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多巴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過猶不及

前言

為什麼人會對生活失去動力、逐漸無感?網路上有則影片,係訪問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教授安德魯.休伯曼博士(Dr. Andrew Huberman),針對上述問題的研究發現。博士的看法是:因為你的快樂不是來自目標意識下,經過努力的追求得來的。也就是如果你的快樂是輕而易得者,而不是透過努力得來的,那麼你將會對生活失去動力。

藥物成癮

博士舉了一佪藥物成癮的例子。他的意思似乎是:病痛用藥,理所當然。然而將病痛完全寄託在用藥上,自己好像不必有所作為則是有待商榷的,人之所以病痛,很簡單,絕對不是無綠無故的,而是長期累積的某種生活方式,或者活動方式所導致的(遺傳問題暫不論),因此找出原因,改變習慣,再加上藥物的協助,這才是正理。完全寄託在用藥上(藥物會導致多巴胺的分泌),藥物的使用只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重,終致成癮,成癮使你的快樂範圍因而受限縮減,而美好的生活應該能讓使快樂範圍擴張增廣,這包括透過努力和付出所得到的快樂。何況成癮後病痛可能循環加劇且未見好轉。

手機成癮

博士舉的另一實例是抖音和IG,一般來說,你在閱讀訊息時,應該是要有吸收消化的時間的,可是抖音和IG在你滑動手機的三十分鐘內,內容瞬息萬變,複雜且多量,你根本沒有吸收和消化的時間和精力,可是內容又讓你放不下手。在這種情形下,你也許會慢慢覺得對其他事情失去動力,逐漸無感,因為你在短時間內釋放了過多的多巴胺,興奮過度以致於進入沮喪狀態。人的心情是需取得平衡的,快樂之後可能會感覺憂愁以取得平衡(也可以用休息來恢復平衡),快樂無法持久,因需漸趨平衡,所以呢?在急速的訊息衝擊下,你必須刻意的暫停一段時間(或休息一段時間)以取得平衡,問題是你習慣使用手機,你擔心漏接了重要訊息,你一直處在多巴胺過度釋放的狀態……

