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除了是距離,也是一種麻煩。《 美感努力運動 / 陳易鶴》
我曾因為好奇而詢問過身旁的朋友「 喜歡紙本書還是電子書 」?絕大多數的人給我的回覆是:喜歡紙本書。我再問:你不覺得紙本書通常很重,相較於電子書就方便很多嗎?選擇紙本書的朋友們則說:我喜歡「閱讀」的感覺,喜歡當指尖輕觸書本紙張的感覺、翻閱時的沙沙聲、喜歡紙張與油墨印刷的氣味。聽後,我恍然大悟,原來是喜歡紙本書的原因已經與閱讀的實用性有所不同,反倒與個人感受形成較強烈的關聯。
我也是紙本書愛好者,在不可知的頻率影響下與我的喜好能產生共感的朋友才會與我成為朋友。也許我所得到 「喜歡紙本書還是電子書」的答案不夠科學且近乎草率,平日帶著份量足夠的書行動也確實造成某部分的不便,但仍有人樂此不疲,對他們來說這閱讀紙本書所帶來的美感( 好的感受 )與閱讀的內容一樣重要 ; 當美感與知識的獲得在同一時間被滿足時,閱讀所提供心靈的養分也因此更為完整。
談及個人感受的重要性,今天我想分享《 精油翻譯師 》這本充滿豐厚情感的芳療實案紀錄。作者籐原綾子自身於芳療領域執業近十四年。作者於書中提到的一個觀點非常吸引我,她寫道:不再討論原因,注重現在。這與我在英國巴赫情緒花精的進階課程中,課堂老師常提醒學生的該有的觀念:不要去投射與分析個案情緒背後的動機與原因,應該要全神專注於當下個案自述的感受是什麼,以對方的感受為調瓶的唯一依據。當事人需要被安撫的是情緒而非事件,所以不該涉入個案的人事糾紛(去評判對錯等)這一觀念非常的相近。
不再探討原因,注重現在。(認知行為療法)也就是不從過去探討原因,而是改變現在的行動來消除煩惱或問題的根源,相信光明的未來。《 精油翻譯師 》
作者籐原綾子在書中提到自己「在思考如何結合心理學與芳療時」自述:我希望盡量避免 " 只是藉著精油的心理作用說服當事人" 這類方法。近一步解釋那是什麼方法,就是像 " 選擇這種精油的你,屬於某某類型 " 、" 因為焦慮而飲食過量的你,可以藉由這種精油瘦身 " 之類,把精油跟心理測驗或占卜合在一起。因此作者面對個案時通常會請當事人先形容描述對香氣的印象,後來更將印象擴及人物與景象。為了協助當事人,會再詢問幾個能勾勒當事人潛意識所欲呈現的全貌性的簡易問題。所以,香氣的心理分析是:
1.精油是透過本能選出來的不是由芳療師代為選擇。當事人的大腦知道自己需要的香氣。我們要相信人本身具有自癒力。
2.請當事人形容對精油的印象。這與個人的目前狀態及潛意識有關。由於是自己說出的話,所以本人也會認可,並且相信內容。
3.符合認知行為療法的芳療。不要從過去探討原因,也不必為當事人提供解決之道。注重「現在」,透過香氣調整自己的言行舉止,藉此改變未來。
我在內在自癒方面的安全守則是:只要會造成過度依賴(人事物)或上癮的療癒方式一概不碰。我們自己永遠必須是最在乎自己感受的人,也是最應該好好照護自己的人,因此在自癒方面,建立了這一條維護身心安全警戒線。通常,當我發現自己開始因「沒有OO」而感到焦慮時,會即刻停下手上的事(或是暫時不使用工具(媒介))好好的觀察為什麼焦慮。我曾在使用芳香療法的同時也使用花精,但我並不認為必須過度依賴精油或花精,世界上還有很多安全的方式讓你能幫助你自己。印象深刻在NAHA芳療師高階課程時,授課老師也曾說:不是要大家不間斷地或一昧的使用精油,精油只是「輔助」的角色。 因此,即便在許多國際醫學期刊有很多對芳療(精油)的正向實驗成果,但芳療也僅扮演輔助醫學的角色。
