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術語 I 你說什麼!!

更新於 2024/02/1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上一篇提到了,語言的含意是持續變動的,隨著使用會被開發出新的用法。

這在日常用語上或許不算什麼,但是出現另一些用語上卻不是好事,這篇來討論專業術語。

為什麼在專業上我們要使用術語?

術語的出現,因應著專業上不同的需求。

一種是,當專業複雜到一定程度,一個概念已經很難在三言兩語說完,但工作交流上卻須要頻繁使用時,創造一個術語,可以很簡單拎起整串概念,當圈子裡的人都理解的時候,完全省去多餘口舌。

另一種是,要表示的概念不容易被理解,日常的語言難以描述,甚至是容易被慣用的用法誤導,因此需要額外的詞彙代表。

不管如何,術語背後是一整個概念系統,而我們是以術語這樣,一個打包的方式使用這個系統。

譬如說如今的LLM(大型語言模型),比之Midjourney之類的圖像AI就是不同的東西,但其中的複雜,不可能每次提及就細數整個概念,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專門的詞彙區分不同系統,使用術語實際是打包使用整個背後的概念。

轉換率

上篇提到了科普,如今自媒體興盛,各個專業的人很容易將知識輸出給一般大眾,一般人有什麼不懂的,股哥一下也能略懂略懂,這樣的環境下,專業知識也未必只有業內人知曉。

但同時,許多作著知識普及的自媒體,也經常會對於轉譯在忠於研究成果,以及通俗程度之間難以拿捏。

「要是觀眾有任何意見,也歡迎在留言區留言」,類似這樣的保險也必不可少,畢竟在轉譯的過程中,觀眾獲知的知識絕對不是完整的,更不能當作知識學習的全部。

即便如此,一般大眾知曉各種知識術語,卻又未經過專業訓練,這些個術語也就像是日常用語般被隨意使用著。

這一點在一些看上去比較像術語的詞彙,或許不受影響,像是COVID-19、大型語言模型什麼的,比較理科相關的這種,普通也用不上。

但是人文相關的學科,一些應該要是術語的詞彙,卻似乎是太容易使用,反而被用得像是日常語言一般,失去術語的明確內涵。

解析度

本質、覺察

這邊舉了兩個應該要是術語的詞,就不列定義了,都是被用到氾濫,原本意思失真的狀態。

要說如今普遍的用法有誤嗎?也不全然是,大概也就那個意思沒錯。

但是這兩個詞都是有著整串理論在背後的,有時看到一些用法,很明顯是完全沒有這些背景知識,單純用自己理解在使用。

語言具有流動性,隨著使用會被開發出新的含意,但作為特定專業的術語,越是能被不同的涵意理解,越是失去明確說明的特性,變得很是難用,更讓門外漢誤以為理解這些專業。




*參考資料

为什么要用术语?

