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仁醫」這部日劇,片中大澤隆夫飾演從現代穿越回江戶時代的外科醫師,帥氣破表的他,真的給人印象深刻。古代沒有良好的公共衛生系統,飲水、食物,都容易帶有病菌,也正因為如此在當時爆發了俗稱「虎列剌」的霍亂盛行,不少當時的居民都死於這種霍亂弧菌的感染而喪失寶貴的生命。
讓我們看一下霍亂在〈金匱要略〉中所描述的症狀,問曰:病有霍亂者何︖答曰:嘔吐而利,是名霍亂。問曰:病發熱,頭痛,身疼,惡寒,吐利者,此屬何病︖答曰:此名霍亂。霍亂自吐下,又利止復更發熱也。從這兩條辨中可以知道霍亂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嘔吐,然後不停的下利,下痢水瀉如米湯狀,其中發熱、頭痛、身疼、惡寒這看似太陽表證,但在上吐下痢不止的情況(此為裡虛之症),又出現呼吸短促、脈膊細小、血壓下降、煩燥不安,這是「亡陽」的警訊,代表陽(熱)一直往頭面溢散,所以才會發熱、頭痛,加上表情呆滯、聲音嘶啞、口渴、眼球下陷、兩頰凹陷(血虛),這是「陰虛」的症狀,此時的惡寒並非太陽表證的惡寒,而是陰虛陽外越的惡寒,身體組織得不到津液的輸佈,就會出現疼痛,甚至抽筋的現象。
「仁醫」劇中會用點滴輸液來維持病患的體能,也就是補充水及電解質,以改善脫水、酸中毒、和低血鉀症,這用在急症時是可以的。但如果你對經方有所研究,就可以對病患做更多的事情,讓他恢復得更快,臨床上如果病患喝水就吐,「五苓散」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子,可以通暢病患身體的水道循環,讓皮下的水回到腸胃,會解決掉口渴、小便不利的症狀,也可以止住下痢,讓冷水從小便排出去。再來用「理中湯」或是「理中丸」,解決掉病患中焦寒濕的問題,當中焦一熱起來,病患就可以進食,身體就快速恢復起來,因為我們一定要知道,從靜脈注射的點滴輸液只有救急的療效,身體所需要的津液、營養需要靠飲食消化作用,才能夠被身體所利用,讀者試想,在打點滴的過程中,不就是會常常起來小便?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如果病患下痢不止,且出現手腳冰冷到膝蓋、手肘,只剩下頭面出汗,身熱卻怕冷,手腳抽筋的情況,就要用「四逆湯」輩的處方,比如「四逆加人參湯」或是「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方來救急,讀者可以參考傷寒論的條辨隨證而治,這裡就不多說了。
想到此,我也應該再來複習一下這些方劑,如果哪天我穿越到古代,在沒有針具、手術的情況下,中醫經方的療效應該會更有效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