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國志(六)-白虎之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卻說秦惠王滅蜀之後,華陽國志有一些「美妙」的記錄。

按時間序是這樣:首先,秦惠王讓自己的兒子去擔任蜀侯,並在五年後,開始興建成都城。負責人是張若,當初讀秦史我想說是司馬錯的人。但華陽國志把他跟張儀寫在一起。

儀與若城成都」,張若應該是張儀的族人。

事實上,他們還做了郫城跟臨邛城。

造作下倉,上皆有屋。而置觀樓,射蘭。

郫城一帶,後來挖出了古蹟,屬於「寶墩文化」而非三星堆。寶墩存在的時間比三星堆更早,而且目前估計他們大概有八百年的文化停滯。

前面沒提這件事,按照華陽國志說,蜀五王之四,首帝杜宇就是「移治郫邑」的第一人。所以你看,把杜宇斷代切在五帝之末夏后之初,要來得靠譜一些。

這兩座副城主要的任務是儲藏跟防禦,成都才是放官署,做市街的地方。

施工的方式,則是「挖池」。

挖出池塘,把土拿去築城,並引水在人工湖中養魚。

好,美妙的來了。

動工築城的隔年,蜀相陳壯殺害了秦公子,反秦。

於是,司馬錯又來。

平亂之後,立即「率巴蜀眾十萬,大舶船萬艘,米六百萬斛,浮江伐楚」。

這三件事有其關聯性在。

簡單說,秦人大量的「使用」蜀地人力物力,導致了反亂。

不過接下來的秦公子蜀侯,看起來就跟蜀人相處得很好,太好,過分好。那爺兒倆都是被賜死的,以謀反罪名。相對蜀人則為其立祠,我差點以為是諸葛亮了。

等諸葛亮(誤)被收拾掉之後,秦國就把蜀地改郡守,不再用侯國的方式管理。

注意啦,這是秦昭襄王的時期。

撇開嬴政,這絕對是秦國史上武功最盛的年代。

也永遠不要忘:武功,是錢跟血堆出來的東西。

蜀人的錢,給秦國榨了。

但巴人,卻沒有因此而北上參加戰爭。

遭人嫌了。

當時巴蜀漢中,有白虎為患。

科學點說一下,目前已知的白老虎,都是「孟加拉虎」的變種。

印度老虎不會沒事幹自己翻越喜馬拉雅山來的,除非印度發生氣候變異。但就野生老虎來說,孟加拉虎是體型最大,最兇猛的一種。

你知道,老虎不像獅子那麼有族群觀,獨立行動比較多。

可這隻白虎當時卻成為了「虎王」,帶著老虎群大範圍移動狩獵。除了對巴蜀漢中的居民造成威脅,恐怕也對往秦地輸送的「稅賦」產生了影響。

總之,秦昭襄王很生氣,下令能除虎患者,「邑萬家,金帛稱之」。

封萬戶侯喔。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有幾個巴人就去設了機關,射殺白虎。

只是他們也沒料到,白虎王中箭不死,反而發狂跟牠的虎兵虎卒自相殘殺了起來。

發大財了這是。

可惜,巴獵人們更想不到的是,秦王不打算履約。

因為這個封侯,是要從秦地割的。巴蜀漢中都是附庸國……

而這些巴獵人,甚至連巴人都算不上,算巴夷。

如果只在課本上讀民族地理,對這個情況可能不太熟。

這樣說吧,就像我們上面說,秦國在成都蓋了三座城。

基本上住在城裏面,繳稅給秦國蜀守,遵守秦國法律的,就是秦人。不住在城裡,不繳稅的,不按照秦律而是服膺自己部落規則的,就不是秦人。

這跟《山海經中山經》是同一個概念:中央政府畫了一個管理區域,但裡頭包含了國家的行政區,也同時存在著原住民部落。

雜居的平衡,會在生存競爭到一個程度,開始衝突之後才會崩壞。

秦人,巴蜀原住民,山裡的猛獸。

在秦昭襄王時期開始衝突。

這也非常符合春秋戰國由於戰爭的頻繁,致使中原的工藝技術、糧食生產、人口數量都出現了飛躍式的提升。進而開始影響周邊,開始讓中國,跟世界接軌。

好,總之最後,秦昭襄王打出了「蠻夷自治條例」這張牌來結束回合。

「乃刻石為盟要:復夷人頃田不租,十妻不算;傷人者,論;煞人雇死。」
「倓錢盟曰:秦犯夷,輸黃龍一雙。夷犯秦,輸清酒一鍾。」

這我不太能完全翻譯,原文湊合著看吧。

基於我們對於約法三章的認識,大概可以知道自治條例的原則也是比較寬鬆的。

倓錢應該是「贖罪錢」,所以黃龍一雙跟清酒一鍾都是繳給政府的,不是賠償人家的喔。(宋人認為黃龍一雙可能是黃金一兩)

