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如何定義成功?是擁有一棟房子?還是駕駛一輛雙B進口車?
在《成功竟然有公式》這本書中提到一個關鍵要素,
也就是說成功的關鍵不僅僅在於你自己或你的表現上,
而是在於個人所處的人際關係裡,也就是人們對你的表現有什麼感想。
如果想要知道自己對這個集體環境的影響,
要檢視的是網路中其他的節點,各個節點對於你的表現有什麼反應。
你的表現可以為你帶來成功,
不過如果這個表現的好或壞是難以判斷的話,
那麼就是你的人際網路才能給你帶來一個成功的指標。
作者分享他自己的個人經歷,
他是一個政治難民,被迫離開自己所生長的羅馬尼亞,
不過這反而是為他的人生帶來一個轉機,
因為能夠離開羅馬尼亞。
當時的羅馬尼亞是共產國家,環境極其封閉,
無法有機會接觸到世界上其他的人才,
或是其他國家的學術環境。
作者雖然被迫要離開家園,
卻讓他意外接觸到這個世界上科學界的專業的人際網路,
從而能夠從中獲悉,集體網路對於所謂的成功是如何定義的。
如果他持續地生活在共產世界的羅馬尼亞裡,他是不可能接觸到這樣的人際關係。
作者並以他自己當年跟他同一個階段求學的同學(物理系),
以他自己作為對照組,當年比他還優秀的這些同學,
因為沒有辦法獲悉這樣的人際網路關係,
不知道所謂的“成功標準”下,
這些當年留在羅馬尼亞的同學,
沒有辦法在物理學界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作者在這裡強調的是所謂的人際關係,
成功的評價是來自於大家對你這個人的表現的評價,
是一個集體的客觀標準。
不過我在這裡要提出另外一種看法。
當這個社會已經有一個客觀的評價制度,
那麼就有取代人際關係的集體評價效果。
以律師業執照來說,國家管制力賦予這項執照的力量,
如果你想要合法地代理其他人來進行訴訟,
就必須要擁有這張律師執照,
否則你的代理是違法的。
國家管制力的介入,執照制度的建立,
配合國家考試制度的施行,
這些都是在建構一個具體客觀標準,
相對於無具體標準的人際關係而言,是較能遵循且獲得成功的途徑。
也就是如果打算投入律師的行業裡,
標準的作法就是通過考試取得律師執照,
在這種情況下,人際關係裡的客觀標準為何,
大家對於律師成功定義為何,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當然這個是針對“律師執照”這一主題的論述,
至於如何成功經營“律師事務所”,這並非單線性的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作者所提及的集體評價的意義就變得格外重要。
重點掃瞄:
1. 成功的關鍵不僅在於個人能力,還取決於人際網絡。
2. 作者由羅馬尼亞政治難民成長為科學界成功人士,突顯了人脈對成功的影響。
3. 探討了在特定領域如法律,客觀標準(如執照)與人際關係的平衡對成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