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要有幾隻耳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個人要有幾隻耳朵?〉2023-03-11


  和所有那些主旨是青澀少年成長的故事一樣,Kathy在我們的視線外過起了屬於她的生活,當然是有了另外的家庭,和一個,Paul也認識,但對世界而言肯定不如他風光的另一名曾經的少年一起。


  我們甚至都能彷彿看見那個在黃昏或者夜裡,想著「這真正是我要的生活嗎?」的青年,有些悲傷,但依舊讓自己發出溫柔的聲音,為沉默的、或盲目尋找的人提供一種共鳴,一方面他獲得了莫大的成功,一方面他鼓舞了數十年許多不安的耳朵,另一方面,他也有過一些婚姻,只是她們都不是Kathy。



  「海よりもまだ深く」,在一些時候,還有著夢的人必須讓自己相信自己曾經或至今還這樣地愛一個人。雖然那些時光已經往更深的海裡隱去,但因為沒有好好道別,或者因為--事實上一段關係從來就不可能有一個真正令每個人都滿意的結局。


  每個人都有那些恍惚的時候,在思考什麼是純粹的情感的時候、在思考自己可以朦朧地設想卻已徹底交錯的另一種生活的時候。在寂靜裡想起那些曾經。然後我們苦笑,因為它們早就,甚至從一開始就都只活在你自己的心裡,如童話故事一般不切實際。



  當時的那個少年一直想著的只有要溫柔。而沒有認識到只去溫柔而不去成功是種偷懶,就像只去成功不去溫柔一樣輕鬆。他用盡所有充沛的精神和炙熱閃耀的眼睛,去尋找與創造最多美好的奶與蜜,而未曾端著那堅實而無聊的碗。於是從唇邊流過之後,隨著季節變換,我們不在出現在校園也不在出現在街頭,每個名字都奔向了自己後來的生命,沒有被更多地寫在一起。



  可我們永遠都會記得Paul和Kathy 的愛情,即便根本沒有那段公路旅行。但他們在車上聊天的模樣清晰地印在我們的眼前,就像Joel和Clementine的在火車上的那次初次相識時那樣。這是美好到令人嫉妒的,當全世界都和你一起對逝去的美好感到遺憾,並和你一起,時空錯位地共享著每一份僅屬於人們自己的情緒。


  因為愛而聯繫在一起的人們讓這些音樂從遙遠的地方甦醒過來,如今這些音樂又用愛將遙遠的人們聯繫在一起。我們從一開始到未來,都不會理智地弄懂自己為什麼被這些輕輕的吉他與人聲所吸引,但那些片段在那些時候發生了,於是Pete Seeger的歌和朴樹的歌因為歌名也不僅僅因為歌名地在我們的思緒中交織在了一起。




到粉絲專頁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PreBluePaper/posts/pfbid0vARyqjQGtYFkQa57muUmKb9B1RNyboTFK8Ho3mmPgXMx9pbbRTknnShRjqKgdR9c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11會員
988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31
  作為一名每天晚上留給自己兩小時坐在電腦前打字的人,今天的行程自然也是這樣。如果要說今年有什麼成就的話:沒有任何一天真的沒挪出時間或寫不出東西。這值得給自己一點微鼓勵(左右手食指快速彼此觸碰六下)。本來還想寫些下個年度的安排,但今日事今日畢,明年的事情,明年再來說。
2024/12/31
  作為一名每天晚上留給自己兩小時坐在電腦前打字的人,今天的行程自然也是這樣。如果要說今年有什麼成就的話:沒有任何一天真的沒挪出時間或寫不出東西。這值得給自己一點微鼓勵(左右手食指快速彼此觸碰六下)。本來還想寫些下個年度的安排,但今日事今日畢,明年的事情,明年再來說。
2024/12/30
  我們能看見樓上的房東與樓下的房客,我們能往上走也能往下落。我們會經歷痛苦與不安、焦慮與急躁,但同時又有足夠的支持性社會網絡。我們不是那些「只要努力就會成功」的人,也不是那些「再怎麼努力都注定要被辜負」的人。我們所要前往的地方既要求著努力,也要求著機運。
2024/12/30
  我們能看見樓上的房東與樓下的房客,我們能往上走也能往下落。我們會經歷痛苦與不安、焦慮與急躁,但同時又有足夠的支持性社會網絡。我們不是那些「只要努力就會成功」的人,也不是那些「再怎麼努力都注定要被辜負」的人。我們所要前往的地方既要求著努力,也要求著機運。
2024/12/29
  一個真正遵循道德或任何一種規範的所謂「自律」的人,不應該僅僅是遵循一個現存的規範,依樣畫葫蘆地將自己行為成該種規範的形狀。而是,他會去給出一個,按照他自己的形象構造出來的規則。他不是放棄思考,被動地遵循。而是,透過規則,他去將自己展現為自身行為的主人,去透過規則落實自己的價值觀與意志。
2024/12/29
  一個真正遵循道德或任何一種規範的所謂「自律」的人,不應該僅僅是遵循一個現存的規範,依樣畫葫蘆地將自己行為成該種規範的形狀。而是,他會去給出一個,按照他自己的形象構造出來的規則。他不是放棄思考,被動地遵循。而是,透過規則,他去將自己展現為自身行為的主人,去透過規則落實自己的價值觀與意志。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