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被遺忘的,嘗試不要遺忘~河床劇團作品《被遺忘的》(2023)

更新於 2024/12/0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去年底有幸受朋友邀請,到台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欣賞河床劇團的作品《被遺忘的》,這齣作品是國家歌劇院2023年「遇見巨人」系列的作品之一。過去從未認識過河床劇團,也不太清楚到底是甚麼主題的作品,就進場觀賞的我,可說是一片空白來認識所見到的一切。

開演。首先是感到視覺被大大地剝奪──在中劇院似乎比其他場地更濃重的黑暗裡,沉重的呼吸聲很壓迫地響起,在被黑暗包圍的我們之間,聽覺被放大,這些聲音顯得相當有份量,然後我們才開始看見。
眼前開始出現的是模擬礦工規律行動的表演者,原來這部作品的主角是曾經在台灣的礦坑中工作的礦工們,導演用片段、片段的呈現,在光影之間,結合多媒體、聲音,演出者用身體表達出深陷在這個生活循環之中的模樣,沒有很完整的劇情線,就像是日常片段的累積,我們很難想像在那個時代、那樣的環境中礦工們的經歷,這齣作品以藝術的方式試圖呈現出來。

售票網站Opentix上是如此開啟介紹的:
「臺灣80年代的礦工悲歌,一段不容遺忘的安魂曲」

1984年,289名深入地下工作的煤礦工人,在一連串的礦災中喪生。近40年後的今日,那些曾推動著臺灣經濟奇蹟,卻不曾被關注的生命,已從多數人的記憶中消散,只剩在山徑旁封閉礦區遺址的蛛絲馬跡,仍在提醒我們,路面下如同螞蟻隧道般的礦坑,彷彿還可聽到來自過去的低語,那些捨命入坑的礦工故事──為了黑暗盡頭閃現的微光,他們卯足全力、超越極限。
《被遺忘的》以富有蒙太奇手法的劇場意象,融合舞蹈、歌唱、馬戲,如「動態雕塑」和「流動的畫作」般,讓觀眾在冥想中照見自我。
這是為不被看見的勞動者所作的安魂曲,為犧牲生命的奉獻者所低吟的悼詞。

我記得象徵相思木的撐柱,扶了又倒;我記得一個象徵呼吸道窒息的畫面;我記得還有對夫妻的兩個人,不斷緩慢地重複又重複著在狹小空間上工、返家的活動...老實說間隔了這麼久,我不能記得演出的每個細節,但我記得當時的撼動,我個人認為這部作品確實達到了效果──提醒人們某些「被遺忘的」人事在台灣的歷史當中,即使默默無名也具有存在的意義,而且不該被遺忘。演出後還有座談,包括有這數年以來經營著「猴硐礦工文史館」的老礦工來到現場分享,我才知道有這一座礦工文史館,想讓更多人知道台灣有這麼一段過往;若不是來看這齣作品,我對於台灣曾經興盛過的煤礦時代可說是一無所知,三大礦災根本是個模糊的名詞,我覺得自己之所以寫這篇短短的文章,不是為了評論甚麼,只是為了成為多一個「看見」的人,幫助可能多一個機會讓這些事情不被遺忘,劇場藝術的能量和作用讓我知道了更多,我也可以用這篇文章來做類似的事情。

即使聲音微小如塵,或許也有機會被聽見和記住。



相關連結/延伸閱讀:

2023年台中國家歌劇院演出線上/電子節目單

謝鎮逸〈《被遺忘的》活裝置與(超)現實美學(?)〉(評2021年版本)
(這篇看完還可以往下拉看到其他篇同樣是對於2021年版本的劇評)

