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光的不規律出現之特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受夠了這種為了生成而生成、為了產出而產出

矯揉造作、生搬硬套

甚至造假抄襲

就是為了要輸出一些內容

但其實是完全無必要、空泛的垃圾內容

完全沒有存在的意義

只是為了輸出來輸出

無論內容品質好壞就要硬生出些什麼

這種形式主義的弊端值得詬病與發覺、觀察、挖掘

點出問題之後再行剔除

即便其中的文字使用得再怎麼絢麗、斑斕、優美、豐富

還不如不存在

因為這些看似明顯為了內容增色的潤飾、美化動作

但其實一點助益都沒有

只是為了達成若干目的而刻意操使的作為

而這個目標

也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心

功利主義的結果導向

亦或許是一種日積月累的慣習

久而久之隨著時間的攢積

而形成的一種規律

感覺每天都一定要做到這些事才會心安

才會感覺到全身通暢舒快

如果沒有做到某種特定具體的事項(儼然成為了每日待辦清單中的工事)

就會感到一整天都不知哪裡怪怪的

說不上來的力不從心

但又無法藉由其他行為舉止、其他事務的處理來彌補

因為這些事務是無法抵銷的

就是一定要做到特定的這些事

才會「好過一點」

即使做得馬馬虎虎、過程中跌宕起伏、不順卡關

只要如期完成、今日事今日畢

就能至少使心裡快活一點

這種自我壓迫式的來操持事務

雖然使人們有利於追求效率的提升

但也可能造成品質的低下

因為每天的輸出量都是多的(由於有一個自設、自律的目標與規劃限制之)

