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反脆弱》是需要練習的

2023/12/1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脆弱的相反不是堅固,是反脆弱。


《反脆弱》這本書之所以被寫成,是因為作者認為,人類社會整體環境若要變得更好,就要朝向脆弱的相反方向發展,作者稱之為「反脆弱」。


要解釋這個詞,首先要從脆弱說起。

「脆弱」事物代表在受到外力衝擊時,會碎裂、損壞或受傷。而它的相反,在人類有限的語言中,會以「堅固」,或者「堅強」等字眼來形容。然而,堅固的事物,例如金屬,在受到打擊時,僅僅會維持原樣,而這並不是我們要追求的境界。

作者認為,更好的狀態是一種「在受到外力影響、受到挫折時,會因此獲得助益、變得更好」的成長心態,稱之為「反脆弱」。像一顆彈力球,轉化往下掉的力道,成為高高彈起的動能。


反脆弱性就像人體的免疫系統,在我們打了疫苗之後,身體會有一般性的免疫反應,產生記憶T細胞和記憶B細胞,在下次接觸到同樣的抗原(如細菌、病毒等)時,身體便能更快、更有效地做出抵禦,消滅病菌,恢復健康。

另一個例子是,森林中若不定期發生小火災,就不會發生真正嚴重的森林大火。因為小火災能將林中堆積的易燃物清除掉,不至於累積太多,將災害的規模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


這些反脆弱性的例子都是在波動的環境中才得以展現的。作者認為,無論是在政治、經濟環境中,或者是其他體系之中,都需要自然的波動性、隨機性來達成動態平衡。作者斬釘截鐵地說,我們不可能預測或計算重大風險會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發生,因此我們無法預防它。我們能做的,就是在平常勇於面對不確定性,練習應對危機,從中培養反脆弱性,在真正的巨大災難降臨時才能更好地做出反應。

人生也是。

 

要讓自己具備反脆弱性,可以從兩個面向去改變:個人的心態,以及身處的外在環境。


個人心態的部分,有三個重要的核心觀念:

1.      相信錯誤能夠帶來的好處。

就好比在小考時犯錯訂正,會比僥倖猜對,卻沒有真正釐清觀念,在大考時不知道如何回答考題來得好。鼓勵自己在可接受的範圍內盡量嘗試,並且不怕犯錯,從錯誤中學習,告訴自己,同樣的錯誤不能再錯第二次。


 

2.      識別具備什麼特質的人,在什麼情況下較脆弱。

例如:在投資失敗後就傾家蕩產的人,是不懂得分散風險的人。容易上當,被詐騙到柬埔寨的人,多數是急需金錢的匱乏者。懂得分辨出別人身上的脆弱特質,然後檢視自己的行為/習慣,便可以從別人的經驗中獲益。

 

3.      想像最糟的情況。

我很喜歡的podcast「引書店」主持人許皓寧曾分享他的心法,他說:「每次我覺得自己做好萬全準備、信心滿滿時,我都會想:如果事情最後還是搞砸、出包了,那會是為什麼?」


就像是與自己玩海龜湯遊戲那樣,在腦袋裡預演,還有可能發生什麼意外?如果真的發生了,我應該怎麼做?用意識去練習,是成本最低的試誤。


 

另一方面,為自己或子女選擇外在環境時,可以注意這些原則:

1.      為自己創造多變、波動的環境。

與不同的人交談,盡量去嘗試。讓身處的環境中充滿錯誤、隨機性與不確定性的好處是,自己或他人失敗的時候,便可以有真實的經驗作為前車之鑑,得以剖析其中原因並且記取教訓,並且整體環境也會因此迭代,變得更成熟。

2.      政府、家長等不要干預自然發生的事件。

作者在書中指出,政府出資為大公司紓困,違反了市場的機制,使應該被市場淘汰的固有機構無法真正從錯誤中改變,反而會傷害更多弱者。


而我想到的另一個例子是直升機父母造成的負面影響。

保護孩子、為孩子抵禦所有外來的傷害,聽起來是聖潔的,愛孩子的表現。然而,越是認為孩子應該純真無邪、完好無傷,越是在環境中刪除變異,孩子便變得越脆弱、越沒有經驗與智識去應對生活中的負面事件。



作者在後記裡寫道:「這個世界的魅力,來自於我們沒有能力真正了解它。」

祝福在錯誤中練習的你,都能夠反脆弱的活過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人生。

13會員
38內容數
你將讀到的不是書評,也不是影評,而是一些新的思考切入點。這裡會有對多元議題的探討,在梳理議題脈絡後,會由此議題為核心,進行延伸討論,談談相關的文學與影視作品對此議題有什麼樣的闡釋,也會從不同視角切入,分享不同作品各自有什麼樣的觀點,而他們之間又是如何對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