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開門了嗎?

沈菲比-avatar-img
發佈於菲比在工作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從一道問句開始的展覽

不知當您第一次聽到「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這個展覽主題的時候,內心會不會充滿問號?事實上這個展覽題目真的就是從一個問題來的。那個問題就是「我的世界開門了嗎?」菲比試圖用這道題目來探望此刻您我身處的世界。

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

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

臺灣曾經在1987年7月15日打開民主、自由與人權的門。並且,我們現在身處的這個世界的確實比以前打開了許多。但這世界上依然有更多我們不懂、不明白的事情站在更多的門後(請隨意看看您的日常生活,即可體會菲比所言非虛)。菲比和這次參展的創作者都出生在戒嚴時期。在理解歷史的路上,解讀那些容易被化約、套裝的意義與面目的此刻,身活其境的前輩無疑是我們最佳引路人,也是身為晚生的我們共感彼時精神的在場導師。

兩位引路人

(對菲比來說)「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是個特別的展覽,平常我們只有旅遊有導遊,但很少聽過展覽也有導遊吧?但這個展覽確實有導遊,並且還有兩位。而這次陪伴「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的引路人(導遊)就是曹開與歐陽劍華兩位白色恐怖受難前輩。有了「當事人」作地陪,隨行叩門的六位創作者,從遙遠的此在與他們的生命、作品交談,繼而創作出10件呼應、再詮釋兩位引路人的,對我們而言是回響,也是收穫與學習。

因此,當您進入展間後,您可能可以明顯感受到這兩位引路導師如影隨形地迴盪在整個觀展過程之中,正如曹開在〈面對死亡〉中所說的:

伙伴,我們揮起靈魂的火劍。遠遠地圍成一團,邁向另一個理想的世界

引路人的思想曖曖內含光地超越時空與文化屏障,抵達此刻。

「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展場實景 攝影:王世邦

「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展場實景 攝影:王世邦

「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展場實景 攝影:王世邦

「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展場實景 攝影:王世邦

展期間每月一檔表演

「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展期從2023年9月5日開始到2024年的1月14日。這段將近五個月的展期,我們特別邀請林靖偉,為我們規劃每月一次的表演活動,而9月4日開幕的演出就是這系列的首演。

「開」系列表演場次

「開」系列表演場次

林靖偉本身也是這次的參展藝術家,若您來到現場進入展間,可以試著用三場「室內樂」的視角來觀賞他所創作的三件空間作品,在他的作品之中鋼琴被他視為承載受難的載體,無論我們是否曾經是某個事件的加害者,我們都可以親眼看到在那裡發生了一些奇怪、難以理解的事,此外,還有代表新世代的直笛。

在每個月的表演中,每位演出者都是在閱讀兩位引路人的創作之後,再提出與他們生命共感的曲目,甚至我們能夠聽見一首從曹開〈楚歌〉這首詩開啟的全新樂曲,這首樂曲是由鋼琴家郭欣怡,透過曹開詩集在台南總圖索書號來進行創作,再由巴洛克小提琴家,吳孟翰編曲。

「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開幕表演「開」舞者蘇微淳、鋼琴家郭欣怡、木笛演奏家林靖偉 攝影:王世邦

「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開幕表演「開」舞者蘇微淳、鋼琴家郭欣怡、木笛演奏家林靖偉 攝影:王世邦

「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開幕表演「開」舞者蘇微淳、鋼琴家郭欣怡、木笛演奏家林靖偉 攝影:王世邦

「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開幕表演「開」舞者蘇微淳、鋼琴家郭欣怡、木笛演奏家林靖偉 攝影:王世邦

遠端聽展+現場語音導覽

若您對「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感到興趣,或您正好要來看展。歡迎加入「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官方LINE(LINE加入好友,搜尋@884kwahf )。透過每件作品的語音導覽將讓您方便認識作品,並且此平台將公布展覽最新消息

𝙏𝙞𝙥 ① 於LINE加入好友,搜尋@884kwahf (務必記得加@喔!)