秦昭襄王對北以白起進伐,對南則是依靠巴蜀侵楚。

要知道,他的霸業不完全建立於他本身。

事實上,昭襄王的母親,就是羋月。

楚人。

正確來說,其實是羋月完成秦國中興,而昭襄王在范雎的協助下奪回王權,才讓秦國翻身重回霸主之列。

羋月是戲劇的名字,史稱宣太后。

宣太后最大的功績,就是消滅義渠。

講這個是因為,我後來才懂,義渠就跟巴夷一樣,並不是「遙遠西方的一個國家」。他們其實是散居在秦楚甚至趙地的民族。

用《中山經》的概念,會更能理解到秦國為何變得強大。

意思是,宣太后真正完成了秦國的統一。

原本整個秦國的管制國界內,有很多都是蠻夷,跟秦國人緊挨在一起。

上個世紀的台灣,閩南人客家人,剛剛撤退來台灣的中國人,還有台灣的原住民,大家也是這樣雜七雜八你一村我一店的住在一起。

​在中華民國政府展開屠殺之前,管制力是有限的。

只是舉例。

不過你也可以當作,秦國在當時完成了某種「現代化政府體制」。

所以最後我們繞回來:秦昭襄王的母親,藉由統一義渠來強大秦國。但昭襄王本人,則決定「讓巴人自治」。

這就好像看到秦國內部有兩種不同的政治立場,開始醞釀。

對,不久之後,秦國就揚起了逐客卿的大旗,很快又轉換成天下一統的立場。

巴蜀是「適逢其會」而面對這些變化嗎?

少少倒帶一些:秦公子蜀侯第二,跟蜀人相處融洽還被供起來拜的那位,其實算是昭襄王的兄弟。而他之所以被判反亂罪,就是他送名產回去給昭襄王時,他媽媽在裡頭下了毒。

不要忙著想:哇好狠,死了活該,他是不是想篡位啊?

我們反而可以發現,昭襄王的登基,確確實實是經歷過一番宮鬥。

昭襄王本人跟蜀侯,雖是主角但未必知情……他們的母親,才是真正的操盤手。

秦國這種媽媽大戰爭特別流行,接下來還有華陽夫人跟趙姬……

任何一個讀過秦始皇故事的人,對這兩位貴婦人都不會陌生。但故事說到這裡,你不覺得「華陽」夫人這稱號不太對勁嗎?

