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一頭可以隨意操控的頭髮,腳踩可以在空中飛舞的木屐,肩上總是有一個自稱是爸爸的眼珠,這個人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鬼太郎。由水木茂老師創作的《鬼太郎》系列作品融合日本傳說當中各種不同的妖怪與戰鬥,自1954年問世以來歷經漫畫、動畫的不斷改編,如今已是家喻戶曉的經典故事。在水木茂老師100歲冥誕之際,由古賀豪導演的動畫團隊再次將這個經典系列搬上大螢幕,而這次是要跟著眼珠老爹回到昭和31年(西元1956年)、二次大戰後的日本,解開圍繞在引領日本邁向強盛的神祕家族中《鬼太郎誕生》的故事。以下內容沒有暴雷,但會從日本近代史的角度補充這部片可能想傳達的觀點,讓讀者們在觀賞時能有不一樣的體會。
劇中主角水木是在一家血液銀行工作的職員,某一天接到了往來客戶「龍賀製藥」的家族宗主過世的消息。為了打好與龍賀家之間的關係,好讓自己能在公司內取得競爭優勢,水木便隻身前往龍賀家所在的哭倉村弔唁。龍賀家過去是曾協助日本打贏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的大家族,據說就是因為由過世宗主所開發的血液製劑「M」能讓人擁有不死之身,才讓日本軍在戰場上無往不利,但M的配方與真面目始終是個謎,因此獲取M的情報也是水木此行的目的之一。
然而就在龍賀家的子女與親戚們為了宗主繼承權吵得不可開交之際,龍賀家的子女們卻接連遇害,個個死狀悽慘,完全不像是人類下的手。這時,鬼太郎的父親為了尋找失蹤的妻子也來到了哭倉村。一個是汲汲營營的公司職員,一個是為了尋找愛妻的幽靈族,在兩人的共同合作之下,逐步揭開發生在龍賀家的離奇命案以及家族獲取權力的真相......。場長我在看完這個真相後,發現龍賀家的歷史與思想意外地反映了日本近代化過程的斑斑血淚。
來自美國的黑船於19世紀強勢叩關,日本接連被迫與多個國家簽下不平等條約,結束了對海外交流嚴加控管的「鎖國時代」。在國家面臨風雨飄搖的時刻,有志之士們有感於德川幕府已無力面對西方國家的挑戰,因而發動倒幕運動、擁護明治天皇。幕府倒台之後的日本由當時年僅15歲明治天皇一手掌握,官員們積極地向外國學習、延攬外國人才,從政府體制、法律到生活文化的一切事務皆力求西化,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日本國力能夠追上西方國家。
知識分子對國家改革的熱烈盼望,或許可以教育思想家福澤諭吉為代表。福澤諭吉出生在江戶時代的大阪,年輕時福澤曾前往當時日本唯一能和西方交流的城市──長崎學習「蘭學」。認真學習的福澤即使回到大阪仍不間斷地學習荷蘭文,有望成為一位出色的蘭學家。但自以為對西方有充足了解的福澤,有一次前往黑船事件後開放的港都橫濱時,卻發現自己的荷蘭文完全派不上用場。福澤雖深受打擊,但他仍下定決心要前往美國認識這個世界。
學成歸國的福澤體認到國家要進步必須擁抱西方文明,為此他投入了教育事業,創立了慶應義塾(今慶應大學的前身)。鼓吹人們應該拋棄過去,學習能夠實際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實學」。對他來說文明就像是階梯一樣有高低之分,雖然西方文明並非完美,但相較之下確實比較優秀,日本得要努力向上攀登這座階梯,甚至沒有時間等周邊的國家跟上來。
福澤諭吉的「脫亞論」思想大大影響了明治時代的人們,國家在力爭上游的氛圍中不斷進化。19、20世紀之交接連面對大清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的兩場戰役都取得勝利,讓日本就此躋身強國之列。時至今日,日本明治維新的成果仍是不少人在接觸日本史時極為讚嘆的一段,身為日本殖民地的臺灣也在攀登文明階梯的過程獲得了比對岸中國還要高的生活水準。然而,在國家追求強盛的同時,真的讓所有人都幸福了嗎?
明治時代對日本來說是個劇烈變動的時代,除了法律與文化大量師法西方,經濟與產業更是在科技輔助下快速工業化,造就明治的產業革命。不過,快速的經濟發展卻是伴隨著大型財閥的興起,諸如三菱、三井等集團都在這段時期透過鋼鐵、煤炭等多種產業獲取大量的財富。然而當產業過於向資本家傾斜,底層的礦工、紡織廠的女工卻持續承受著惡劣的勞動條件,礦山周邊居民忍受環境的污染,可以說當年日本的強盛是建立在犧牲部份人民的權利換來的。在臺灣的鄉間也流傳著一句俗諺:「第一憨,種甘蔗乎會社磅」,也是當糖業蓬勃發展時農民並沒有從中分到多少好處的寫照。
帶著對日本現代化歷史的批判,回到電影《鬼太郎誕生》劇中的昭和31年,不死神藥M就好像是帶領日本走向世界第一的明治(Meiji)產業革命,劇中所揭露龍賀家發達的真相則是對那段透過打壓少數人造就強盛國家的歷史的深沉控訴,不禁令觀眾感到人類比妖怪還可怕的恐懼。龍賀家直到最後仍癡心妄想著利用M,帶領國家再次走向強盛,但眾人累積的怨念終將為包含龍賀家在內的既得利益者帶來反撲。
不過,縱使這條階梯上沾著鮮血與眼淚,過度追求強盛的後果也為日本帶來難以磨滅的大戰傷痛,為何至今大多數的國家、甚至是人民心中,仍不斷想爬上這座階梯?或許我們可以設身處地地回到那個弱肉強食的時代,看著曾經強盛的大清帝國衰亡,如果是你在那樣有限的資源與緊迫的時間壓力下,你是否會和當時的知識分子們一樣對國家充滿急迫改革的盼望?會不會因此選擇了用犧牲少數人讓國家快速富強的道路?
然而同理不代表就要認同他們的選擇,就像劇中鬼太郎的父親一樣,他可以選擇用和龍賀家一樣的方式向世人復仇,但他卻選擇了承受這一切怨念,只為了留下讓他的兒子能幸福的世界。我們這些後人在看過歷史之後,在今日追求臺灣經濟繁榮與國家強盛的路上是否能記住那些被犧牲的人、能更重視被犧牲的人的聲音,或許就是我們不愧對在這座文明階梯上的血與淚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