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頭七:rewrite the narrative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失業日記停更了幾天,因為生活一直處在一種飽滿的狀態,我感覺慢慢踏穩步伐、找回力量。開始去做之前瘋狂忙碌而無法做的事:咖啡、博物館、展覽、上課、運動、煮飯,還去找了兩位諮商師。

第一位諮商師告訴我,I'm more than a title on the job. 把自己的認同放在外務上是危險的(這件事我老早就知道,但可能沒感覺到那麼危險?!直到這次),因為我並沒有辦法對那些外在因素產生影響力或是控制,當被奪走之後,就會感覺空虛與一無所有。但是我能做的是,改變我自己,所以我們列出除工作之外,還有哪些身份,是我花時間經營的:

  • 我是一個女兒
  • 我有一天會成為一個母親
  • 我是一個妹妹
  • 我是我家狗狗的陪伴者
  • art lover
  • 記者
  • a good cook
  • a genuine friend
  • a person who cares about the earth and living a sustainable life
  • museum goer
  • learner... ...

列出之後,突然一陣爆哭,並不是出自傷心,而是感動,尤其是「有一天會是一位母親」時,因為我意識到,這是我深層的渴望,但是這麼久以來,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沒有能力幻想未來,只能交由給公司、大環境決定命運的人。

原來一直以來,我都有為自己做決定,也許那些決定看來被動,但他們確確實實的是決定。例如:
我早發現公司有問題,離職看起來是比較明智的決定,我沒選擇這樣做。我選擇繼續留下來相信理想主義、相信老闆不會辜負我們、相信他們是真誠且不會虧待我們的人。事實證明相反,我因此懊悔這個決定,但是我當時確實是做了決定的,決定相信。

現在,我希望允許我原諒自己,我知道這未必是人生最好的決定,但是我試過了,就知道了,至少還沒浪費太多人生在這家公司。

後來,他借我一組牌卡,我需要為我的工作職涯,以及人生,各自排出2個羅盤(8個價值),並且好好去思考,這些價值能夠如何體現在我希望成為的人生角色身上。

第二位諮商師我還是抓不太到他的方法是什麼,更多是我在自我對話,也不確定還會不會去找他。但對我而言的價值,大概就是我知道我這階段人生的抽象目標(具象目標很清楚,就是找工作)抽象目標則是我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更平靜、更清晰、對自己的決定更有自信且不後悔的人。想像這樣的形象觸動了我,我起床,冥想,是出自我的意願,而不是因為我有雜念或負面念頭需要解決。我能夠更專注在我想完成的任務上,且覺得生活並不是一系列的困難所組成,而是各式各樣的可能性向我敞開:我花更多時間在自然、在健行當中,我體驗人生、體驗炙熱、體驗海水的鹹與癢,我真真實實感受我的感受,我熱愛生命中的每一個時刻。我心裡有愛。


我一直聽過心理學有種所謂的敘事治療。作為說故事的人、記者,我過去一直很害怕在採訪中用定義性字眼,來描述我的採訪者:同志、北漂、受霸凌、身障人士等等。我知道這些是事實,但是標籤一直是我害怕別人放在我身上的,因此我也不想放在他人身上。我會為人物專訪的標題如何下,而跟主管爭論許久(流量至上的時代,用這些標籤是最容易吸引觸及跟點擊的),但我覺得這一切很暴力。

後來我學習了,當我什麼都不去定義的時候,故事沒有主軸,沒有人會想讀下去,那就可惜的對方的時間與分享故事的經歷。所以適度的標籤是需要的,它能讓我們在短短的篇幅中與主角產生同理,但是我可以決定如何使用它們,既然都要用,就用它們說一個更好看的故事。

事實上,跟我分享故事的人們,並不蹭恨我的標籤,有些人甚至說,感謝那樣的採訪故事,讓他對自己有重新的視野,甚至跟家人有了和解的契機。我沒有想過800-1000字能對一個人的生命造成什麼樣的改變,但如果能有,也是我工作中最有成就感的部分了。


這次,我也希望給予我自己對這個事件的新敘事視角,我舅舅有一句名言:「事情是這樣發生的,但是話別這樣說。」因此,與其把自己當成一個理想主義新創公司與邪教老闆下的受害者,不如說:我是一個一直以來知道公司有問題,做出選擇,希望離開的人。以下是我希望離職的幾個理由(很適合在我的exit interview與三個老闆們暢談)。而這確實也是,若我早在三個月前做決定,會發生的結局:

