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釀影評|《黑衣人》:召喚亡靈──五個黑衣人復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黑衣人》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黑衣人》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如果今年的金馬影展只能看一部電影,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黑衣人》。不僅因為導演是王兵,更因為電影講的是中國作曲家王西麟。

劇院表達,王兵的突破

《黑衣人》(Man in Black)是獨立紀錄片導演王兵的作品中,比較獨特的一部。此作和其他動輒九個小時片長的作品如《鐵西區》相比,只有六十分鐘,王兵也一改慣常的紀實方式,在形式上做了不同的嘗試──整部片都在成立於 1876 年的巴黎 Bouffes du Nord 劇場拍攝,王兵將中國作曲家王西麟放置在沒有觀眾的劇場空間裡,就只拍他以身體、語言、音樂的表達。

該片入圍了第 76 屆坎城影展特別展映單元,王兵對這部片的介紹是:「我剛剛完成了一部非常短的電影,一個小時的長度,打算用於藝術畫廊策展的《黑衣人》。在這部電影中,我在 Bouffes du Nord 劇院拍攝了偉大的中國作曲家王西麟,現場沒有觀眾。我已經認識他二十年了,如今他住在德國。他獨自在舞台上和舞台周圍,講述了他生命中的某些部份──赤裸裸地講述,因為我相信我們的身體承載著我們所經歷的一切。」

片中的兩首插曲由王西麟先生創作,其中之一便是〈黑衣人歌〉。作曲家為了描述楚國祭劍的儀式,反覆尋找適合的音樂語言,用十二音的創作手法描繪了祭劍儀式中恐怖又怪誕的氛圍。由作曲家親自演唱的《黑衣人歌》,歌詞則取自魯迅先生的小說《故事新編》中的〈鑄劍〉一章。

現年八十六歲的王西麟是當代中國最重要的古典音樂作曲家之一。早在 2012 年,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報紙之一《南方週末》就報導過他的故事,當時在題為《中國病人──作曲家王西麟的故事》是這樣介紹他的:「有人說他是瘋子,有人說他的精神處於裂變中;有人說他是海明威式的硬漢,有人說他是孤獨的行者。有人說他是中國最好的作曲家;有人說他的音樂一錢不值。很多機構對他的態度有一種默契:『作品可以演,話不要說』,他是作曲家王西麟,也是一個病人。」

由於王西麟的創作理念與官方主流意識形態相悖,且總直率地批評當局的文化政策,多年來他都遭迫害,包括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毒打、監禁和刑訊。「當他在 1978 年被平反後,繼續創作毫無遮掩、直來直去的具有政治影響的交響曲,且公開坦率地談論他對早期共產主義理想的反叛。由此導致王西麟的音樂在中國從來都被邊緣化。他現在旅居德國美因茨。他的主要作品由歐洲朔特音樂出版社出版。 」 《議報》的一篇文章中如此介紹王西麟。

《黑衣人》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黑衣人》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王兵與安東尼.蒂里昂(Antoine Thirio)在 2023 年 4 月 17 日 的訪談中介紹,早在 2005 年,他就聯繫上了王西麟。「當時我想把他的音樂用於我的劇情長片《夾邊溝》。他在中國是一位廣為人知的作曲家,我個人也推崇他的交響音樂,但最重要的是,他的人生故事與我影片的主題產生了共鳴,那就是都有勞改營的背景。我拍攝了他在 2006 年和 2012 年舉辦的音樂會;幾年後,當他準備離開中國時,我也拍攝了他;我還拍攝了他定居在柏林、美因茨之後的日常生活,包括他在維也納舉辦的音樂會以及其他一些場合。我那時已計劃做一部關於他的紀錄片,不過我改變了想法,要在一個劇場裡做一部更有表現力的作品。 」

從王西麟的音樂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強烈的生命力。他融合了傳統、抒情和戲劇性元素,並以此創作了一系列具有強烈顛覆性情緒、震撼人心的悲劇性交響樂作品,是少數能將中國北方的地方戲曲如秦腔、上黨梆子、蒲劇和西方交響樂融合在一起的作曲家。

生於 1936 年的王西麟,經歷過大大小小的政治運動,個人生涯豐富,其性格剛毅,表達直率,在媒體採訪中往往可以瞭解其頑強的意志和鮮明的個性。王兵該如何在眾多的公開報導中呈現王西麟的獨特性,是頗受矚目的事。

