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方格子的日本旅遊徵文投稿,勾起我一段段旅行中的回憶。
我的阿姨阿伯緣還不錯,承蒙長輩們關愛,每次去日本都會有一兩位讓我印象深刻的阿姨阿伯,簡直可以寫成系列文。
第一次去日本是和表姊一起去京阪神,尤其到了古色古香的京都看到什麼都要拍,那時剛離開二、三年坂,靜謐的午後四點多,隨意走走,走到石塀小路附近,不像二、三年坂都是人潮,看到日式傳統街道又開始自拍。
這時有個約5、60歲的阿伯牽腳踏車經過,眼前這些一看行為打扮就知道是死觀光客 什麼都覺得新鮮的觀光客,他親切地用英文問:「要幫你們拍照嗎?」
那時已經學了點日文,連忙用簡單的日文拜託阿伯:「可以嗎?謝謝您!」
京都阿伯接過相機,幫我們拍了幾張合照。
阿伯繼續用英語和我們聊天,雖然聽起來有日語口音,但不妨礙理解:「你們今天去哪裡玩過了嗎?」
難得遇到當地人跟我們搭話!表姊也覺得有趣,叫我用日語對話試試,當時的日語程度非常蹩腳就是了。「我們去了清水寺,還有二、三年坂!玩得很開心!」
「啊!那裡很美呢!我會去那裡拜拜。」大概因為我們用日語回覆,京都阿伯也跟著切換語言:「這邊的小路我也很喜歡,我常常在這裡散步。你們從哪裡來?」
「台灣!」我和表姊異口同聲說。
「台灣很棒耶!我去過台北◯次,我很喜歡Ri-Tō-Ki先生!」
欸?Ri-Tō-Ki是誰?才剛進入日語對話沒多久就卡關了,表姊一臉疑問地等我翻譯,京都阿伯見狀又用英文說了一次,但關鍵的人名用英文講似乎沒什麼差別。
我掏出紙筆,原本是想在問路辭不達意時寫漢字溝通用的,沒想到會先在這裡用上。
京都阿伯在紙上工整地寫下「李登輝」。
對對對!確實李登輝的日語發音就是Ri-Tō-Ki啊!我怎麼會沒有想到呢?
「李登輝先生是個很有學問的人,他是唸京都大學畢業的,家裡有很多書。」一講到李登輝先生,京都阿伯一邊比大拇指,眼裡散發熠熠光彩。「@#$&......那個馬......」
這邊語速有點快,我聽不太懂,詢問道:「李登輝先生還會騎馬嗎?」
京都阿伯擺擺手,在紙上寫下「馬英九」。「李登輝先生很好,那個馬啊,唉,完全不行!」
時值馬英九執政,我剛剛怎麼會以為京都阿伯在講騎馬哈哈......那時候的日語程度真是破到很搞笑欸。
「我們也喜歡李登輝,不喜歡馬英九。」我和表姊分別用日語和英語說。不過我們從沒想過會在日本旅遊時和當地人聊起台灣政治,只是礙於語言能力無法聊得太深入。這種感覺就像是日本人來台旅遊遇到當地人和他聊起安倍晉三吧?不過在哪聊起政治都有踩到對方雷的風險。
京都阿伯本鄉遇新知很是高興,答應與我們一起在石塀小路自拍合照。時隔多年,那時還沒把照片傳到雲端的習慣,照片隨搬家整理資料時佚失,不過即使合照還留著我也不會放上來的,畢竟沒有經過人家同意。
聽聞過京都人笑裡藏刀、總是保持禮貌性的距離感的評論,我接觸過的京都人樣本數不夠龐大,很難去論斷這個評論,但我滿幸運地常常遇到友善的人。
祝這位像精靈一樣的京都阿伯仍然身體健康,也許在京都某處還會向觀光客親切搭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