  1. 我們的產品方向一直不明確,一下說要做短文、動態、甚至還跨足說要做影音,我們到底是個怎麼樣定位的公司,創辦人自己都不清楚。但公司成立5年了,都只靠著投資人的錢,這樣下去是行不通的。
  2. 產品走向的決策,並不是根據商業或市場邏輯,而是根據一言堂以及老闆突然想做什麼,我們就跟著一起像無頭蒼蠅衝。有時候連他們自己都沒討論好,自己到底想要什麼。(這跟談到一段不好的戀愛很像)
  3. 這個產業還在非常不成熟的階段,非常仰賴市場走向,並不resilient。且如果不是技術人員,是無法被納入主流論述討論的,也無法體現工作的價值的。一個沒有大量用戶、應用數據且沒有賺錢的產品,你要為他做什麼品牌行銷呢?內核是空的,再努力也無法把它變成一棵大樹?
  4. 我們的產品開發速度極慢,改一個小功能,產品經理總有辦法拖,而且產品本身根本是不好用的。我們的運營與產品溝通狀況,也是極差無比。產品不能真的體現用戶的心聲,運營也無能為力。
  5. 產品很理想、很好,但很難用。以使用者的角度,我都覺得根本是有信仰的人,才會來用。不然對於消費者找一個平台使用的基本需求,根本是不成立的。
  6. 我的職位所做的事情,我並沒有完全的掌控權。舉例來說,從2022年末我們就說要修改官網論述,但是老闆們一拖再拖,最後這件事不了了之。
  7. 老闆身為老闆,經常在重要的工作討論中搞失蹤(年度信件與投遞獎項的計畫書討論),突然出現時又傳了一堆消息轟炸,我們的工作界線與時間沒有被尊重,並且我根本逼不了他們。同事都能準時交付,但老闆不行,且也要求不得。
  8. 我的工作最後變成各種雜事的集合體,我無法真正在這裏發揮我的長才、專業技能。老闆沒時間做的、不想做的,都會在我身上,即使這些本來不是我scope內的事情。這對我的職涯是沒有成長的,即使每年年度review會問這些問題,但事實上就是公司沒錢、沒辦法請人來做了,所以那只是形式上的,你是沒有餘地拒絕的。
  9. 我在工作中並沒有同儕可以一起成長與進步,我的工作表現是由老闆與他的心情定義,即使數據上表現出色,依然由他來定義你。
  10. 公司的工作合約是不對等的,只要他隨時不需要你了,提前一個月跟你說,沒有資遣費,沒有按照任何法規。
  11. 這是一個非常人治的公司,小團隊,且三個創辦人不是因為他們的專業所組成,更像是因為他們的友情。在這裏,你如果跟老闆是好朋友,你不管工作表現再差,都能留有一席地位。你如果對他而言只是員工,其實真的別放感情,沒價值了他們就會趕你走。
  12. 很多同事會突然被消失,這種難以預測的隨機性,並無法讓我感受到在這裡工作很踏實或是安全。
  13. 公司在台灣成立實體,卻沒有幫我們保勞健保,這根本已經是事實上違法與規避的做法了。
  14. 公司一直沒賺錢,公司的財務始終不透明。
  15. 我們在入職的時候被說會有equity,但事實上從來沒看過(估計也是沒真為我計畫過)。
  16. 我們每個月的薪水會隨匯率浮動,有時甚至會delay。
  17. reimbusement規則不清楚,經常幫公司付了高額的代墊款而沒拿到錢。

謝謝你們准許我的辭呈,我列出的所有最誠實的回饋,你們也標榜希望看到這樣的東西。here they are.

而下一次,我需要列出我的vision board,當我再找工作,我要去一間怎麼樣的公司?