形式:文革批鬥現場或古希臘悲劇劇場

藝術表達的形式與內容同樣重要,甚至有的時候,形式就是內容。我在金馬影展觀看《黑衣人》時,全程坐直,幾乎大氣不敢出。看完之後,仍處在巨大震撼的餘波裡。

電影的第一個鏡頭,王西麟裸體出場,走在劇場裡,音樂緩緩響起。

俄而,他站在舞台正中央的燈光下,鏡頭以正面、側面的目光凝視。然後,突然開始:

噴氣式,下跪
噴氣式,下跪
噴氣式,下跪
噴氣式,下跪,爬行
噴氣式,綁手,哭泣
噴氣式,抱頭
噴氣式,雕塑
全場打滾,崩潰,復仇。

王西麟吟唱完〈黑衣人之歌〉,開始講述身世故事,接著彈起鋼琴。然後坐到觀眾席上,全片結束。

在這一個小時中,我恍惚地覺得自己正身處在文革的批鬥現場,親眼目睹王西麟被迫做出羞辱、剝奪人之基本尊嚴的「噴氣式」體罰方式。我是台下的看客,甚至也是台上的受罰者。

翻看文革的歷史記錄,「噴氣式」批鬥的動作,讓人觸目驚心,印象深刻。當年的批鬥會上,被批鬥的對象被強制性地按住頭、頸、背部,使上肢和下肢呈 90 度,乃至更甚;被批鬥者的兩只胳膊被向後上方或向側伸直,如同噴氣式飛機翹起的兩個翅膀,故取名「噴氣式」批鬥。在被批鬥的過程中,被批鬥者甚至必須頭部向地,臀部高撅;胸前還掛著黑牌。時間長了,頸脖勒出血痕,腰酸背痛,血脈不暢,四肢僵直。

