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發教育的心靈之旅-《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Mauro-avatar-img
發佈於書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書名: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一個小男孩的美國遊學誌

作者:簡媜

出版社:印刻出版

出版日期:2007/05/30

 


這本書是敘寫簡媜、她老公及孩子三人出國,也是小男孩的游學誌,書中生動的描寫美國的自然景觀及鄉土民情,也透過教育模式、生活風格、生命感觸來比較台灣與美國之間的差異。

 

書名為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來自於兒子到美國上學的第一天,老師便給了每個人一個牛皮紙袋,袋內裝著十二樣毫不起眼的小東西和一張小卡片。這些東西常受人忽視,可是卻都有更深層的意涵。

1.         牙籤,提醒你挑出別人的長處。

2.         橡皮筋,提醒你保持彈性,每件事都能完成。

3.         OK繃,恢復別人以及自己受傷的感情。

4.         鉛筆,寫下你每天的願望。

5.         橡皮擦,提醒你每個人都會犯錯,沒關係的。

6.         口香糖,提醒你堅持下去,而且當你嘗試時,你會得到樂趣。

7.         棉花球,提醒你這間教室充滿和善的語言與溫暖的感情。

8.         巧克力,當你沮喪時會讓你舒服些。

9.         面紙,提醒你幫別人擦乾眼淚。

10.     金線,記得用友情把我們綁在一起。

11.     銅板,提醒你是有價值且特殊的。

12.     救生圈,當你需要談一談時,你可以來找我

 

老師大費周章地準備二十三個紙袋,確認每個紙袋都裝齊十二樣物品,在開學那一天,逐一送給每個孩子當見面禮。沒有作業提醒,也沒有要求安靜守秩序的處罰,卻提醒你是有價值且特殊的、鼓勵挑出別人的長處外,也擦乾別人身上的眼淚等。

 

作者也受到影響,回國時,也送了九個禮物給兒子,也都代表著不同的含意:

1.         葉子,內省自己的生命。

2.         秤,當遇到事情的時候,不可以只用感情與情緒做主,需要客觀理性。

3.         炭,提醒雪中送炭的意義。

4.         筷子,人生中有很多追求與努力,成功與成果,一靠努力,一靠機運,雙雙配合才能取得。

5.         鐵釘與榔頭,代表自信心與意志力。

6.         鏟子,填補心靈的坑洞,修補自己。

7.         四把鑰匙,管理自己的健康、管理自己的財產、管理你的感情、管理自己的生活。

8.         書,但願你一生都不要失去對知識的熱情,不丟掉閱讀的樂趣。

9.         一個盒子,提醒你在這世界上,有一樣禮物是專屬於你的,你是被上天祝福過才到這世上的。

 

也在這九樣禮物中娓娓道出人生的道理與醒悟。透過這九樣禮物的陳述,我們也看到一位母親對於小孩的期望,期待有一天當他需要獨自面對困境或抉擇時,這些禮物能產生力量,協助她鼓起勇氣,掌舵前行,不輕易妥協。

 

最後書中也描述了美國學校的教育方針、理念、態度和讀書風氣等。從「建議每天回家做功課的時間含閱讀不要超過四十分鐘」,可以看出兩地間不同的教學方式。在美國的教育風格更是傾向孩子把時間留到其他自己可能更有興趣的地方,鼓勵學生思考、創造,確實與台灣的教育環境大大不同。

 

這本書已經是近20年前的書,不過裡面的每個禮物,仍都值得用來借鏡未來期許孩子成長所需要的能力,同時,也相信孩子在收到這些禮物後,會可以更好好體會自己應該保持著什麼樣的態度免對未來。成為座右銘的存在,提醒自己應該注意的事情,永遠保持著正向且溫暖的。

