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淺集|佛法嚮往死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解脫指的是脫離輪迴。阿羅漢、自了漢是登出輪迴遊戲,而菩薩是在登出輪迴遊戲之後,重新登入為了教授登出遊戲的方法。

但如果死亡是直接登出遊戲,而不是像佛法所說的會不斷轉生六道異世界,那其實苦諦是直接導致嚮往死亡的,因為在沒有輪迴的前提下,死亡等同於解脫。

換句話說,佛法嚮往死亡,但因相信輪迴而活著。又或者輪迴是為了讓人活下去的幌子,最終發現輪涅無別。

avatar-img
101會員
462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非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追求超越的答案,可能是沒什麼需要超越。
憤世是對俗世抱持希望,厭世是對俗世抱持絕望。
講究性價比的時代下,價值觀也講求CP值。
嚮往著死亡,焦慮不安就消逝了,恐懼也消逝了。
憤世嫉俗的簡樸是社會的,平淡恬雅的簡樸才是反社會的。
記錄生活與思考中,暫時擱淺的浪花與碎沫。
追求超越的答案,可能是沒什麼需要超越。
憤世是對俗世抱持希望,厭世是對俗世抱持絕望。
講究性價比的時代下,價值觀也講求CP值。
嚮往著死亡,焦慮不安就消逝了,恐懼也消逝了。
憤世嫉俗的簡樸是社會的,平淡恬雅的簡樸才是反社會的。
記錄生活與思考中,暫時擱淺的浪花與碎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從輪迴中解脫 不少人們追求的是解讀是 「可以不再投胎成人」、「為了可以不再當人」......   當人很苦,但是「靈魂投入人類這件事,本質上一直是自願的」 (這也是,我從去年開始能感應後的理解) 其實是自願來當人的 、但因感受到苦又為了不想當...... 這樣,不是與初衷違背了嗎.
Thumbnail
《地藏經》云:「復次,普廣!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或夢或寐,見諸鬼神乃及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嘆、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過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屬,在於惡趣,未得出離,無處希望福力救拔,當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願離惡道。」
Thumbnail
多生累劫的因因果果,在世間法很多的學問、學說沒有交代甚至沒有去觸及,如何去解決?人的心性要保護它的純潔,只要是正確良善的宗教,很多跟佛法相應之處,但是最究竟的問題是在佛法中得到答案。什麼答案?生生死死,不斷地六道輪迴,不斷投生到很多的境界,比如投到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等境界
Thumbnail
地球上每天都有人因各種方式非自願地結束他的生命,「我不想死,你就要死.......輪到你了......」有的是一個一個死去;有的是群體地死去;有的因疾病;有的因戰火;有的因饑荒......「人道」,有很多輪迴中的痛苦過患。偉大 蓮花生大士開示:「人世間的所有快樂,後面都有痛苦。」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
Thumbnail
無逸不死道,放逸趣死路。 無逸者不死,放逸者如屍。~法句經21    [筆記] 不放逸與勤奮是涅槃之道。 所以,放逸就是去向死路。   所謂的不死之道,就是領悟和繼承一切生死經歷後,作出的最後選擇——涅槃。不死並非指肉體不死的那種物質狀況,而是指當一個人完全領悟一切經歷的過程時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Thumbnail
佛陀開示:「超渡祖先是不能中斷的,每年還是要請出家眾為他們做超渡及布施,即使他們都已轉世,投生各道,都能因你的超渡獲得利益;相對的你們現世者也能得到事業順利、閤家平安。」 為什麼觀音山定期舉辦超渡法會?因為死亡,並不是終點,而是靈識會再輪迴於六道中,只有讓先人離苦得樂了,我們現世者才能夠平安順利。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從輪迴中解脫 不少人們追求的是解讀是 「可以不再投胎成人」、「為了可以不再當人」......   當人很苦,但是「靈魂投入人類這件事,本質上一直是自願的」 (這也是,我從去年開始能感應後的理解) 其實是自願來當人的 、但因感受到苦又為了不想當...... 這樣,不是與初衷違背了嗎.
Thumbnail
《地藏經》云:「復次,普廣!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或夢或寐,見諸鬼神乃及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嘆、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過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屬,在於惡趣,未得出離,無處希望福力救拔,當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願離惡道。」
Thumbnail
多生累劫的因因果果,在世間法很多的學問、學說沒有交代甚至沒有去觸及,如何去解決?人的心性要保護它的純潔,只要是正確良善的宗教,很多跟佛法相應之處,但是最究竟的問題是在佛法中得到答案。什麼答案?生生死死,不斷地六道輪迴,不斷投生到很多的境界,比如投到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等境界
Thumbnail
地球上每天都有人因各種方式非自願地結束他的生命,「我不想死,你就要死.......輪到你了......」有的是一個一個死去;有的是群體地死去;有的因疾病;有的因戰火;有的因饑荒......「人道」,有很多輪迴中的痛苦過患。偉大 蓮花生大士開示:「人世間的所有快樂,後面都有痛苦。」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
Thumbnail
無逸不死道,放逸趣死路。 無逸者不死,放逸者如屍。~法句經21    [筆記] 不放逸與勤奮是涅槃之道。 所以,放逸就是去向死路。   所謂的不死之道,就是領悟和繼承一切生死經歷後,作出的最後選擇——涅槃。不死並非指肉體不死的那種物質狀況,而是指當一個人完全領悟一切經歷的過程時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Thumbnail
佛陀開示:「超渡祖先是不能中斷的,每年還是要請出家眾為他們做超渡及布施,即使他們都已轉世,投生各道,都能因你的超渡獲得利益;相對的你們現世者也能得到事業順利、閤家平安。」 為什麼觀音山定期舉辦超渡法會?因為死亡,並不是終點,而是靈識會再輪迴於六道中,只有讓先人離苦得樂了,我們現世者才能夠平安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