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在快樂到內在喜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當我看見自己因「未知」而焦慮,再往更深入去看,為什麼我如此害怕「失去」?

從小,我最大的恐懼就是死亡。死亡是無法解答的未知,自然地引起我深刻的焦慮。

我很幸運地出生以來,享有溫暖的家庭環境、幸福的生活,我很害怕有一天發生噩耗、死亡之後,我將失去這一切,無法延續現在的美好生命時光,而我將陷入孤單、悲傷、痛苦。

過往,我就停在這裡了。我決定把握當下,在有限的生命旅程中,盡量充實豐富體驗,善用每個機會,走出自己不後悔的路程。然而也因此陷入「自己必須要活出一個成功人生」的念頭中,彷彿要對誰交代地忙碌地活著,有時反而本末倒置,追求外在定義的成功,偏離了真我的平靜喜悅。

這次,我再往深入看,看見我「害怕失去」背後的念頭;究竟為何我如此害怕?

我看見我仍然認為,快樂來自於外在的事物。

盡管,我批判主流文化中人們追求金錢、名望、權力,以爲會帶來快樂;我認爲比起這些,還有其他同等、甚至更重要的因素,例如:健康的身心、安居樂業的家園、家人平安健康與陪伴、和諧的人際關係、能自我實現生涯理想、創造正面影響力等。我認為,我要持續擁有這些,才能創造長久的快樂人生,因此我追求著更好的條件,往往覺得還不夠多、還不夠安穩長久,就算真的得到了,又開始擔心會失去。我以為這麼做,可以讓我更快樂,追求著結果,反而在汲汲營營追尋的過程中,失去了與當下的連結,難以感到喜悅。

先前完成「豐盛冥想21天」挑戰,近期閱讀《一個新世界》以及來自《當下的力量》的多元文本,加上讀書會課堂中的說明,點醒我、提醒我,我想尋求的真正的幸福/豐盛/喜悅,是來自內在的;那股能量一直都在,不須外求,只要回歸內在,臣服於當下本然,平靜與喜悅就在其中。

這個新的念頭,讓我感到釋放與自由。

雖然隨之而來地,當我破除舊的信念,一部分的小我死亡,身體不由自主地會浮現一些悲傷,但我感受到這是療癒的過程。

或許,現在的我,悲喜情緒感受,還是很容易受到外在際遇與環境的影響;還沒辦法完全接受生命的「無常」,覺得放不下,但是,在覺醒的路上,我可以、我要提醒自己,我的生命本來就是獨立完整的,我的內在就有力量、喜悅、平靜,只要我轉回頭來,就能看見它、擁抱它!



謝謝你的閱讀。如果你也對自己的生命有興趣,在謝錦文學與生命覺醒讀書會,相信你也會找到一群,一起練習「做自己,玩雙贏」的夥伴。
每一刻,活出屬於你的精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近日有位年輕讀者來信說,看了我的文章,不相信這世間有人不怕死,也不相信死後還有更高層次的世界,要我莫妖言惑眾。 他說,人會怕死才是正常的。 而且,他說自己看過幾位親人過世後,面容都是平靜安詳,哪來的罣礙和恐怖呢? 說實在的,這年輕讀者會有如此之知見,我並不感到意外。 畢竟...
Thumbnail
20幾歲的時候好像沒有想過什麼恐懼的事,除了年輕談戀愛怕分手。剛畢業找了幾份工作,不知道這份工作要不要繼續時?說到底這是焦慮還是恐懼?是焦慮自己還沒有找到工作,還是恐懼自己不夠資質找到好工作?因為本篇是談恐懼,就先言歸正傳回到恐懼。
Thumbnail
如果你經常感到焦慮,無法應對困難,或是希望瞭解如何適應焦慮情緒,這篇文章將提供一些分享與建議。掌握面對焦慮的方式,並重新認識自己,讓我們一起迎接不焦慮的人生。
恐懼驅使焦慮! 😰 焦慮源於對未來無法掌控的恐懼。俗話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們常感到焦慮,要麼是因為行動不及能力,要麼是因為企圖控制不可控制的事情。當你明明有能力卻遲遲不動...
Thumbnail
世上有的傷痛是無法被安慰的, 只能靠自己想辦法克服;唯有當自己有能力克服了,才能跨越那種恐懼…
有人同我講過,人如果不怕死,那就可以無所畏懼。 我也因而受惠過了一陣子肆無忌憚的日子。那時候,我以為世間再沒有甚麼能難得到我。 但不久後,我開始意識到死是怎麼一回事,而這件事,我怕的要很。時間仍是不由分說的前進著,就如所有事物都趨向無可挽回的終局。 當想到我們在世間的日子是有限後,
年少的我不知道,原來我終有一日也能夠接受安穩,平淡的日子。 不少人年少的時候或都曾有宏大的理想,而我不屬這一類人。那時候的我從來不知道人生有什麽意義。還不意識到這是一種困境的那段懵懂時光還好,便渾渾噩噩的過去了罷。可一旦醒覺以後,那種對人生之有限性而生的不忿,是災難性的絕望。 存在的本質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近日有位年輕讀者來信說,看了我的文章,不相信這世間有人不怕死,也不相信死後還有更高層次的世界,要我莫妖言惑眾。 他說,人會怕死才是正常的。 而且,他說自己看過幾位親人過世後,面容都是平靜安詳,哪來的罣礙和恐怖呢? 說實在的,這年輕讀者會有如此之知見,我並不感到意外。 畢竟...
Thumbnail
20幾歲的時候好像沒有想過什麼恐懼的事,除了年輕談戀愛怕分手。剛畢業找了幾份工作,不知道這份工作要不要繼續時?說到底這是焦慮還是恐懼?是焦慮自己還沒有找到工作,還是恐懼自己不夠資質找到好工作?因為本篇是談恐懼,就先言歸正傳回到恐懼。
Thumbnail
如果你經常感到焦慮,無法應對困難,或是希望瞭解如何適應焦慮情緒,這篇文章將提供一些分享與建議。掌握面對焦慮的方式,並重新認識自己,讓我們一起迎接不焦慮的人生。
恐懼驅使焦慮! 😰 焦慮源於對未來無法掌控的恐懼。俗話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們常感到焦慮,要麼是因為行動不及能力,要麼是因為企圖控制不可控制的事情。當你明明有能力卻遲遲不動...
Thumbnail
世上有的傷痛是無法被安慰的, 只能靠自己想辦法克服;唯有當自己有能力克服了,才能跨越那種恐懼…
有人同我講過,人如果不怕死,那就可以無所畏懼。 我也因而受惠過了一陣子肆無忌憚的日子。那時候,我以為世間再沒有甚麼能難得到我。 但不久後,我開始意識到死是怎麼一回事,而這件事,我怕的要很。時間仍是不由分說的前進著,就如所有事物都趨向無可挽回的終局。 當想到我們在世間的日子是有限後,
年少的我不知道,原來我終有一日也能夠接受安穩,平淡的日子。 不少人年少的時候或都曾有宏大的理想,而我不屬這一類人。那時候的我從來不知道人生有什麽意義。還不意識到這是一種困境的那段懵懂時光還好,便渾渾噩噩的過去了罷。可一旦醒覺以後,那種對人生之有限性而生的不忿,是災難性的絕望。 存在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