avatar-img
18會員
38內容數
尚有舊時書禿筆,偶將蘸墨點葡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auro's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三十而已》中,我們看到了女性主角顧佳的成長歷程,她在生活和事業中不斷面對各種壓力和傷害,同時也展現了她的聰明和堅韌。這篇文章分享了顧佳的故事,以及她和許幻山之間的關係變化。劇中的情節和角色塑造讓人產生共鳴,讓觀眾深入思考人生與愛情的種種可能性。
這本書主要探討了企業組織在數位轉型上所需要理解的變革要素,並強調了數位化帶來的創新及促使組織持續生存的關鍵。作者談到了數位成熟度的概念以及數位長的角色對於組織的重要性。書中也提到轉型為敏捷組織是企業必經之路。
這本書介紹劇本從發想到完成的過程,包括劇本撰寫、作者觀點和外在事項。書籍分為劇本構思階段、劇本撰寫階段和寫好劇本後的下一步。透過大量的電影案例和實際改寫的內容,詳細描述了好的劇本需要注意的細節。
柿子色的街燈是一本以客家故事為背景的書籍,講述了主人公可欣和小時候燕子姨婆的故事。通過故事中的生活體驗,以及客家童謠“月光光”,讓讀者沉浸在客家文化的美好體驗中。本書已被改編成客家電視臺的自制動畫節目。
《深思快想》一書介紹了一種思考模式,強調更逐步的層次推論與因果關係的思考方式。透過列舉許多不同的商業模式,並且透過化繁為簡的抽象畫思考,找到真正重要的成功之道。讀者在閱讀本書時,需要重點在因果關係的圖像化,並保持懷疑並反思。
《巴斯光年》是一部勵志的動畫電影,鼓勵應該珍惜當下,而不是拘泥於過去。電影中巴斯的成長與改變,證像是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自我。
在《三十而已》中,我們看到了女性主角顧佳的成長歷程,她在生活和事業中不斷面對各種壓力和傷害,同時也展現了她的聰明和堅韌。這篇文章分享了顧佳的故事,以及她和許幻山之間的關係變化。劇中的情節和角色塑造讓人產生共鳴,讓觀眾深入思考人生與愛情的種種可能性。
這本書主要探討了企業組織在數位轉型上所需要理解的變革要素,並強調了數位化帶來的創新及促使組織持續生存的關鍵。作者談到了數位成熟度的概念以及數位長的角色對於組織的重要性。書中也提到轉型為敏捷組織是企業必經之路。
這本書介紹劇本從發想到完成的過程,包括劇本撰寫、作者觀點和外在事項。書籍分為劇本構思階段、劇本撰寫階段和寫好劇本後的下一步。透過大量的電影案例和實際改寫的內容,詳細描述了好的劇本需要注意的細節。
柿子色的街燈是一本以客家故事為背景的書籍,講述了主人公可欣和小時候燕子姨婆的故事。通過故事中的生活體驗,以及客家童謠“月光光”,讓讀者沉浸在客家文化的美好體驗中。本書已被改編成客家電視臺的自制動畫節目。
《深思快想》一書介紹了一種思考模式,強調更逐步的層次推論與因果關係的思考方式。透過列舉許多不同的商業模式,並且透過化繁為簡的抽象畫思考,找到真正重要的成功之道。讀者在閱讀本書時,需要重點在因果關係的圖像化,並保持懷疑並反思。
《巴斯光年》是一部勵志的動畫電影,鼓勵應該珍惜當下,而不是拘泥於過去。電影中巴斯的成長與改變,證像是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自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是關於臺日交流活動的一篇文章,內容包括參觀不同學校、寄宿家庭和觀光景點的情況,並分享了一些有趣的互動和美食體驗。
Thumbnail
「當櫻花花瓣輕輕飄落,我們即將是背著書包的小一生了。」
Thumbnail
新學季第一堂數學課,我在Tony老師和孩子的對話中看見他如何走進孩子們的心
Thumbnail
