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獎勵品會寵壞孩子嗎?正確使用獎勵品,避免受到孩子的情緒勒索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利用每月 99 元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https://reurl.cc/A436NQ
raw-image

一些專家與老師會鼓勵家長,在日常教養時可以適時給予孩子獎勵品,例如當孩子哭的時候,給他糖果可以安撫他的情緒。


不過也有不少家長擔心,若使用這個方式久了,孩子可能會要求更多的糖果,甚至反過來情緒勒索大人,養成用哭來換糖果的壞習慣。


若你也有憂心,不妨讓我們先轉換思維,重新看待獎勵品的意義:

當我們希望培養小朋友忍耐、妥協等性格時,其實就是在訓練孩子「忍受不舒服」。所以當孩子感到不舒服,想要哭泣時,我們需要給予他一個「動機」,來讓他願意去忍受當下的不舒服。


其實不僅是孩子,大人的世界也是這樣的,你可以想想看,為什麼你願意忍受像是早起、被主管責罵等許多的不舒服,仍然每天都去上班呢?因為今天老闆會給你薪水。


同理可證,如果我們想要要求孩子願意去忍受當下的不舒服,那我們就不該認為「給予孩子獎勵品」這件事情會寵壞孩子,而是應該把它視作孩子願意忍耐的「動機」。


raw-image


不過若獎勵品的使用方式不當,確實可能導致孩子反過來勒索大人的狀況。那該如何正確的使用獎勵品,避免養成孩子的不良習慣呢?


以下我們將利用「孩子因為不想去上才藝課而哭泣」這樣情境,為你演示一套包含四步驟的具體方法:

raw-image


步驟 1 :引導孩子說出情緒

首先,我們必須先引導孩子把情緒說出來,這不僅可以讓孩子學習了解自己的情緒,也可以讓孩子知道大人理解他的感受。


範例:媽媽知道你現在很難過,你好希望可以在家裡玩遊戲,因為這樣好開心,突然要你去上鋼琴課真是討厭。
raw-image


步驟 2 :使用口頭鼓勵

利用約 5~10 分鐘的時間,用口頭的方式來鼓勵和引導孩子,若 10 分鐘後孩子還是崩潰、不願意配合,這就表示孩子目前的狀態非常崩潰,所以「僅用」語言這類型較成熟的方法來互動與溝通無法達成效果,所以家長此刻就可以把獎勵品拿出來使用,而非用執意用更多的話語去引導(畢竟這個方法你已經嘗試10分鐘了,證明在此刻它難以達到目的)。

範例:媽媽知道你很想要在家裡了,我也知道你很不想去鋼琴課,媽媽可以抱你或等你一下,等一下心情比較好後,我們就要出門了~
raw-image

步驟 3 :以獎勵品作為動機

拿出一個獎品作為誘因,並與孩子達成行為約定。要記得由於這個獎勵品只是作為訓練孩子忍耐的動機(誘因),因此身為照顧者,需要將全部的口頭回饋放在「孩子願意忍耐」這件事上,以提升孩子願意忍耐、妥協的能力,避免淪為單純的利益交換。


範例:

能促成忍耐的回應:謝謝你願意先去上鋼琴課,忍耐到回家再玩玩具,你真的好棒喔,你幫了媽媽好大的忙

容易養成情緒勒索的 NG的回應方式:你乖乖去上鋼琴課,下課我就給你你想吃的點心,要上課才有點心。
raw-image


步驟 4 :將焦點放在他願意忍耐、妥協上討論

由於若大人一再地提及獎勵品,會使小朋友將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上面,容易養成以大哭大鬧來換取東西的習慣,所以在事後無論孩子是否完成約定,我們都應該將全部的焦點放在他忍耐、妥協的事情上來討論,避免再去提及獎勵品。

範例:你好棒喔,今天你真的好想玩玩具,但卻願意忍耐到回家才玩,你真是太棒了(默默的把獎品遞給孩子即可)
raw-image


raw-image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包含但不限於: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親職諮詢與討論。 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訂閱我們,立即獲得協助! 孩子都有無限的潛力,只是少了正確的方法引導,現在就讓我我們一起探索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