「術語」之所以危險,是因為說話的人隱藏了最希望對方理解的重點

哲普術語那麼多,師爺你來翻譯翻譯

avatar-img
37會員
100內容數
這邊的一系列文章裡,我會分享生活觀察中,各種跟其他人想法差異的內心論戰。 也許引用各種其實我不熟的理論來為思考下結論,希望能給各位帶來啟發,或各位帶給我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來自那個光 的其他內容
上一篇討論到我認為的「定義」應該如何,也就是關於語詞確切的內涵如何。 這篇則是反過來,看看語詞的呈現,討論了語詞的使用與內涵呈現之間的矛盾,例如動漫與動畫的使用,以及其他語詞的語感不符情況。
邏輯清晰、表達完整這些原則,對於日常的溝通是重要的嗎? 我想,會出現這種討論的狀況,幾乎不會有否定的結論,但弔詭的是「有用」的事物,通常也無須被人強調。 這些只是出自個人經驗上的混為一談,本篇會分三段,討論部分狀況下看上去糟糕,卻依然管用的溝通方式。
狀況是這樣的,當我們與人進行溝通,理應雙方都可能需要進行一些調整,互相協商,最後才能達成雙方的共識,當然有的人壓根不這麼認為,那麼一旦要打交道的對象,在交流開始前就已表現得毫無轉圜餘地,還有溝通的空間嗎? 這一篇最主要想區分對於「否定」的觀點,以及該如何面對的態度。
我觀察到的一些現象,像是有的問題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問什麼,又或是回答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在回些什麼,問題跟回應是沒有交集的,因為最近看見的事件,就用這篇來回應這個現象。
本文資訊取自網路及個人經驗,為理性個人主觀推論,不為理論正確性保證。 一直以為討論、溝通這些,都是要建立在所謂理性之上,這是為了找到雙方對事情的共識,找到一個平衡的點,結果這次就碰壁了。 事情過後才想通癥結所在,搞懂為什麼有些討論就是在雞同鴨講?以及,為什麼在一些社群裡越來越容易讓人感受負面?
上一篇討論到我認為的「定義」應該如何,也就是關於語詞確切的內涵如何。 這篇則是反過來,看看語詞的呈現,討論了語詞的使用與內涵呈現之間的矛盾,例如動漫與動畫的使用,以及其他語詞的語感不符情況。
邏輯清晰、表達完整這些原則,對於日常的溝通是重要的嗎? 我想,會出現這種討論的狀況,幾乎不會有否定的結論,但弔詭的是「有用」的事物,通常也無須被人強調。 這些只是出自個人經驗上的混為一談,本篇會分三段,討論部分狀況下看上去糟糕,卻依然管用的溝通方式。
狀況是這樣的,當我們與人進行溝通,理應雙方都可能需要進行一些調整,互相協商,最後才能達成雙方的共識,當然有的人壓根不這麼認為,那麼一旦要打交道的對象,在交流開始前就已表現得毫無轉圜餘地,還有溝通的空間嗎? 這一篇最主要想區分對於「否定」的觀點,以及該如何面對的態度。
我觀察到的一些現象,像是有的問題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問什麼,又或是回答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在回些什麼,問題跟回應是沒有交集的,因為最近看見的事件,就用這篇來回應這個現象。
本文資訊取自網路及個人經驗,為理性個人主觀推論,不為理論正確性保證。 一直以為討論、溝通這些,都是要建立在所謂理性之上,這是為了找到雙方對事情的共識,找到一個平衡的點,結果這次就碰壁了。 事情過後才想通癥結所在,搞懂為什麼有些討論就是在雞同鴨講?以及,為什麼在一些社群裡越來越容易讓人感受負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心畫通常是指一種表達情感思緒以及與內在智慧溝通的一種藝術形式。心畫的特點是注重內在的情緒表達而不是外相的現實主義,看得到的一種具體畫面,所以這種形式通常是以抽象性符號、藝術性跟情感性的一種表達,反映了創作者的心靈狀態,還有情感歷程。
Thumbnail
Jay Heinrichs 2018 天下雜誌 分類;論說--實用 ★★★★★ 一句話:運用「修辭學」的技巧說服聽眾,達成共識和影響他們的行為
Thumbnail
本文將介紹馬達繞線時,如何等效換算線徑與並聯股數的關係式。主要是當單條粗線不好捲繞時,可更改為多條細線來進行作業,此時加工繞線的難度就會降低;但這主要針對人力繞線為主,機台繞線則可不受此限制,只要機台力量足夠即可。如下圖中,左側採用4條細線來代替右側的單條粗線。 在馬達設計的領域裡,當定、轉子已經由
