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給畫面,厲害的腦補
一開始,請先告訴自己:「我絕對不會看到彩色大象從後面走過。」
接下來,進入主題。
嚴格來說,我們人類的大腦比AI要強。最少,在「腦補畫面」這一塊,絕對遠超目前的人工智能。
人類的大腦其實很厲害,超愛腦補生成各種畫面,有點兒像俗語所謂:「說風就是雨」、或是台語俗諺的:「看一個影、生一個仔。」演說或作文時多給幾個畫面(這裡指的是用口語描述畫面,不是用PPT投影出畫面來),聽眾或讀者的大腦裡自然會產生出身臨其境的感受,古人就很擅長用「畫面」來帶意境。
比如: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前面十個景物組成一副蕭瑟景象,導致我們自動腦補出那位孤身旅客必定是傷心難過的愁容。
又如:老夫聊發少年狂,
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好一幅呼朋引伴、昂揚打獵去的圖像躍然而出,讀者看了,似乎連走馬踏蹄、獵狗吠叫、鷹唳蒼穹的聲音都能聽見。
古人善用「畫面」來描述故事,那些詩詞佳句固然是千錘百鍊而得,我們卻可以偷個巧,多背背這些動人的句子,引用一下已經沒有著作權疑慮的詩詞,自然能為演說或作文加分。
還有,演說也好、作文也罷,雖然要善用古人留下的雅緻詩詞,但並不是參加背詩大會,就算引用的你記不全整首詩也不要緊,就把你想要「借用」的那一部分拿出來炫一下,厲害的評審老師們,還會自己腦補出前後詩句喲!
就算短時間能背誦的詩詞有限,也可以用「白話翻譯」的敘述方式來呈現古時詩人描寫的畫面,一樣有絕美的效果。(嗯,我絕對不會告訴別人,這點子是為了偷懶而出)
在演說中陳述一件事的時候,善用「給畫面」的敘述方式,聽眾的想像力會自動開啟,這樣能更明晰傳達到演說者想要形容表現的情境;如何「給畫面」?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好了,話題轉回最前面一開始所說:「沒有彩色大象從後面走過」。
在閱讀這篇文章的兩分鐘不到時間裡,你腦海裡出現過幾次彩色的大象呢?
這就是厲害的「腦、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