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 AI 的思考:生而為人的意義

更新於 2024/02/0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篇純粹就是個人觀點的隨筆。

ChatGPT 問世也一年多了。坦白說,對我而言,使用 AI 就跟呼吸一樣自然,當我的主管們在說「哇!要來好好學習使用AI!」的時候,我已經用它來寫工作上的作業了,例如打 code 之類的,我並沒有覺得這方面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反倒是網路上太多文章打著「不學 AI 跟不上時代」的說法販賣焦慮我覺得不妥些。相信大多數資訊方面的工程師也跟我一樣,認為 AI 充其量就是個好用的工具,大大省下我們所有做芝麻綠豆大的文書跟寫基本code的時間。AI 的出現確實會帶動產業鏈的轉變,如同智慧型手機問世。

這個時候我想反問:我們也知道智慧型手機對我們有所影響,那麼沒有改變的地方為何?這個問題的答案對我來說跟 AI 無法改變的地方差不多,那就是「真實世界」。

隨著南北戰爭結束、奴隸制度的解放,到後來出現了許多白領階層的工作,普遍大家會覺得白領工作優於藍領,大多是因為早期物以稀為貴,但後來普及了,白領階層為了要凸顯自身價值,創造了層層剝削的產業鏈,讓生產者們生產出一塊錢的東西,以十塊錢2的價格賣人家,賺中間的價差。

但中間的九塊錢價差是怎麼賺的?可以透過一些文書作業、檢驗、品管、法律等等的抽象作業來從中作梗。而該產業鏈形成的理由,是因為一方透過該方式得利後,建立起了這樣的文書規範,對方也必須跟著做,於是白領階級才這樣膨脹。然而就是這些書面、抽象式的東西才可能被AI所取代,以致於人人均可靠AI降低這方面的執行難度與人力。

我們曾經以為工業的發展會減少所有工人的工作時間,事實上「工人」們的整體工作時間確實是顯著減少,但是,這些減少的人卻成為了白領階級,仍舊被困在工作的牢籠。我認為在AI問世的現在,確實會減少白領階級的工作數量,但是這群人會跑去哪裡呢?我也還不知道解答,錢夠多有可能進入收租、金融等遊戲市場,錢少一點也有可能會重新成為藍領階級。根據《Bullshit Jobs》所述,白領階級也有可能沒什麼變化,因為大部分的人從事行政作業本質就是出於某種儀式性或科層體制。

但無論為何,我認為AI帶來最大的好處或許是有部分人類從「抽象作業」中解放,回到真實世界本身。隨著我們受教育,從國小就開始訓練抽象思考,什麼文學意象、數學函數、行政體系等等紙上談兵的東西,逐漸脫離了與現實世界最直接的接觸,尤其螢幕與影音娛樂文化當道的現在,不要說下課後能接觸現實,說不定下課後仍看著電腦平板。這種與現實世界的解離是我認為會造成憂鬱症的主要原因。而且隨著教育層級越高,人們越對現實無感,反而是對於文化資本越發重視,對食物的優劣、對材質的觸感、對音樂的好壞、對自然的形體、對光影的轉變,無感,充斥著不細緻而粗俗的文化,世界純粹剩下按讚數、流量、KPI等等抽象的數值,狹窄的眼界內只能看到這些事物。

AI有機會是個轉機,但發生率我覺得不高 ─ 我希望抽象主義下吃人的體制可以稍稍鬆手些。

AI的存在確實可以讓人直面去思考:「我的工作有沒有可能被取代?」我看網路上的文章大部分是著重在焦慮本身,想著一定要有工作,於是產生一些「會使用AI」的工作,嚷著學習更多的工作技能以避免被取代。但如果不要著眼於焦慮本身,轉而試著接受呢?「我可以從工作中脫離」不也是很好的事情嗎?