𝙏𝙞𝙥 ② 至「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展場掃描QR Code加入LINE好友​

完成以上任一步驟,即可戴上耳機,點選LINE對話框選單「語音導覽線上聽」,或輸入「語音導覽」或「線上導覽」,開始導聆

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 Keep Opening Doors

展覽日期|2023.09.05 – 2024.01.14
展覽地點|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兵舍六)
展覽網站| https://keepdoorsopening.wixsite.com/keepopeningdoors
引路人|曹開、歐陽劍華
叩門人|王安琪、王淑燕、沈君儀、林靖偉、吳淑麟、鄧博仁
策展人|沈菲比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家人權博物館
承辦單位|電男藝術工作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沈菲比的沙龍
26會員
120內容數
藝文工作者,喜劇性格,老派思想,用力過著堅持與理想並進的人生 現以做展覽的、畫圖的、做菜的與教書的等身份切換中 Art Facilitator Phebea Chun-Yi Shen
沈菲比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3
將平安寓意渡為靈魂最外層的溫暖包覆 物物者以「平平安安」為名,將「護身文化」作為最大公約數,邀您一同尋找每位創作者、每件作品,與每段生命際遇之間,如何被述說、被轉譯總和的最小公倍數。您將發現我們將被收納其中,得其庇護, 所有心智與自我,亦寓居、運作其中,而這就是物物者送給拚博人間的平平安安。
Thumbnail
2025/04/03
將平安寓意渡為靈魂最外層的溫暖包覆 物物者以「平平安安」為名,將「護身文化」作為最大公約數,邀您一同尋找每位創作者、每件作品,與每段生命際遇之間,如何被述說、被轉譯總和的最小公倍數。您將發現我們將被收納其中,得其庇護, 所有心智與自我,亦寓居、運作其中,而這就是物物者送給拚博人間的平平安安。
Thumbnail
2024/11/07
那是鳥兒吧,果然。背上隱微可見的那個是羽翼 而那顫抖,看起來很像是鳥類剛結束完長途飛行時 為了確認地點沒錯,而在上空盤旋了一陣子後終於某一定點盤旋而下 「2024臺南人權月」在確定將有四個展區時,策展團隊就在思考若今天要宣傳這樣一個計劃,該如何推展文宣走向。於是就先由菲比發給我們都很喜歡的
Thumbnail
2024/11/07
那是鳥兒吧,果然。背上隱微可見的那個是羽翼 而那顫抖,看起來很像是鳥類剛結束完長途飛行時 為了確認地點沒錯,而在上空盤旋了一陣子後終於某一定點盤旋而下 「2024臺南人權月」在確定將有四個展區時,策展團隊就在思考若今天要宣傳這樣一個計劃,該如何推展文宣走向。於是就先由菲比發給我們都很喜歡的
Thumbnail
2024/11/06
她的棲身之所 ─  Hul Kanha x 沈菲比 女性生命與價值的再編寫 Her Place - Hul Kanha and Shen Phebea 's Perspective on Women's Lives and Values 321巷藝術聚落 #2024臺南藝術節主題展
Thumbnail
2024/11/06
她的棲身之所 ─  Hul Kanha x 沈菲比 女性生命與價值的再編寫 Her Place - Hul Kanha and Shen Phebea 's Perspective on Women's Lives and Values 321巷藝術聚落 #2024臺南藝術節主題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覺得黏在額頭上的"條碼瀏海"很阿雜嗎?日本熱銷的「KOIZUMI迷你瀏海梳」,不僅小巧便攜,更能快速加熱造型,無論是齊瀏海、空氣瀏海還是韓系碎蓋髮,都能輕鬆打理!瀏海順了,一整天心情就好了!
