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疾與我的人生][11]給予弱勢資源與福利,是否構成一種社會資源浪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我的家庭背景與健康狀況較為弱勢,而我受的教育以及職場的競爭環境,則是充滿資本主義的精神,我以自身的經歷以及總體經濟學的一環,財政學的角度跟大家分享。

突然分享這個議題是因為,我在前陣子的面試,問了注重社會影響力的長官非常冗長的問題:

即便給予弱勢家庭生活以及就學上的幫助又如何呢?

許多弱勢家庭的家長根本不希望孩子受太多教育,只希望他們趕快成為勞動力養家。

就算多受了教育,資源還是遠遠不足,在家世/資源/人脈的軍備競賽下,這些弱勢家庭的小孩也很難念到頂尖的學校。 就算多念一些書,許多地方格格不入,到職場終究會被打壓,甚至薪水也不高,有產階級也完成不希望弱勢家庭往上爬。

那,最初給予的幫助,是否是一種社會資源浪費呢?


我必須先感謝長官聽完我冗長的問題,他們的答案大概就是 社會是競爭與現實的,我們無法做到平等,但只能盡可能拉近平等。

我覺得這個答案真是太保守了,大多數人都喜歡光鮮亮麗的人,弱勢人口又有多少人會真心關懷呢?


以下言論比較直接,如果讓讀者們不舒服先說抱歉了,但我覺得以我的成長背景以及學歷跟工作經歷,姑且能說說:

我認為,提供弱勢家庭幫助,其實只是讓他們可以好活一些,這樣才能服務有錢人啊,這只是維護社會秩序的手段,並沒有人期待弱勢家庭提高階級或者變得多麼平等。

以投資弱勢家庭的角度來說,是賠錢的(儘管給予補助,要找到高薪工作回本,是非常困難的),正因為不期待他們可以還錢,所以一般是提供無償的補助,或者是非常低利率的貸款。

以社會的角度來說,政府營造形象維護秩序是有利的。如果弱勢不在了,就沒有低薪的勞動力,物價就會上升,代表有錢人的購買力下降,資產變相貶值。

以社會福利的角度來說,不僅是弱勢的福利,也代表有錢人的福利。弱勢能平白無故不勞而獲得到補助,而這些補助往往來自中產階級以上的稅金 ; 中產階級貌似吃虧,但如果這樣的支付能穩定社會,對繳稅的人也有利。即便給予弱勢幫助與補助無法讓他們跳躍階級,但對社會安定以及物價是有利的,因此這樣的幫助有它的價值在,並不構成社會資源浪費。

以我受的教育,理性上承認以上的話

目前存在的許多社會福利組織,或許也只是有錢人/企業營造社會形象的一種手段,大家都想用這個議題沾點光,但不得不說,不管意圖為何,是否真切幫助到弱勢,的確都是有善款流量弱勢的。

