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旅行哲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單車旅行哲學不是討論單車,而是討論單車旅行,即為何單車旅行(why)、何謂單車旅行(what)及如何單車旅行(how)。事實上,在騎單車時是很少思考的,非指往哪騎、吃什麼、哪裡有便利商店等Google得到的思考,而是一種體驗過後,回到家靜下心來重新細細品味回憶的思考。


  首先,為何單車旅行(why)?曾經夢想騎單車環遊世界,2010日本單車旅行回來後,旅行的重心轉為登山,後來又因畢業、當兵、研究所、工作、家庭、疫情等因素,越來越少長途旅行,不管是單車旅行、登山(上次登大山已是退伍後的2014)或出國(上次出國已是2019)。這次的單車旅行又讓我墜入記憶,喚起旅行的感覺;即每天不斷向前、越來越接近目標、一步一腳印、充滿新的、希望的、未知卻又充實的感覺。


  這是單車旅行的魅力與危險所在,它讓人遠離原先的生活(人事物),讓旅行成為生活的全部。當初在日本48天沒帶手機或筆電,只透過電話與網咖報平安,彷彿遺世獨立、與世隔絕。然而,這種生活是可持續性的嗎?


  當旅行成為一種日常,旅行也就喪失了它不同於日常的獨特性。旅行中不斷看見新的風景、遇見一面之緣的人們,與人、土地皆快速的分分合合,便無法培養可長可久、深刻的關係;不管是對人或土地,這種蜻蜓點水式的生活,在內心雖然還是有留有漣漪、留有許多值得分享的故事,如:在神戶港遇見身穿洋基40號球衣的台灣人,最後獲得免費一晚的收留。然而,卻難以作為延續、創造新經驗的可能。雖然在回國後有聯繫一陣子,如:加FB或寄賀年卡,如今已不再聯絡。單車旅行的記憶像是被鎖進箱子,彷彿與現在的生活沒有關係。而唯有與人、土地培養深刻的關係;即透過不斷來回於自我行動與思考的關係,如此的經驗才是具有延續、創造性的。


  接著,何謂單車旅行(what)?單車旅行之於我的意義是什麼?以前一個人的單車旅行,為的是將故事的可能性與不確定性放到最大,永遠不知道下個轉角會突然看到什麼或遇見什麼樣子的人,如:之前在台東大武原本想搭帳棚睡覺,最後卻被熱情的居民請進去房裡住(剛好有空房間);或是在日本時有卡車司機停在突然路邊,為的是拿咖啡請我。旅行中迷路了也不必慌張,因為我知道我還在旅途中,即便在時間內繞遠路也沒關係,如:當初為了朝聖金澤21世紀美術館,特地從名古屋上切至金澤。如同人生,沒有任何路是白費的,真正的白費是沒有走過。


  旅行的溫度除了回憶的溫度,還有做為幫助下一個人與自我踏出舒適圈之動力的溫度。人生追求的不是他人看過的風景,而是自己獨一無二的風景。現在這種沒有手機就彷彿殘障的智慧旅行年代,與過去的智障旅行(相對於智慧型手機與智障型手機)的最大差異在於,旅行的重點從自己轉向他人。智慧旅行讓每個人都看到同樣的風景、吃著同樣的美食、排著同樣的隊伍、拍著同樣的照片。然而,旅行不是為了與他人分享,而是與自己分享。透過冒險、短暫跳脫自己既有的生活,回望、思考既有的生活,以創造更理想的生活。如:在日本旅行時,雖然早睡早起,每天還是會留時間給自己寫寫日記或自問自答,回首自己的過去,不管是今天剛發生的事,或過去已發生許久的事,透過自我的對話,聽見內心深處的聲音,從而更堅定、明確地邁向未來。