Thumbnail
覺得黏在額頭上的"條碼瀏海"很阿雜嗎?日本熱銷的「KOIZUMI迷你瀏海梳」,不僅小巧便攜,更能快速加熱造型,無論是齊瀏海、空氣瀏海還是韓系碎蓋髮,都能輕鬆打理!瀏海順了,一整天心情就好了!
Thumbnail
走完朝聖之路和TMB後,我發現真正能撐住長時間健行的,不只是腳力,而是那些讓生活更舒服的小物。這篇整理了我在TMB實測後覺得超好用的三樣登山神器——防水襪、肥皂袋、速乾毛巾,每一樣都讓旅程更輕鬆!
Thumbnail
走完朝聖之路和TMB後,我發現真正能撐住長時間健行的,不只是腳力,而是那些讓生活更舒服的小物。這篇整理了我在TMB實測後覺得超好用的三樣登山神器——防水襪、肥皂袋、速乾毛巾,每一樣都讓旅程更輕鬆!
Thumbnail
那裡,雖僅有一牆之隔,但卻好像另一個小天地。除了空氣、濕度、照度、體感這類身體立即可以感受到不同之外,被安放在B-612星球展區的物件們,各有其姿態與個性,雖然同處一處,卻能自在省去客套招呼,有種帶有分際的親密感,並且那種距離/界線讓人覺得剛剛好。
Thumbnail
那裡,雖僅有一牆之隔,但卻好像另一個小天地。除了空氣、濕度、照度、體感這類身體立即可以感受到不同之外,被安放在B-612星球展區的物件們,各有其姿態與個性,雖然同處一處,卻能自在省去客套招呼,有種帶有分際的親密感,並且那種距離/界線讓人覺得剛剛好。
Thumbnail
從一道問句開始的展覽 不知當您第一次聽到「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這個展覽主題的時候,內心會不會充滿問號?事實上這個展覽題目真的就是從一個問題來的。那個問題就是「我的世界開門了嗎?」菲比試圖用這道題目來探望此刻您我身處的世界。 臺灣曾經在1987年7月15日打開民主、自由與人權的門。並且,我們現在
Thumbnail
從一道問句開始的展覽 不知當您第一次聽到「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這個展覽主題的時候,內心會不會充滿問號?事實上這個展覽題目真的就是從一個問題來的。那個問題就是「我的世界開門了嗎?」菲比試圖用這道題目來探望此刻您我身處的世界。 臺灣曾經在1987年7月15日打開民主、自由與人權的門。並且,我們現在
Thumbnail
- 今天去參加了 @wenpowerlife 和 @humandesign.museum 的「人類圖生活實用工作坊」 上完今天的課 除了我本來就已經有概念的類型、權威、九大能量中心 我終於知道人類圖旁邊兩排數字是什麼意思了 什麼閘門開了幾次 這句話我每次聽都霧煞煞 今天終於懂了 和重要他人的通道有
Thumbnail
- 今天去參加了 @wenpowerlife 和 @humandesign.museum 的「人類圖生活實用工作坊」 上完今天的課 除了我本來就已經有概念的類型、權威、九大能量中心 我終於知道人類圖旁邊兩排數字是什麼意思了 什麼閘門開了幾次 這句話我每次聽都霧煞煞 今天終於懂了 和重要他人的通道有
Thumbnail
許多門擋在我的眼前,先敲敲門,裡面有人嗎?有時一敲便開,更多的情況是前面還有門,當前面的門關閉,我就會等待另一扇窗,爬過那道窗,我看到另一道門,或許會為我開啟,或許不會,但是,我會試看看。
Thumbnail
許多門擋在我的眼前,先敲敲門,裡面有人嗎?有時一敲便開,更多的情況是前面還有門,當前面的門關閉,我就會等待另一扇窗,爬過那道窗,我看到另一道門,或許會為我開啟,或許不會,但是,我會試看看。
Thumbnail
【自由是ˍ・2022台北國際藝術村文化平權計畫聯展】 自由是什麼? 簡單的提問,無數種可能的回答。 對此次參展的兩位藝術家江品萱、張猷琛而言,起因於本身經驗的創作,讓他們看到了多元文化社會裡那些隱形、邊緣化的簡單需求。 藉由眼疾患者、聽障者的經驗,以及身障者的視角,透過視野、聽覺的轉換,探索理解、包
Thumbnail
【自由是ˍ・2022台北國際藝術村文化平權計畫聯展】 自由是什麼? 簡單的提問,無數種可能的回答。 對此次參展的兩位藝術家江品萱、張猷琛而言,起因於本身經驗的創作,讓他們看到了多元文化社會裡那些隱形、邊緣化的簡單需求。 藉由眼疾患者、聽障者的經驗,以及身障者的視角,透過視野、聽覺的轉換,探索理解、包
