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以前我以為進廚房煮菜很難,我媽媽從來沒有教過我任何一道菜。我甚至說不出媽媽的拿手菜是什麼。所以當我長大、戀愛、進入婚姻,開始買了新廚具,我才知道自己在做菜方面還滿有天分的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記得先生第一次帶我到雙人牌買staub的那一幕,他說妳可以買任何想要的。我挑了一個鑄鐵鍋、一個刷子和鍋鏟,接下來的一陣子我就在烹飪教室上免費廚藝課。

煮飯最大的享受莫過於看著家人吃得津津有味,我常看到家人滿足地吃著自己的成品,也有很大的滿足。我以前最喜歡煲湯,在冷冷的天,煮上一鍋熱熱的湯,每個喝的人都很享受,暖胃也暖心。

未來我一定會找時間也教孩子做菜,因為很容易有成就感,自己煮既健康又能將家人凝聚在一起,這是很棒的一件事!

avatar-img
176會員
377內容數
躁鬱症又稱雙相情感疾患,它剝奪了生命中許多美好,但也同時在絕望中看見許多人性光輝。想分享自己十多年來用如何藉著一些實用的方式,讓自己感覺好一些,尤其在面對自殺議題時,該如何自處。願患者都能更自在、平靜的面對這場生命風暴,也知道就算生病了,還是可以有很多不一樣的選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玄玄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二十八、畫出情緒曲線圖 你知道自己的地雷嗎?還是總是隱忍後又不甘心。雖然躁鬱症和基因有極大相關,但通常復發仍有其脈絡可尋。環境和壓力是很大的觸發點。就我而言,若要舉出很明確的觸發點,那就是混亂 。 最明顯的就是氣溫的驟變,無論是忽然升高還是降低,都會讓我很難受,另外就是噪音的轟炸會使我情緒崩潰。
我曾交往過一個即將要出國唸書的男子,我們心有靈犀,他對我很好,在出國前他突然變得很黏人,因為缺乏安全感。他要我許諾他一生一世,安排了雙方父母見面,希望我們可以先結婚。當時我太年輕,儘管他的父母對我的疼愛就如家人一樣,我還是希望等他回國再談婚論嫁。因為我很明白婚姻沒那麼簡單。
二十七、放個長假也放自己一馬 喜劇,就是悲劇加上時間。人生不到最後一刻,你不曉得會發生什麼事,可能真的很悲慘,但若比你預設的好那麼一點,就是賺到了。我一直以這樣的信念活著。
很少跟異性討論婚姻,由於今天遇到學弟,在閒聊之際,他說了一些支持我的話語。我是一個與人界線分明的人,課題分離對我也非難事,對方似乎很驚訝。說他練習好久,也跟太太去做婚姻諮商,但他發現討好是無用之舉。
每個人都有擔心的時候。我的孩子跟我說,如果跟我聊天,他會感覺好很多,有人聽他說話,告訴他發生什麼事,他就會平靜。 除了談話,他也會在脆弱時跟我撒嬌,要我抱抱他,親密接觸真的會帶給人很大的力量。除了身體接觸,讓身體動一動也是我常用的方式,接觸大自然也是很紓壓的活動。
光是管好自己的事就很難了! 我常在公眾場合遇到一些魔人,可能不是針對我,但在一旁看到還是很不舒服。就像我會看到自以為正義凜然的大嗓門,對著老婆婆說,這邊不能坐人,言下之意就是要對方離開那個位置。然後等移動了,又偽善的叫對方坐到他旁邊較大的空間,完全不顧他人意願,看得我們一群人趕緊讓位離開。
二十八、畫出情緒曲線圖 你知道自己的地雷嗎?還是總是隱忍後又不甘心。雖然躁鬱症和基因有極大相關,但通常復發仍有其脈絡可尋。環境和壓力是很大的觸發點。就我而言,若要舉出很明確的觸發點,那就是混亂 。 最明顯的就是氣溫的驟變,無論是忽然升高還是降低,都會讓我很難受,另外就是噪音的轟炸會使我情緒崩潰。
我曾交往過一個即將要出國唸書的男子,我們心有靈犀,他對我很好,在出國前他突然變得很黏人,因為缺乏安全感。他要我許諾他一生一世,安排了雙方父母見面,希望我們可以先結婚。當時我太年輕,儘管他的父母對我的疼愛就如家人一樣,我還是希望等他回國再談婚論嫁。因為我很明白婚姻沒那麼簡單。
二十七、放個長假也放自己一馬 喜劇,就是悲劇加上時間。人生不到最後一刻,你不曉得會發生什麼事,可能真的很悲慘,但若比你預設的好那麼一點,就是賺到了。我一直以這樣的信念活著。