  最後,如何單車旅行(how)?除了說踏出去就成功一半的廢話之外,古有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然而,若行前未讀書、未做功課,旅行淪為走馬看花,便難以作為延續、創造自我的可能。對我來說一趟出去的旅行有三次:第一次旅行是行前規劃時;腦海中先對這次旅行有一初步的想像。第二次旅行是實際行動時;享受各種意想不到的樂趣。第三次旅行則是沉澱回憶時;上坡時看著自己的影子、聽著自己的換氣聲時,腦袋是放空的,頂多心理咒罵幾聲,旅行結束後,回到家靜下心來將回憶轉為滿滿的能量。


  這次單車旅行的獨一無二有三,第一,第一次與內人單車旅行,且平均一天騎75公里。第二,平日在辦公室穿長褲上班,小腿慘白且體能逐漸下降33歲,回來後有黑一點及持續復健中,印證了「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後不是不會做,而是要花更多時間、金錢做(騎好、吃好、住好)。第三,疫情下的單車旅行,除了口罩濕了又乾乾了又濕與許多餐廳無法內用外,並不影響行程,警察杯杯一樣好心的讓我們借廁所&借水,期望旅遊業與餐飲業能度過這波疫情寒冬,讓單車的聲音持續回盪在大街小巷。

2021/9/26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辯證人生
60會員
606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辯證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5/02/11
  《消逝的德國人》(Kopfgeburten oder Die Deutschen sterben aus)出版於1980年。作者為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鈞特・威廉・葛拉軾(Günter Wilhelm Grass,1927—2015)。   1980年代,那是個東西德尚未統一的年代
Thumbnail
2025/02/11
  《消逝的德國人》(Kopfgeburten oder Die Deutschen sterben aus)出版於1980年。作者為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鈞特・威廉・葛拉軾(Günter Wilhelm Grass,1927—2015)。   1980年代,那是個東西德尚未統一的年代
Thumbnail
2025/01/25
音樂請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dZ1_hoNgZ8 「不論夜有多,深腳步多沉重,有人在等你回家。」   這首歌多少首體現了,去年下半年平日晚上上德文課(臺北歌德學院),回到家常已近十一點的情境。感謝內人始終為我留一盞燈。   年
Thumbnail
2025/01/25
音樂請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dZ1_hoNgZ8 「不論夜有多,深腳步多沉重,有人在等你回家。」   這首歌多少首體現了,去年下半年平日晚上上德文課(臺北歌德學院),回到家常已近十一點的情境。感謝內人始終為我留一盞燈。   年
Thumbnail
2025/01/21
  昨日(20)結束了為期三天的學科能力測驗(GSAT,General Scholastic Ability Test)(下稱學測),先辛苦所有監場員、考生、學校及家長,並預祝所有考生金榜題名、寒假愉快。   筆者第一次擔任學測的監試委員(監試?監視?覺得這名稱不太優雅,考選部主辦的考試稱
Thumbnail
2025/01/21
  昨日(20)結束了為期三天的學科能力測驗(GSAT,General Scholastic Ability Test)(下稱學測),先辛苦所有監場員、考生、學校及家長,並預祝所有考生金榜題名、寒假愉快。   筆者第一次擔任學測的監試委員(監試?監視?覺得這名稱不太優雅,考選部主辦的考試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沒有要推百K,沒有要尻山。甚麼大三元小三元全都無視,我們要最chill的城市夜騎!
Thumbnail
