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一上的書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avatar-img
111會員
230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的其他內容
西裝外套讓我雙肩活動受限,領帶讓我難以喘氣,皮鞋讓我不良於行。種種儀態上的尷尬,是我對西裝的第一印象:看了專業,穿了不便。
「生命,並非只能以肉體的形式延續。」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站,遺忘才是。
對我來說,民間的死亡描述,都美化了親人離世的哀愁,作為一個陪伴者,我是看著阿嬤淡出、褪去我的生命,並非等到阿嬤搶救無效才算是真正的死亡。
在我心中,家的模樣不是地理環境或居住時間而定,而是和我一起生活的人,那個人所在的地方,無論在哪,對我而言都有家的模樣。
感謝阿嬤把我拉拔到大,每次在我撿到錢的時候,告誡我要買甜的東西吃才不會倒楣;晚年邁入失智時,也感謝阿嬤願意讓我照顧著她。讓我在她身邊,在時間老人的見證下,看著她從生命裡褪去。
西裝外套讓我雙肩活動受限,領帶讓我難以喘氣,皮鞋讓我不良於行。種種儀態上的尷尬,是我對西裝的第一印象:看了專業,穿了不便。
「生命,並非只能以肉體的形式延續。」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站,遺忘才是。
對我來說,民間的死亡描述,都美化了親人離世的哀愁,作為一個陪伴者,我是看著阿嬤淡出、褪去我的生命,並非等到阿嬤搶救無效才算是真正的死亡。
在我心中,家的模樣不是地理環境或居住時間而定,而是和我一起生活的人,那個人所在的地方,無論在哪,對我而言都有家的模樣。
感謝阿嬤把我拉拔到大,每次在我撿到錢的時候,告誡我要買甜的東西吃才不會倒楣;晚年邁入失智時,也感謝阿嬤願意讓我照顧著她。讓我在她身邊,在時間老人的見證下,看著她從生命裡褪去。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解謎大衛.芬奇:暗黑系天才導演,與他眼中的心理遊戲》是我整個暑假最愛的一本書,不僅是因為我很歡芬奇的電影,也包含他的電影風格、精緻的軌道運鏡,經常打破傳統類型電影的框架,自成一種「芬奇的黑暗寫實」風格。
Thumbnail
希望透過條列和簡介,可以更方便讀者選讀自己偏好的主題。
Thumbnail
這本頁頁重點,我讀很久,絕對值得買回來細細研究。
Thumbnail
一本全世界无数人受益和家庭必备的心理自助图书
Thumbnail
《解謎大衛.芬奇:暗黑系天才導演,與他眼中的心理遊戲》是我整個暑假最愛的一本書,不僅是因為我很歡芬奇的電影,也包含他的電影風格、精緻的軌道運鏡,經常打破傳統類型電影的框架,自成一種「芬奇的黑暗寫實」風格。
Thumbnail
希望透過條列和簡介,可以更方便讀者選讀自己偏好的主題。
Thumbnail
這本頁頁重點,我讀很久,絕對值得買回來細細研究。
Thumbnail
一本全世界无数人受益和家庭必备的心理自助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