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經感想:歷代誌上12-21

研經感想:歷代誌上12-2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2章開頭介紹了更多大衛王的部隊,首先是「又」被特別強調可以左右開弓的便雅憫支族,還記得士師以笏嗎?他就是便雅憫支族的,被特別強調是左撇子,歷史紀錄也有提到,便雅憫有做左手武術訓練,可惜這類紀錄好像沒有實際留下來,這種特別針對左手做訓練的狀況很少見啊!

raw-image

掃羅自己也是便雅憫支族的,所以願意追隨大衛算很難得,之後又記錄了許多部族的戰士。

接著,大衛打算迎接約櫃了,不過運送過程並沒有那麼順利,雖然大衛用了護送國王的規格來護送約櫃,但依然因為有人不小心碰觸約櫃,受到擊殺⋯⋯

之後歷代志先跳過約櫃進入耶路撒冷的事情,先紀錄非利士人進攻的事情,可以看到大衛 的出征都先請示過上帝,他要先知道上帝的意思。

打完之後才講到約櫃的事情,歷代志提到比較多人名,在人事方面紀錄比較詳細,倒是對於米甲的事情沒講太多。

接下來關於蓋聖殿這一點,倒是值得討論。還記得大衛是個凡事都會請示上帝的人嗎?偏偏這一次他有點在意,不敢直接問。

就是他發現自己住的比上帝還要豪華。他住的是宮殿,約櫃住的是帳篷。這一點讓他感到不安,然後他又不大敢直接問上帝⋯⋯老實說,這也是他天真可愛的地方,正如他以帝王之尊居然在上帝的隊伍前面像小孩一樣跳舞。他或許有很多缺點,但他對上帝的愛非常直接,這一點正是他了不起的地方,其實你翻遍整本聖經,真的只有他這樣而已--像小孩一樣愛上帝,雖然他也有暴君的一面。

於是,他找先知幫他請示⋯⋯

就這一點,可以看見後來索羅門蓋了更離譜豪華的王宮,是多麽糟糕的一件事情。

之後又是一連串戰役的紀錄,大衛跟他的部隊大殺四方,終於搞到他自己驕傲起來,做了蠢事,就是做人口統計⋯⋯

人口統計在當年只統計「能當兵的人數」,簡單說就是點兵,但你沒事幹嘛點兵?我上面說過,大衛要征戰都會先請示上帝對吧?因為他知道這些戰爭全是聖戰,不是為他個人,甚至不是為了以色列百姓,而是為了要榮耀上帝,結果他現在為了自己⋯⋯

這下上帝不高興了,給他三條路選擇,直得注意的是,大衛並沒選擇這三條路任何一條,因為這三條路牽連的都是國民,而他告訴上帝的是請上帝「親自懲罰我」。

但上帝降下瘟疫⋯⋯

後來大衛向上帝求情,請上帝只要罰他就好。

這是很高貴的行為,於是上帝原諒他,而大衛也把它用來築祭壇的土地買下來,這也是後世聖殿山所在,一個世界上最重要的聖地。

avatar-img
momoge (毛毛牙)的沙龍
203會員
992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子藝(momoge),新書歸途2:駱沙利南2024台北書展同步上市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不同群體會有自己的文化,這很正常,而自己的文化最終會產生自己的語彙,變成一種只有自己人才聽得懂的溝通方式,這種事情越封閉、越專業的場域就越容易出現,像我以前在醫院上班,很自然會出現一些只有醫療人員才懂的英文縮寫混雜在對話當中,而在阿宅群體裡面,很自然會出現各種意味不明的假名單詞。 在教會當然也是這
關於聖經裡的政治信息,這邊簡單整理一下: 創世紀: 被擄時期為了凝聚國族意識而正式成卷的書籍,雖然傳說是摩西寫的,但其實至少有四個來源,所以聖經不是大公會議的時候才開始挑書,而是一開始就在挑書,目的就是守護以色列人的國族認同,不被外族文化洗清(正如國民黨在台灣進行的母語滅絕政策,是長老教會帶頭堅
這本書是參觀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時獲贈的,正好我很愛這種歷史書籍,所以拿到很快就看了,也讓我對於長老教會在台灣的宣教史有更完整的認識。 長老教會在台宣教160年了,不過這當然不是基督教最早來台的紀錄,荷蘭時期自然也有宣教士來台,而且也有進行宣教活動,所以當年其實也有不少人受洗,尤其是平埔族聚落,後來
5/5歷史
不同群體會有自己的文化,這很正常,而自己的文化最終會產生自己的語彙,變成一種只有自己人才聽得懂的溝通方式,這種事情越封閉、越專業的場域就越容易出現,像我以前在醫院上班,很自然會出現一些只有醫療人員才懂的英文縮寫混雜在對話當中,而在阿宅群體裡面,很自然會出現各種意味不明的假名單詞。 在教會當然也是這
關於聖經裡的政治信息,這邊簡單整理一下: 創世紀: 被擄時期為了凝聚國族意識而正式成卷的書籍,雖然傳說是摩西寫的,但其實至少有四個來源,所以聖經不是大公會議的時候才開始挑書,而是一開始就在挑書,目的就是守護以色列人的國族認同,不被外族文化洗清(正如國民黨在台灣進行的母語滅絕政策,是長老教會帶頭堅
這本書是參觀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時獲贈的,正好我很愛這種歷史書籍,所以拿到很快就看了,也讓我對於長老教會在台灣的宣教史有更完整的認識。 長老教會在台宣教160年了,不過這當然不是基督教最早來台的紀錄,荷蘭時期自然也有宣教士來台,而且也有進行宣教活動,所以當年其實也有不少人受洗,尤其是平埔族聚落,後來
5/5歷史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