結論

活力來自於你對可能造成過度振奮—多巴胺過度分泌—的控制。方法很簡單,就從要求自己起床一小時內絕對不碰手機開始。看起來很簡單,對吧?先試一個禮拜看看吧,你就知道自己有無控制自己的能力了,慢慢再擴及其他……(例如用藥)。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言 《一橋桐子(76歲)的犯罪日記》。單單看書名,有沒有很有意思?看人名—一橋桐子—就知道是個日本人—日本女人—,特別標出歲數—76歲—,即可看出作者似乎意有所指。標出做了什麼或想做什麼—犯罪—可看出荒唐和怪誕處(這個年齡,還是個女人,怎麼會有這麼奇特的想法?),標出其長期性及多元性—日記,
前言 上文提及政府因推動「教育機會均等」的政策,因此與國外的想法和做法都一樣,都認為只要在偏遠地區投資大量的經費和設備,就能提升偏鄉教育水平,從而拉近與城區教育的距離。事後才發現這根本就是一廂情願,不分青紅皂白的亂搞,不止沒給偏鄉帶來好處反而造成了諸多的困擾。 投資不等於素質 我舉個小例就
用教育翻轉孩童的未來 前言 昨天提到服務台南偏鄉的弱勢學童,希望成為學校支持系統的樂扶基金會,今天想從另個角度來談談偏鄉教育問題。我原先在花蓮的師資培育機構服務,當時正值「教育機會均等」口號盛行,行動如火如荼展開之際。 教育機會均等 什麼叫做「教育機會均等」:不管你住在什麼地方,你得到的教育
幫助只是給改變一個可能,不必強求帶來改變 前言 因病痛和天氣的關係,已有一段時間沒有騎車聽音頻了。今天早上在家超慢跑時,忽然想到邊跑邊拿著手機聽音頻(因要計算步數)好像也不錯。聽的音頻是《郝聲音會客室:「腳步移開,遠離漂亮的城市,樂扶帶你聽聽不同孩子們的故事。」》樂扶基金會成立於103年4月,旨
與人建立良好關係是幸福的要件 前言 打開手機,有篇《歐普拉談真正幸福的4要件:首先,你不會一直都感到快樂的》的文章。裡面提到:歐普拉是美國知名的脫口秀主持人,近期,她與人合著了一本探討幸福的新書《構建你想要的生活:讓自己更快樂的科學與藝術方法》(直譯自:Build the Life You Wa
前言 昨天聚餐時,問起來,幾乎所有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狀況,酸痛是最普遍的症狀,不影響生命,但卻多少影響到生活品質。而且問起來,對病痛的態度很清楚的分成兩派,其一認為一切遵醫矚,把自己病痛完全交給醫生來負責;另一則認為身體是自己的,別人可以協助,但一切還得靠自己;醫生說的有理,我們聽,醫生說的不以為然
前言 《一橋桐子(76歲)的犯罪日記》。單單看書名,有沒有很有意思?看人名—一橋桐子—就知道是個日本人—日本女人—,特別標出歲數—76歲—,即可看出作者似乎意有所指。標出做了什麼或想做什麼—犯罪—可看出荒唐和怪誕處(這個年齡,還是個女人,怎麼會有這麼奇特的想法?),標出其長期性及多元性—日記,
前言 上文提及政府因推動「教育機會均等」的政策,因此與國外的想法和做法都一樣,都認為只要在偏遠地區投資大量的經費和設備,就能提升偏鄉教育水平,從而拉近與城區教育的距離。事後才發現這根本就是一廂情願,不分青紅皂白的亂搞,不止沒給偏鄉帶來好處反而造成了諸多的困擾。 投資不等於素質 我舉個小例就
用教育翻轉孩童的未來 前言 昨天提到服務台南偏鄉的弱勢學童,希望成為學校支持系統的樂扶基金會,今天想從另個角度來談談偏鄉教育問題。我原先在花蓮的師資培育機構服務,當時正值「教育機會均等」口號盛行,行動如火如荼展開之際。 教育機會均等 什麼叫做「教育機會均等」:不管你住在什麼地方,你得到的教育
幫助只是給改變一個可能,不必強求帶來改變 前言 因病痛和天氣的關係,已有一段時間沒有騎車聽音頻了。今天早上在家超慢跑時,忽然想到邊跑邊拿著手機聽音頻(因要計算步數)好像也不錯。聽的音頻是《郝聲音會客室:「腳步移開,遠離漂亮的城市,樂扶帶你聽聽不同孩子們的故事。」》樂扶基金會成立於103年4月,旨
與人建立良好關係是幸福的要件 前言 打開手機,有篇《歐普拉談真正幸福的4要件:首先,你不會一直都感到快樂的》的文章。裡面提到:歐普拉是美國知名的脫口秀主持人,近期,她與人合著了一本探討幸福的新書《構建你想要的生活:讓自己更快樂的科學與藝術方法》(直譯自:Build the Life You Wa
前言 昨天聚餐時,問起來,幾乎所有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狀況,酸痛是最普遍的症狀,不影響生命,但卻多少影響到生活品質。而且問起來,對病痛的態度很清楚的分成兩派,其一認為一切遵醫矚,把自己病痛完全交給醫生來負責;另一則認為身體是自己的,別人可以協助,但一切還得靠自己;醫生說的有理,我們聽,醫生說的不以為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多巴胺是我們大腦中的一種化學物質,我們已經發現如何在現代世界中利用它。像手機、社交媒體、速食和酒精等東西,會激發我們的多巴胺,讓我們瞬間感受到獎勵和快樂。但最大的問題是,我們越來越容易對這些帶來巨大多巴胺激增的因素上癮,導致我們難以投入真正對我們有意義的事情。許多人在現代世界中都在掙扎著行動起來,朝
Thumbnail
《多巴胺國度》由史丹佛醫學院的安娜·蘭布克醫師所著,深入探討現代社會中的成癮行為及其對身心健康的影響。文章分析了多巴胺在大腦中的獎勵機制及耐受性,並提出恢復心理平衡的方法,如數位排毒與適度的運動。書中強調快樂與痛苦的共存關係,並提供了實用的策略讓讀者擺脫對即時快感的依賴,找到持久的幸福感。
Thumbnail
