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imple Approach to Stronger Cycling - Road Cycling Academy
https://youtu.be/USlyl1qhFl0?si=hVufnzASa34bcAO4
摘要翻譯:
今天的影片總結了學苑裡最近很多人問我的,Cam,到底你的單車訓練哲學是什麼?今天我就要來回答這個問題,並讓你的騎乘能力更上一層樓。
我認為單車訓練就像是:蓋房子。
我們來拆解你騎乘單車所需要的體能,共有三個部分。第一,基礎,耐力能力(emdurance fitness),第二,高強度能力(Top and Go hard fitness),第三,代謝效率能力(overall efficiency)
若把建立體能的過程比喻成蓋房子,在蓋房子的過程需要打地基(base foundation)、往上蓋樓(levels)、安裝設備如電燈門片(finish touches)。打地基和往上蓋樓的部分就是你的單車運動表現,當你花太少的時間鍛鍊你的耐力能力,基礎不夠寬廣就往上蓋房子,將使你的房子搖搖欲墜,並且很快地遇到瓶頸無法再往上。花更多的時間建立你的耐力能力,將使你能夠使用更多氧氣參與肌肉產生能量,增進你的肺活量、心肌、增加粒線體及效率、強化肌纖維毛細管。更好的地基幫助我們往上蓋出更堅固更耐久的樓房。我把單車訓練樓層分為5層,地基為耐力訓練Zone2,1樓為進階有氧能力(advanced aerobic fitness: zone3 & sweet spot),2樓為有氧閾值能力(threshold fitness: zone4),3樓是最大攝氧量能力(Vo2max: zone5),4樓是無氧能力(anaerobic fitness: zone6),5樓是神經肌肉能力(neuromuscular power: zone7)。至於Zone1 ,就好像是每週清潔一次工地,保持身體從訓練中復原的能力。
現在你有房子的概念了,我們來說說如何蓋出這棟樓。很多人以為高強度團騎是個好方法(bunch riding),當你參與團騎的時候每一個區間你都會零星的使用到,但是zone1的清除乳酸能力並不會很有效率的訓練到,因此我認為最佳的訓練方式是高強度間歇訓練(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ning),或是固定分配至特定區間的騎乘法,有適當的Z1參與在其中清楚乳酸,讓你的身體練習恢復並在回到高強度,例如反覆在緩坡上騎乘(詳如右上角影片)。蓋出這棟樓你必須要有堅實強健的基礎有氧耐力能力,並往上在不同訓練區間分配練習時間,不能偏好或偏廢否個區間。
前面提到蓋房子中的安裝設備,就是如何有效發揮騎乘能力,有些人能瞬間衝刺加速,但卻只能使用一次。為此我們必須有建構式的訓練計畫(structure traning plan) ,從建構基礎體能、分配強度及恢復日、漸進式的拉高騎乘強度等等,讓你越來越強。
心得與應用:
1. 我一直有個疑惑,如果只練某個區間而不練某個區間會不會怎樣?比如每次都只騎zone2(不論踩台或外騎),其他zone的能力也會提升嗎?近來zone2訓練不斷被強調,在跑步的訓練我找到正面的答案,只做z2也會提升整體跑步能力,但前提是時數要足夠,有研究發現跑步練習時數、練習里程、馬拉松成績有線性關係(詳見https://tandaracepredictor.com/);但也有人不同意,認為每個區間都必須要練習(詳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n6T2FDQy7Y大意是有個網友詢問自己練很大的z2為什麼成績沒提升,主持人回應因為你只有練z2)。騎越多、跑越多的人,相對騎得少跑得少的人能力更好,應該是個統計上的事實。但是單車運動和跑步運動整體的運動過程,運用能量的機制不太一樣,我覺得跑步比較偏向以恆定的速度前進,而單車則因地形變化、戰術、騎乘位置、裝備等等,無形中造成的間歇比較多,因此兩個運動需要的身體運用能量系統應該不同。單車訓練只騎z2,我覺得其他Zone未必不會進步但可能進步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