐洲去走走、瞧瞧,趁著年青放蕩一下,問題是該友沒錢—原本賺的就不多,而且平常還沒有儲蓄習慣—也沒人可借錢,或願借錢給他,因此準備向高利貸借個一萬元(那時大概是上世紀八0年代),他極力反對,因為借高利貸絕對不靠譜,何況想增加見聞,有的是時間和機會,何必急於一時。然而友人沒聽他的規勸,毅然成行。數月後,帶回一堆照片,以及一堆他想都沒想過的閱歷,例如住青年旅舍和一堆同樣想法的年青人一起,吃最差的,住最爛的,盡情的玩,痛快的瘋,留下了可能此生不會再有的經驗和體驗,雖然回來後,必須加倍工作以償債,但卻認為絕對值。作者則是到了三十歲才有時間和錢財進行類似的旅遊,但已不適合住青年旅舍,因為和年青人已經有段距離,也不太會去吃最差的,住最爛的,因此那位室友當年的即興但帶點瘋狂之舉就成了他此生有點追悔莫及的憾事,經常想著如果當時追隨同行……因此建議讀者把握時光,以免像他那樣當時不敢鼓勇而進,以致迄今猶耿耿於懷。
人生沒有回頭路,過去了就過去了,豈不聞:「此心安處是吾鄉」。聽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