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青春(春)》:生命的寂滅之理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青春(春)》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青春(春)》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第一次,發現人不會有更好的命運

《青春(春)》在坎城影展播映後,王兵是這麼說的:「中國人的命運就是對強權的屈服。於是,剝削就自動地在織里發生,反抗是明滅的星火,根本難以燎原。」王兵從 2014 年拍到 2019 年,距離繁華夢遠的織里鎮上,機杼聲彷彿蓋過一切,搭配著刀郎、羅志祥、李玖哲、蘇永康等中港臺流行金曲,青年的青春愛戀就在這裡,而命運也在,但沒有更好的了。

很多人都說《青春(春)》殘酷,第一次看片的時候,我的目光全放在社會結構上,一群十幾歲、頂多二十歲出頭的孩子,多半只有初中學歷,從家鄉來到紡織廠賺錢,店面在一樓,工廠在二樓,集合宿舍就在更往上一階的三樓。

在電影結束拍攝的 2019 年,馬雲公開表示「996 加班文化」實為勞動者巨大的「福報」,年輕時不「996」,什麼時候才要「996」?

「996」亦即:早上九點開始工作,每天工作九個小時,每週工作六天。紡織廠的工作機制是一款衣服一個工錢,每月底由工頭結算每個人做了幾件衣服,可以換得多少錢──做一件衣服到底幾塊錢,都是月底才會知道的。

片中的年輕工人即使對工錢不滿意,也只是團繞著工頭抱怨幾句,他們根本不曉得群體的眾聲喧嘩該如何集結,並與資方談判,更沒有意識到自己是被扒開衣服地剝削著。日日裁布、對門襟的青少年男女真的沒有更好的命運,聊著戀愛話題時手也沒停歇過,這並非是甘於被剝削,而是個人之渺小,使得他們被推著只能成為工具,也只能在這裡度過青春。

《青春(春)》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青春(春)》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第二次,發現電影沒有要做到什麼

影中人加工衣服,就算被命運降服,看上去也有些歡快;王兵也織著衣服,但極力抗拒讓影中人成為言說立場的工具;而花錢進戲院的我們,透過王兵的錄像所看見的我們不曾見過的真實,我們必須從中解讀、感受什麼?

王兵的鏡頭所呈現出的親密與自持,體現了社會現實和紀錄片拍攝倫理之間的兩難。如那幅《飢餓的蘇丹》,攝影機背後的記錄者,究竟能為「現在」做什麼?做不了什麼的我們,豈不是在旁觀他人的痛苦?

王兵所留下的片中的「現在」是人類史上必須的存在。再看第二次《青春(春)》,發現王兵留下的除了青年的個人生命史,還有青年面對攝影機時的無知。赤誠面對攝影機的被攝者們,其實並不明白攝影機的力量。他們並不清楚,自己的生活影像現在被多少人給觀看著。李勝楠不會看見母親與工廠老闆面對她未婚懷孕的對話,只有觀眾會看見;陳妮不會聽見尹光晨獨自回到房裡播的那首道愛的歌,只有觀眾會聽見。

電影其實做不到什麼,至少對現在來說是這樣。

王兵的《黑衣人》以劇場形式捕捉文化大革命在音樂家王西麟身上留下的迫害,逼著所有觀眾在 60 分鐘裡,回顧已經被架空的歷史,這是他要眾人與他一起凝視深淵的痛苦,看一段不被承認的批鬥,是如何將一個人摧毀。

王兵的舊作《死靈魂》(2018)花了十三年紀錄在 1957 年至 1958 年間,被認定是「右派分子」而被送往夾邊溝進行思想再教育的倖存者們。他們的肉身與精神被消磨殆盡,僅僅只剩活下來的團塊,可王兵並無意為其抗辯,或為歷史辨明公義,而是欲探其本真,在歷史、軀殼、血肉底下,作為一個「人」的存在。