大多數的人從工作中脫離了,反倒會感到焦慮。因為沒了工作,就不知道自己在追逐什麼東西、被什麼東西所推著往前走。我認為這個時候應該要聽見自己焦慮的心聲,直面它,而因此需要問自己:「我這一生是為什麼活著?我該追逐什麼事情?」這大概就回到《做你自己的生命設計師》的主旨了。不過人生有沒有可能本就沒有意義?這就是另外要探討的問題了。

當然,不要扯太遠,大部分的人還是要錢、還是要生活,短期內很難說放手就放手,我們被大環境的桎梏牢牢絆住,貸款、稅務等等,養房、養車、養小孩是實質且不可忽視的負擔,所以我們無法輕易脫離遊戲。但如果可以脫離一陣子,在經濟可容忍的情況下,沉靜下來思考,生而為人,虛擬的世界發展速度這麼快,那何不好好接觸現實世界,真切地感受這個世界?

除外,我覺得在接觸現實世界的同時,我們為事物賦予的就不只是意義,而是實際的形體,這會讓我們覺得豐盈甚或是有所收穫。人們的腦子裡習慣看到因果,從你丟一顆石頭擊倒一罐寶特瓶,我們可以有合情合理的推論。在智人智力發展的歷史中,函數代表著很重要的特徵,即是輸入與輸出的因果關係,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針對抽象的事物進行因果的推論。

但推論愈推愈遠,愈推愈模糊,我們開始感受不到做眼前事情的結果,又或者是這個結果本身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可有可無的。這讓人們失去了對於世界事物發生的掌控權。所以我認為真切地感受世界這件事情能夠讓我們重新取得對這個世界的主導權,進而將我們在教育體制中交出的「自我」給重新抓回、重新定義。

