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陪伴他們安然走向永生」妥善照顧每一位長者的需求|瑪利亞老人長期照顧中心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字/李家媛 攝影/楊芷瑜

在踏進「瑪利亞老人長期照顧中心」之前,我對於長照機構的印象大致停留在「擁擠、一張張並排的病床、昏暗封閉的生活」等不太正面的形象上。然而,當實際走進瑪利亞的大廳,那台擺放在一旁略顯突兀的霜淇淋機,彷彿在向我揭示著這裡即將重新推翻我過往的刻板認知。

raw-image

一間有霜淇淋機、個人套房的長照中心

1989年成立,位於羅東樟仔園旁邊的「瑪利亞老人長期照顧中心」,由天主教靈醫修女會所創辦。該機構於1998年、2012年重新整修,目前提供著完善的長照服務,照顧著中心內的106位長者。此外,他們也提供日間照料和居家服務,滿足不同長者的多樣化需求。

raw-image

「因為住在這裡的一位爺爺常常說想吃冰淇淋,他的兒子以及朋友就捐贈了這台機器給機構,希望能為中心的老人增加一點快樂有趣的新鮮事。」

採訪當天帶著我們參觀的張社工,向我們說明霜淇淋機的由來,還有老人自己動手製作霜淇淋時曾發生的種種趣事。除了霜淇淋的製作,機構也不時舉辦運動、烘焙、繪畫、唱歌等活動,他們希望透過多方面的參與和接觸,讓長者在交流互動中找回生活的樂趣。

他們也以「服務個別化」的理念為優先考量,重視長輩的個人想法與需求。只要身體功能跟意識可以妥善照顧自己,機構內提供單人房、雙人房讓長輩因應自己生活習性做選擇。

「住機構並不是一定要睡旁邊有扶手、像病床一樣的床。」

房間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自由布置。例如,喜歡睡涼蓆、厚床墊或需要多顆枕頭的長者都能得到符合需求的房間。每間房間都配有求救鈴,一旦有緊急狀況,居民隨時可以通知照護人員。機構也規劃了重症長輩的病房,為他們提供更專業的照護。

同時長輩們的生活並不受嚴格的時間規範,像是早餐時間有提供三種時段供選擇,讓他們能根據自己的習慣來安排生活。這樣的安排讓老人在大團體中依然保有一部分的個人自由,「畢竟長輩來到機構前,他們在家也都是有自己習慣的生活模式。」

(圖片取自機構官網)

(圖片取自機構官網)

持續接觸外界,照護機構創造的自在空間與體驗

在長時間的照護經驗累積下,修女們以及機構內的照護人員深切體會到「出門」和「接觸外界」對於老人的重要性。因此,為了更貼近需求,機構在重建時選擇捨去床位的空間,設計了寬敞的走廊,讓長輩們在空間內更加自在。

寬敞的走廊不僅讓陽光充足地灑進來,也讓老人即使在室內,也能近距離欣賞戶外的風景(圖片取自機構官網)

寬敞的走廊不僅讓陽光充足地灑進來,也讓老人即使在室內,也能近距離欣賞戶外的風景(圖片取自機構官網)

張社工提到,在疫情前,他們每年會帶著老人們定期外出郊遊。然而,自從疫情爆發後,出門活動受到限制,讓老人們感受到了巨大的落差。

因此當4月時聽到舉辦在樟仔園的「公園集市x野餐派對」所傳來的熱鬧聲音時,機構內的老人們都興奮地詢問是否能出去看看,並在參與後萌生之後也一起來擺攤的想法。

所以6月舉辦的「公園集市x動物派對」上,出現了一攤別樣的景像。桌面上擺放一杯杯的手工銀耳蓮子湯,向經過的人們大聲招呼說著「來喔!呷涼欸。」的熱情攤主們,是平均年齡超過80歲,在炎夏中卻依然充滿朝氣有活力的,來自「瑪利亞老人長期照顧中心」的阿公阿嬤。

raw-image

為離開做準備,學會接受生命的消逝

張社工大學畢業後即來到這裡工作,至今已有14年的經驗。這幾年她明顯感受到高齡化社會的來臨,機構的需求顯著增加。但在這段時間裡,她也自豪地看到「瑪利亞老人長期照顧中心」在臨終和安寧療護方面的完整規畫與執行。