在科技主導的現代社會,過度的多巴胺刺激使我們的心理健康遭受影響。本文探討多巴胺的作用及其斷食的概念,介紹有效的三種方法,如閱讀、散步和伸展,來減少對電子設備的依賴,增進自控能力,恢復心理健康。最終,這些方法能幫助我們找到生活的平衡,改善專注力與情緒。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文章探討了如何通過多巴胺和內啡肽來追求幸福感,指出短暫的快樂和長期的成就感都會隨著時間減弱。建議追求性格型目標,如成為一個慷慨大方的人,以及建立有意義的友誼,以獲得持久的幸福感。強調設定無終點的性格目標和珍惜真正的友誼,幫助我們獲得長期穩定的幸福。
遇事不決......多巴胺? 從滿懷熱情的時代到「你的快樂毫無價值」. —多巴胺職業讀書心得 前前言,這篇文章是用來推廣下方連結文章的. 前言:多巴胺職業(Dopamine Career):為什麼有些熱情特別不值錢?|思考週記 簡述,多巴胺是一種能夠帶來快樂的神經傳導物質.
Thumbnail
多巴胺不是好東西。這篇文章瀏覽《神經可塑性》、《貪婪的多巴胺》(The Molecule of More,繁體中文譯為《欲望分子多巴胺》)、《多巴胺國度》、《自造幸福》、《箭藝與禪心》等書籍,探討減少仰賴多巴胺的生活是否值得追求,並試著描述「無欲」與「審美」的境界。
Thumbnail
為什麼生活物質越好 憂慮症患者卻逐年成長 因為"快樂太容易取得" 大腦平衡機制,當快樂過多,痛苦就會出現 所以人會想要更多快樂壓抑痛苦,最後就會崩壞,這也是現在的人胃口只會越來越大 每天都需要高刺激 高行為 高感官或是高藥物效用讓生活平衡 長時間已經超越我們大腦可以處理多巴胺的量 讓
Thumbnail
多巴胺的參與,快樂與痛苦一定會平衡。成癮不光是物質上的,當我們對某一行為、心理狀態產生依附後,影響程度不小於物質成癮。社會應該正視這些行為。從內向外戒除成癮需要的步驟包括開始誠實記錄自身行為、瞭解利社會的羞恥等。
重訓、運動時,你也習慣帶著手機聽音樂、看影片、刷社群媒體嗎?這樣的習慣可能會減低運動對你的吸引力,這篇文章從多巴胺分泌來談其間影響。
Thumbnail
多巴胺在大腦中的角色以及其對人類行為的影響。探討了多巴胺對行動和動機的控制,以及如何形成獎賞迴路。多巴胺所帶來的愉悅感永無止境的渴望,同時會伴隨痛苦。多巴胺上癮的過程,並列舉了相關案例。最後提供了降低多巴胺不良影響的方法,包括獨處、活在當下、感受生活細節的神奇以及延後滿足等。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多巴胺是我們大腦中的一種化學物質,我們已經發現如何在現代世界中利用它。像手機、社交媒體、速食和酒精等東西,會激發我們的多巴胺,讓我們瞬間感受到獎勵和快樂。但最大的問題是,我們越來越容易對這些帶來巨大多巴胺激增的因素上癮,導致我們難以投入真正對我們有意義的事情。許多人在現代世界中都在掙扎著行動起來,朝
Thumbnail
《多巴胺國度》由史丹佛醫學院的安娜·蘭布克醫師所著,深入探討現代社會中的成癮行為及其對身心健康的影響。文章分析了多巴胺在大腦中的獎勵機制及耐受性,並提出恢復心理平衡的方法,如數位排毒與適度的運動。書中強調快樂與痛苦的共存關係,並提供了實用的策略讓讀者擺脫對即時快感的依賴,找到持久的幸福感。
Thumbnail
在科技主導的現代社會,過度的多巴胺刺激使我們的心理健康遭受影響。本文探討多巴胺的作用及其斷食的概念,介紹有效的三種方法,如閱讀、散步和伸展,來減少對電子設備的依賴,增進自控能力,恢復心理健康。最終,這些方法能幫助我們找到生活的平衡,改善專注力與情緒。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文章探討了如何通過多巴胺和內啡肽來追求幸福感,指出短暫的快樂和長期的成就感都會隨著時間減弱。建議追求性格型目標,如成為一個慷慨大方的人,以及建立有意義的友誼,以獲得持久的幸福感。強調設定無終點的性格目標和珍惜真正的友誼,幫助我們獲得長期穩定的幸福。
遇事不決......多巴胺? 從滿懷熱情的時代到「你的快樂毫無價值」. —多巴胺職業讀書心得 前前言,這篇文章是用來推廣下方連結文章的. 前言:多巴胺職業(Dopamine Career):為什麼有些熱情特別不值錢?|思考週記 簡述,多巴胺是一種能夠帶來快樂的神經傳導物質.
Thumbnail
多巴胺不是好東西。這篇文章瀏覽《神經可塑性》、《貪婪的多巴胺》(The Molecule of More,繁體中文譯為《欲望分子多巴胺》)、《多巴胺國度》、《自造幸福》、《箭藝與禪心》等書籍,探討減少仰賴多巴胺的生活是否值得追求,並試著描述「無欲」與「審美」的境界。
Thumbnail
為什麼生活物質越好 憂慮症患者卻逐年成長 因為"快樂太容易取得" 大腦平衡機制,當快樂過多,痛苦就會出現 所以人會想要更多快樂壓抑痛苦,最後就會崩壞,這也是現在的人胃口只會越來越大 每天都需要高刺激 高行為 高感官或是高藥物效用讓生活平衡 長時間已經超越我們大腦可以處理多巴胺的量 讓
Thumbnail
多巴胺的參與,快樂與痛苦一定會平衡。成癮不光是物質上的,當我們對某一行為、心理狀態產生依附後,影響程度不小於物質成癮。社會應該正視這些行為。從內向外戒除成癮需要的步驟包括開始誠實記錄自身行為、瞭解利社會的羞恥等。
重訓、運動時,你也習慣帶著手機聽音樂、看影片、刷社群媒體嗎?這樣的習慣可能會減低運動對你的吸引力,這篇文章從多巴胺分泌來談其間影響。
Thumbnail
多巴胺在大腦中的角色以及其對人類行為的影響。探討了多巴胺對行動和動機的控制,以及如何形成獎賞迴路。多巴胺所帶來的愉悅感永無止境的渴望,同時會伴隨痛苦。多巴胺上癮的過程,並列舉了相關案例。最後提供了降低多巴胺不良影響的方法,包括獨處、活在當下、感受生活細節的神奇以及延後滿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