電影並沒有非要做到什麼,至少對現在來說是這樣。

《黑衣人》、《青春(春)》和王兵過去的所有作品中,有著同樣殘酷的事實──真實的時間將消磨肉身,電影的時間將留住靈魂;但影中人並非不死,靈魂也非不滅。

是故,王兵是張望著眼界底下的真實,不為了寫下註解,就只是為了記錄,且不為此作結。

《青春(春)》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青春(春)》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第三次,發現關懷可能是一種俯瞰

攝影術出現的那一刻,也就是班雅明在《攝影小史》中所說,「靈光」出現的那剎。而攝影作為電影的最基本元素,第一部電影的誕生就成為人類史上第一次並非用畫筆再現,而是完整擁有「真實紀錄」的時刻。我們得以捕捉看似靈光的瞬間,可在帶有階級的美學介入之後,影像便成了危險的事。

靈光消失了。而人類某程度地都成為不知該如何解讀影像的未來的文盲,意即,出現修飾、追求唯美,使影像裡的政治性逐漸模糊。王兵電影的出現,便是為了祓除在機械時代之後的複製,以及回到根本的古老影像本身。

所以,王兵的電影並不好看,卻又好看。

他是拋棄了一切電影語言,去掉了裁剪與編輯,只看生命本真斑駁的華美。

看了《青春(春)》第三次,我才明白王兵為什麼拍電影。

男孩和女孩坐在工作檯前,一面裁布,一面聊著戀愛。男孩向女孩告白,女孩問男孩懂什麼,她說自己的過去是一塌糊塗,男孩接著又說:「妳只是需要被愛」──女孩揪著男孩的耳朵,接著放開,接著跑出廠房;男孩嚷著耳朵好疼,接著追出去,接著跑進陽光裡。王兵跟了出去,陽光刺眼,影像過曝,他來不及管影像的好看,只想記下生命躁動一刻的好看。男孩女孩在房間擁抱嘻笑,他們沒有談戀愛,但這就是戀愛朦朧的輪廓。

《青春(春)》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青春(春)》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男孩被女孩趕出了房間,王兵又跟著男孩一起回到自己的房間。鏡頭靠得很近,幾乎是臉貼著臉的距離,他沒有開口問男孩為什麼喜歡女孩,就只是將攝影機擺在他的臉前,看著他打開手機,播了蘇永康的〈愛一個人好難〉。

男孩用一首歌給出了答案。

歌曲第一句的「妳說妳還是喜歡孤單/其實妳怕被我看穿」接續了他和女孩說「妳只是需要被愛」的下一句話;男孩直接把音樂拉到副歌段,回應的是王兵沒有開口的提問──「想要把妳忘記真的好難/思念的痛在我心裡糾纏/朝朝暮暮的期盼/永遠沒有答案」。

第二對是熱戀中的情人,織廠放著鄧紫棋翻唱的〈喜歡你〉,他們依偎在織廠裡睡著,男孩幽幽地唱趙詠華的〈最浪漫的事〉:「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第三對是狀態未明的情人,女孩枕在床畔,男孩沈默地抽著菸,中間混著原本週五不用加班的討論。

我這才意識到為什麼片名是「青春(春)」,第二部曲會是「苦」,第三部曲會是「歸」。

《青春(春)》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青春(春)》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這是他們不會更好的命運,也是天下人無法超脫的苦。它看似虛無,所以你的、我的、他的本真相似──真正的歸,便是不刻意拆解,只回到太初。

那一顆過曝的鏡頭並不好看,但是很美。是王兵穿越了階級,看普天下人都擁有的困惑──所以他的影像才是真正將眾生視作平等的慈悲,才是在靈光消逝的現在,再次出現的生之動力。

嘗試從中理解「苦」的我,實是不夠慈悲地將俯瞰視作是關懷;而王兵的退讓,則是將自己置於其中,真正地平視。平視世間皆苦,平視生命本身的寂滅,平視扒開階級的眼光之後的,眾生的青春。

