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不要只使用「摘要」,Prompt寫好,ChatGPT能協助以「簡報式」加速閱讀文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博士生每週的閱讀量可能必須掌握到10-20篇文章,並且要讓自己的產出掌握在一定的數量上。

因此,不只是要能快速地整理出過去文獻探討的主題與內容,重點在於找出文獻是否存在真實的缺口,而且要整理出來缺口在哪邊

因此,閱讀快,整理快,產出快,這是在博士生前期的學習重點。然而,每週10-20篇文章的閱讀量,往往會讓我覺得好像無法精讀,無法深入吸收,實在很可惜。當然必須承認可能是資質欠佳且時間分配不理想。

經歷一陣子淬煉之後,閱讀進步了、理解進步了、產出進步了,但時間也過去了1-2年,因此當時就是一直在想「有沒有其他辦法?」還是「只有不斷練習,才能不斷進步」。


“相信兩者都要”


當ChatGPT上市的時候,我覺得其他辦法出現了,一開始最長使用的Prompt就是「摘要」這個prompt。然而,在深入接觸ChatGPT之後,發現裡面很多能夠協助快速閱讀文獻的方法。

因此,不只是「Prompt: 摘要」這篇文章,儘管我知道摘要已經讓大家很驚艷了。但是一篇期刊論文的前面就已經有摘要了,所以你對一篇有摘要的論文,再下摘要Prompt,是相對比較缺乏意義的。


「指令式」以「摘要」為核心的做法

Prompt #1

這篇文章已經上傳給你,摘要這篇文章的實驗設計、步驟、樣本選擇、實驗具體技術、方法、數據收集與分析


ChatGPT Answer #1

這項研究旨在開發一種機器學習方法來檢測1型糖尿病患者在駕駛真實汽車時的低血糖狀態,通過收集駕駛特性和頭部/視線運動數據。研究共收集了47998條觀察數據,來自30名參與者(24名男性;平均年齡40.1±10.3歲;平均糖化血紅蛋白值6.9±0.7%)。這些數據用於構建和評估機器學習模型,僅基於駕駛特性和頭部/視線運動數據來檢測低血糖。

研究結果顯示,機器學習方法能夠高精度地檢測低血糖(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下面積[AUROC] 0.80±0.11)。即使僅限於駕駛特性或頭部/視線運動數據,檢測性能仍然保持高水平(分別為AUROC 0.73±0.07和0.70±0.16)。

研究結論指出,僅使用駕駛特性和頭部/視線運動數據的機器學習方法可以非侵入性地檢測真實汽車駕駛中的低血糖,從而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的駕駛安全和自我管理。此外,可解釋的機器學習還提供了有關低血糖期間駕駛行為變化的新見解。

實驗設計和步驟概述:

  1. 背景和目的:開發和評估一種機器學習方法,通過駕駛特性和頭部/視線運動數據來檢測低血糖,改善駕駛安全。
  2. 方法:收集了47998條來自30名1型糖尿病患者的觀察數據,參與者在真實汽車駕駛中體驗不同的血糖水平。
  3. 結果:機器學習方法能夠高精度地檢測低血糖,即使在僅有駕駛特性或頭部/視線運動數據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4. 結論:該方法能夠非侵入性地檢測真實汽車駕駛中的低血糖,提高1型糖尿病患者的駕駛安全,並提供有關低血糖期間駕駛行為變化的新見解。
指令式 Prompt & Answer

指令式 Prompt & Answer

其實,這篇摘要的實驗設計與步驟,已經是很棒了。但是試試看能不能更棒。


重新寫Prompt 幫助理解,並彙整成「簡報式」


Prompt #2

我是一位跨足AI與醫學領域的研究者(說明角色,要表達用字深入),正在研究一篇發表在2023年的醫學期刊上的論文(說明文章深度是論文層次,領域是醫學),標題爲“[Machine Learning to Infer a Health State Using Biomedical Signals — Detection of Hypoglycemia in People with Diabetes while Driving Real Cars]”,並且已經上傳給你(設定範圍,明確指出是剛剛上傳的那一篇,不是其他篇,也不是其他曾經學過的內容)

我對論文中描述的實驗設計和步驟感興趣(重視實驗設計與步驟),包括如何選擇和處理樣本,實驗中使用的具體技術和方法,以及數據是如何被收集和分析的(需要的文件內容)。 能否提供這部分的一步一步地詳細解釋和分析(這是大型語言模型的思維式關鍵字,遇到這個字,大型語言模型會逐步逐條仔細說明),並以繁體中文(設定回應語言)回覆我?