只是,感性來說,弱勢如我,沒有力量的我,天馬行空的我,真心希望有關懷弱勢,並且想提升弱勢的人存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擁抱夕陽的人生的沙龍
45會員
108內容數
職場政治學、眼睛與我、交易室紙醉金迷、攝影之旅
2024/11/16
本文是生病狂人筆者我,這幾十年的就診心得,以下內容僅為病友個人經驗分享,如有問題建議至門診向醫生諮詢,筆者不負任何醫療與法律責任。 1.西醫擅長「特定器官」結構疾病/手術/醫療輔具/疫苗 比方說 X光/超音波/核磁共振/眼底攝影/腸道攝影,能看出哪裡有變形,也能用科學的角度進行手術/切除,西醫的
Thumbnail
2024/11/16
本文是生病狂人筆者我,這幾十年的就診心得,以下內容僅為病友個人經驗分享,如有問題建議至門診向醫生諮詢,筆者不負任何醫療與法律責任。 1.西醫擅長「特定器官」結構疾病/手術/醫療輔具/疫苗 比方說 X光/超音波/核磁共振/眼底攝影/腸道攝影,能看出哪裡有變形,也能用科學的角度進行手術/切除,西醫的
Thumbnail
2024/08/28
西門對我來說是一個充滿回憶的地方。 有個新潮的百貨及outlet,同時有著古都風采,是一個新古交會之地。 我很喜歡這裡的夕陽以及雲彩,燃燒著天空的金黃焰彩,猶如我那擁抱夕陽的人生。 倘若夕陽的餘暉,能徹底抹除我眼前的彩虹,不知有多好?
Thumbnail
2024/08/28
西門對我來說是一個充滿回憶的地方。 有個新潮的百貨及outlet,同時有著古都風采,是一個新古交會之地。 我很喜歡這裡的夕陽以及雲彩,燃燒著天空的金黃焰彩,猶如我那擁抱夕陽的人生。 倘若夕陽的餘暉,能徹底抹除我眼前的彩虹,不知有多好?
Thumbnail
2024/03/23
動機: 其實住院對我來說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情,高中時我就住過加護病房了,也曾在治療期間服用過毒性強烈的藥物。大學時更是為了測試眼睛的能耐做了各種實驗,發現黑暗是我的天敵後,多次作壓力測試。 比起台大書卷畢業,在投資部門工作,這種普遍被世人承認的成就,我覺得跟病魔相處努力維持日常生活才更加勇敢。
Thumbnail
2024/03/23
動機: 其實住院對我來說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情,高中時我就住過加護病房了,也曾在治療期間服用過毒性強烈的藥物。大學時更是為了測試眼睛的能耐做了各種實驗,發現黑暗是我的天敵後,多次作壓力測試。 比起台大書卷畢業,在投資部門工作,這種普遍被世人承認的成就,我覺得跟病魔相處努力維持日常生活才更加勇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去年因應朋友邀請參加〖慈濟青年孵化團隊計劃〗 不符合青年年紀需求的我,當時卻能集結一群「好青年們」的支持加入申請團隊 讓我以我個人照顧失智媽媽的歷程,寫出長照六個階段可能會發生的事, 及需要的資源方式的短篇小說
Thumbnail
去年因應朋友邀請參加〖慈濟青年孵化團隊計劃〗 不符合青年年紀需求的我,當時卻能集結一群「好青年們」的支持加入申請團隊 讓我以我個人照顧失智媽媽的歷程,寫出長照六個階段可能會發生的事, 及需要的資源方式的短篇小說
Thumbnail
「從今天起到未來指定的某一天,你負責協助校中不像你這麼幸運的同學。」 「....您是指殘廢的同學嗎?」 「不!我們比較喜歡稱他們為『身心障礙者』。」 這是書裡一開始,師長眼中的問題學生被派任務時脫口而出的言語。是否,您也曾經以『殘廢』、『殘障』、『智障』等等字眼稱呼『身心障礙者』?....
Thumbnail
「從今天起到未來指定的某一天,你負責協助校中不像你這麼幸運的同學。」 「....您是指殘廢的同學嗎?」 「不!我們比較喜歡稱他們為『身心障礙者』。」 這是書裡一開始,師長眼中的問題學生被派任務時脫口而出的言語。是否,您也曾經以『殘廢』、『殘障』、『智障』等等字眼稱呼『身心障礙者』?....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青年壯遊計畫對身心障礙族群的忽略,並提出身心障礙者參與計畫的重要性以及培養多元能力。文章呼籲政府應關注這一族群的權益。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青年壯遊計畫對身心障礙族群的忽略,並提出身心障礙者參與計畫的重要性以及培養多元能力。文章呼籲政府應關注這一族群的權益。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照顧者的文章,重點有關精神疾病照顧者的挑戰和需求。作者廖福源分享了他對照顧者議題的看法以及推動去汙名的想法。文章中提到了照顧者的困境,以及如何在社會中創造理解和支持的環境。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照顧者的文章,重點有關精神疾病照顧者的挑戰和需求。作者廖福源分享了他對照顧者議題的看法以及推動去汙名的想法。文章中提到了照顧者的困境,以及如何在社會中創造理解和支持的環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會分兩個層面,第一個是我對於機構的看法,第二個則是我對失能者接受失能與否的看法。 圖片來源:AI ​ ​ [機構照顧的偏見] ​ 有些人對於自家長輩甚至是處遇個案時,對於送去「機構與否」往往抱持分歧意見。說真的,以社工的經驗來看,多數個案送去機構通常沒幾個月就開始直線下坡,不出幾
Thumbnail
這篇文章會分兩個層面,第一個是我對於機構的看法,第二個則是我對失能者接受失能與否的看法。 圖片來源:AI ​ ​ [機構照顧的偏見] ​ 有些人對於自家長輩甚至是處遇個案時,對於送去「機構與否」往往抱持分歧意見。說真的,以社工的經驗來看,多數個案送去機構通常沒幾個月就開始直線下坡,不出幾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的過動症經驗,呼籲社會應更理解特殊族群並尊重他們的需求。同時,提出過動症的孩子需要資源班的協助,並訴說因過動症給他帶來的獨特體驗與成長。這篇文章重點關鍵字包含過動症、資源班、社會歧視、特殊族群。故在關鍵字中可使用適當的中文詞彙。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的過動症經驗,呼籲社會應更理解特殊族群並尊重他們的需求。同時,提出過動症的孩子需要資源班的協助,並訴說因過動症給他帶來的獨特體驗與成長。這篇文章重點關鍵字包含過動症、資源班、社會歧視、特殊族群。故在關鍵字中可使用適當的中文詞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長照家庭成員面臨的諸多問題和壓力,以及作者自己在照顧失智症和失能家人的苦衷。家庭成員之間存在著各種問題,導致長期的精神壓力和痛苦。文章中描述了家庭成員之間的衝突和不合作,以及作者在面對諸多問題時所經歷的痛苦和掙扎。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長照家庭成員面臨的諸多問題和壓力,以及作者自己在照顧失智症和失能家人的苦衷。家庭成員之間存在著各種問題,導致長期的精神壓力和痛苦。文章中描述了家庭成員之間的衝突和不合作,以及作者在面對諸多問題時所經歷的痛苦和掙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