在這裡,當面臨長者生命即將走到終點時,機構提供安寧療護,讓他們在這裡緩和,在這裡平靜離開。機構內的員工和修女都受過相關訓練,會提早與老人溝通討論,讓他們能夠逐漸接受死亡是生命必經的過程,不論是身邊的室友、朋友或是自己,終有一天都會面臨這個不可避免的事實。這樣的支持和理解,讓長者在心靈上得到安撫,也為離別做好心理準備。

聖堂:每日定期舉行彌撒、玫瑰經活動。 (圖片取自機構官網)

聖堂:每日定期舉行彌撒、玫瑰經活動。 (圖片取自機構官網)

張社工在這裡見證過許多人的安寧和臨終,她坦言這是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現實,毋論年齡。她曾遇到過一位70多歲、已見慣人生大風大浪的家屬,在面對95歲的母親離開時仍難以接受。「無論年紀幾歲,都需要進行心理建設。」面對生命的來來去去,我們必須開始重視和面對老人的服務需求。在高齡化的社會中,對於這個議題更應給予足夠的關注和支持。

照顧的不只是屋子裡的106個長輩,還有背後那106個家庭

「瑪利亞老人長期照顧中心」提供的是一種延續性的連貫服務,在進行居家服務過程中,除了讓照顧者獲得暫時的喘息時間,也透過深入其中,及早發現家庭的需要,進而提供銜接,協助後續機構的照護安排。

他們秉持全人照顧理念,充分滿足每一位長者的身、心、靈需求,減輕家庭的照顧壓力。

在瑪利亞長期照顧中心,深刻感受到年老並不意味著生活的停滯,而是一個有機會重新找回生活意義的機會。也讓人了解到長照機構內,並非只有枯燥的制式生活,也能在行到晚年的時光裡,各方面均被妥善照顧,而後好好離開。一如機構內的核心忠旨「尊重生命,維護人性的尊嚴,陪伴長者安然走向永生。」

raw-image


◆ 機構資訊

宜蘭縣私立瑪利亞老人長期照顧中心(養護型)