但這樣的每日目標又不一定是正常、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因此犧牲的就是品質了

質與量要一起追求是困難的

若高度追求其一

另一就會被降低、銳減削弱

其實每個人(都一樣)對於事務的處理效率與成績(外界迴響極大)之最大化的時刻

是偶而一起的、不定時不定期的、具有高峰時刻(以及當然也有的低谷期)的

我們也許不用追求每一天都輸出一定規律、固化僵硬的量

因為想法的展示與靈感的乍現總是突然而迸出的

絕非定期定量的穩定輸出

它肯定是不規律的

可能經過一連串數十日的靈感(想到好的主題或內容的能力與容量)荒漠

能真正輸出非無用無效的文本內容的量寥寥無幾、屈指可數

但可能在某一天、甚至某一刻倏忽間被靈光點醒

然後「文思泉湧」的洋洋灑灑生產出極大量的內容

且皆為有價值、值得欣賞品嘗、甚至可能大紅的內容

這一切都很難一言道盡

只能從日常的熟習、時間沖刷、經驗的累積一點一滴、循序漸進

才能慢慢冶煉而成

因此不須深刻要求自己

每日都要產出絕對有效、直戳要領、擊中人心、值得深究玩味的主題及內容

因為高光時刻往往是求而不得、不規律不規則出現的

身在各領域從事各類型的創作都是如此

整個歷程績效是上上下下、浮動起落而不穩定的

只有認清這事實

並且隨生活與歷練的安排與光陰流轉、時間遞嬗

不強逼催迫個人的靈光、高光輸出必須穩定、定期定量、按照自己的規劃出現

安適而為、隨個人的創作經歷、所遭遇發生的人事物而隨機應變

才能堅定抓住每一次的靈感突然到來

並隨著自己當下有的想法自然袒露

真正達到質與量的並存兼容

房間1 - 文明思維:探討現代都市人的思維邏輯、生活方式,內含主觀評論、犀利批判的成分,請斟酌吸收思量。 房間2 - 命運說:自我對人生的體悟,隨筆記事、心情實錄。 房間3 - Kentzeur 文章選集 (2022/4/25~ ):集結Kenteur 2022/4/25至今的詩、評論、札記選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每人的人生當中必定或多或少有令人值得回味、懷念、細細再次咀嚼的時光
何時我才能破除那追求獨特個體化的自我索討的想像呢? 我發現一直以來 我都在追尋「相對的獨特」 也就是大家認為的少數、小眾、冷門、另類(刻板印象) 導致我無法融入社會群體 因為社會化、總體化的過程 總是要跟隨流行、趨附從眾 不能有任何個人的想法 因為自己的想法就是且應該
我發現整個階段過程中我一直在扮演典型中的不典型、傳統中的不傳統
無論事實如何隨著時間自然的推移
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我呢?
我厭倦了這種重複性高、繁瑣惱人的事務操作
每人的人生當中必定或多或少有令人值得回味、懷念、細細再次咀嚼的時光
何時我才能破除那追求獨特個體化的自我索討的想像呢? 我發現一直以來 我都在追尋「相對的獨特」 也就是大家認為的少數、小眾、冷門、另類(刻板印象) 導致我無法融入社會群體 因為社會化、總體化的過程 總是要跟隨流行、趨附從眾 不能有任何個人的想法 因為自己的想法就是且應該
我發現整個階段過程中我一直在扮演典型中的不典型、傳統中的不傳統
無論事實如何隨著時間自然的推移
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我呢?
我厭倦了這種重複性高、繁瑣惱人的事務操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Fumi老師:🌸🌸🌸 🧘‍♀️🧘‍♀️🧘‍♀️聆聽高我的聲音:從耳鳴到內在和諧的旅程 🥰🥰🥰在今天的課堂中,有位同學分享了一段具啟發性的經驗。 💞💞💞同學說:最近耳邊經常出現類似耳鳴的聲音,讓她感到極為不舒服,在「聆聽內在高我聲音」的課程練習過程中,驚訝地發
Thumbnail
無所適從 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常常會面對各種挑戰與困難,這些困境如同突如其來的暴風雨,讓我們感到無所適從。然而,無論情況多麼艱難,請相信:困難不會永遠持續下去,你一定會度過難關的。 充滿挫折的日子 回想我自己曾經經歷過的一段低谷,那是一段充滿挫折的日子。當時,我在工作上遇到了重重困難,面
Thumbnail
調整慣性的聚焦方式, 問題,可以挫敗你, 但也可以成為你成長與進化的動力。
Thumbnail
🍀🍀🍀fumi老師:❤️❤️❤️ 🥰🥰🥰今天練習的是遠距離的靈氣療癒技術,「靈氣療癒師」這項技術蘊含著無窮的珍貴價值,不僅僅能夠帶來身心靈的療癒,更能引導對於生命課題帶來的學習。 🌸🌸🌸成為一名靈氣療癒師,意味著能夠成為他人療癒的橋樑,透過能量的傳遞與平衡,協助他人釋放身心的壓
整理了一些可以提供同為創作者的各位一個可以來參考的地方(⁠*⁠´⁠ω⁠`⁠*⁠)
Thumbnail
醫病關係緊繃的台灣社會,重溫上個世紀末的電影《心靈點滴》,除了滿滿的觀影觸動,更覺得若能「以病患為中心」來思考後續的醫療行為,即便根本問題仍在,藥到未必能病除,但透過對話交談讓心靈先被撫慰,這一切才會有良好醫病關係的可能。我知道站着説話不腰疼的矛盾,但一路上幸運遇見的好醫生,讓我堅信這是真實的存在。
我受夠了這種為了生成而生成、為了產出而產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Fumi老師:🌸🌸🌸 🧘‍♀️🧘‍♀️🧘‍♀️聆聽高我的聲音:從耳鳴到內在和諧的旅程 🥰🥰🥰在今天的課堂中,有位同學分享了一段具啟發性的經驗。 💞💞💞同學說:最近耳邊經常出現類似耳鳴的聲音,讓她感到極為不舒服,在「聆聽內在高我聲音」的課程練習過程中,驚訝地發
Thumbnail
無所適從 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常常會面對各種挑戰與困難,這些困境如同突如其來的暴風雨,讓我們感到無所適從。然而,無論情況多麼艱難,請相信:困難不會永遠持續下去,你一定會度過難關的。 充滿挫折的日子 回想我自己曾經經歷過的一段低谷,那是一段充滿挫折的日子。當時,我在工作上遇到了重重困難,面
Thumbnail
調整慣性的聚焦方式, 問題,可以挫敗你, 但也可以成為你成長與進化的動力。
Thumbnail
🍀🍀🍀fumi老師:❤️❤️❤️ 🥰🥰🥰今天練習的是遠距離的靈氣療癒技術,「靈氣療癒師」這項技術蘊含著無窮的珍貴價值,不僅僅能夠帶來身心靈的療癒,更能引導對於生命課題帶來的學習。 🌸🌸🌸成為一名靈氣療癒師,意味著能夠成為他人療癒的橋樑,透過能量的傳遞與平衡,協助他人釋放身心的壓
整理了一些可以提供同為創作者的各位一個可以來參考的地方(⁠*⁠´⁠ω⁠`⁠*⁠)
Thumbnail
醫病關係緊繃的台灣社會,重溫上個世紀末的電影《心靈點滴》,除了滿滿的觀影觸動,更覺得若能「以病患為中心」來思考後續的醫療行為,即便根本問題仍在,藥到未必能病除,但透過對話交談讓心靈先被撫慰,這一切才會有良好醫病關係的可能。我知道站着説話不腰疼的矛盾,但一路上幸運遇見的好醫生,讓我堅信這是真實的存在。
我受夠了這種為了生成而生成、為了產出而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