《青春(春)》電影海報

《青春(春)》電影海報

劇照提供/金馬影展
責任編輯/張硯拓

!釀電影金馬六〇專題,請往此去!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兵提到「作為一個獨立思考的藝術家,你可能要在這些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衝突中,在對你創作自由的限制中,去尋找你自己。」 在此意義上,王兵也是一個黑衣人,向被遮蔽的歷史開刀,把攝像機作為武器,射向歷史的黑暗處。他們一起在巴黎的古老劇場,召集亡靈,向歷史復仇,也向未來開刀。
荒井晴彥以粉紅電影編劇出道,他拍的《花腐》一開場就是連環葬禮,既是片中女演員祥子和導演桑山的,也是在替整個粉紅電影服喪。黑白色調的電影裡,雪因此下得更白,喪服穿得更黑。粉紅電影和此刻我們的性一起日暮西山。
看影中人擁有選擇離開或留下的權力,看陳哲藝不再被過去的自己給困住,他們找到了更自由的自己,而我也能在冬天燃起一絲火紅的等待,如頑石,如流螢,帶著生命本就存有的流動與困惑,赤誠地道著愛,自由地選擇駐足,心明眼亮地迷路與抵達。
考慮到史柯西斯高齡,他將很可能是自己漫長電影生涯,最後的表演、最後的台詞,做為《花月殺手》最後總結的台詞。作為美國電影歷史的代言人、西部片傳統的繼承人、電影藝術的聖徒。他以這樣的身分和姿態,親自進入西部電影史中,貢獻最後也最完整的一段表演,用畢生在電影世界積累的力量,控訴將他帶入電影界的西部片。
《宿怨》以一封訃聞,與一顆由窗框望見安在樹間的木屋的長鏡頭為始,隨著鏡頭往右橫移,是房裡疊亂的模型屋,在推進至其中一間模型屋後,便轉場成實像場景,模型人偶便成了活生生的人。搭配低頻噪音與鳴響聲,電影在前三分鐘就下足了暗示,神秘力量的觀看視角、影中人的任憑擺佈、觀眾的被操弄皆在幾分鐘內被揭示。
真實的記憶也關乎五感,在視覺之外仍有聽覺、觸覺、味覺與嗅覺,若身在更南邊的卡布里島與阿瑪菲海岸,空氣想必會瀰漫當地盛產的檸檬清香;但《羅馬假期》於不起眼處喚醒的記憶,便是那街頭巷尾尋常的昏黃路燈,瀑布般從屋頂傾瀉而下的紫藤花,以及夜裡閃耀糖霜色澤的石子路,洋溢著浪漫、甜美而自由的氣息。
王兵提到「作為一個獨立思考的藝術家,你可能要在這些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衝突中,在對你創作自由的限制中,去尋找你自己。」 在此意義上,王兵也是一個黑衣人,向被遮蔽的歷史開刀,把攝像機作為武器,射向歷史的黑暗處。他們一起在巴黎的古老劇場,召集亡靈,向歷史復仇,也向未來開刀。
荒井晴彥以粉紅電影編劇出道,他拍的《花腐》一開場就是連環葬禮,既是片中女演員祥子和導演桑山的,也是在替整個粉紅電影服喪。黑白色調的電影裡,雪因此下得更白,喪服穿得更黑。粉紅電影和此刻我們的性一起日暮西山。
看影中人擁有選擇離開或留下的權力,看陳哲藝不再被過去的自己給困住,他們找到了更自由的自己,而我也能在冬天燃起一絲火紅的等待,如頑石,如流螢,帶著生命本就存有的流動與困惑,赤誠地道著愛,自由地選擇駐足,心明眼亮地迷路與抵達。
考慮到史柯西斯高齡,他將很可能是自己漫長電影生涯,最後的表演、最後的台詞,做為《花月殺手》最後總結的台詞。作為美國電影歷史的代言人、西部片傳統的繼承人、電影藝術的聖徒。他以這樣的身分和姿態,親自進入西部電影史中,貢獻最後也最完整的一段表演,用畢生在電影世界積累的力量,控訴將他帶入電影界的西部片。
《宿怨》以一封訃聞,與一顆由窗框望見安在樹間的木屋的長鏡頭為始,隨著鏡頭往右橫移,是房裡疊亂的模型屋,在推進至其中一間模型屋後,便轉場成實像場景,模型人偶便成了活生生的人。搭配低頻噪音與鳴響聲,電影在前三分鐘就下足了暗示,神秘力量的觀看視角、影中人的任憑擺佈、觀眾的被操弄皆在幾分鐘內被揭示。
