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的價值:放棄不等於失去,也不是認輸。藉此重新審視自我、省去無謂的期待與付出,反而是求贏避險的策略。

放棄的價值:放棄不等於失去,也不是認輸。藉此重新審視自我、省去無謂的期待與付出,反而是求贏避險的策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片來源:金石堂

圖片來源:金石堂


有些人總是說自己得以成功只是因為自己「從不放棄」,因此不斷向他人勸服「不要放棄」的觀念,但卻對於自己具體做出哪些妥協或犧牲隻字不提,其實這對我而言都比較傾向於宗教式的精神喊話,而且是不需要負責任的那一種。


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都是告訴我們失敗為成功之母,而且鼓勵我們用同一種方法並朝著同一個方向持續地嘗試,如此便可以展示出屹立不搖的決心,也可以受到他人的敬佩與推崇。但我們可曾想過倘若一開始就判斷失準,抑或是途中有需要修正之處,難道還要執著於「堅持」這件事嗎?


拿小孩子學才藝來說好了,許多家長總會義正嚴詞地告訴孩子一旦選擇要學習某樣才藝,就絕對不可以半途而廢,或是再怎麼痛苦也要堅持到某個程度,否則就斷定孩子只是三分鐘熱度,並且擔心以後做任何事都會容易放棄。


以我的觀點看來,試著嘗試一段時間才決定放棄的孩子,其實是非常具有自我主張及判斷能力的,就如同我的孩子前些日子表示要放棄只學了幾堂的芭蕾舞課,而我也只是詢問了孩子決定放棄的理由以及是否下定決心便同意不再繼續上課,而不是說服孩子繼續忍耐。


人生,其實就是不斷嘗試及選擇的過程,而選擇的同時也勢必會面臨到「放棄」,在森博嗣《放棄的價值》一書中提到所謂「正確的放棄」必須要先有「正確的判斷」,否則只會原地踏步而讓事情毫無進展。所以對自己的能力有所認知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同時也要因應不同狀況而立即做出取捨,也就是所謂的「計畫」。


森博嗣說:「盡力朝著決定好的道路前進時,也要不時停下腳步,回頭看看是否哪裡出了錯,還有沒有其他的路可以走。」


許多人總是嚷嚷著自己無法放棄,其實根本是明知道該放棄卻又存在著眷戀,也可能是暫時想不到其他的方法,所以養成不斷檢視及思考的習慣才不至於讓自己陷於不知該如何放棄,或是根本不知道該如何重新開始或選擇的窘境


很喜歡森博嗣在書中把「放棄」視為自我控制的一部分,也就是說懂得放棄,也就能活得自由。以我個人的解讀是懂得做出取捨,等於掌握了自己的人生主導權,也等同於獲得自由。相反地,有些人總是有千百個理由訴說著自己「無法放棄」,其實只是為了撇清自身的責任又讓自己變得不自由而已。


放棄,是為了前進之必要,而非後退或是躺平。

放棄,也代表著我們又有重新選擇的機會,而非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衝。


很多時候,我甚至認為「放棄」也是一種豁達的心境,或許我們應該思考的是當我們不願意放棄某件應該放棄之事的背後,是否潛藏著對他人眼光的在意與期待?抑或是對於輸贏的莫名執著?


《放棄的價值》這本書翻轉了過往大家對於「放棄」負面的形象,反而引領大家去思考長期受制於「不能放棄」的觀念是否讓我們蒙受了損失又吃足了苦頭?