這就是我想說的結論:AI的出現是個機會,不單單是讓我們沉溺其中,也是個讓我們重回現實的機會。

avatar-img
103會員
168內容數
閱讀能夠充實我們自己的腦袋,筆記是能夠讓自己將讀過的東西融會貫通。在閱讀筆記裡,我希望與你分享我從書中看到的知識,再點綴上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我都能夠從書中學習更多。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喝吧! 的其他內容
【 商業文 】Sukin 使用心得。雖然說是產品文但還是偷渡了不少我的個人價值觀,大家可以看一下。
根據 #22《極簡閱讀》中所提到的辦講座方法,雖然書中著墨在成人教育學,但是其實也能用在學院式的學習。 今天,書中沒有提的學院式學習該要怎麼去應用,就由我這篇來告訴你,順便為你做個示範吧!
特別企劃中教育系列的最後一篇我想跟大家討論班級經營與教學法。這兩個東西彼此互有牽連,更與教師、學生特質有著交互的影響。這邊我想分享我自己曾經做過的幾種上課模式,希望大家可以參考並試試看我的方法,如果能夠創新或提出建議也歡迎一起來交流。
這一篇我想來跟大家分享的是有關於處理學生較為複雜的個人問題。這是在教檢中的參考書中曾多次提及過的概念,我覺得有些實用的地方希望可以來跟大家分享!
關於上課這檔事...我想介紹在面對不同人數的學生時的我的上課方式外,還想跟大家分享我平常在上課時常用的小技巧,希望大家可以當作參考,日後有機會應用在自己的教學中喔!
【 商業文 】Sukin 使用心得。雖然說是產品文但還是偷渡了不少我的個人價值觀,大家可以看一下。
根據 #22《極簡閱讀》中所提到的辦講座方法,雖然書中著墨在成人教育學,但是其實也能用在學院式的學習。 今天,書中沒有提的學院式學習該要怎麼去應用,就由我這篇來告訴你,順便為你做個示範吧!
特別企劃中教育系列的最後一篇我想跟大家討論班級經營與教學法。這兩個東西彼此互有牽連,更與教師、學生特質有著交互的影響。這邊我想分享我自己曾經做過的幾種上課模式,希望大家可以參考並試試看我的方法,如果能夠創新或提出建議也歡迎一起來交流。
這一篇我想來跟大家分享的是有關於處理學生較為複雜的個人問題。這是在教檢中的參考書中曾多次提及過的概念,我覺得有些實用的地方希望可以來跟大家分享!
關於上課這檔事...我想介紹在面對不同人數的學生時的我的上課方式外,還想跟大家分享我平常在上課時常用的小技巧,希望大家可以當作參考,日後有機會應用在自己的教學中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AI 時代崛起,從聊天型 AI 到繪畫型 AI,再到統整型、文案型、語言型以及簡報型 AI,這些智能工具已經成為我們學習、生活和工作的日常幫手。面對如此多樣性的 AI,我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三個匯聚多元 AI 工具的網站,讓你一個地方能夠一次滿足我們所有對 AI的好奇心,讓你探索 AI 的無限可能性。
根據我找到的資訊,OpenAI的首席執行長Sam Altman和其他350位AI權威簽署了一封公開信,表示他們對當前正在開發的AI技術可能對人類構成生存威脅的擔憂。這封公開信的主要訴求是,降低人工智慧滅絕的風險,應該與其它社會規模的風險(如大流行病和核武戰爭)一樣,成為全球的優先事項。 然而,我沒
Thumbnail
中央資工系教授蔡宗翰說:「如果前一個世代叫數位世代,現在的世代就叫做AI原住民。」
Thumbnail
科技凸顯了世代間的差異,你是否耳聞過年邁的長者抱怨餐廳的菜單電子化的話題?在不同世代對於科技應用的接受程度明顯開始有了巨大的差別,例如嬰兒潮一代(1946-1964年世代的人)的父母/祖父母對於千禧世代(1981-1996年世代的人)的子女積極擁抱新科技,經常抱持觀望態度,儘管嬰兒潮一代是第一代與電
最近最紅的股市題材就是AI。目前市場上有兩派論點,有人說AI是泡沫,有人說AI是未來趨勢。如果你對於任何產業沒有任何理解,你可能會把AI定位成類似元宇宙、航海王、5G、被動元件等等炒作的題材。而已我個人來說,我認為是趨勢。 如果我認為是趨勢,我是如何判定不是泡沫,我又如何布局接下來的投資方向?
Thumbnail
用於訓練AI的圖片聲音影片到底有沒有版權? 我一直認爲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而日本政府卻發了先例,而且是允許任何資料都可以訓練AI! 對於創作者、漫畫家和各類數位藝術家,未來的版權生態即將會有巨大的轉變! 下面這是我認為,面對生成AI蓬勃發展,對未來創作版權新生態,創作者現在就要開始思考的3個轉機:
Thumbnail
最近AI浪潮來襲,投資人面對NVIDIA股票以及各家配合廠商的股票急速上漲。心中難免會有「想要上車可以卻已經發車」的無奈。 這時候我們應該急著上車以免被落下,還是應該等激情過後再找時機上車呢?會不會一路向上從此不回頭,沒有再上車的時機? 想到這裡,心裡越想越亂,不知道應該怎麼處理AI浪潮所帶來的投資
Thumbnail
