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的利器-TRIZ萃思01-TRIZ萃思簡介

! 創新的利器-TRIZ萃思01-TRIZ萃思簡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效工具的重要性

一般人在切割蔬菜時,會徒手嗎?通常不太會。雖然即使徒手也可以透過扭斷、撕開等方式切割蔬菜,但大多數人還是會尋找合適的工具比如切菜刀,以更有效率地完成這個任務。


創新的工具-TRIZ

同樣地,要產生創新的發明,也需要適當的工具來激發創意,而TRIZ就是這種創新技術的有效工具。許多知名公司,如三星集團(Samsung Group)和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都使用TRIZ作為產生創新成果的工具。你有興趣花點時間來了解這是什麼樣的工具嗎?


這是系列介紹TRIZ的文章

本系列是介紹TRIZ這種創新技術的文章,旨在提供對創新有興趣的學生和上班族讀者一種易學、易用的工具,以在工作中實現創新成果。


努力不如創意

如果只是一味堅持使用舊方法,而期望產生新結果,除非運氣很好,否則是難以實現的。「每天重複做同樣的事情,卻還期待會出現不同的結果,這種人應該就是瘋子!」某些公司每天都很努力地做相同的事情,但缺乏創新思維和工具,無法實現長期發展。當諾基亞被微軟收購並消失時,諾基亞的CEO約瑪•奧利拉在記者招待會上最後說了一句話:「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為什麼,我們輸了。」說完,他和其他幾十名諾基亞高管都忍不住淚流滿面。諾基亞是一家值得敬佩的公司,他們並沒有犯錯,只是未能跟上世界變化的速度。錯失了學習的機會,錯失了改變,也就錯失了機會!


TRIZ理論的起源

那麼,TRIZ理論到底是什麼呢?TRIZ是一種具有結構性思維方式的問題分析和解決的工具,是為創新發明而設的理論。TRIZ是俄文Teorija Rezhenija Izobretate Zadach的縮寫,由俄國人根里奇·阿舒勒(Genrich Altshuller)和他的研究團隊於1946年進行分析。他們總共分析了超過20萬件專利(數字因來源不同而異),從中挑選了約4萬件被認為有真正突破的專利進行深入研究,得出了發明的一般規律。1956年,根里奇·阿舒勒正式發表了有關TRIZ的第一篇文章,奠定了TRIZ的發展基礎。因此,國際TRIZ協會(由根里奇·阿舒勒創立的國際創新組織)以1956年作為TRIZ創立的年代。TRIZ理論是一套系統性的創新和問題解決技術,包括問題的識別、問題的解決(創新概念的產生)、概念(創新概念)的驗證。它可以被視為解決創新問題的工具箱,兼具豐富的知識庫。


經典TRIZ和現代TRIZ

隨著時間的推移,TRIZ理論不斷發展,產生了許多新的內容。因此,國際TRIZ協會將1980年代中期前蘇聯的重組改革視為分水嶺。在此之前的內容被稱為經典TRIZ(Classical TRIZ),之後的內容則稱為現代TRIZ(Modern TRIZ)。這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1. 現代TRIZ不僅重視技術問題的解決,還強調商業應用。2. 現代TRIZ著重完成創新產品和技術,而不僅僅是創意。現代TRIZ擁有三十多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工具,相較於經典TRIZ的九個工具,更為豐富多樣且有效。


現代TRIZ經過不斷的發展,有三十幾個分析與解決問題的工具,國際TRIZ協會認證體系整合主要的工具為一個如下圖的分析與解决問題工具的體系,讓讀者比較有機會完全了解並掌握具體內容。

raw-image

現代TRIZ的分析與解决工具體系(國際TRIZ協會認證體系)

(翻譯自GEN-TRIZ,一級培訓教材。Sergei, 2009)



★小試身手

你對TRIZ這種創新技術有興趣嗎?願意花時間了解嗎?為什麼?

在你的工作或生活中,有遇到過因為使用舊方法而難以取得新結果的情況嗎?你是如何應對的?

你認為在創新過程中,使用工具比單純的創意更為有效嗎?為什麼?


avatar-img
創意激發與交流
12會員
73內容數
108課綱增加了創造力素養項目,聽到某些中小學老師說,在師資培訓過程中並沒有受到相關陪訓,只好搜尋網路,憑著經驗、直覺來進行創造力素養活動,沒有系統性、結構化的方式,不知道該有哪些內容,也不知如何評估成果,是否你也有類似的問題與困擾呢?我希望能提供一些簡單有用的創造力觀念與技巧,讓進行創造力素養活動的中小學老師參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創意激發與交流 的其他內容
「發明原理」是發明家根里奇·阿舒勒的團隊通過對四萬件比較創新的專利的分析,發現所有的工程問題都可以通過一組有限的通用解決方案(即發明原理)來解決,這發現經過數百萬專利的進一步支持和強化。口訣「創新發明有原理」方便記憶。使用有限的原理,解決無限的問題,發明原理為創新者提供了一條獨特而深入的思維之路。
「元件削減」刪除系統中的特定元件,把此元件的有用功能轉移到系統其它剩餘的元件或是超系統(周遭環境中)的元件,實現成本節省、製程簡化、易用易修、提升系統整體效益的目標。本文中大學旅館系的師資削減案例,可突顯了削減對成本控制的實際情況。元件削減常用在專利迴避方面;因元件少於別人專利,可以迴避對方專利。
因果鏈分析核心是追根究底挖掘問題的深層次原因。這方法將問題視為一個層層相扣的結構,通過系列問答,從表面的不利因素一直追溯到問題根源。口訣「追根究底挖問題,解碼問題的本質」提醒初學者關鍵概念,強調追根究底、不遺漏任何原因、用[且]或[或]運算,連接上下層不利因素之間的關係,建立徹底解決問題的強力基礎。
「發明原理」是發明家根里奇·阿舒勒的團隊通過對四萬件比較創新的專利的分析,發現所有的工程問題都可以通過一組有限的通用解決方案(即發明原理)來解決,這發現經過數百萬專利的進一步支持和強化。口訣「創新發明有原理」方便記憶。使用有限的原理,解決無限的問題,發明原理為創新者提供了一條獨特而深入的思維之路。
「元件削減」刪除系統中的特定元件,把此元件的有用功能轉移到系統其它剩餘的元件或是超系統(周遭環境中)的元件,實現成本節省、製程簡化、易用易修、提升系統整體效益的目標。本文中大學旅館系的師資削減案例,可突顯了削減對成本控制的實際情況。元件削減常用在專利迴避方面;因元件少於別人專利,可以迴避對方專利。
因果鏈分析核心是追根究底挖掘問題的深層次原因。這方法將問題視為一個層層相扣的結構,通過系列問答,從表面的不利因素一直追溯到問題根源。口訣「追根究底挖問題,解碼問題的本質」提醒初學者關鍵概念,強調追根究底、不遺漏任何原因、用[且]或[或]運算,連接上下層不利因素之間的關係,建立徹底解決問題的強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