來到美國之後,我覺得和孩子們之間的相處似乎又更緊密了。在這裡放學得早,也沒有足夠的銀彈把小孩天天發包給課後照顧機構或才藝課,彼此除了陪伴,還是陪伴,好在這裡環境宜人,空間也大,能放手嘗試的事情更多,原本料想中的衝突與矛盾並沒有程度大到成困擾,真是十分感謝這一切。
Thumbnail
假如我們同意:人生中最重要的啟蒙時侯就是「小學階段」~相信小學老師的言行會影響到這小孩未來人生,那麼談小學的教育制度就是非常重要的課題。作者提出了非常多她對小學教育的觀點,而書中那個真正經歷美國小學教育內容的幸運小朋友,名叫「姚頭丸」。姚頭丸到了美國小學上課第一天就收到影響他一輩子的禮物
Thumbnail
p137學習的非重點 本文,作者開宗明義地說: 「語言學習的重點從來都不是學習語言本身」 作者提到去國外進修時,當時小學二年級,一點英文也不會的女兒也去美國上學。 結果不到四個月,就學會英文,並跟美國小孩一起上課了。 前兩個月,是大量閱讀的課程,並依照程度帶書回去跟父母一起讀。 後兩
在帶領自己的孩子跟眾多學生的經驗中,我發現對孩子來說,探索這個世界的多姿多彩的各項事物就是他們認識世界方法也是認識自己的方法!
【透過教材課程延伸互動,培養孩子自我思考的能力。(圖/思必可外語補習班提供)】 【李婉如/ 報導】語言是打開世界之窗的鑰匙,伴隨全球經濟的激烈競爭,台灣朝著2030年雙語國家的目標邁進,許多家庭花很多時間在孩子的英語學習上,但孩子不會說英文、不願開口說卻是台灣外語學習目前所面臨的問題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擔任弟弟班上音樂藝術課隨班助理的經驗,觀察到孩子們在課堂中的表現及和其他同學互動,並談到美國與臺灣在教育方式上的差異。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是關於臺日交流活動的一篇文章,內容包括參觀不同學校、寄宿家庭和觀光景點的情況,並分享了一些有趣的互動和美食體驗。
Thumbnail
「當櫻花花瓣輕輕飄落,我們即將是背著書包的小一生了。」
Thumbnail
新學季第一堂數學課,我在Tony老師和孩子的對話中看見他如何走進孩子們的心
Thumbnail
來到美國之後,我覺得和孩子們之間的相處似乎又更緊密了。在這裡放學得早,也沒有足夠的銀彈把小孩天天發包給課後照顧機構或才藝課,彼此除了陪伴,還是陪伴,好在這裡環境宜人,空間也大,能放手嘗試的事情更多,原本料想中的衝突與矛盾並沒有程度大到成困擾,真是十分感謝這一切。
Thumbnail
假如我們同意:人生中最重要的啟蒙時侯就是「小學階段」~相信小學老師的言行會影響到這小孩未來人生,那麼談小學的教育制度就是非常重要的課題。作者提出了非常多她對小學教育的觀點,而書中那個真正經歷美國小學教育內容的幸運小朋友,名叫「姚頭丸」。姚頭丸到了美國小學上課第一天就收到影響他一輩子的禮物
Thumbnail
p137學習的非重點 本文,作者開宗明義地說: 「語言學習的重點從來都不是學習語言本身」 作者提到去國外進修時,當時小學二年級,一點英文也不會的女兒也去美國上學。 結果不到四個月,就學會英文,並跟美國小孩一起上課了。 前兩個月,是大量閱讀的課程,並依照程度帶書回去跟父母一起讀。 後兩
在帶領自己的孩子跟眾多學生的經驗中,我發現對孩子來說,探索這個世界的多姿多彩的各項事物就是他們認識世界方法也是認識自己的方法!
【透過教材課程延伸互動,培養孩子自我思考的能力。(圖/思必可外語補習班提供)】 【李婉如/ 報導】語言是打開世界之窗的鑰匙,伴隨全球經濟的激烈競爭,台灣朝著2030年雙語國家的目標邁進,許多家庭花很多時間在孩子的英語學習上,但孩子不會說英文、不願開口說卻是台灣外語學習目前所面臨的問題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擔任弟弟班上音樂藝術課隨班助理的經驗,觀察到孩子們在課堂中的表現及和其他同學互動,並談到美國與臺灣在教育方式上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