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asa、2是dowa、說聲你好叫akokey⋯⋯」正式結束在小島一年多以來的生活了。
這一年來,大多以觀察記錄者的角色從旁協助著——
特教助理老師。一直到了離開前的最後一晚,和Kalain的爸媽聊著後續的應對方式,我才真的深刻地意識到:這段時間,還真是扎扎實實地學了不少;為了釐清錯綜復雜的結構問題,包含 ACE、ADHD、達悟文化、班級經營等等,我那厚厚一疊的筆(研)記(究),都可以寫成一篇論文了。
如果問起:
在蘭嶼生活最辛苦的是什麼?
其實我覺得,最不容易的部分,我在蘭嶼的家人都為我扛下了:時不時上山看水、東西壞了自己修、預備過冬的乾糧、防風工程、繁瑣的運貨程序等。但若真要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困境,大概就是冬天時,在機場候補了一整天,後別無選擇乘上海盜船,一路吐回台灣(
回家直接做噩夢好幾天,猛醒時分哭著大鬧我不要坐船);還有因為遲遲等不到機位,當著服務人員的面,掉了好幾次眼淚💧(
除了從小易暈體質的我,搭船對我來說真的是一場夢魘之外,畢竟人家海軍說放就放,也沒幾天的假,熬了幾個月終於能見面了,卻被困在太平洋另一端,實在讓人難以接受啊)但你們也就能從中知道,蘭嶼人回家的路,是多麽不容易。(
所以你各位旅人們啊,不要再和他們搶機位了,在那邊討工作的遊子也是辛苦啊)
「
⋯⋯只是我的教室,是這個世界。」套一句在【
2 % 的幸運 】紀錄片裡所說的——最感謝的還是身旁這些不輕看我的大人們:包括每週通勤的特教老師、在嚴峻氣候下入島的治療師、給我很大空間的導師們,以及把我當成自己人照顧的地瓜園家人們。
在蘭嶼生活的這段期間,一方面在學校工作的學習以外,同時延續了在長濱時的 #生活練習曲:規律的作息、健康的飲食、靈修為日常,然後定期運動、保養、下廚、和菲律賓室友的英語會話練習,還有好好看一部電影、吃一頓早餐、寫一首歌,以及,投入了手作的副業;某種程度來說,這樣的平衡,算是達到心中理想的狀態,甚至在下半年度時,完全不想離開蘭嶼——可以說是被修復、重新得力的一年。
小島的文化與環境很特別,我們不求融入彼此,而是更多以 #欣賞 的視角,去理解背後的脈絡和智慧。
「要常常回來喔,我們就是妳在蘭嶼的家人!」我知道這僅是暫時離別,總有個令我休憩的港灣,在太平洋的另一端耐心地守候著,也期待下次重逢時,能帶著更多故事與彼此分享。
「⋯⋯ 說聲再見叫 mikonan 」
#makapiaka #ayoy #達式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