華陽在春秋戰國的地理上,就是「秦楚關口」的意思。

事實上,這位夫人跟羋月一樣,是楚人來著。

這要講一個虛構故事不難,但我想多享受一下這種千絲萬縷若有似無的連結感。

最後的最後,秦始皇斷呂不韋有罪,流放。

目的地同樣是「華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80會員
92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4/05
文翁治學與司馬相如的崛起,為華陽國帶來了不少新的改變。 制度上,漢武帝開始在蜀郡設置都尉,即漢朝自有武力。與之搭配的,則是華陽各郡縣開始築城。 而蜀志在漢武帝年間最後的記錄,就是將都尉擴增為兩部。 一主外羌,一主漢民。 漢武帝決定,要放棄西南的治權。
Thumbnail
2024/04/05
文翁治學與司馬相如的崛起,為華陽國帶來了不少新的改變。 制度上,漢武帝開始在蜀郡設置都尉,即漢朝自有武力。與之搭配的,則是華陽各郡縣開始築城。 而蜀志在漢武帝年間最後的記錄,就是將都尉擴增為兩部。 一主外羌,一主漢民。 漢武帝決定,要放棄西南的治權。
Thumbnail
2024/03/18
西漢開張,華陽國贊助了劉邦,並且保持著奧妙的平衡關係。 但不論巴志還是漢中志,都出現了一段極大的空白,然後……大家都變成了為漢朝盡忠的好寶寶了。 這個重大的轉變,不在於武力的征服。 而是「教育」。
Thumbnail
2024/03/18
西漢開張,華陽國贊助了劉邦,並且保持著奧妙的平衡關係。 但不論巴志還是漢中志,都出現了一段極大的空白,然後……大家都變成了為漢朝盡忠的好寶寶了。 這個重大的轉變,不在於武力的征服。 而是「教育」。
Thumbnail
2024/03/15
巴人是勇猛強悍的民族,周朝以前的第一傭兵團。 巴地物產豐饒,人民純樸,原本都是給蜀人服務的,但周王室將其收為子。 這裡開始就變成「巴蜀世代爭戰」了。 在蜀地仍閉門自爽的期間,巴國已經加入了春秋末戰國初的縱橫。當秦展開侵蜀戰爭時,巴還算是個秦國小幫手。不成想,卻遭盟國消滅……
Thumbnail
2024/03/15
巴人是勇猛強悍的民族,周朝以前的第一傭兵團。 巴地物產豐饒,人民純樸,原本都是給蜀人服務的,但周王室將其收為子。 這裡開始就變成「巴蜀世代爭戰」了。 在蜀地仍閉門自爽的期間,巴國已經加入了春秋末戰國初的縱橫。當秦展開侵蜀戰爭時,巴還算是個秦國小幫手。不成想,卻遭盟國消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周赧王五十二年,秦王嬴稷命白起發兵南陽,韓王欲割地求和,未料上黨太守馮亭連夜遣使者向趙王丹求援。 趙王趙丹見之大喜,決意傾國而戰。 ※ 兩年後,趙國邯鄲。 「陛下,您千萬不可聽信奸佞讒言。自烈侯開基,武靈王中興以來,趙國經歷風雨飄搖,好不容易才走至今日局勢--咳,」藺相如的侍從趕緊
Thumbnail
周赧王五十二年,秦王嬴稷命白起發兵南陽,韓王欲割地求和,未料上黨太守馮亭連夜遣使者向趙王丹求援。 趙王趙丹見之大喜,決意傾國而戰。 ※ 兩年後,趙國邯鄲。 「陛下,您千萬不可聽信奸佞讒言。自烈侯開基,武靈王中興以來,趙國經歷風雨飄搖,好不容易才走至今日局勢--咳,」藺相如的侍從趕緊
Thumbnail
文翁治學與司馬相如的崛起,為華陽國帶來了不少新的改變。 制度上,漢武帝開始在蜀郡設置都尉,即漢朝自有武力。與之搭配的,則是華陽各郡縣開始築城。 而蜀志在漢武帝年間最後的記錄,就是將都尉擴增為兩部。 一主外羌,一主漢民。 漢武帝決定,要放棄西南的治權。
Thumbnail
文翁治學與司馬相如的崛起,為華陽國帶來了不少新的改變。 制度上,漢武帝開始在蜀郡設置都尉,即漢朝自有武力。與之搭配的,則是華陽各郡縣開始築城。 而蜀志在漢武帝年間最後的記錄,就是將都尉擴增為兩部。 一主外羌,一主漢民。 漢武帝決定,要放棄西南的治權。
Thumbnail
巴蜀的先秦篇章,基本已經結束。 漢中(庸國)的資訊則是非常少,後來隋書倒是有些習俗整理,有一篇《六世紀蜀漢懶人包》可以看看。 隋書的輔助閱讀我都還沒放上方格子,誰會想到群英傳寫兩年還寫沒完。 今天來看一下《南中志》的部份,就是諸葛亮去七擒孟獲的地方大家應該都知道。 就從這裡來開始「入漢」。
Thumbnail