地址:宜蘭縣羅東鎮北成路一段17號

電話:03-9512060


66會員
89內容數
"世界是一本書,不旅行的人只讀了一頁。" 用宜蘭的故事串編成旅行美好的風景與回憶,2014年成立的旅人書店致力於地方文化的發掘與分享,至今已執行策劃超過30條、數百場深度體驗路線,讓旅人們帶來更有深度與溫度的宜蘭體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旅人書店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羅東高商對面,有一對夫妻選擇在退休後開了一間屬於自己的小店。他們以貝果為載體,堅持使用無添加的食材,精心製作出一顆顆美味的貝果。這裡不追求繁複,而是專注於將食材的原汁原味展現出來,讓來到 佾品手作貝果 的客人們都能享受到最天然、健康的食物。
「我用雕塑這媒材當作一種與觀者溝通的途徑,雕塑是透過身體可以最直接表現心理視覺的方法。」 對藝術家林思瑩來說,作品反映著她的日常生活,她以遊走於現實與想像間的創作,記錄下成長過程中,那些與世界的碰撞、心靈上的變化軌跡。
玉露茶園是平安順興「大同包種茶」的合作茶園,作為第二代茶農的兩兄弟林立偉與林承偉自小在茶山成長,隨著大環境變遷面臨茶園轉型,兩人以有機種植迎面挑戰,邀請您品嘗大同雲霧滋養的好茶與料理。
正福茶園是平安順興「冬山紅茶」的合作茶園,作為第四代茶農的游正福對於精緻農業有諸多想像,而有機種植便是其中一種模式,他善於透過異業合作與客人反饋開發出茶葉的創新商品,邀請您探索冬山茶園的豐富生態與可能性。
五峰茗茶是平安順興「礁溪烏龍茶」的合作茶園,作為第三代茶農的賴審20多年前回家接手自家茶園,出於喝的健康而下定決心全面有機栽種,經年累月下種出了滋味乾淨清澈的好茶,邀請您品嘗礁溪山谷間土地的風味。
位在宜蘭三星鄉的松輝有機茶廠成立於1983年,現任負責人謝朝陽1991年退伍後回到自家茶園,嚴格算起來是第三代茶農,現以佳葉龍茶作為主力商品。
在羅東高商對面,有一對夫妻選擇在退休後開了一間屬於自己的小店。他們以貝果為載體,堅持使用無添加的食材,精心製作出一顆顆美味的貝果。這裡不追求繁複,而是專注於將食材的原汁原味展現出來,讓來到 佾品手作貝果 的客人們都能享受到最天然、健康的食物。
「我用雕塑這媒材當作一種與觀者溝通的途徑,雕塑是透過身體可以最直接表現心理視覺的方法。」 對藝術家林思瑩來說,作品反映著她的日常生活,她以遊走於現實與想像間的創作,記錄下成長過程中,那些與世界的碰撞、心靈上的變化軌跡。
玉露茶園是平安順興「大同包種茶」的合作茶園,作為第二代茶農的兩兄弟林立偉與林承偉自小在茶山成長,隨著大環境變遷面臨茶園轉型,兩人以有機種植迎面挑戰,邀請您品嘗大同雲霧滋養的好茶與料理。
正福茶園是平安順興「冬山紅茶」的合作茶園,作為第四代茶農的游正福對於精緻農業有諸多想像,而有機種植便是其中一種模式,他善於透過異業合作與客人反饋開發出茶葉的創新商品,邀請您探索冬山茶園的豐富生態與可能性。
五峰茗茶是平安順興「礁溪烏龍茶」的合作茶園,作為第三代茶農的賴審20多年前回家接手自家茶園,出於喝的健康而下定決心全面有機栽種,經年累月下種出了滋味乾淨清澈的好茶,邀請您品嘗礁溪山谷間土地的風味。
位在宜蘭三星鄉的松輝有機茶廠成立於1983年,現任負責人謝朝陽1991年退伍後回到自家茶園,嚴格算起來是第三代茶農,現以佳葉龍茶作為主力商品。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你的父母可能一直以來都難相處,到了老年變本加厲;也可能因為疾病或喪偶,到了老年才變得難相處、難溝通。不論如何,成年子女都必須理解到:父母老後只會格外抗拒改變,因為那會摧毀他們終生的自我防衛機制。
Thumbnail
財學爸去年寫了一篇「3個小方法,讓你一邊陪伴孩子,也一邊讓他們學習理財喔!」,獲得Smart自學網的青睞而被刊登出來(連結),非常感謝Smart編輯的欣賞以及各位讀者的支持!那麼今天,財學爸想再分享幾個後來帶著孩子學理財的小故事,希望對大家有點幫助喔!
Thumbnail
★難解的家庭問題,在父母老後,只會更形嚴重。 他們的固執、依賴、控制、不安、情緒勒索,讓子女身心俱疲。 如何照顧好父母,卻不必透支自己?
Thumbnail
財學爸有2個上小學的可愛的孩子。 所以財學爸知道,現在的小學課程裡面,已經有所謂的「財商」課程,雖然課程內容還有很多可以進步改善的空間,但也顯示台灣對於「理財」這件事情,已經開始有所重視,並且想要向下紮根! 最近財學爸也有幾場理財演講的邀約,也是到國、高中分享理財的主題,突顯了理財教育年輕化的趨勢。