很少跟異性討論婚姻,由於今天遇到學弟,在閒聊之際,他說了一些支持我的話語。我是一個與人界線分明的人,課題分離對我也非難事,對方似乎很驚訝。說他練習好久,也跟太太去做婚姻諮商,但他發現討好是無用之舉。
每個人都有擔心的時候。我的孩子跟我說,如果跟我聊天,他會感覺好很多,有人聽他說話,告訴他發生什麼事,他就會平靜。 除了談話,他也會在脆弱時跟我撒嬌,要我抱抱他,親密接觸真的會帶給人很大的力量。除了身體接觸,讓身體動一動也是我常用的方式,接觸大自然也是很紓壓的活動。
光是管好自己的事就很難了! 我常在公眾場合遇到一些魔人,可能不是針對我,但在一旁看到還是很不舒服。就像我會看到自以為正義凜然的大嗓門,對著老婆婆說,這邊不能坐人,言下之意就是要對方離開那個位置。然後等移動了,又偽善的叫對方坐到他旁邊較大的空間,完全不顧他人意願,看得我們一群人趕緊讓位離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當初,要不是生病,醫生要我自己好好想想,自己做菜給自己吃的健康飲食,我也不會提起學習之心學做菜。 廚房,是個有味道的地方。做菜的不易,當感謝在廚房辛苦做菜的人。 愛就是把菜吃光光。 做菜的人,看見自己的菜被吃光,只剩菜盤,那是有多開心。 做菜,也能學的心法。從做菜之中,發現自己過去想錯、做錯
Thumbnail
或許是自己的私心吧!很奇怪我的生活經驗裡並沒有以灶烹煮食物的記憶,要說跟灶的連結,應該僅止於燒熱水洗澡? 後來最多也就是長大以後,看著外公用灶煮過玉米,以及某一年為了端午節的儀式感,硬是拉了家裡的長輩陪著我綁肉粽、焢肉粽,但回到鄉下以後,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在後院裡,作灶一座。 後來因為許多的原
Thumbnail
不知道這有沒有關聯,從小到大,我爸媽都很會煮飯,我完全沒有進廚房的機會,甚至連開瓦斯都很少,下樓就有賣很多吃的,從小吃類的燒餅、米粉湯、章魚燒、滷味,正餐類的牛肉麵、麻油雞、鐵板燒、火鍋,甚至貴一點的日本料理、泰式料理、牛排,連飯後甜點手搖飲、冰店、紅豆餅、豆花都有,要說是一個小型夜市也不為過...
Thumbnail
對,我沒寫錯,不是無菜單料理,而是無菜譜料理,是我當媽以後被迫發明的料理。 我起先以為因為我爸及他的全家都很會煮菜,所以我應該有遺傳到他的天賦,也應該自然就很會煮菜才對,所以從沒有放棄過嘗試。但是我從大學離家一路到,手忙腳亂一通也留學出國,再到結婚生娃,前後快二十年,結果依然是開火以後就秒變金魚腦。
我媽媽不愛煮飯 她的名言就是吃一頓飯~ 何必搞成那樣~ 所以她就算自己煮 也是炒菜+外面的冷凍雞塊炸熱 (因為外婆很會煮~也會教我媽家事~ 我想她是不喜歡煮) 過年過節我們家族是吃餐廳 小時候我跟姐姐說我要找一個很會煮飯的人當老公 這樣我就不用煮飯了~ 後來因為工作搬到鄉下~只能
Thumbnail
以前,媽媽為我做菜是我的舒適圈,不需要擔心不會煮。可是,我來不及突破這個舒適圈,父母就相繼離世了。現在的我,還是不得不逼自己突破這個舒適圈,自己學做菜。 如今,有能力照顧自己的我,因此找到自己的一點喜悅。卻再也無法像從前一樣,親手給父母家用、親身載他們去買菜。
Thumbnail
在疫情期間慢慢跟著母親取經,記錄下一道又一道簡單又好吃的家常菜。自己煮不但能省錢、增進夫妻感情,也是蠻有成就感的。我所嚮往的生活,有個自己的小菜園,在下班後忙碌的夜晚來臨之前,做幾道簡單又健康的料理,與家人談笑風生,是幸福也是種幸運。
Thumbnail
女兒在班上的母親節活動中發言:「媽媽最喜歡作的事是煮飯。」 兒子的生活課本有道題目:「媽媽喜歡作的事。」兒子寫下:「煮飯。」 有天先生跟同事說我喜歡煮飯,回到家我開玩笑地對他說:「我們中間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三人異口同聲,我辯駁無效。我問我自己:「若不用顧慮家人的需要,我想作什麼
Thumbnail
孩子在2歲左右即可開始參與簡單廚房工作,如洗菜、打蛋。在2.5歲後,引導他們進入備料階段,使用兒童專用工具,培養安全使用刀具方式。然而,接觸燙的爐具則需視技能和安全意識而定。家長應先在旁協助,共同創造安全有趣的烹飪體驗。