猴硐礦工文史館 Facebook粉絲專頁


內容總結
舞台劇場
0
/5
avatar-img
5會員
17內容數
宅媽小穆,不只有宅,也不只是媽,有時也不只被叫做小穆。 是腦袋有點雜亂的 I 人,喜歡挖很多坑,有點跳不完。 總之來坐坐,有甚麼興趣話題,歡迎來聊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穆思沙龍 Muz's Salon 的其他內容
我當然知道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觀點,光是這部紀錄片放在Youtube上的預告,底下留言就出現了各種不同的聲音,當然也不乏認為導演的作品也是一種誤導記憶的說法,但我個人很感謝有這部作品,把台灣的某一段過程補上了一片記憶......
我們響應朋友熱血一來包場揪團,去看了魏德聖導演的電影新作《BIG》。 這部片適合全家觀賞,雖然有點長,但是笑與淚並存,兒童或青少年都可以接受吧,不過我想能獲得更多感動的應該還是大人...比如我就比孩子更認真地,來寫感想文(笑)
今年9月到電影院觀賞2.5D舞台劇《舞台刀劍亂舞‧悲傳~結目不如歸》的個人紀錄,不敢說是劇評,也努力不劇透,只是寫下自己的記憶與感想。
我當然知道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觀點,光是這部紀錄片放在Youtube上的預告,底下留言就出現了各種不同的聲音,當然也不乏認為導演的作品也是一種誤導記憶的說法,但我個人很感謝有這部作品,把台灣的某一段過程補上了一片記憶......
我們響應朋友熱血一來包場揪團,去看了魏德聖導演的電影新作《BIG》。 這部片適合全家觀賞,雖然有點長,但是笑與淚並存,兒童或青少年都可以接受吧,不過我想能獲得更多感動的應該還是大人...比如我就比孩子更認真地,來寫感想文(笑)
今年9月到電影院觀賞2.5D舞台劇《舞台刀劍亂舞‧悲傳~結目不如歸》的個人紀錄,不敢說是劇評,也努力不劇透,只是寫下自己的記憶與感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台灣當代劇場中,北部淡水的身聲劇場、中部苗栗的EX-亞洲劇團、南部嘉義的阮劇團都非常有代表性,他們都是小劇場出身,與土地相當接近,很重視在地,也努力在培養核心團員,而且都有營運自己的小型場館,這三個很有特色的劇團,這次要一起做戲,在台南藝術節推出《神鬼人間道》
Thumbnail
《別叫我成功:藝術界歸來的兒子》由嚎哮排演演出。 長期自己看戲居多,陷入選擇慣性,只看有興趣的議題或劇團演出,老友的帶領下,突破我的慣性選擇,在星期五的夜晚點亮不一樣的視野。 第一次看嚎哮排演的演出,歌詞的流暢動讓我印象深刻,國語+台語混合式的音樂劇,劇情超級落地(很親民)...
Thumbnail
🌿「到底是從哪裡出錯了————」 來賓介紹👏👏👏 -- 製作:黃書修 -- 導演:蘇昱瑋 😁:這部會是新北戲劇廳新翻修完畢後第一檔,請期待優化後的音場啦! 校園霸凌、同儕壓力、輿論風向、散布造謠、權勢操弄
Thumbnail
推薦度:★★★☆春河劇團維持過往家庭類型劇目常見的缺失,場上角色眾多,每位角色都有自已的故事要交待,使得主軸弱化,支線過多且破碎。
Thumbnail
推薦度:★★★★☆馬戲《流逝的粒子》、舞蹈《引》、劇場《開往希望鎮的夕陽列車》,這是2024年的新人新視野。
Thumbnail
🌿「一齣戲歷經演出中千錘百鍊,長時間的醞釀成就經典好戲」 來賓介紹👏👏👏 -- 看家戲策展人:吳明德老師 -- 布袋戲歌姬:黃鳳儀 👩‍🎤🎼🎙️🗣️🙌👺 “看家戲”是什麼呢?☝️-- 又名「帶家戲,為民間劇團招牌拿手劇目
Thumbnail
「把歷史書寫回來」是我們這個世代為了認識自身而產生的最迫切渴望,那些不被看見的環境悲歌、塵封已久的政治檔案和遭人遺忘的卷宗紀錄,正逐步地重新進入大眾的視野。以善良包容的心重新建構看待彼此的方式,那麼《國姓爺之夢》就註定是一場美夢。本篇為平面邀稿,原文刊載於《AQ廣藝誌》並授權同步刊載於琅琅悅讀
數日前,比較文藝感的朋友紛紛傳來舞台劇【人間條件】的錄影播放的消息,一向只聞其聲名、未曾親見親聞的自己,異常期待夜晚時刻來臨。三級警戒以來,疫情框限了視野,每日張羅柴米油鹽侷限了想像,綠光劇團選擇在這個時間點播放舞台劇的錄影,恰好稍減這單調卻驚恐的社會氛圍。 人間條件一說的是人生難免的缺憾與彌補。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台灣當代劇場中,北部淡水的身聲劇場、中部苗栗的EX-亞洲劇團、南部嘉義的阮劇團都非常有代表性,他們都是小劇場出身,與土地相當接近,很重視在地,也努力在培養核心團員,而且都有營運自己的小型場館,這三個很有特色的劇團,這次要一起做戲,在台南藝術節推出《神鬼人間道》
Thumbnail
《別叫我成功:藝術界歸來的兒子》由嚎哮排演演出。 長期自己看戲居多,陷入選擇慣性,只看有興趣的議題或劇團演出,老友的帶領下,突破我的慣性選擇,在星期五的夜晚點亮不一樣的視野。 第一次看嚎哮排演的演出,歌詞的流暢動讓我印象深刻,國語+台語混合式的音樂劇,劇情超級落地(很親民)...
Thumbnail
🌿「到底是從哪裡出錯了————」 來賓介紹👏👏👏 -- 製作:黃書修 -- 導演:蘇昱瑋 😁:這部會是新北戲劇廳新翻修完畢後第一檔,請期待優化後的音場啦! 校園霸凌、同儕壓力、輿論風向、散布造謠、權勢操弄
Thumbnail
推薦度:★★★☆春河劇團維持過往家庭類型劇目常見的缺失,場上角色眾多,每位角色都有自已的故事要交待,使得主軸弱化,支線過多且破碎。
Thumbnail
推薦度:★★★★☆馬戲《流逝的粒子》、舞蹈《引》、劇場《開往希望鎮的夕陽列車》,這是2024年的新人新視野。
Thumbnail
🌿「一齣戲歷經演出中千錘百鍊,長時間的醞釀成就經典好戲」 來賓介紹👏👏👏 -- 看家戲策展人:吳明德老師 -- 布袋戲歌姬:黃鳳儀 👩‍🎤🎼🎙️🗣️🙌👺 “看家戲”是什麼呢?☝️-- 又名「帶家戲,為民間劇團招牌拿手劇目
Thumbnail
「把歷史書寫回來」是我們這個世代為了認識自身而產生的最迫切渴望,那些不被看見的環境悲歌、塵封已久的政治檔案和遭人遺忘的卷宗紀錄,正逐步地重新進入大眾的視野。以善良包容的心重新建構看待彼此的方式,那麼《國姓爺之夢》就註定是一場美夢。本篇為平面邀稿,原文刊載於《AQ廣藝誌》並授權同步刊載於琅琅悅讀
數日前,比較文藝感的朋友紛紛傳來舞台劇【人間條件】的錄影播放的消息,一向只聞其聲名、未曾親見親聞的自己,異常期待夜晚時刻來臨。三級警戒以來,疫情框限了視野,每日張羅柴米油鹽侷限了想像,綠光劇團選擇在這個時間點播放舞台劇的錄影,恰好稍減這單調卻驚恐的社會氛圍。 人間條件一說的是人生難免的缺憾與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