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友對談-關於孤獨與關係

與友對談-關於孤獨與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朋友對我說:「無人可依又如何,來時孤身去時獨墳焚。」

我笑著說:「來時與去時只是開始和結果不代表過程阿,每個人人生最後的結果都是一樣的,所以真正重要的是過程,如果無人可依的你是不開心的、是難過的,那就不是個快樂的過程阿,開始和結局只是一瞬間,但過程是很漫長的好幾十年。」

她皺著眉,「可我們離開的時候是自己一人,那在人生過程裡我們都沒有去學習怎麼一個人自處,離開的時候是會多麼不適應、多麼痛苦。」

我說:「難道你的人生這一輩子就是為了死做準備嗎?而且你又不知道死後世甚麼樣子的,真的是自己一個人嗎?」

她說:「我也不知道,但人總是這麼說的。你也說人生的過程要去體驗、追求喜樂、享受寧靜美好,那我一個人很自在舒心,不可以嗎?」

我露出疑惑表情,說:「你一個人很自在舒心當然可以,可是你說『無人可依又如何』的時候感覺是無可奈何的,所以才說後面那句安慰自己。」

她說:「你又不是我,你怎麼知道。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但你不覺得人與人相處很麻煩嗎?我覺得學習自處,然後找到自己最舒服的樣子反而最好,我的意思不是說不要和別人相處,而是你學會你有他人的時候很開心、快樂,你沒有的時候也很自在快活。」

我嘆了口氣說:「你或許並非是自己的時候開心快樂,你是害怕失去,所以你擁有的時候,你也會告訴自己不能太過依戀,你是渴望自在快活,但你同時也希望有一個人可以和你在一起,而這個人能讓你覺得很舒服自在,可你知道這太過困難了,所以索性就不要,乾脆就自己一個人就好。」

她說:「是阿,我確實是這樣的,可是難道我不能這樣嗎?我不能害怕失去嗎?」


我們可以害怕失去,也可以用盡全力保護自己,這都沒有錯。但也要明白推拒、壓抑是害怕愛會帶來控制、束縛,甚至失去自我。你以為推開他人就能獲得自由,但你將沒有辦法和他人靠近,無法在關係裡感到自在而終將找不到真正的歸屬感。


孤獨相比於關係裡的痛苦或許更好度過,短暫的孤單和長期的自在相比會讓你覺得自己一個人更好、更舒服。或許你是真的享受孤獨,但同時卻也失去了人間的其他色彩。



本篇內容均為原創,嚴禁抄襲,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本作者正式授權。


 

avatar-img
草木有家的沙龍
5會員
26內容數
生活體驗、生命思索、日常小記,也會有劇集的心得和介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草木有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獨自啟程前往印尼,這一路上頗有感觸,也想了很多。剛落地印尼,要入關的時候,大概是因為太年輕貌美😂,又獨自一人,讓海關以為示要來跳機的遲遲不肯讓我入關。當下真的很緊張,一頓比手畫腳,又怕國內線的轉機趕不上,急的都快哭出來了。 如果人生是一場夢,還在乎輸贏嗎?還在乎功名成就嗎?
比較的意義是什麼?這世界有人,就存在比較這件事。為了社會的遊戲規則而比較,或為了尋找自己的定位而比較,人們各司其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專長與性格適合不同的位置,而這所謂的「不同」就是比較出來的。比較沒有不好,世人看待比較的心態負面了才會產生不好的行為和影響。
有一天早晨,白犀牛和媽媽在家裡一起準備早餐,白犀牛開開心心的上座,準備開吃這美味的沙拉和蔬果汁,這時候,白犀牛媽媽拿著一包核桃想給白犀牛吃,故事就從這裡開始,一段有趣且富含哲思的對話也即將展開。 人人都羨慕黑天鵝的與眾不同,說他美,可若是他自己就不喜歡,那別人覺得再好、再美有什麼用呢?
人在低潮的時候是被動的、封閉的,希望有別人的關注、體諒,但卻因此總在迷茫低落的迴圈中,因為你的渴求不一定會被滿足。《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一書中讓我們認識到專業的心理學知識,也藉由跟著蛤蟆先生的20次諮商了解並反思自己的狀態和歷程。
從《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看社會議題及人生哲學,包含醫護人員之間既對立又協作的關係、社會對精神病患的不友善以及對於工作的熱愛和人生選擇,一部戲劇是人生的縮影,或有誇大,但總有甚麼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每個年紀都是那麼獨一無二、值得紀念。幾年前還挺的大肚子的你恍如昨日,如今已聽到從你口中說著孩子該念高中、高職、還是五專,人生忽如雲啊!怎能不珍惜每個年歲呢?每隔年齡的不同成熟度、不同閱歷造就了別樣的色彩,怎說年輕就是好呢?又怎能說老了才是寶呢?與眾不同的你加上獨一無二的歲月洗禮,每個年紀都是最好的。
我獨自啟程前往印尼,這一路上頗有感觸,也想了很多。剛落地印尼,要入關的時候,大概是因為太年輕貌美😂,又獨自一人,讓海關以為示要來跳機的遲遲不肯讓我入關。當下真的很緊張,一頓比手畫腳,又怕國內線的轉機趕不上,急的都快哭出來了。 如果人生是一場夢,還在乎輸贏嗎?還在乎功名成就嗎?
比較的意義是什麼?這世界有人,就存在比較這件事。為了社會的遊戲規則而比較,或為了尋找自己的定位而比較,人們各司其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專長與性格適合不同的位置,而這所謂的「不同」就是比較出來的。比較沒有不好,世人看待比較的心態負面了才會產生不好的行為和影響。
有一天早晨,白犀牛和媽媽在家裡一起準備早餐,白犀牛開開心心的上座,準備開吃這美味的沙拉和蔬果汁,這時候,白犀牛媽媽拿著一包核桃想給白犀牛吃,故事就從這裡開始,一段有趣且富含哲思的對話也即將展開。 人人都羨慕黑天鵝的與眾不同,說他美,可若是他自己就不喜歡,那別人覺得再好、再美有什麼用呢?
人在低潮的時候是被動的、封閉的,希望有別人的關注、體諒,但卻因此總在迷茫低落的迴圈中,因為你的渴求不一定會被滿足。《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一書中讓我們認識到專業的心理學知識,也藉由跟著蛤蟆先生的20次諮商了解並反思自己的狀態和歷程。
從《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看社會議題及人生哲學,包含醫護人員之間既對立又協作的關係、社會對精神病患的不友善以及對於工作的熱愛和人生選擇,一部戲劇是人生的縮影,或有誇大,但總有甚麼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每個年紀都是那麼獨一無二、值得紀念。幾年前還挺的大肚子的你恍如昨日,如今已聽到從你口中說著孩子該念高中、高職、還是五專,人生忽如雲啊!怎能不珍惜每個年歲呢?每隔年齡的不同成熟度、不同閱歷造就了別樣的色彩,怎說年輕就是好呢?又怎能說老了才是寶呢?與眾不同的你加上獨一無二的歲月洗禮,每個年紀都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