Thumbnail
【當世界按下暫停鍵…】 當世界按下暫停鍵,什麼才是我們的真實世界?! 該展覽為107級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在職專班校友聯合展覽,透過作品重新檢視人、自然與科技的關係。 有些作品個人不太明白如何與主題的連接,但現場沒有太多說明文字,只能片面觀看,若能有更多的介紹文字,或許會更了解創作理念。 地點:臺
Thumbnail
【當世界按下暫停鍵…】 當世界按下暫停鍵,什麼才是我們的真實世界?! 該展覽為107級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在職專班校友聯合展覽,透過作品重新檢視人、自然與科技的關係。 有些作品個人不太明白如何與主題的連接,但現場沒有太多說明文字,只能片面觀看,若能有更多的介紹文字,或許會更了解創作理念。 地點:臺
Thumbnail
連假去看了北師美術館的展覽「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非常豐富而且細膩,入口阿岡本的引言不但解釋了展名「光」的用意,阿岡本文章的標題「何謂同時代?」也道出展覽策劃的核心意識,同時也是對觀眾的提問。
Thumbnail
連假去看了北師美術館的展覽「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非常豐富而且細膩,入口阿岡本的引言不但解釋了展名「光」的用意,阿岡本文章的標題「何謂同時代?」也道出展覽策劃的核心意識,同時也是對觀眾的提問。
Thumbnail
邀集10組藝術家呈現人類社會面臨的混沌,主題圍繞「後人類」的思想,透過混合物件、裝置、聲音、影像和臨場表演的形式,重新思考現代人類在科技召喚下的處境。 提問:何為人? 如果「科技」扮演了「驅魔師」的角色,對人類進行全面「優化」,那麼傳統意義下的「人之本質」仍會存在嗎?
Thumbnail
邀集10組藝術家呈現人類社會面臨的混沌,主題圍繞「後人類」的思想,透過混合物件、裝置、聲音、影像和臨場表演的形式,重新思考現代人類在科技召喚下的處境。 提問:何為人? 如果「科技」扮演了「驅魔師」的角色,對人類進行全面「優化」,那麼傳統意義下的「人之本質」仍會存在嗎?
Thumbnail
【有耳無嘴的一代--但光搖搖晃晃地,從百年前被刻意掩蓋的黑暗中朝我們而來】 【 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Lumière : The Enlightenment and Self-Awakening of Taiwanese Culture】 --阿岡本 《何謂同時代》 1.臺灣美術史:
Thumbnail
【有耳無嘴的一代--但光搖搖晃晃地,從百年前被刻意掩蓋的黑暗中朝我們而來】 【 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Lumière : The Enlightenment and Self-Awakening of Taiwanese Culture】 --阿岡本 《何謂同時代》 1.臺灣美術史:
Thumbnail
最近台灣的疫情拉警報,在守了完美的上半場,讓台灣一直是世界各地羡慕的幸福之地,卻因為安逸的生活而由點鬆懈,然後更因某些人的行為而觸動了防疫的警鈴,讓台灣進入全台警戒,最終也走上了封城的地步。  現在台灣的大家都覺得擔心,害怕,甚至恐慌,這些都是非常非常正常的,畢竟陣痛才剛剛開始。
Thumbnail
最近台灣的疫情拉警報,在守了完美的上半場,讓台灣一直是世界各地羡慕的幸福之地,卻因為安逸的生活而由點鬆懈,然後更因某些人的行為而觸動了防疫的警鈴,讓台灣進入全台警戒,最終也走上了封城的地步。  現在台灣的大家都覺得擔心,害怕,甚至恐慌,這些都是非常非常正常的,畢竟陣痛才剛剛開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