Thumbnail
文 / 微光盒子 「如果你不知道你的歸屬在哪 那就來我們這裡吧 這裡不是家 這裡不是學校 這裡是一個讓孩子 重新找到歸屬的地方」 微光盒子成立於2018年,是由政大USR計畫的學生團隊發起,我們從安康社區的街頭認識孩子,逐漸聚集一群在外遊蕩的兒少,並成立了兒少據點的雛型,安康大挑戰。透過遊戲和共餐,
Thumbnail
人生只有一次,孩子的人生是孩子的,不是我們的。我們應該思考的是,該如何去幫助孩子找到他人生的價值,而不是讓他去過我們所期待的或是我們沒能過上的人生。 p.s. 舊文重讀,這種感覺好特別,好像過去的自己在跟現在的自己對話,提醒自己一些重要的事...所以也想說放上來跟大家分享:) 人生存在很多可能性
Thumbnail
我們都能感知到他的老化是如此快速且不可逆,能在這段時間給予更多安寧照護,減少一些折騰不適的積極性處理,至少讓他能在這美好世界的每一天,多點快樂享受,也對我們是種寬慰了。
媽媽從老家寄來的麵粉。忙於工作。一直沒有使用。麵粉在角落。逐漸變成有形的東西。獅子、兔子、大象。車子、 水果。三天兩頭改變形狀。麵粉最後定型成一個孩子。很像她兒時暗戀的對象...
Thumbnail
聊完擔心,接下來我想聊聊另一個極端。你如果沒有過相關經驗,或許也看過以下這種場面—— 「小明~走慢一點,不要這樣跑,會跌倒!」 (碰!)「⋯⋯嗚嗚嗚嗚嗚嗚~」 「活該!」 「我就知道!」 「就跟你說不要這樣跑了吧!」 * 看到死屁孩不聽話又亂跑跌倒,我知道要忍住不說些責備的話,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你的父母可能一直以來都難相處,到了老年變本加厲;也可能因為疾病或喪偶,到了老年才變得難相處、難溝通。不論如何,成年子女都必須理解到:父母老後只會格外抗拒改變,因為那會摧毀他們終生的自我防衛機制。
Thumbnail
財學爸去年寫了一篇「3個小方法,讓你一邊陪伴孩子,也一邊讓他們學習理財喔!」,獲得Smart自學網的青睞而被刊登出來(連結),非常感謝Smart編輯的欣賞以及各位讀者的支持!那麼今天,財學爸想再分享幾個後來帶著孩子學理財的小故事,希望對大家有點幫助喔!
Thumbnail
★難解的家庭問題,在父母老後,只會更形嚴重。 他們的固執、依賴、控制、不安、情緒勒索,讓子女身心俱疲。 如何照顧好父母,卻不必透支自己?
Thumbnail
財學爸有2個上小學的可愛的孩子。 所以財學爸知道,現在的小學課程裡面,已經有所謂的「財商」課程,雖然課程內容還有很多可以進步改善的空間,但也顯示台灣對於「理財」這件事情,已經開始有所重視,並且想要向下紮根! 最近財學爸也有幾場理財演講的邀約,也是到國、高中分享理財的主題,突顯了理財教育年輕化的趨勢。
Thumbnail
文 / 微光盒子 「如果你不知道你的歸屬在哪 那就來我們這裡吧 這裡不是家 這裡不是學校 這裡是一個讓孩子 重新找到歸屬的地方」 微光盒子成立於2018年,是由政大USR計畫的學生團隊發起,我們從安康社區的街頭認識孩子,逐漸聚集一群在外遊蕩的兒少,並成立了兒少據點的雛型,安康大挑戰。透過遊戲和共餐,
Thumbnail
人生只有一次,孩子的人生是孩子的,不是我們的。我們應該思考的是,該如何去幫助孩子找到他人生的價值,而不是讓他去過我們所期待的或是我們沒能過上的人生。 p.s. 舊文重讀,這種感覺好特別,好像過去的自己在跟現在的自己對話,提醒自己一些重要的事...所以也想說放上來跟大家分享:) 人生存在很多可能性
Thumbnail
我們都能感知到他的老化是如此快速且不可逆,能在這段時間給予更多安寧照護,減少一些折騰不適的積極性處理,至少讓他能在這美好世界的每一天,多點快樂享受,也對我們是種寬慰了。
媽媽從老家寄來的麵粉。忙於工作。一直沒有使用。麵粉在角落。逐漸變成有形的東西。獅子、兔子、大象。車子、 水果。三天兩頭改變形狀。麵粉最後定型成一個孩子。很像她兒時暗戀的對象...
Thumbnail
聊完擔心,接下來我想聊聊另一個極端。你如果沒有過相關經驗,或許也看過以下這種場面—— 「小明~走慢一點,不要這樣跑,會跌倒!」 (碰!)「⋯⋯嗚嗚嗚嗚嗚嗚~」 「活該!」 「我就知道!」 「就跟你說不要這樣跑了吧!」 * 看到死屁孩不聽話又亂跑跌倒,我知道要忍住不說些責備的話,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