這本書雖然是作者針對芳療師族群而寫,而我閱讀後覺得並不僅只適合芳療師,也適合不具備深厚專業知識但想嘗試以精油為媒介來安撫自己心靈與情緒的對象。坊間有開設許多適合初學者的調香與芳療的輕量級課程,建議想嘗試作者籐原綾子所分享的香氣的心理分析,可以先參加輕量課程,學習相關的入門知識。作者也在書中提供香氣的心理分析與檔案建立可從哪些渠道獲得,內容如下:
1.精油的基本知識以目前為止在學校或書本上學到的精油基本知識,作為「精油檔案」的基礎。
2.從各種領域獲得資訊從歷史、神話、植物的形狀、五行等各種領域收集資訊,以便對精油的了解更具體。
3.感覺對香氣的印象、產生的感情等芳療師自己與當事人對精油的印象、所說的話與抱持的感情也是重要的因素。請覺察自己所感受到精油代表的訊息。
除了作者提到認知行為療法中不再探討原因,注重現在這一重點外,我發現這本書對於想加強自身專業度的芳療從業人員來說提供了很好的實踐方向,除了部分內容像是工具書以外,作者還提供了法國芳療科學監修者皮耶.法蘭貢博士與其團隊所製的「 芳香成分分子分類電子座標圖表 」對我來說它較德國生物化學家 Ruth Von Braunschweig 在許多年前所提的精油分類圖(坊間稱為茹絲的蛋)更容易懂。法蘭貢博士以正負電極的概念作為精油效能(化學結構)區分,茹絲的蛋加入了感性的層面較多。分類法沒有優劣之分,在工具的部分我傾向務實面,基本上還是以各個使用者容易上手為選擇即可。既然提到了法式芳療權威法蘭貢博士,就順道一提關於法式芳療提倡「口服精油」這一觀點。我個人認為,即便是芳療從業人員在安全為前提之下都不該輕易的鼓勵口服精油。法式芳療之所以分享口服精油的概念是因為背後有嚴謹的科學與醫理在運作,若個案需要使用到口服精油,法式芳療師會將精油配方製作為膠囊(有許多精油的成份會傷害到粘膜組織,人類的口腔、食道有許多粘膜)提供給個案。有些精油提到的效能確實必須口服才能達到功效,但還是必須在相關專業且合格的醫藥背景人員的協助下才能使用口服,而目前台灣的法規並不允許口服精油。
精油對於生理學、心理學以及環境學皆有很深的關聯。精油為什麼會對我們的身體與心理產生作用是因為利用了嗅覺。在人類的五感的五種感官接受器,其中嗅覺能在稱作爬蟲腦或嗅腦的「 大腦邊緣系統傳送訊息 」。透過嗅覺刺激大腦邊緣系統,就能夠調整我們的自律神經、荷爾蒙平衡以及免疫力。
「 感官 」在藝術治療的範疇內也很常被提及。討論感官如何透過藝術的形式將潛意識( 又或是無意識 )喚醒,這個喚醒的動作幫助每個人去挖掘冰山未顯露之處。佛洛伊德:一個人真正值得探討的都不是冰山露出的那一角。無論是什麼原因,那些被迫或半被迫的選擇都成了壓抑。這壓抑的感受隨著時間與空間的捶打形成沒有機會被解凍的石化(實話),深埋在潛意識的深溝。許多研究發現,更多時候就連當事人都沒有覺察到這一點,如果有個化冰的契機、合適的媒介或許就能幫助當事人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感受。
