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003 【讀書心得】反脆弱(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What doesn’t kill me makes me stronger.
凡是殺不死我的,都會讓我更強大
-尼采
反脆弱這本書應該是影響我人生觀排行榜的前三名,其中概念可以應用在醫學、政治、教育、商業,甚至擴大到大自然的演化。但本書並不太好讀,會找機會二刷。
讀了那麼多書,難的是將這些知識內化,並且落實在生活、投資中。而Eason的補教經驗中,最擅長的就是將艱澀的觀念轉化成淺顯易懂的白話文,所以在這分享經過我消化整理後寫出的心得上集寫反脆弱的特性,下集寫如何利用反脆弱獲利。
以下是4個我認為最重要的觀念
  1. 放棄預測,擁抱不確定性:隨時保持機動性,不要期待事情不會改變(或照著你的想法走),而是發生後要如何去做出應變。
  2. 不要線性思考:利用不對稱性,找下檔損失有限,上檔利益無限的事情去做。
  3. 反脆弱是在不確定性(風險、波動)中獲利:環境必須波動大,才有錯誤的機會。而接受錯誤,才會變得更強。
  4. 終極目標:快樂的活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中。
反脆弱

什麼是反脆弱?

  1. 脆弱的相反不是強固,而是反脆弱。
  2. 脆弱、強固、反脆弱是觀察遇到波動、隨機、不確定時,事物所呈現的表現。
  • 脆弱:大部分時間沒事,但遇到稍微大的衝擊就會崩解。玻璃杯,掉到地板上就碎掉。
  • 強固:與是否遇到衝擊無關。「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鋼杯,掉到地板上沒事。
  • 反脆弱:遇到稍微大的衝擊後,反而變得更強大。皮球,掉到地板上還會反彈

如何應對不確定性?

在過去,我們是預測並加強防範,但這個方法明顯有問題。
  1. 比如說,建立一個可以抵抗100年大洪水的水壩,但是遇到百年一見的洪災而遭受嚴重損失;福島核電廠設計時可以耐地震,但卻被地震後的海嘯給造成傷害;鐵達尼號是「當年」最安全的郵輪...等
  2. 每次最糟糕的意外,其實是超過當時歷史上最糟糕的狀況,但我們面對意外的處理方式,卻只是希望能預防最糟糕的情況。
  3. 問題的核心在於說:在意外面前總是會遇到更意外的事情。
〈key points〉我們就放棄預測吧,承認最糟的事情一定會發生,直接考慮事情發生之後該怎麼處理。

放棄預測,擁抱不確定性。

  1. 當你脆弱的時候,你往往傾向墨守成規、減少變化,因為變化通常對你是弊大於利,這也為什麼脆弱的事物往往需要明確的預測方法。換句話說,預測會帶來脆弱性
  2. 如果你想做出改變,並且不擔心未來結果的多種可能性,認為大多數結果都會對你有利,那麼你就具有反脆弱性。
  • 深奧系統:不知道有幾個變因,也無法全部控制。
  • 脆弱推手:自以為能夠準確地控制和預測整個世界的人。 他們認為世界上的東西都是可控都有規律、並且能夠精準預測,往往這種思想會帶來更大的風險。

稍微混亂有好處

  1. 每天準時6:00回家的人,有一天卻6:15還沒到家,家人會緊張焦慮。如果這個情況改為,這個人通常會在6:00-6:30回到家,就不會出現這種狀況。
  2. 在稍微有底噪的環境中,更能聽的清楚聲音(因為你會更專注)。
  3. 反脆弱是在不確定性中獲利

反脆弱的犧牲系統

  1. 反脆弱性是建立在少數人的犧牲上。像是空難後加強飛安系統、福島核災後加強核電廠安全系統...等
  2. 從犯錯中學習並進化。
    〈主動試錯〉在容許的範圍內去進行犯錯,收集新的資訊並成長
  3. 差的會被更好的取代,因此淘汰、改變是好事。

