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就讀於雲林縣東南中學,距離家鄉田中有段距離,因此當時住學校宿舍,印象很深刻的是,入住宿舍時是禮拜二,我以為禮拜三可以暫時回家(國小時,禮拜三上半天課),沒想到得繼續住到禮拜五,當時知道後內心頗失落,因看不到環珠格格電視劇了!
對比其他同學剛入住時常常哭泣,說想家,我只是默默接受了這一切,也不曾因想家而哭過。每周日收假回宿舍,必定會經過紅色的西螺大橋,過了橋後再右轉,接東南路,沒幾分鐘就能到學校。有時比較早回校,西螺大橋看起來是鮮紅色,搭配藍色的天空,視野很好,可以遠遠看到學校宿舍「中興樓」。
夏天的黃昏回校的話,會有橘色的夕陽照射下來,大橋變成暗紅色,看起來有點憂鬱。在車上繼母總是不會與我對話,我感到侷促不安,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也不敢往她那兒看,只能坐在後座看風景。看到橋時,總有股說不上的思緒在作祟。
國中時一年級住蘭樓宿舍,每天都得拿著臉盆排隊洗澡,看著別人的洗澡水從淋浴間底下流出來,流進水溝,總感覺好噁心,很想逃離宿舍;不過從小認知到,盡量不要將感受表達出來,不會有人能同理,因此我沒對任何人說過。到大學時期住宿舍,看到淋浴間底下的流水,還是會想起國中住宿的場景。
二年級開始,搬到中興樓,校方自詡它為「五星級」宿舍,但每天的生活還是一樣,5點45分起床整理內務及儀容,摺豆腐棉被,拿著鋼杯、牙刷牙膏排隊刷牙,6點20分吃早餐,早餐內容我還記得,星期一固定吃粥,星期二吃麵包……。
拜規律的生活所賜,我的身高長得很高,養成許多生活禮儀,例如吃完麵包後,透明袋子必須打結,出社會後我沿襲這些習慣,而這些都不是家庭會教給我的。我對於這所學校,有著複雜的情感,但當時好痛恨這一切,我覺得我像在坐牢。過了大橋,就沒了自由。
2015年,我找了國中同學舊地重遊,校內沒太多變化,但西螺鎮上貌似變了不少,當初會偷偷溜出去買雞排、珍奶的「上純」不見了,簡單純樸的小鎮,似乎打算走懷舊觀光路線,老街鋪設了地磚,也多了路牌指標規劃,相當用心;西螺大橋旁,多了戶外廣場,有市集可以逛,也有彩燈裝飾,不再是當初的荒野草地。2022年夏天,我曾一度重遊舊地西螺,東南校園因疫情不開放,西螺大橋旁廣場,有零落的幾組遊客,旁邊還有個小攤販,黃昏橘色的光照下來,我彷彿可以看到國中時期的那座西螺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