avatar-img
0會員
4內容數
我開啟這一系列的書寫,因為我想要很忠實的、透明記錄下心情的轉換,我答應對自己誠實,也答應自己,重拾荒廢已久的書寫,無論有沒有公共性,都可能是某種療癒之道。 在這個過程中,我經常有一種很孤單的感覺。我想,若我願意寫出來我的經歷,也許哪天有個遇到相似經驗的人,也會從中得到安慰,知道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失業日記 的其他內容
夜晚還是難耐。我花了接近三個小時才入睡,睡眠淺淺的,且無法起床。 理智上知道不要與公司與上司的待人處事一般計較,不會做人是他們的功課,不是我的。感情上,我知道自己是深深受傷了,且害怕這傷口所面對的,是無限期的受苦。
我開啟這一系列的書寫,因為我想要很忠實的、透明記錄下心情的轉換,我答應對自己誠實,也答應自己,重拾荒廢已久的書寫,無論有沒有公共性,都可能是某種療癒之道。 在這個過程中,我經常有一種很孤單的感覺。我想,若我願意寫出來我的經歷,也許哪天有個遇到相似經驗的人,也會從中得到安慰,知道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夜晚還是難耐。我花了接近三個小時才入睡,睡眠淺淺的,且無法起床。 理智上知道不要與公司與上司的待人處事一般計較,不會做人是他們的功課,不是我的。感情上,我知道自己是深深受傷了,且害怕這傷口所面對的,是無限期的受苦。
我開啟這一系列的書寫,因為我想要很忠實的、透明記錄下心情的轉換,我答應對自己誠實,也答應自己,重拾荒廢已久的書寫,無論有沒有公共性,都可能是某種療癒之道。 在這個過程中,我經常有一種很孤單的感覺。我想,若我願意寫出來我的經歷,也許哪天有個遇到相似經驗的人,也會從中得到安慰,知道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私人診所在醫療機構中的角色,以及其經營與法律合規挑戰。重點闡述私人診所的出資者需具執業醫師資格,並分析未具資格的投資人參與經營的風險,包括稅務認定、主管機關通報及合約糾紛等問題。此外,討論醫療投資的現實需求以及控股公司在資金運作中的角色。整體而言,瞭解這些法律框架對私人診所的經營至關重要。
Thumbnail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了,這本書的介紹,基於好奇心所然,就找了這本書來看看,內容說實在滿有意思的,很多觀點讓我對人生、財富與快樂有了全新的思考。   書中最吸引我的是作者提到的「槓桿」概念。他將槓桿分為三種類型:人力、資本和零邊際成本的產品或服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關於致富與快樂的核心理念。書中強調利用自身獨特知識來創造價值的重要性,以及透過專注與真正熱愛的事物來獲得幸福。此外,作者分享了培養彈性與判斷力的方法,並鼓勵讀者在生活中尋找真正的自我與核心價值觀。這是一本值得深思的書籍,適合那些正在追求財富與快樂的人閱讀。
Thumbnail
原以為沒有標到案是失業。 周遭的人都知道我會失業,剛好周遭的人都有工作機會,都紛紛地提供工作給我,像是代課老師或是餐廳的行政助理,很溫暖有被接住的感覺。 但峰迴路轉,經理標到其他案子,而且可以在家工作,剛經理致電給我和我談了一下新案子的內容,之前我有跟她說這一兩年我白天會去上師資培訓的課,有鑑於
Thumbnail
你的工作不代表你,挑戰「夢想工作」的迷思,找回不以工作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又到年終尾牙的時候了,今年阿政公司運用AI技術,特別為賓客製作了印有賓客姓名祝福的藏頭詩,賓客每人看到都不禁讚嘆不已,感覺賓至如歸。阿政有點得意,想起當年在主機板公司,為那些ODM大客戶如IBM、Dell、HP及CPU大廠Intel的來訪貴客,最高規格的接待,頂多就是在餐巾上繡上貴客姓名。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一位師姐來信請示,以下來文照登:   事業工作問題    我原有一個做了7年多的工作,工作也算平順,但長期輪班下來,身體狀況變差,於是想尋求更好的工作,便辭去原有的工作。很幸運地找到了一個作息較正常的工作,工作的內容也是我有興趣的,但做了2個多月,公司以我不適任這個工作的理由把我......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私人診所在醫療機構中的角色,以及其經營與法律合規挑戰。重點闡述私人診所的出資者需具執業醫師資格,並分析未具資格的投資人參與經營的風險,包括稅務認定、主管機關通報及合約糾紛等問題。此外,討論醫療投資的現實需求以及控股公司在資金運作中的角色。整體而言,瞭解這些法律框架對私人診所的經營至關重要。
Thumbnail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了,這本書的介紹,基於好奇心所然,就找了這本書來看看,內容說實在滿有意思的,很多觀點讓我對人生、財富與快樂有了全新的思考。   書中最吸引我的是作者提到的「槓桿」概念。他將槓桿分為三種類型:人力、資本和零邊際成本的產品或服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關於致富與快樂的核心理念。書中強調利用自身獨特知識來創造價值的重要性,以及透過專注與真正熱愛的事物來獲得幸福。此外,作者分享了培養彈性與判斷力的方法,並鼓勵讀者在生活中尋找真正的自我與核心價值觀。這是一本值得深思的書籍,適合那些正在追求財富與快樂的人閱讀。
Thumbnail
原以為沒有標到案是失業。 周遭的人都知道我會失業,剛好周遭的人都有工作機會,都紛紛地提供工作給我,像是代課老師或是餐廳的行政助理,很溫暖有被接住的感覺。 但峰迴路轉,經理標到其他案子,而且可以在家工作,剛經理致電給我和我談了一下新案子的內容,之前我有跟她說這一兩年我白天會去上師資培訓的課,有鑑於
Thumbnail
你的工作不代表你,挑戰「夢想工作」的迷思,找回不以工作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又到年終尾牙的時候了,今年阿政公司運用AI技術,特別為賓客製作了印有賓客姓名祝福的藏頭詩,賓客每人看到都不禁讚嘆不已,感覺賓至如歸。阿政有點得意,想起當年在主機板公司,為那些ODM大客戶如IBM、Dell、HP及CPU大廠Intel的來訪貴客,最高規格的接待,頂多就是在餐巾上繡上貴客姓名。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一位師姐來信請示,以下來文照登:   事業工作問題    我原有一個做了7年多的工作,工作也算平順,但長期輪班下來,身體狀況變差,於是想尋求更好的工作,便辭去原有的工作。很幸運地找到了一個作息較正常的工作,工作的內容也是我有興趣的,但做了2個多月,公司以我不適任這個工作的理由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