下集會繼續介紹,如何從反脆弱中獲利

包含:
  1. 如何在系統中注入反脆弱因子
  2. 主動試錯
  3. 過度補償
  4. 槓鈴策略
  5. 利用不確定性獲利

喜歡此篇文章的話,請幫我按個Like支持,你們的喜歡是作者寫作的原動力
喜歡交換彼此的投資邏輯 不用去挑戰彼此信仰或立場 不用完全成為某個人 只需要從別人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靈感和元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二、個人觀點 DCF適用於公司獲利穩定、或逐漸成長,不適用獲利大幅波動的公司。其實這個模型本身也是幹話,如果穩定獲利的公司代表能準確估值,能準確估值的公司就會讓市場馬上知道他是高估還低估,而會讓資金湧入使得缺乏套利的空間。還是老話一句,富貴險中求,公式內部也充滿著許多主觀的假設,所以個人認為不用..
文章分類方式:按照廣泛度,分為總經、產業、個股 次主題分為:操作方法、資產配置、投資心理 總經:重視經濟體所在循環位置、以及趨勢反轉 趨勢不會在一瞬間反轉。且如果清楚目前所在的景氣循環,可以拉高勝率,或是降低曝險。例如:避免在轉空頭的時候卻大量資金放在風險性資產。或是:在景氣觸底時,能夠將資金投入
1.成功的定義:比市場及其他投資者做得更好。 只要投資每樣都買一些的指數基金,每個人都可以獲得平均報酬表現(即市場報酬),因此成功投資的定義應該是績效打敗大盤,也就是做得比其他人好。 2.如何做的比別人更好? 如果我們和其他人擁有相同的資訊、分析方法、得到相同的結論、做相同的操作,那我們就無法得到
二、個人觀點 DCF適用於公司獲利穩定、或逐漸成長,不適用獲利大幅波動的公司。其實這個模型本身也是幹話,如果穩定獲利的公司代表能準確估值,能準確估值的公司就會讓市場馬上知道他是高估還低估,而會讓資金湧入使得缺乏套利的空間。還是老話一句,富貴險中求,公式內部也充滿著許多主觀的假設,所以個人認為不用..
文章分類方式:按照廣泛度,分為總經、產業、個股 次主題分為:操作方法、資產配置、投資心理 總經:重視經濟體所在循環位置、以及趨勢反轉 趨勢不會在一瞬間反轉。且如果清楚目前所在的景氣循環,可以拉高勝率,或是降低曝險。例如:避免在轉空頭的時候卻大量資金放在風險性資產。或是:在景氣觸底時,能夠將資金投入
1.成功的定義:比市場及其他投資者做得更好。 只要投資每樣都買一些的指數基金,每個人都可以獲得平均報酬表現(即市場報酬),因此成功投資的定義應該是績效打敗大盤,也就是做得比其他人好。 2.如何做的比別人更好? 如果我們和其他人擁有相同的資訊、分析方法、得到相同的結論、做相同的操作,那我們就無法得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則故事透過三個平行宇宙中的阿湯,展現了面對裁判判決不公時的三種反應:失控憤怒導致禁賽、情緒崩潰被迫下場,以及接納現實化憤怒為力量並逆轉比賽。故事提醒我們,不公平往往激發衝動,但我們可以選擇從中學習與成長。透過每日冥想感謝困境,我們能找到內在力量,公平對待自己,並在逆境中活出正義。
Thumbnail
《反脆弱》塔雷伯的著作,該書挑戰了傳統對脆弱的理解,提出反脆弱性作為一種新的人生哲學。相較於堅強,反脆弱不畏變化,反而能從挑戰和風險中獲得力量。反脆弱理念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應用,提醒我們應該學會接受不穩定與波動,從中獲得成長。擁有反脆弱性的社會和機制,才能在面對各種挑戰時迅速恢復與進化。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獨處與社交之間的情感掙扎,並分享了個人在諮商過程中如何重新認識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作者意識到自己在社交互動中經常消耗大量能量,逐漸學會平衡自身需求與他人需求,從而減少疲憊感。透過深度反思及與諮商師的交流,作者獲得了更好的理解與共情,進而實現更自在的社交互動。
Thumbnail
在交易裡面,我們需要理解走勢的為什麼。深深的進入去理解。理解走勢的第一步,然後是走勢的第二步,走勢的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第六步,然後到走勢未來會去的那一個最後步。就是去看見。
Thumbnail
前陣子在公司無意間看到這本書,趁著空檔翻讀以後,超級震驚,沒想到報導者的採訪可以以這樣的方式出版成書籍刊物,前半部分為漫畫,由台灣漫畫家廢廢子操刀,後半部分為深度專題報導。