Thumbnail
如果要說我的廚藝最受誰啟發,那就要歸功於我老媽,七歲剛學會寫自己的名字時,我開始當起我媽的廚房特助,幫的都是一些基本功,洗菜、拖地和保持流理臺清潔,好像少林寺練功的情節,我常想什麼時候才會學到秘訣、打通任督二脈,像阿嬤一樣開一家小餐館 ...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當初,要不是生病,醫生要我自己好好想想,自己做菜給自己吃的健康飲食,我也不會提起學習之心學做菜。 廚房,是個有味道的地方。做菜的不易,當感謝在廚房辛苦做菜的人。 愛就是把菜吃光光。 做菜的人,看見自己的菜被吃光,只剩菜盤,那是有多開心。 做菜,也能學的心法。從做菜之中,發現自己過去想錯、做錯
Thumbnail
或許是自己的私心吧!很奇怪我的生活經驗裡並沒有以灶烹煮食物的記憶,要說跟灶的連結,應該僅止於燒熱水洗澡? 後來最多也就是長大以後,看著外公用灶煮過玉米,以及某一年為了端午節的儀式感,硬是拉了家裡的長輩陪著我綁肉粽、焢肉粽,但回到鄉下以後,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在後院裡,作灶一座。 後來因為許多的原
Thumbnail
不知道這有沒有關聯,從小到大,我爸媽都很會煮飯,我完全沒有進廚房的機會,甚至連開瓦斯都很少,下樓就有賣很多吃的,從小吃類的燒餅、米粉湯、章魚燒、滷味,正餐類的牛肉麵、麻油雞、鐵板燒、火鍋,甚至貴一點的日本料理、泰式料理、牛排,連飯後甜點手搖飲、冰店、紅豆餅、豆花都有,要說是一個小型夜市也不為過...
Thumbnail
對,我沒寫錯,不是無菜單料理,而是無菜譜料理,是我當媽以後被迫發明的料理。 我起先以為因為我爸及他的全家都很會煮菜,所以我應該有遺傳到他的天賦,也應該自然就很會煮菜才對,所以從沒有放棄過嘗試。但是我從大學離家一路到,手忙腳亂一通也留學出國,再到結婚生娃,前後快二十年,結果依然是開火以後就秒變金魚腦。
我媽媽不愛煮飯 她的名言就是吃一頓飯~ 何必搞成那樣~ 所以她就算自己煮 也是炒菜+外面的冷凍雞塊炸熱 (因為外婆很會煮~也會教我媽家事~ 我想她是不喜歡煮) 過年過節我們家族是吃餐廳 小時候我跟姐姐說我要找一個很會煮飯的人當老公 這樣我就不用煮飯了~ 後來因為工作搬到鄉下~只能
Thumbnail
以前,媽媽為我做菜是我的舒適圈,不需要擔心不會煮。可是,我來不及突破這個舒適圈,父母就相繼離世了。現在的我,還是不得不逼自己突破這個舒適圈,自己學做菜。 如今,有能力照顧自己的我,因此找到自己的一點喜悅。卻再也無法像從前一樣,親手給父母家用、親身載他們去買菜。
Thumbnail
在疫情期間慢慢跟著母親取經,記錄下一道又一道簡單又好吃的家常菜。自己煮不但能省錢、增進夫妻感情,也是蠻有成就感的。我所嚮往的生活,有個自己的小菜園,在下班後忙碌的夜晚來臨之前,做幾道簡單又健康的料理,與家人談笑風生,是幸福也是種幸運。
Thumbnail
女兒在班上的母親節活動中發言:「媽媽最喜歡作的事是煮飯。」 兒子的生活課本有道題目:「媽媽喜歡作的事。」兒子寫下:「煮飯。」 有天先生跟同事說我喜歡煮飯,回到家我開玩笑地對他說:「我們中間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三人異口同聲,我辯駁無效。我問我自己:「若不用顧慮家人的需要,我想作什麼
Thumbnail
孩子在2歲左右即可開始參與簡單廚房工作,如洗菜、打蛋。在2.5歲後,引導他們進入備料階段,使用兒童專用工具,培養安全使用刀具方式。然而,接觸燙的爐具則需視技能和安全意識而定。家長應先在旁協助,共同創造安全有趣的烹飪體驗。
Thumbnail
如果要說我的廚藝最受誰啟發,那就要歸功於我老媽,七歲剛學會寫自己的名字時,我開始當起我媽的廚房特助,幫的都是一些基本功,洗菜、拖地和保持流理臺清潔,好像少林寺練功的情節,我常想什麼時候才會學到秘訣、打通任督二脈,像阿嬤一樣開一家小餐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