作者藤原綾子選擇了精油作為助人的媒介,作者提到:植物彷彿是為了幫助人而存在的。一個來自我個人深刻的經驗談,我在實踐香氣的心理分析過程中,曾苦橙葉精油納入了平時常用的精油盒內。過去的我並不喜歡它的味道,而前段時日一些人生規劃的轉變讓我有種渴望再更實際的去做些什麼,好讓規劃能更務實地被落實。這個信念發酵後的某一天,我曾嗅聞過苦橙葉的嗅覺記憶浮上了鼻尖,它曾被我排斥的香氣分子在我的鼻尖上化為華爾滋的旋律,當下的我心想 :為什麼不是梔子花或任何花香調而是苦橙葉?還沒有真的去分析為什麼的同時,我早已陶醉在苦橙葉精油的喚起記憶香氣裡。當我收到店家寄來的苦橙葉精油,立馬開封嗅聞。苦橙葉精油的香氣緩緩進入我鼻腔的那瞬間,我想起了父親身上的煙草味,莫名的感動而忍不住鼻酸。這段香氣紀錄,讓我在香氣檔案上寫下:父親的擁抱、能依靠的感覺真好。並不是我在日常生活中沒有可以依靠或討論的對象與朋友,而是這種想依靠、渴望安穩的感覺是非常潛意識的,甚至不知道是哪個時期被我強烈壓抑下來感受。
人類的感官中的觸覺、視覺、味覺、聽覺大多由大腦皮質來做判斷,大腦皮質層只存在於高等動物裡,可以說是新的腦部。相較於這些感官的運作,嗅覺更接近本能。藉由天然植物精油(一定要是從天然植物中萃取的)的香氣,在一呼一吸中緩緩地進入潛意識領域裡,梳理出一幕幕躍上檯面的畫面。這些畫面都是內心真實渴望表達出的自己。
所謂「香氣的心理分析」是探索潛意識與無意識的方法。行動的源頭是「顯意識」......據說我們的行動與思考有九成是由潛意識決定的。「無意識」指的是 " 推動潛意識的心靈狀態、心的變化 "。在「香氣的心理分析」療程中,由於當事人藉由精油透露出受 " 無意識 " 影響的 " 潛意識 " ,所以能得知這兩者。《 精油翻譯師 》
書中提到嘗試製作精油的檔案。作者細心且有條裡的列出幾個步驟,我自己在閱讀後也相信只要願意投資時間與耐心去製作,成果勢必豐碩。當一支精油的前世今生都被想詳細的咀嚼消化後,這支精油不再是平面的概念,而是立體且完整的。整個耗時費心製作的過程再加入了情感的流動,醞釀成專屬於你個人的精油檔案也肯定是濃郁芬芳 ; 當美感( 嗅覺、氣味、個人感受 )與理性( 心理分析、芳香療法醫理 )共同支撐下,自我療癒則更顯完整,雖然這個過程無近路可走,但我深信每個人都值得被我們自己好好善待 。善待自己是一件值得付出的事,這會讓我們感受到出自於愛自己、認識自己所產生的美感。
精油訊息:胡椒薄荷 - 加速與促進溝通、交流。檸檬 - 認可目前為止的成果,相信自己。迷迭香 - 療癒過去的舊傷,不要把傷痛留在記憶。橙花 - 達成現實與夢想的平衡。檀香 - 獲得經濟、社會方面的安定。
作者藤原綾子也分享了幾支精油的訊息記錄,這些訊息並不是標準答案,而是來自作者個人的專屬檔案,僅供讀者參考。我也傾向於「文字形容常存有陷阱」這一觀念。當心靈與自我價值越是需要支持或是肯定,越容易陷入文字的框架中,就像被催眠一樣。《 精油翻譯師 》內容豐富且精簡,很推薦想嘗試香氣心理分析或是藉由精油為媒介而自癒的人閱讀。
香りの心理分析―アロマアナリーゼ 今日からあなたも精油の翻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