而這或許正是王西麟和許多被迫害者都經歷過的侮辱。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572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前陣子無意間發現大家都在談論一部新出的神劇,再往下看,不得了,是王家衛拍的陸劇! 身為王家衛迷,能夠追他的劇簡直不要太夢幻。而我也已經開始追了,目前追到第九集,那編排、那畫面,都有王家衛的影子;劇情也非常引人入勝,演員演活了各個不同性格的角色。這部劇,我推薦給各位——《繁花》。 在追劇期間,
Thumbnail
前陣子無意間發現大家都在談論一部新出的神劇,再往下看,不得了,是王家衛拍的陸劇! 身為王家衛迷,能夠追他的劇簡直不要太夢幻。而我也已經開始追了,目前追到第九集,那編排、那畫面,都有王家衛的影子;劇情也非常引人入勝,演員演活了各個不同性格的角色。這部劇,我推薦給各位——《繁花》。 在追劇期間,
Thumbnail
王兵提到「作為一個獨立思考的藝術家,你可能要在這些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衝突中,在對你創作自由的限制中,去尋找你自己。」 在此意義上,王兵也是一個黑衣人,向被遮蔽的歷史開刀,把攝像機作為武器,射向歷史的黑暗處。他們一起在巴黎的古老劇場,召集亡靈,向歷史復仇,也向未來開刀。
Thumbnail
王兵提到「作為一個獨立思考的藝術家,你可能要在這些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衝突中,在對你創作自由的限制中,去尋找你自己。」 在此意義上,王兵也是一個黑衣人,向被遮蔽的歷史開刀,把攝像機作為武器,射向歷史的黑暗處。他們一起在巴黎的古老劇場,召集亡靈,向歷史復仇,也向未來開刀。
Thumbnail
從看他的第一部片開始,我時常想著;世界上有多少人正和我一樣,在看這種非主流的作品。電影中複雜難解的情感,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在心中形成清晰的影像。
Thumbnail
從看他的第一部片開始,我時常想著;世界上有多少人正和我一樣,在看這種非主流的作品。電影中複雜難解的情感,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在心中形成清晰的影像。
Thumbnail
話說有一天,陳明章和許景淳、王明輝、陳主惠、陳明瑜聚會,大家唱歌聊天,在座的還有當時在《民生報》擔任編譯的何穎怡。
Thumbnail
話說有一天,陳明章和許景淳、王明輝、陳主惠、陳明瑜聚會,大家唱歌聊天,在座的還有當時在《民生報》擔任編譯的何穎怡。
Thumbnail
🌿「★衛武營戲劇節目嚴選,第一手情報整理給你 ★」 🐦早鳥提醒 會員早鳥75折:6/20 - 7/4 全民早鳥8折:6/27 - 7/4
Thumbnail
🌿「★衛武營戲劇節目嚴選,第一手情報整理給你 ★」 🐦早鳥提醒 會員早鳥75折:6/20 - 7/4 全民早鳥8折:6/27 - 7/4
Thumbnail
場地:國父紀念館 場次:1996.07.12 19:30 座位:18排35號
Thumbnail
場地:國父紀念館 場次:1996.07.12 19:30 座位:18排35號
Thumbnail
最後一場戲,李嘉欣與金城武終於逃離了黑夜,在中環迎接黎明。在電影院中的黑夜,即使觀看了角色幾個重覆等待、見面、別離的不同夜晚,對於片終時才看到日光的觀眾而言,那就好比只是一個無奇的夜晚,被斷裂的碎片宕拉得綿長無盡。在金錢社會裡的情愛,實質好比一個夜晚而已。就算殺手送去了幾條人命,都不及與愛人重逢重要
Thumbnail
最後一場戲,李嘉欣與金城武終於逃離了黑夜,在中環迎接黎明。在電影院中的黑夜,即使觀看了角色幾個重覆等待、見面、別離的不同夜晚,對於片終時才看到日光的觀眾而言,那就好比只是一個無奇的夜晚,被斷裂的碎片宕拉得綿長無盡。在金錢社會裡的情愛,實質好比一個夜晚而已。就算殺手送去了幾條人命,都不及與愛人重逢重要
Thumbnail
老電影,最終或許仍是寂寞的。經驗難以複製,即便是後進影迷,從電影中獲得寶貴的啟發或娛樂,也很難同步於它初次問世時的迴響與帶給觀眾的感受。「都沒人看電影了,也沒人記得我們了。」如同苗天與石雋在蔡明亮的電影中,散場碰面,笑談往日,也有感傷。
Thumbnail
老電影,最終或許仍是寂寞的。經驗難以複製,即便是後進影迷,從電影中獲得寶貴的啟發或娛樂,也很難同步於它初次問世時的迴響與帶給觀眾的感受。「都沒人看電影了,也沒人記得我們了。」如同苗天與石雋在蔡明亮的電影中,散場碰面,笑談往日,也有感傷。
Thumbnail
紀錄片《入戲》是一部以側拍中國電影演員訓練過程,近而拍攝出最真實有如文化革命的慘劇。原本要拍攝電影產業與演員準備演出狀況的導演,意外地拍攝到經歷過文革的導演葉京準備開拍類似回憶錄的文革電影,為求真實葉京導演開始電影演員培訓,讓演員重新感受當年文革的紅衛兵日常,沒想到卻迎來了一場意想不到的悲劇…
Thumbnail
紀錄片《入戲》是一部以側拍中國電影演員訓練過程,近而拍攝出最真實有如文化革命的慘劇。原本要拍攝電影產業與演員準備演出狀況的導演,意外地拍攝到經歷過文革的導演葉京準備開拍類似回憶錄的文革電影,為求真實葉京導演開始電影演員培訓,讓演員重新感受當年文革的紅衛兵日常,沒想到卻迎來了一場意想不到的悲劇…
Thumbnail
隨聯合國大會通過《世界人權宣言》70週年之際,推出由策展人林木材規劃的「中正之下:當代人權影像展」。這個規格小巧的展覽,展出地點就位於中正紀念堂銅像大廳正下方,「中正之下」這個展名除了是這處隱蔽展間的某種空間性描述,另一方面也指向台灣自過往威權治理中走來的種種歷史、記憶與今昔對人權的討論。
Thumbnail
隨聯合國大會通過《世界人權宣言》70週年之際,推出由策展人林木材規劃的「中正之下:當代人權影像展」。這個規格小巧的展覽,展出地點就位於中正紀念堂銅像大廳正下方,「中正之下」這個展名除了是這處隱蔽展間的某種空間性描述,另一方面也指向台灣自過往威權治理中走來的種種歷史、記憶與今昔對人權的討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