真實的記憶也關乎五感,在視覺之外仍有聽覺、觸覺、味覺與嗅覺,若身在更南邊的卡布里島與阿瑪菲海岸,空氣想必會瀰漫當地盛產的檸檬清香;但《羅馬假期》於不起眼處喚醒的記憶,便是那街頭巷尾尋常的昏黃路燈,瀑布般從屋頂傾瀉而下的紫藤花,以及夜裡閃耀糖霜色澤的石子路,洋溢著浪漫、甜美而自由的氣息。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瀑布》的故事十分私密,親近的人出現身心疾病,那種消耗精神的無力感,我相信有類似經驗的朋友一定很有共鳴。「不要想辦法治療它,而是理解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想辦法與之共存,似乎就是如何在失序中找回秩序的最好方式;不管是片中所提到的思覺失調,還是現在的疫情,都是。
不可否認的是,一切的掌控與自願受制、討價還價的互動關係,在這永遠浮動、散漫不信任感的長三書寓,紙醉金迷只是男女構築出的自我防衛,而最終都只突顯出了浮根們對穩定狀態的內在祈求、以及對實際家庭關係或「自我歸位」的期許。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瀑布》的故事十分私密,親近的人出現身心疾病,那種消耗精神的無力感,我相信有類似經驗的朋友一定很有共鳴。「不要想辦法治療它,而是理解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想辦法與之共存,似乎就是如何在失序中找回秩序的最好方式;不管是片中所提到的思覺失調,還是現在的疫情,都是。
不可否認的是,一切的掌控與自願受制、討價還價的互動關係,在這永遠浮動、散漫不信任感的長三書寓,紙醉金迷只是男女構築出的自我防衛,而最終都只突顯出了浮根們對穩定狀態的內在祈求、以及對實際家庭關係或「自我歸位」的期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➌《青春(苦)》 如果我們喝的是可以自由選擇的過濾水,那麼《青春》系列中的年輕人所喝的水,則是由政府計劃和限制所決定的。他們無法選擇水質,也無法分辨乾淨和髒污的差異,因為對他們而言,只要有水喝,已經是幸運。 . 王兵攜帶著簡單的攝影機和機載麥克風,深入浙江吳興區織里鎮,耗費超過五年的時間,以「
最近看了這套電影。 再見機械人 / 汪汪夢裡人
Thumbnail
20240706 富都青年 - 溫暖的話語 這是一部:沒有身份証、聾啞哥哥,跟不務正業的弟弟,在社會底層努力生活的電影。 劇情最後,男主角被處以死刑,一位佛教法師前去關懷。 法師:你有吃飽嗎? 我們可以做朋友嗎? 男主:我想死! 你知道我過的是什麼生活嗎? 如
Thumbnail
回到電影《富都青年》。這邊開始有據透,建議還是看完電影再來看。 ​ 《富都青年》中的社工佳恩,則是前上文所述的第四種類型中做了完美的詮釋,既是推進劇情的重要角色,也象徵著主角群被徹底碾碎的希望,微不足道,勉強存活的最後期盼。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導演蘇奕瑄透過《青春並不溫柔》呈現了文化美術系事件的原型,故事圍繞在季微和她的創作自由,以及與學運的交融。本文探討了電影如何詮釋了那個時代氛圍、學運內部的路線鬥爭,以及對於學運的認真對待。此外,本文提及了文化美術系事件對於1980年代臺灣學運實踐的象徵意義,藉此來補充臺灣主流學運論述中被忽略的部分。