ChatGPT Answer #2

這項研究旨在開發一種機器學習(ML)方法,通過收集駕駛特性和頭部/視線運動數據來非侵入性地檢測駕駛時的低血糖狀態。研究分為兩部分:一部分針對明顯的低血糖,另一部分針對輕微的低血糖,共有30名1型糖尿病患者參與。數據收集包括駕駛行為和頭部/視線運動數據,使用汽車控制區域網絡(CAN)和駕駛員監測攝像頭(DMC)進行。

實驗設計和參與者

兩項研究在伯恩大學醫院和附近的測試跑道上進行,遵循良好臨床實踐準則和赫爾辛基宣言。研究對象為21至60歲的1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值小於或等於9.0%。主要排除條件包括懷孕、嚴重器官功能障礙、心血管疾病、癲癇、藥物或酒精濫用以及干擾駕駛表現的藥物。

實驗過程

參與者首先接受篩查,然後裝配工廠校準的Dexcom G6連續血糖監測系統(CGM),並學習如何在參與期間避免低血糖。主要訪問前3至7天進行篩查,參與者在經過一夜的禁食後被接納到臨床研究單位。插入靜脈導管後,參與者被轉移到附近的測試跑道。在實驗開始前,參與者完成了一個試駕會。隨後,在受控低血糖程序中,參與者在保安的測試跑道上駕駛研究車(大眾Touran,自動檔;大眾汽車AG,德國沃爾夫斯堡)。

數據收集和分析

在每種血糖狀態下,參與者完成大約20分鐘的駕駛,涵蓋三種不同的駕駛情境。每個場景持續6至9分鐘,中間有1至2分鐘的間隔用於靜脈血糖測量。使用CAN總線接口捕捉駕駛數據,並以50 Hz的頻率重新取樣記錄車輛信號。頭部/視線運動追踪(DMC)使用預製的近紅外相機系統,安裝在方向盤柱後面,以高達50 Hz的幀率捕獲圖像,每次實驗前進行校準。

ML模型建立和評估

基於CAN和DMC數據,使用了三種不同的ML模型進行低血糖檢測評估:結合駕駛數據和頭部/視線運動數據的CAN+DMC模型;僅使用駕駛數據的CAN模型;以及僅使用頭部/視線運動數據的DMC模型。這些模型的建立和評估基於特徵工程,即從原始數據創建輸入特徵的過程,並使用滑動窗口方法。ML模型實現為帶有岭正則化的邏輯回歸,並在離開一人的交叉驗證(n=30)中測量低血糖檢測的性能。

這項研究的實驗設計和步驟精心安排,以確保收集到的數據可靠且具有代表性,同時減少偏差,提高了機器學習方法在實際應用中的有效性和準確性。

Prompt & Answer

Prompt & Answer

Prompt & Answer #2

Prompt & Answer #2


結論:

從上述兩個方法,讀者可以看到相關的Prompt,裏面可以包含的關鍵內容非常多元,越完整的提供所需要的資訊,大型語言模型(如:ChatGPT)可以回答的更仔細與完整,以上分享給大家。

