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效作為導致伴侶離更遠
我經常在臉書與情感相關的社團閒逛,發現有許多人發問:「強烈懷疑伴侶外遇,是否要找徵信社的人去跟監,取得証據?」或是「該不該去找伴侶可能外遇的對象,『告誡』他們,離我的另一半遠一點」,這樣的想法,雖然無可厚非且常見,因為感受到伴侶關係被威脅而心生焦慮,內心惶恐痛苦萬分而想快點解決,但是這種作為(除非你早就想和伴侶分開),不但無效,還會嚴重破壞信任感,激化遠離伴侶,導致他(她)離開(婚)自己。
就拿找徵信社跟監取得証據的解決手段來說,其實它只適用於已婚,且自己已經想和對方分開時,可以拿這些証據來控告對方侵害配偶權,但是對伴侶是不是能回頭和自己有效復合,則是個問號,實際上甚至是個反效果的方法,因為愛情中的相互對等關係,已淪為「警察抓小偷」的模式,兩人之間的情感會因此消磨殆盡;而去「告誡」第三者,則是間接暗示指責伴侶行事錯誤,也會傷害彼此情感關係,更有可能受到小三或小王的冷嘲熱諷、嗆聲,搞得自己一肚子鳥氣。
控制自身情緒,做對方法,拉回伴侶
雖然心如刀割,但是還想維持關係的話,應該做哪些事情來挽救婚姻及關係呢?
首先,我們先針對自己和伴侶之間的關係做評估,我和伴侶之間還有沒有情感?有沒有愛?自己是想離開伴侶?還是想和伴侶持續關係?因為這個關係評估的答案,會影響你將來對於此事的處理方式。
如果你已決定要離開伴侶,那身為配偶的你,為維護自身應有的權益,找徵信社跟監取得証據算是合適的方法;直接找小三或小王去警告他們,也不用忌憚;甚至胡亂猜測或直接指責配偶偷吃,也沒有關係。但是你覺得和伴侶之間還有情感,想拉他回到你身邊,建議你不要使用上述的方法,因為那些手段都相當粗糙,多只是發洩自己的焦慮,而不是以維持及修復關係為考量。
瞭解「三知」
那什麼才是有效作為呢?在講具體作法之前,我們要有如下的三個知道(認識):
1、其實外遇事件是「外遇伴侶本人」應該負責的事。想想看,一個人是否會外遇,最主要的決定因素還是外遇者本人。那些說什麼夫妻關係不好、性生活不協調、三觀不合、教育孩子方法岐異⋯等,我統稱「斥力」的因素,只是周邊因子,並不是核心因子,當然這些周邊因子會裂解關係,所以關係的兩人在一起的時候,開始出現「斥力」的關係裂痕時,就應該尋求方法補救,不要等到裂痕加深會產生裂解關係時,再補救就吃力了,因為如果裂解到「創傷」的程度(如出現家庭暴力),就很難把關係拉回。裂痕的補救方法很多,其中藉助心理諮商建立溝通共識模式是其中之一。
2、除防止「斥力」引發關係裂痕,你還要致力於「引力」的維持或增加。這裏「引力的增加」並不是著重於外表或財物的可見因素,而是讓自己持續有「可愛性」,比如說,偶爾稱讃對方、輕撫對方頭、擁抱、私下講一些噁心肉麻話⋯等,都是適當的,這是在兩人共有的時空中才能進行的活動。
3、要知道自己「正宮」的位子其實是有利的位子。「正宮」可以光明正大從事「引力」的活動,沒人會批評,因為你們的配偶關係是社會所認可的,而「小三」或「小王」只能秘密地暗地私下進行,如果一旦曝光,就會遭人非議。
執行「三行」
所以,若關係還在,要維護家庭,有以下具體三點可以做,但都不容易(因為往往斥力引發的關係裂痕快裂解關係了,在對伴侶滿腔怨憤及疑慮的情況下,就做不太出來),最好請人協助:
1、控制自己的怒氣,認知到這個責任在伴侶,是伴侶要負責外遇的存斷,而非自己(跳脫被害者角色報復模式;當然自己情緒和想像要能抒發處理,這非常重要。)我的經驗中,這個做法的最大敵人是自己的「疑心」,它幾乎是「大魔王」等級,因為懷疑對方會想要偷看伴侶手機,會不自主地想知道配偶24小時的行蹤,內心不斷想像及上演配偶正在偷情之事而難過不已⋯。一個方法的建議是專注於自己的事情上,按自己的生活秩序生活。
2、強化自己和伴侶間好的經驗,把關係資本墊高,也就是上述所談的維持或增加引力,比如重拾戀愛的感覺、到關係好時到初戀之地一遊、共同回憶共有的生活點滴⋯等,這個方法的困難是要讓自己真正只看到伴侶及自己,而不是一直在想「伴侶外遇了!」。
3、對伴侶說出自己擔心害怕的感受就好,而不是責罵伴侶或要求他。這一點也非常重要,因為害怕失去伴侶或感到自己受傷時,在心理運作上,很容易去責怪伴侶或要求伴侶,比如說,對配偶說:「你下班都不快回家,害我一個人獨自顧小孩」,而是要說:「你下班的時候,我都懷著盼望的心,也擔心你太久沒到家是不是發生什麼意外,也就害怕了起來」,如此就好,因為如果去指責或要求配偶應該如何,很容易讓配偶築起防衞的高牆,引發「斥力」。
以上我稱為「三知三行」,適用在還有情感想挽回關係的配偶身上,巧妙地運用,會是有效的作為,大大增加伴侶回心轉意的可能性。
追蹤「穗波心理師(心理顯影)」FB粉絲專頁或加入「心理顯影:愛情、親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談論處」社團,可不定時收到「今日文章」、podcast預告及貓相片
收聽「穗波心理師談情說愛」podcast(專門談愛的podcast)
點擊「家庭Q&A-愛情、親情的心理師相談」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