Thumbnail
最近在追一部時代劇《一把青》,劇中一分隊隊長郭軫帶隊,因為衝動跟進,被日軍設下的陷阱給欺騙,他旗下的所有飛機全軍覆沒,其中一員當時被日軍擊落,但沒有死,但因為身陷座艙無法逃生,但是機身已開始著火,而在旁虎視眈眈地日軍徘徊在這名隊員的飛機旁,為了讓這個隊員最後好死...
Thumbnail
「階級」與「青春」是《陽光燦爛的日子》最重要的母題,階級代表著文革時代,作為一種政治性的呈現,姜文打從他的首部劇情長片開始,便擅於將時代背景、政治情境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符號」敘事已是姜文電影的個人風格與作者印記,一個物件、一首禁歌、一部電影,甚至是一句對白,處處隱晦而不外顯,藏得極深。
說實話,《春光乍洩》這套電影在我心目中的王家衛電影並不是排得很前,但每次看完之後都總會被震撼一整天,有份難以名狀的遺憾,壓在心底似的。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➌《青春(苦)》 如果我們喝的是可以自由選擇的過濾水,那麼《青春》系列中的年輕人所喝的水,則是由政府計劃和限制所決定的。他們無法選擇水質,也無法分辨乾淨和髒污的差異,因為對他們而言,只要有水喝,已經是幸運。 . 王兵攜帶著簡單的攝影機和機載麥克風,深入浙江吳興區織里鎮,耗費超過五年的時間,以「
最近看了這套電影。 再見機械人 / 汪汪夢裡人
Thumbnail
20240706 富都青年 - 溫暖的話語 這是一部:沒有身份証、聾啞哥哥,跟不務正業的弟弟,在社會底層努力生活的電影。 劇情最後,男主角被處以死刑,一位佛教法師前去關懷。 法師:你有吃飽嗎? 我們可以做朋友嗎? 男主:我想死! 你知道我過的是什麼生活嗎? 如
Thumbnail
回到電影《富都青年》。這邊開始有據透,建議還是看完電影再來看。 ​ 《富都青年》中的社工佳恩,則是前上文所述的第四種類型中做了完美的詮釋,既是推進劇情的重要角色,也象徵著主角群被徹底碾碎的希望,微不足道,勉強存活的最後期盼。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導演蘇奕瑄透過《青春並不溫柔》呈現了文化美術系事件的原型,故事圍繞在季微和她的創作自由,以及與學運的交融。本文探討了電影如何詮釋了那個時代氛圍、學運內部的路線鬥爭,以及對於學運的認真對待。此外,本文提及了文化美術系事件對於1980年代臺灣學運實踐的象徵意義,藉此來補充臺灣主流學運論述中被忽略的部分。
Thumbnail
最近在追一部時代劇《一把青》,劇中一分隊隊長郭軫帶隊,因為衝動跟進,被日軍設下的陷阱給欺騙,他旗下的所有飛機全軍覆沒,其中一員當時被日軍擊落,但沒有死,但因為身陷座艙無法逃生,但是機身已開始著火,而在旁虎視眈眈地日軍徘徊在這名隊員的飛機旁,為了讓這個隊員最後好死...
Thumbnail
「階級」與「青春」是《陽光燦爛的日子》最重要的母題,階級代表著文革時代,作為一種政治性的呈現,姜文打從他的首部劇情長片開始,便擅於將時代背景、政治情境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符號」敘事已是姜文電影的個人風格與作者印記,一個物件、一首禁歌、一部電影,甚至是一句對白,處處隱晦而不外顯,藏得極深。
說實話,《春光乍洩》這套電影在我心目中的王家衛電影並不是排得很前,但每次看完之後都總會被震撼一整天,有份難以名狀的遺憾,壓在心底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