讀者也想分享你的 Prompt 創意嗎?歡迎留言,一起交流討論


歡迎各領域研究者,共同合作研究

https://www.facebook.com/akousist

https://line.me/R/ti/p/@875lzik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Insight:AI科技創新
18會員
24內容數
M-Insight : AI科技創新 分享有關人工智慧對於產業與企業的實務應用、研究成果、產業情報等資訊,歡迎人工智慧、醫藥生技、科技管理領域的同好、專家學者、醫師、研究人員與業界朋友一同參與交流。
2024/05/01
生成式AI的進展大幅地影響著整個世界。企業從使用AI工具中看到了三個主要方面的收益包括提高銷售生產力、增加客戶滿意度和降低行銷開銷成本。這篇文章探討了AI在行銷中的應用和投資回報,並指出了使用時間、公司的數字化轉型階段和實驗對於AI工具的使用和效果有著重要影響。
Thumbnail
2024/05/01
生成式AI的進展大幅地影響著整個世界。企業從使用AI工具中看到了三個主要方面的收益包括提高銷售生產力、增加客戶滿意度和降低行銷開銷成本。這篇文章探討了AI在行銷中的應用和投資回報,並指出了使用時間、公司的數字化轉型階段和實驗對於AI工具的使用和效果有著重要影響。
Thumbnail
2024/04/30
近年來,生成式AI對市場帶來了巨大變革,然而,企業的AI專案卻面臨許多部署和失敗的問題。從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的研究中,我們發現數據科學家在尋找防止AI模型失敗的模式上面存在許多問題。本文提供了三個觀點,協助缺乏技術的高階主管針對辨識有效的AI模型和數據集提出方法。
Thumbnail
2024/04/30
近年來,生成式AI對市場帶來了巨大變革,然而,企業的AI專案卻面臨許多部署和失敗的問題。從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的研究中,我們發現數據科學家在尋找防止AI模型失敗的模式上面存在許多問題。本文提供了三個觀點,協助缺乏技術的高階主管針對辨識有效的AI模型和數據集提出方法。
Thumbnail
2024/03/16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刊登了一篇關於生成式人工智能中獲利者的新觀點文章,從技術架構到主要獲利者,以及面臨的機會與挑戰進行了探討。對於AI行業的從業者和學術研究人員來說,這份文章提供了寶貴的資訊。
Thumbnail
2024/03/16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刊登了一篇關於生成式人工智能中獲利者的新觀點文章,從技術架構到主要獲利者,以及面臨的機會與挑戰進行了探討。對於AI行業的從業者和學術研究人員來說,這份文章提供了寶貴的資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有效地吸收與應用閱讀中的信息對學習者來說是一大挑戰。本文探討了三種不同層次的讀書筆記方法,包括局部碎片化的九合一讀書筆記、全局概覽的心智圖筆記及結構內化的閱讀心得文章。這些方法不僅有助於記錄和整理信息,還能促進理解與記憶,幫助學習者將知識內化為智慧,提升學習效果和實用能力。
Thumbnail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有效地吸收與應用閱讀中的信息對學習者來說是一大挑戰。本文探討了三種不同層次的讀書筆記方法,包括局部碎片化的九合一讀書筆記、全局概覽的心智圖筆記及結構內化的閱讀心得文章。這些方法不僅有助於記錄和整理信息,還能促進理解與記憶,幫助學習者將知識內化為智慧,提升學習效果和實用能力。
Thumbnail
寫作的歷程,從短篇開始累積到長篇,還要篇篇有意義,很花時間喔。要比較的話,大概就是你寫論文的感覺,怎樣組織出有意義,可以自圓其說的論文,讓無數研究生生不如死。但要長篇變短篇,要花更久的時間,並不是駕馭文字的能力,是閱讀量不足。我們可以簡稱:「沒有抓到重點。」
Thumbnail
寫作的歷程,從短篇開始累積到長篇,還要篇篇有意義,很花時間喔。要比較的話,大概就是你寫論文的感覺,怎樣組織出有意義,可以自圓其說的論文,讓無數研究生生不如死。但要長篇變短篇,要花更久的時間,並不是駕馭文字的能力,是閱讀量不足。我們可以簡稱:「沒有抓到重點。」
Thumbnail
這篇整理了我這個月讀到一些不在我分類中但很不錯內容,我也都有附上來源,如果你想了解我這個月發現了什麼不錯的內容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而且我還會加上我的一點個人回饋 另外每月資訊量不同,造成每一類的內容不一,有的內容會比較多,如果你只想看精選,我會在每一類中都挑出 3 篇我最推的,前面會有星號
Thumbnail
這篇整理了我這個月讀到一些不在我分類中但很不錯內容,我也都有附上來源,如果你想了解我這個月發現了什麼不錯的內容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而且我還會加上我的一點個人回饋 另外每月資訊量不同,造成每一類的內容不一,有的內容會比較多,如果你只想看精選,我會在每一類中都挑出 3 篇我最推的,前面會有星號
Thumbnail
不要再慢慢讀了,快快地多讀幾遍。 你是不是和我一樣喜歡歡慢慢「研讀」一本書,不懂的地方停下來反覆思考,從頭到尾讀完,感覺自己好像懂了,滿足又踏實。 可是闔上書要說讀了什麼,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這是一本把人從幻想拉回來的工具書,停止沉浸在慢讀的自我滿足感,改採高速、大量重複的閱讀法吧,這個方法
Thumbnail
不要再慢慢讀了,快快地多讀幾遍。 你是不是和我一樣喜歡歡慢慢「研讀」一本書,不懂的地方停下來反覆思考,從頭到尾讀完,感覺自己好像懂了,滿足又踏實。 可是闔上書要說讀了什麼,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這是一本把人從幻想拉回來的工具書,停止沉浸在慢讀的自我滿足感,改採高速、大量重複的閱讀法吧,這個方法
Thumbnail
論文到底要怎麼讀?本文介紹論文三步驟,幫助研究生快速理解論文內容。第一步是快速掃描論文結構,第二步是瞭解整個研究的流程圖、證明等細節,第三步是換位思考,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呈現論文內容。透過這種方法可以幫助研究者更全面地理解論文內容。
Thumbnail
論文到底要怎麼讀?本文介紹論文三步驟,幫助研究生快速理解論文內容。第一步是快速掃描論文結構,第二步是瞭解整個研究的流程圖、證明等細節,第三步是換位思考,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呈現論文內容。透過這種方法可以幫助研究者更全面地理解論文內容。
Thumbnail
閱讀書籍: 讀書變現的創作法則 提升閱讀量的技巧 了解全貌: 閱讀前,花費時間先將目錄前言看完,並且快速翻閱,找出書中的標題、粗體字或是圖表,將不熟的觀念、有幫助的觀念再圈起來。 判斷書籍是值得精讀: 透過了解全貌後,找出閱讀目標,並且判斷全書的難度,如果只是簡單的生活輔導書籍,就快速閱讀
Thumbnail
閱讀書籍: 讀書變現的創作法則 提升閱讀量的技巧 了解全貌: 閱讀前,花費時間先將目錄前言看完,並且快速翻閱,找出書中的標題、粗體字或是圖表,將不熟的觀念、有幫助的觀念再圈起來。 判斷書籍是值得精讀: 透過了解全貌後,找出閱讀目標,並且判斷全書的難度,如果只是簡單的生活輔導書籍,就快速閱讀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