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人們的交流大多都是面對面的,在社群媒體、社交平台沒有這麼猖獗的時候,人們都溝通事情是透過電話,通知會議時間、約定聚餐時間等等,都是通過打電話,再更進一步、更深入的交流則需要面對面討論。還沒有手機時,會打家裡電話來聯絡,小學生就都會打電話到同學家裡約同學出來玩,或是直接親自找到家裡。更早以前,還沒有手機和家裡電話的時候,哪裡有什麼電訪,老師會到學生家裡家訪,衛生所人員會到老年人或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家裡進行家庭訪問。真正需要聯繫就是寫信, 但寄一封信容易嗎?要花費時間、金錢,所以一封信裡總不會只有一句話,只說一件事,而那時候的人不是都識字,讀家書的時候還需要到村里、鄰里找人幫忙讀信,那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溫度,不只是和彼端寫信的人,更是和周遭一同生活的人維持情誼,而且手寫文字是一個人的厚度,不同的字形、筆觸都是他獨一無二的、活生生的樣子,與現在的訊息不同,每個字體都一模一樣,失去了每個人的獨特性,像冷冰冰的機器人一樣,而且每則訊息的傳遞太過輕易,所以人和人之間的連結就不是那麼牢固和深刻,讓人太過輕忽人們之間的互動,也忽略了人們之間的感情的珍貴。
但現在網路、社群媒體如此發達,讓我們越來越不會與人面對面交談、相處,我們反而面對電腦、手機時更為自在,也更為熟悉,當我們遇到陌生的人時多半不會主動打招呼,尷尬時還會拿手機起來滑,讓人覺得你沒空而不會找你說話,網路的發展本是要讓大家的距離更加靠近,可以不受空間的限制來與人接流,但反而我們和彼此的關係卻在倒退,網路的速度這麼快、社會的步調如此匆忙讓我們的情誼在快速中無法累積、無法更靠近,甚至更疏離。
人類發展科學也是如此,從16世紀的科學革命到18世紀的工業革命,本來都是立意良善,希望人的生活更加便利,在製造上更快速、更大規模,汽車、火車的發明讓我們之間時空收斂,但科學的發展、科技的演進到如今反而出現很多問題,像是溫室氣體排放、工廠廢水廢氣汙染、能源問題等,就像現今的電動車崛起是為了減少傳統汽油車排放溫室氣體,但大家想過電的來源是什麼嗎?火力發電?核能?這豈不是挖東牆補西牆?雖然人類在這些科學的進步中受惠許多,但我們從一開始,就沒思考過這些後果,或許我們無法預測未來,過去的人們也想不到,或許我們一直在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