你和GPT相處得如何? 這4個月以來,我一直在思考之後的世界,自己要如何將「人機協作」的技能掌握得更好。 自從啟蒙運動以來,人類一直在不斷地尋求知識和規律,以此創造工具和方法,讓生活更加便捷。然而,隨著AI的出現和發展,我們人類已經不再是世界規律的唯一感知者和發現者。所以,在這個新時代變局下,我們需
Thumbnail
人的抗拒多半來自因為不理解,而產生的恐懼、害怕、擔心、焦慮。但是我想AI不太可能真的取代人,反而是無法與AI共事的人,最終才會被淘汰。 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善用AI,與它成為夥伴,而不是抗拒它,也只有做到接納,才能有改變與創造的可能。
Thumbnail
人生很多的來不及,往往都從「看不起」開始。隨著 AI 的應用範圍日趨廣泛,加上 ChatGPT、Midjourney 在網絡效應的加持之下,如果你看不起這波浪潮、跟不上這波浪潮,不僅會錯失很多機會,更是難以應對當今的各種變化與不確定性。在 AI 這麼強勁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掌握哪些能力?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AI 時代崛起,從聊天型 AI 到繪畫型 AI,再到統整型、文案型、語言型以及簡報型 AI,這些智能工具已經成為我們學習、生活和工作的日常幫手。面對如此多樣性的 AI,我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三個匯聚多元 AI 工具的網站,讓你一個地方能夠一次滿足我們所有對 AI的好奇心,讓你探索 AI 的無限可能性。
根據我找到的資訊,OpenAI的首席執行長Sam Altman和其他350位AI權威簽署了一封公開信,表示他們對當前正在開發的AI技術可能對人類構成生存威脅的擔憂。這封公開信的主要訴求是,降低人工智慧滅絕的風險,應該與其它社會規模的風險(如大流行病和核武戰爭)一樣,成為全球的優先事項。 然而,我沒
Thumbnail
中央資工系教授蔡宗翰說:「如果前一個世代叫數位世代,現在的世代就叫做AI原住民。」
Thumbnail
科技凸顯了世代間的差異,你是否耳聞過年邁的長者抱怨餐廳的菜單電子化的話題?在不同世代對於科技應用的接受程度明顯開始有了巨大的差別,例如嬰兒潮一代(1946-1964年世代的人)的父母/祖父母對於千禧世代(1981-1996年世代的人)的子女積極擁抱新科技,經常抱持觀望態度,儘管嬰兒潮一代是第一代與電
最近最紅的股市題材就是AI。目前市場上有兩派論點,有人說AI是泡沫,有人說AI是未來趨勢。如果你對於任何產業沒有任何理解,你可能會把AI定位成類似元宇宙、航海王、5G、被動元件等等炒作的題材。而已我個人來說,我認為是趨勢。 如果我認為是趨勢,我是如何判定不是泡沫,我又如何布局接下來的投資方向?
Thumbnail
用於訓練AI的圖片聲音影片到底有沒有版權? 我一直認爲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而日本政府卻發了先例,而且是允許任何資料都可以訓練AI! 對於創作者、漫畫家和各類數位藝術家,未來的版權生態即將會有巨大的轉變! 下面這是我認為,面對生成AI蓬勃發展,對未來創作版權新生態,創作者現在就要開始思考的3個轉機:
Thumbnail
最近AI浪潮來襲,投資人面對NVIDIA股票以及各家配合廠商的股票急速上漲。心中難免會有「想要上車可以卻已經發車」的無奈。 這時候我們應該急著上車以免被落下,還是應該等激情過後再找時機上車呢?會不會一路向上從此不回頭,沒有再上車的時機? 想到這裡,心裡越想越亂,不知道應該怎麼處理AI浪潮所帶來的投資
Thumbnail
你和GPT相處得如何? 這4個月以來,我一直在思考之後的世界,自己要如何將「人機協作」的技能掌握得更好。 自從啟蒙運動以來,人類一直在不斷地尋求知識和規律,以此創造工具和方法,讓生活更加便捷。然而,隨著AI的出現和發展,我們人類已經不再是世界規律的唯一感知者和發現者。所以,在這個新時代變局下,我們需
Thumbnail
人的抗拒多半來自因為不理解,而產生的恐懼、害怕、擔心、焦慮。但是我想AI不太可能真的取代人,反而是無法與AI共事的人,最終才會被淘汰。 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善用AI,與它成為夥伴,而不是抗拒它,也只有做到接納,才能有改變與創造的可能。
Thumbnail
人生很多的來不及,往往都從「看不起」開始。隨著 AI 的應用範圍日趨廣泛,加上 ChatGPT、Midjourney 在網絡效應的加持之下,如果你看不起這波浪潮、跟不上這波浪潮,不僅會錯失很多機會,更是難以應對當今的各種變化與不確定性。在 AI 這麼強勁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掌握哪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