那怎麽辦。變得麻木,如何保護自己,保護世界?難道我們最終只有同一個悲慘的結局?就是變得無情冷淡?變得虛弱麻木?就像從前心裏瞬間燃起的火花,最終只會被一片哀傷的大海浸沒?或者從前鬱鬱蔥蔥的草原是否成爲將來嚴酷冰冷的磚地?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即使堅強,也會有脆弱的時刻。在逆境中接受自己,尋求幫助,是一種勇敢和成長。這個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脆弱時的心路歷程,以及學會擁抱脆弱的重要性。藉由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學習到堅強不代表不需要幫助,也不是要忽視自己的脆弱。擁抱脆弱,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時間和練習。
Thumbnail
經歷人生中的大事件,就像是接受訓練與考驗,這些大事件是要磨練我們的心態與反脆弱能力,讓我們變得更強大。
本文使用麥克菲一詞的靈感來源為電影《保姆麥克菲》(Nanny McPhee),與所討論的論文無關。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我認為理想的特教助理員就像班級中的保姆麥克菲一樣,是教室中一起陪伴學生成長、學習的角色。 無論是在美國或是臺灣的特教體系中,有一位可能不被外界注意到,但卻對教學流暢度發揮很重要影響
Thumbnail
創Podcast的初衷與挑戰,充滿熱情卻受制於自身環境,面對種種限制與挑戰,想要堅持卻困難重重。
Thumbnail
這則故事透過三個平行宇宙中的阿湯,展現了面對裁判判決不公時的三種反應:失控憤怒導致禁賽、情緒崩潰被迫下場,以及接納現實化憤怒為力量並逆轉比賽。故事提醒我們,不公平往往激發衝動,但我們可以選擇從中學習與成長。透過每日冥想感謝困境,我們能找到內在力量,公平對待自己,並在逆境中活出正義。
Thumbnail
《反脆弱》塔雷伯的著作,該書挑戰了傳統對脆弱的理解,提出反脆弱性作為一種新的人生哲學。相較於堅強,反脆弱不畏變化,反而能從挑戰和風險中獲得力量。反脆弱理念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應用,提醒我們應該學會接受不穩定與波動,從中獲得成長。擁有反脆弱性的社會和機制,才能在面對各種挑戰時迅速恢復與進化。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獨處與社交之間的情感掙扎,並分享了個人在諮商過程中如何重新認識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作者意識到自己在社交互動中經常消耗大量能量,逐漸學會平衡自身需求與他人需求,從而減少疲憊感。透過深度反思及與諮商師的交流,作者獲得了更好的理解與共情,進而實現更自在的社交互動。
Thumbnail
在交易裡面,我們需要理解走勢的為什麼。深深的進入去理解。理解走勢的第一步,然後是走勢的第二步,走勢的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第六步,然後到走勢未來會去的那一個最後步。就是去看見。
Thumbnail
前陣子在公司無意間看到這本書,趁著空檔翻讀以後,超級震驚,沒想到報導者的採訪可以以這樣的方式出版成書籍刊物,前半部分為漫畫,由台灣漫畫家廢廢子操刀,後半部分為深度專題報導。
那怎麽辦。變得麻木,如何保護自己,保護世界?難道我們最終只有同一個悲慘的結局?就是變得無情冷淡?變得虛弱麻木?就像從前心裏瞬間燃起的火花,最終只會被一片哀傷的大海浸沒?或者從前鬱鬱蔥蔥的草原是否成爲將來嚴酷冰冷的磚地?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即使堅強,也會有脆弱的時刻。在逆境中接受自己,尋求幫助,是一種勇敢和成長。這個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脆弱時的心路歷程,以及學會擁抱脆弱的重要性。藉由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學習到堅強不代表不需要幫助,也不是要忽視自己的脆弱。擁抱脆弱,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時間和練習。
Thumbnail
經歷人生中的大事件,就像是接受訓練與考驗,這些大事件是要磨練我們的心態與反脆弱能力,讓我們變得更強大。
本文使用麥克菲一詞的靈感來源為電影《保姆麥克菲》(Nanny McPhee),與所討論的論文無關。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我認為理想的特教助理員就像班級中的保姆麥克菲一樣,是教室中一起陪伴學生成長、學習的角色。 無論是在美國或是臺灣的特教體系中,有一位可能不被外界注意到,但卻對教學流暢度發揮很重要影響
Thumbnail
創Podcast的初衷與挑戰,充滿熱情卻受制於自身環境,面對種種限制與挑戰,想要堅持卻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