巴蜀的先秦篇章,基本已經結束。 漢中(庸國)的資訊則是非常少,後來隋書倒是有些習俗整理,有一篇《六世紀蜀漢懶人包》可以看看。 隋書的輔助閱讀我都還沒放上方格子,誰會想到群英傳寫兩年還寫沒完。 今天來看一下《南中志》的部份,就是諸葛亮去七擒孟獲的地方大家應該都知道。 就從這裡來開始「入漢」。
Thumbnail
李冰與都江堰,對人們來說是耳熟能詳的名稱。 但,他到底是誰? 《史記》在寫先秦人物時,通常會幫他們「設定」姓氏。簡單說,張儀不姓張,蘇秦不姓蘇。而寫到都江堰的主工程師時,司馬遷難得老實的只寫了「蜀守冰」。 第一個記下「蜀守冰」姓李的,應該就是《蜀王本紀》。
Thumbnail
李冰與都江堰,對人們來說是耳熟能詳的名稱。 但,他到底是誰? 《史記》在寫先秦人物時,通常會幫他們「設定」姓氏。簡單說,張儀不姓張,蘇秦不姓蘇。而寫到都江堰的主工程師時,司馬遷難得老實的只寫了「蜀守冰」。 第一個記下「蜀守冰」姓李的,應該就是《蜀王本紀》。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卻說秦惠王滅蜀之後,華陽國志有一些「美妙」的記錄。 按時間序是這樣:首先,秦惠王讓自己的兒子去擔任蜀侯,並在五年後,開始興建成都城。負責人是張若, 「儀與若城成都」,張若應該是張儀的族人。 事實上,他們還做了郫城跟臨邛城。一個是寶墩文化的出土地,另一個,則是未來在戰國直到兩漢,最富裕的地方……
Thumbnail
卻說秦惠王滅蜀之後,華陽國志有一些「美妙」的記錄。 按時間序是這樣:首先,秦惠王讓自己的兒子去擔任蜀侯,並在五年後,開始興建成都城。負責人是張若, 「儀與若城成都」,張若應該是張儀的族人。 事實上,他們還做了郫城跟臨邛城。一個是寶墩文化的出土地,另一個,則是未來在戰國直到兩漢,最富裕的地方……
Thumbnail
來看蜀王本紀,華陽國志版。 蜀王本紀是一本不被當作正史的神書,據稱為西漢嘴砲戰神楊雄所做。楊雄本身是蜀人,這大概是他搜集的鄉野傳奇整理。 也有人懷疑不是,這基本不可考。 但常璩會採用,就表示資料誕生於東晉之前而且有一定程度的可信與流通。
Thumbnail
來看蜀王本紀,華陽國志版。 蜀王本紀是一本不被當作正史的神書,據稱為西漢嘴砲戰神楊雄所做。楊雄本身是蜀人,這大概是他搜集的鄉野傳奇整理。 也有人懷疑不是,這基本不可考。 但常璩會採用,就表示資料誕生於東晉之前而且有一定程度的可信與流通。
Thumbnail
岑彭死後,太中大夫監軍鄭興暫時統領全軍,等待伐蜀二把手吳漢的到來。 與此同時,當初岑彭留在平曲的臧宮在東部取得了大突破。 臧宮統率東部兵馬與降卒5萬多人與延岑軍對峙,在兵多糧少即將斷糧之際扣下了劉秀派往岑彭處的七百騎兵,隨後命令部隊星夜進兵,多張旗幟,登山擊鼓,大造聲勢。 右路步兵,左路騎兵,
Thumbnail
岑彭死後,太中大夫監軍鄭興暫時統領全軍,等待伐蜀二把手吳漢的到來。 與此同時,當初岑彭留在平曲的臧宮在東部取得了大突破。 臧宮統率東部兵馬與降卒5萬多人與延岑軍對峙,在兵多糧少即將斷糧之際扣下了劉秀派往岑彭處的七百騎兵,隨後命令部隊星夜進兵,多張旗幟,登山擊鼓,大造聲勢。 右路步兵,左路騎兵,
Thumbnail
蜀跟巴一樣,是當中原人皇的兄弟來到這裡時,就已經存在的古國。 關於古蜀國的記載,華陽國志也只有這麼一句話。 你如果知道更多的內容,主要出自《蜀王本紀》。 但常璩認為那些事情,應該發生在周朝,所以我們先往下慢慢看。而且按照常璩的寫法,也十分有趣。
Thumbnail
蜀跟巴一樣,是當中原人皇的兄弟來到這裡時,就已經存在的古國。 關於古蜀國的記載,華陽國志也只有這麼一句話。 你如果知道更多的內容,主要出自《蜀王本紀》。 但常璩認為那些事情,應該發生在周朝,所以我們先往下慢慢看。而且按照常璩的寫法,也十分有趣。
Thumbnail
繼續郤正傳前,先聊聊上回花了不少時間翻來翻去翻到華陽國志去的部分。 孟達與上庸。 其實華陽國志有的資訊也不多就是了。 第一個,很多人都認為,在孟達劉封攻打上庸三郡之前,這裡是屬於曹魏的。這不管從哪個角度切都是謬誤。
Thumbnail
繼續郤正傳前,先聊聊上回花了不少時間翻來翻去翻到華陽國志去的部分。 孟達與上庸。 其實華陽國志有的資訊也不多就是了。 第一個,很多人都認為,在孟達劉封攻打上庸三郡之前,這裡是屬於曹魏的。這不管從哪個角度切都是謬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