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明14要點教育版 12.排除樂在工作的障礙

2023/12/3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意外事件發生通常表示系統運作異常,這時應積極排除障礙,但我們通常是製造更多困難。

外力入侵傷害學童,通令各校裝設電子圍籬;學生攜械傷害同學,考慮入校搜身與檢查書包......,這些「即時反應」的作法,都會讓師生更難處,進一步破壞校園互信互動系統,讓校園變得更危疑不安。

最近教育界開始談「學習生態系」,主張學校應該以學生為中心,連結人、事、時、地、物等學習要素,編織為一個互相倚賴、共同運作的複雜系統,提升學習的動機與成效。

如何張起校園的「社會安全網」?「學習生態系」確實是個解方,也就是說學校治理要有「生態工法」。

波札那的「奧卡萬戈三角洲」是世界最大的內陸三角洲,每年雨季來時,會有兩千多種生物聚集在這裡。這時有著壯碩身型的河馬因為過度擁擠,就開始往外發展,結果這支重型推土機部隊,等於是為沼澤拓出更繁複的水路,讓潤澤更普及、也因此又引來更生多生物。於是河馬又覺得擁擠,又開始往外發展.....這片面積約15,000平方公里的「伊甸園」就是這樣造成的。

本來,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校園都應該是這樣一個互相倚賴、共同運作的系統,但事實是:同學之間從小就互相競爭,而不是彼此合作;而推到老師與學生、行政與老師、機關與學校、中央與地方、國家與國家之間亦然,大家都知道彼此「唇齒相依」,但彼此又明爭暗鬥!

原因可能是,我們都過度注重「誰把球踢進去」、「誰擊出滿貫全壘打」,但很少關心是哪些球員一路把球傳過來,或者前面三個打擊者如何上壘的。因此意外事件來時,我們也習慣把焦點放在接到最後一棒的人,通常不會去管前幾棒是誰,各自該負什麼責任!

沒有系統思考,讓上級只究責出事的人和單位;於是第一線的學校也是只求「不要接到最後一棒」就好,對於「有求救訊號」的學生,通常無心、無暇也無力去想整個系統的修復,更別談什麼給他健康成長的「學習生態系」,反正趕快丟給下一棒,不要在我手上出事就好!

系統有障礙,就築造更多障礙;安全網有破洞,就讓它更撕裂;這種作法不停止,會變成大家只是在比誰的運氣差。因為當系統有問題時,各組成分子其實都有一樣的機率發生意外。許多出事的學校、班級、導師,有可能前一天還是被讚為績優的,怎會隔天就被獵巫?

「學習生態系」的基本結構是「系統」;人本身就是一個「系統」,兩個人、三個人、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老師與行政.......都是系統,如何讓每個系統對內對外都能互相倚賴、共同運作,讓學校像「奧卡萬戈三角洲」自然發展,是我們該努力的事。

戴明博士認為「人人天生都有自我向上的本質」,「生來都想樂在學習與樂在工作」;領導者的工作就是為他們排除困難和障礙。

也就是說,異常發生時,系統的改善重於追究個人!


58會員
8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