沒有要推百K,沒有要尻山。甚麼大三元小三元全都無視,我們要最chill的城市夜騎!
Thumbnail
2007年11月10日的單車環潭裡充滿了驚險與驚喜的故事。一群朋友集合騎單車,卻因為一些小插曲變成了三臺車的旅程。一路上的趣事與辛酸,備受撞牆期折磨的作者最終完成了單車環潭,實現了一場創舉。有趣又挑戰的單車環潭之旅等你一起體驗。
Thumbnail
2007年11月10日的單車環潭裡充滿了驚險與驚喜的故事。一群朋友集合騎單車,卻因為一些小插曲變成了三臺車的旅程。一路上的趣事與辛酸,備受撞牆期折磨的作者最終完成了單車環潭,實現了一場創舉。有趣又挑戰的單車環潭之旅等你一起體驗。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旅遊方式,有些人靠著雙腳走遍天下,而我選擇騎車一路走,畢竟走路太慢,搭車太快,騎車剛好。不一定能上山下海,但還可以浪跡天涯。這是我單車環大陸的啟程紀錄,也摘要了旅途上一些有趣露營經驗。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旅遊方式,有些人靠著雙腳走遍天下,而我選擇騎車一路走,畢竟走路太慢,搭車太快,騎車剛好。不一定能上山下海,但還可以浪跡天涯。這是我單車環大陸的啟程紀錄,也摘要了旅途上一些有趣露營經驗。
Thumbnail
騎單車通勤的可能性。瞭解哪些人適合單車通勤,以及如何開始,包括裝備準備、路線規劃及好處。
Thumbnail
騎單車通勤的可能性。瞭解哪些人適合單車通勤,以及如何開始,包括裝備準備、路線規劃及好處。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迷上騎腳踏車...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迷上騎腳踏車...
Thumbnail
  單車旅行哲學不是討論單車,而是討論單車旅行,即為何單車旅行(why)、何謂單車旅行(what)及如何單車旅行(how)。事實上,在騎單車時是很少思考的,非指往哪騎、吃什麼、哪裡有便利商店等Google得到的思考,而是一種體驗過後,回到家靜下心來重新細細品味回憶的思考。   首先,為
Thumbnail
  單車旅行哲學不是討論單車,而是討論單車旅行,即為何單車旅行(why)、何謂單車旅行(what)及如何單車旅行(how)。事實上,在騎單車時是很少思考的,非指往哪騎、吃什麼、哪裡有便利商店等Google得到的思考,而是一種體驗過後,回到家靜下心來重新細細品味回憶的思考。   首先,為
Thumbnail
在還沒有汽機車、甚至腳踏車也不普及的時代,走路是唯一普遍且多數人皆可選擇的交通方式。過去的街道、城鎮規劃,多是以行人的尺度與行走的品質作為依據,相較於近代以汽機車為主的都市規劃方式,因應汽機車的交通而拓寬道路甚至徵收道路用地,除了改變了以行人為尺度的空間,在追求更快更便利的交通方式之外,相較於自然天
Thumbnail
在還沒有汽機車、甚至腳踏車也不普及的時代,走路是唯一普遍且多數人皆可選擇的交通方式。過去的街道、城鎮規劃,多是以行人的尺度與行走的品質作為依據,相較於近代以汽機車為主的都市規劃方式,因應汽機車的交通而拓寬道路甚至徵收道路用地,除了改變了以行人為尺度的空間,在追求更快更便利的交通方式之外,相較於自然天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騎乘自行車到臺中的心得,透過這次的體驗過程瞭解到自己的問題與弱項,並思考如何調整,才能夠持續進步與前行。同時透過騎行活動與人生經驗提出在工作與學習上的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騎乘自行車到臺中的心得,透過這次的體驗過程瞭解到自己的問題與弱項,並思考如何調整,才能夠持續進步與前行。同時透過騎行活動與人生經驗提出在工作與學習上的思考。
Thumbnail
用車輪去丈量一個地方,不管是在稻田裡飛馳,還是在花海裡徜徉,又或是穿梭在公路與海同行,沿路的風景就在車輪下徐徐展開,這一路靠自己踩出來的風景,絕對讓人難忘。
Thumbnail
用車輪去丈量一個地方,不管是在稻田裡飛馳,還是在花海裡徜徉,又或是穿梭在公路與海同行,沿路的風景就在車輪下徐徐展開,這一路靠自己踩出來的風景,絕對讓人難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