avatar-img
射手媽咪婷婷的沙龍
209會員
1.2K內容數
射手媽咪婷婷的 Premiu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與其把《異常》歸類為驚悚或科幻小說,不如說這部內容涵蓋政治、科技、天文、宗教,又揉合愛情、兇殺、親子、疾病、性騷擾⋯⋯等議題的小說,打破了那條劃分的界線,而是試圖以哲學的方式帶領讀者去思考人類生存的價值與意義,同時也諷刺現有的社會現況與政治軍事角力,以穿越及超現實的寫作技巧呈現這部恢宏的法國
相信我們在人生感到困頓或迷惘的時候,總會不禁想問:「到底存在於這個人世間所為何來?」 沒有終點地競逐、無止盡地需索讓我們身心俱疲,卻不知該如何讓自己棲身於平靜而得到心靈的沈靜?每當一段時間停下腳步,便襲來無以名狀的孤獨感,到底在探尋生命意義的過程中,應該選擇獨善其身或與友同行呢? 《
每年的聖誕節,總會有人裝扮聖誕老公公的造型發送禮物,但我們聚焦於聖誕老公公會發什麼禮物給自己的同時,有想過聖誕老公公不會是一夕之間變成現在這副慈祥和藹的模樣嗎?那關於他的成長經歷又是如何呢? 《當聖誕老公公小時候》的作者發揮想像力勾勒聖誕老公公的童年時期,敘述小聖誕生長在北極的一個大家
當我們談論著自己「理想生活」的樣貌時,總是會提到關於工作、旅行或興趣,但我們可曾想過即便我們什麼都不做,也會受到外在環境而影響身心狀況,比如天氣變化時可能會突然感覺到心情低落或身體不適,但我們多半只想到當下去解決問題,而鮮少想過應該要超前部署來應對。 《52週身體修復練習》這本書的作者鈴木
耶誕老公公一直被賦予溫暖又慈祥的形象,但他有沒有可能也是如常人一樣會遺失東西呢? 故事敘述小女孩在耶誕夜撿到了一隻大大的紅手套,她隨即認定是耶誕老公公不小心掉落在小鎮路上的,於是展開了尋找耶誕老公公的行動。 然而,到底要循著馴鹿的蹤跡,抑或是觀察每一處屋簷的煙囪呢? 作者三浦太
提到「學習」兩個字,你的直覺會聯想到哪個場域呢?我猜測多數人大概會想到求學時期在學校或家裡苦哈哈地為了考試而學習,也因為對於學習的經驗是傾向負面的,自然對於「學習」感到排斥與恐懼,原以為離開校園可以從此脫離學習的噩夢,沒想到卻在當上父母後必須重新面對學習所來的諸多挑戰。 其實打從人一出
與其把《異常》歸類為驚悚或科幻小說,不如說這部內容涵蓋政治、科技、天文、宗教,又揉合愛情、兇殺、親子、疾病、性騷擾⋯⋯等議題的小說,打破了那條劃分的界線,而是試圖以哲學的方式帶領讀者去思考人類生存的價值與意義,同時也諷刺現有的社會現況與政治軍事角力,以穿越及超現實的寫作技巧呈現這部恢宏的法國
相信我們在人生感到困頓或迷惘的時候,總會不禁想問:「到底存在於這個人世間所為何來?」 沒有終點地競逐、無止盡地需索讓我們身心俱疲,卻不知該如何讓自己棲身於平靜而得到心靈的沈靜?每當一段時間停下腳步,便襲來無以名狀的孤獨感,到底在探尋生命意義的過程中,應該選擇獨善其身或與友同行呢? 《
每年的聖誕節,總會有人裝扮聖誕老公公的造型發送禮物,但我們聚焦於聖誕老公公會發什麼禮物給自己的同時,有想過聖誕老公公不會是一夕之間變成現在這副慈祥和藹的模樣嗎?那關於他的成長經歷又是如何呢? 《當聖誕老公公小時候》的作者發揮想像力勾勒聖誕老公公的童年時期,敘述小聖誕生長在北極的一個大家
當我們談論著自己「理想生活」的樣貌時,總是會提到關於工作、旅行或興趣,但我們可曾想過即便我們什麼都不做,也會受到外在環境而影響身心狀況,比如天氣變化時可能會突然感覺到心情低落或身體不適,但我們多半只想到當下去解決問題,而鮮少想過應該要超前部署來應對。 《52週身體修復練習》這本書的作者鈴木
耶誕老公公一直被賦予溫暖又慈祥的形象,但他有沒有可能也是如常人一樣會遺失東西呢? 故事敘述小女孩在耶誕夜撿到了一隻大大的紅手套,她隨即認定是耶誕老公公不小心掉落在小鎮路上的,於是展開了尋找耶誕老公公的行動。 然而,到底要循著馴鹿的蹤跡,抑或是觀察每一處屋簷的煙囪呢? 作者三浦太
提到「學習」兩個字,你的直覺會聯想到哪個場域呢?我猜測多數人大概會想到求學時期在學校或家裡苦哈哈地為了考試而學習,也因為對於學習的經驗是傾向負面的,自然對於「學習」感到排斥與恐懼,原以為離開校園可以從此脫離學習的噩夢,沒想到卻在當上父母後必須重新面對學習所來的諸多挑戰。 其實打從人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