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is a way to communicate to most people.
Everyone is invited
But not everyone comes and that’s also good
Wolfgang Laib
這些年菲比不斷朝著「透過藝術打開對話可能性」這個大方向前進、探索。無論在與公部門或私人機構的合作中,這項課題始終是菲比努力的方向。
對菲比而言「民眾參與確實是用藝術打開對話可能性的最佳現/在場」。身兼本展策展人的她將本展視為一個溝通平台。一個並非單向給予,而是有機會雙向交流的平台。若一昧單向地向未經歷故事者訴苦可能造成誤解,但若能藉由身體感知激發直覺反應的同理心境,可能不失為一種突破(心防)法。
〈門內有詩人〉中有七道需要跨過的檻。某些檻是符號,某些檻是正如其名的「門」字門,還有一道是曹開留給我們的一道叩心門。
您在門裡看到了什麼?您在門裡看不到什麼?
曹開在〈思想之拱門〉說道「只有爬過黑暗的隧道,見到蒼穹你才能體會,由零通到圓的內涵」。在末了的鏡中,您是否能看見映在您心間的什麼?如果您感受到了什麼,歡迎前往展區內的互動區,動手串出專屬於您的門內字,再把那字化為一首詩,帶回您的生活。
只有爬過
黑暗的隧道
見到蒼穹展現笑容
突開拱門迎接的時候
你才能體會
由零通到圓的內涵
方能看得見——
那是原本的思想之門
曹開在〈思想之拱門〉
最初,菲比在門內寫的是「口」。因為這個展覽本身就是來自一道問句「我的世界開門了嗎?」。再之後我在門內放的是「才」這個跟著曹開一生的字,閉。有才反成閉。一如曹開在〈數學社會函數論〉中所述:
整項分數的過程中
如果把所有的異數
都囚禁在
(括弧)的裡面
那麼,公理
也被隔絕了
正入社會上的賢達
被關入鐵牢裡
真理也被摒棄了
展覽中菲比雖然創作了〈門內有詩人〉這件作品,但與其稱其為作品,倒不如稱其為展覽中被設計(需要觀眾去經歷)的文本,一場「通過儀式」(rite of passage)。盼望觀眾親(自用)身(體)去經歷(經過)一道一道的門。在經過最後一扇尺寸略同壓房的門時,可能需要手腳並用才能慢慢爬過,在低頭的同時將看見歐陽劍華前輩作品〈螞蟻上樹〉中受刑(受難)的難友前輩。
菲比覺得「門」好像結界。過門之後就可以進入另一個世界。另一方面來說,門也好像是一個框框。一個把東西打包,收攏在另一處的框。
在〈門內有詩人〉最後的鏡子裡,您是否能看見映在您心間的什麼?如果您感受到了什麼,歡迎前往展區內的互動區,動手串出專屬於您的門內字,再把那個字化為一首送給自己的詩,帶回您的生活。
但若當下您還無法感受到什麼也沒關係,因為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終有一天,您會找到心內的那扇門。
若您對「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感到興趣,或您正好要來看展。歡迎加入「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官方LINE(LINE加入好友,搜尋@884kwahf )。透過每件作品的語音導覽將讓您方便認識作品,並且此平台將公布展覽最新消息
𝙏𝙞𝙥 ① 於LINE加入好友,搜尋@884kwahf (務必記得加@喔!)
𝙏𝙞𝙥 ② 至「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展場掃描QR Code加入LINE好友
完成以上任一步驟,即可戴上耳機,點選LINE對話框選單「語音導覽線上聽」,或輸入「語音導覽」或「線上導覽」,開始導聆
展覽日期|2023.09.05 – 2024.02.18
展覽地點|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兵舍六)
展覽網站| https://keepdoorsopening.wixsite.com/keepopeningdoors
引路人|曹開、歐陽劍華
叩門人|王安琪、王淑燕、沈君儀、林靖偉、吳淑麟、鄧博仁
策展人|沈菲比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家人權博物館
承辦單位|電男藝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