Thumbnail
標題補充: 本篇主為 「本壘板上的銷售課」的部分內容分享,及聯想到 桑傑 Dr. Sanjay R. Tolani(杜拜保險銷售大師)的「樹與根」。 如果哪裡有違反規則,再請麻煩告知,謝謝
Thumbnail
歐洲的機率學基本上是由熱愛賭博的賭徒熱烈追尋「必勝之道」而誕生的,但是中國向來不缺賭徒和賭戲,為何從沒有想到「機率」這概念呢?也許李清照的「打馬故事」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發。
Thumbnail
    在古希臘的幾何中,只有直尺、圓規兩種工具,所以無法找出倍立方體的解。當代數出現時,人們可以求出未知數的解, 但卻遇見新的問題:虛數到底是什麼?我們可以先定義一個概念,再了解這個概念是如何運作的嗎?     
Thumbnail
英國哲學家懷海德(Whitehead)曾經如此觀察科學:「科學思想的目標是在特例中發現通則,在無常變化中看出永恆不變。」然而,發現「尋找規律」並不是近代科學人所獨有的嚮往,而是根植於遠古人類對天空的興趣。從古至今,不同的文化究竟如何看待天體運動的規律,曆法的制定又如何影響不同的文化        
Thumbnail
自然界充滿了各種奇妙的圖形,迷惑著各式各樣的心靈。數學家提我們打開了一扇窗,認識這些奇妙圖形背後的規律。
Thumbnail
古希臘的數學人拒絕 0,但印度的數學人擁抱 0 。 0 到底創造或摧毀了多少科學和哲學的想像?讓我們從自然數的概念開始探討、從自然數的集合論結束導讀。、歡迎一起認識零的不凡。
留下來吧..... 樹對舔舐汁液的瓢蟲說 我身上的瘤結都是銘記  保存的都是妳的同志...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心畫通常是指一種表達情感思緒以及與內在智慧溝通的一種藝術形式。心畫的特點是注重內在的情緒表達而不是外相的現實主義,看得到的一種具體畫面,所以這種形式通常是以抽象性符號、藝術性跟情感性的一種表達,反映了創作者的心靈狀態,還有情感歷程。
Thumbnail
Jay Heinrichs 2018 天下雜誌 分類;論說--實用 ★★★★★ 一句話:運用「修辭學」的技巧說服聽眾,達成共識和影響他們的行為
Thumbnail
本文將介紹馬達繞線時,如何等效換算線徑與並聯股數的關係式。主要是當單條粗線不好捲繞時,可更改為多條細線來進行作業,此時加工繞線的難度就會降低;但這主要針對人力繞線為主,機台繞線則可不受此限制,只要機台力量足夠即可。如下圖中,左側採用4條細線來代替右側的單條粗線。 在馬達設計的領域裡,當定、轉子已經由
Thumbnail
標題補充: 本篇主為 「本壘板上的銷售課」的部分內容分享,及聯想到 桑傑 Dr. Sanjay R. Tolani(杜拜保險銷售大師)的「樹與根」。 如果哪裡有違反規則,再請麻煩告知,謝謝
Thumbnail
歐洲的機率學基本上是由熱愛賭博的賭徒熱烈追尋「必勝之道」而誕生的,但是中國向來不缺賭徒和賭戲,為何從沒有想到「機率」這概念呢?也許李清照的「打馬故事」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發。
Thumbnail
    在古希臘的幾何中,只有直尺、圓規兩種工具,所以無法找出倍立方體的解。當代數出現時,人們可以求出未知數的解, 但卻遇見新的問題:虛數到底是什麼?我們可以先定義一個概念,再了解這個概念是如何運作的嗎?     
Thumbnail
英國哲學家懷海德(Whitehead)曾經如此觀察科學:「科學思想的目標是在特例中發現通則,在無常變化中看出永恆不變。」然而,發現「尋找規律」並不是近代科學人所獨有的嚮往,而是根植於遠古人類對天空的興趣。從古至今,不同的文化究竟如何看待天體運動的規律,曆法的制定又如何影響不同的文化        
Thumbnail
自然界充滿了各種奇妙的圖形,迷惑著各式各樣的心靈。數學家提我們打開了一扇窗,認識這些奇妙圖形背後的規律。
Thumbnail
古希臘的數學人拒絕 0,但印度的數學人擁抱 0 。 0 到底創造或摧毀了多少科學和哲學的想像?讓我們從自然數的概念開始探討、從自然數的集合論結束導讀。、歡迎一起認識零的不凡。
留下來吧..... 樹對舔舐汁液的瓢蟲說 我身上的瘤結都是銘記  保存的都是妳的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