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閱讀觀點105】求快不求完美的大腦,幫了又害了你什麼?--《都是大腦搞的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謝伯讓著名的腦科學專家,先前有介紹過非常推薦的《大腦簡史》,《都是大腦搞的鬼》則是比較早的作品,用比較詼諧、簡單、生活化的內容,從腦科學角度介紹消費、職場、社交到知識等面向,大腦可能產生的盲點和誤區。

大腦會有盲點,非常正常,因為演化的過程只會選擇出「足以幫助生物贏得競爭或繁衍的大腦」,而不會選擇「永不犯錯的完美大腦」,在原始時代,如果看到疑似猛獸的影子不先逃跑,那下場可能就是被演化淘汰,因此大腦會以速度換取正確性,在捷思、無意識資訊處理歷程中,就容易產生漏洞。

raw-image


在消費騙局方面,店家當然無所不用其極希望我們多掏錢消費,太過於明顯的手法,可能會被消費者發現,那如果是隱藏版的手法呢?比如根據實驗,在電影院前隨機發免費的爆米花,結果拿到大桶爆米花的人,比拿到中桶的的人多吃45%的爆米花,而有77%拿到大桶爆米花的人在事後問卷中認為,即使他們拿到中桶爆米花,吃的量也不會增加或減少。所以吃到飽自助餐的老闆會故意用小盤子,讓顧客吃少一點;以此類推,如果想讓小朋友吃多點,可以用大盤子。

另外作者也提到在美國買車的經驗,銷售員除了用定錨效應,先拿出比較貴的車款,讓他們迅速接受下一個車款外,還請他們坐軟椅子跟吃巧克力。原來根據一個由消費者對汽車銷售員提價的實驗,坐軟椅子的人最後所提的價格,會比坐硬椅子高40%;另一個巧克力實驗中,被要求吃巧克力比被要求克制吃巧克力的人,更可能進入放縱狀態,包含偏好高熱量食物,甚至願意付較高的價錢購買昂貴商品。所以這一切的美好,都是有目的的,果然「免錢的最貴」啊!

在職場騙局中,作者分享「右耳效應」:實驗發現,人在傾聽語言偏好使用右耳,且對右耳提出要求的成功率較高;在數字風險方面,如果要隱藏風險,銷售員通常會使用冰冷百分比,要凸顯正面好處時,則會使用具體的真實人數,比如「44%無癌健康率」跟「每一萬人就會有5600人死亡」,哪個看起來比較嚴重?所以要應付數字小遊戲,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要能隨時在百分比與人數之間轉換,才不會掉入圈套。

最後,有一個「定勢效應」非常有趣,1942年美國心理學家路琴(Abraham Luchins)做了實驗,給了三個空水壺,分別是131、21、5毫升,必須利用這三個空水壺倒來倒去,取出100毫升的水,正確的方法是131-21-5-5=100,接下來路琴會設計好幾個類似的實驗,都必須運用這種「三段式解法」才能解開,但題目有時候會隱藏像「利用29、13、3毫升水壺取出10毫升水」的題目,其實這樣的題目,只需要用13-3的方式就能取出10毫升的水,但是受限於前面實驗的影響,很多人還是會用29-13-3-3的方式處理,甚至在面臨「利用39、14、4、3毫升水壺取出10毫升水」題目時,許多受試者聲稱無解(其實只要用14-4的方式就好)。

這些偏見固然不好,但大腦也透過「把複雜型態簡化為標準作業」的方式,讓我們節省精力,處理其他事,要避免偏見影響,作者認為要藉由科學知識和理性思考,並在做決定時,先想想可能的偏見,才能抵抗之。


西恩後見

《都是大腦搞的鬼》有很多心理學的實驗,讀來饒富趣味。我的習慣是會在讀完一本書後,過一小段時間再寫心得,驗證自己記住多少,另一方面是覺得隔小段時間後還能記住的,那肯定是重點,得透過輸出,讓它轉化成長期記憶。

沒想到卻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點,在「定勢效應」章節中,《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謝伯讓提到,當我們有「嬰兒印象」偏見時,我們會對寶寶產生「好可愛」的感覺,這種感受讓父母心甘情願照顧寶寶;而在作者在《大腦簡史》書中,也有提到,有「嬰兒印象」的人,自然更會想要照顧小寶寶,進而在演化過程中生存下來。

不過類似的狀況,《第二座山》的作者,是以承諾的角度去看,認為父母有了小孩,愛上小孩,會在心中起誓,只要小孩需要,就會一直在他身邊,也因此做出某部分的犧牲:雖然想一個人出去跑步,但最後還是選擇推嬰兒車散步,經過一段時間後,行為變成習慣,把小孩需求擺第一位,變成多數家長的天性,慢慢藉由關係的承諾,就會慢慢往第二座山上去。

所以愛小孩,用腦科學角度去看,就是愛小孩,願意照顧小孩的人最後在演化過程中留下來了;從追求人生富足的角度來看,對小孩的承諾,讓彼此關係更加緊密,也因此豐富了人生,讓自己往第二座山前進。

能在不同的書發現對同件事有不同的看法,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滾石西恩的沙龍
94會員
154內容數
閱讀面向會包含時間管理、工作效率、習慣強化、閱讀寫作技巧與人際關係等面向,並希望整理不同作者的觀點,內化成自己的想法,打造適合自己的系統。如果這也是你(妳)追求的目標,歡迎一起加入。
滾石西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4
前陣子讀《把時間當作朋友》,作者李笑來分享一個俄國特工年科靠著蹲下,躲過追殺的故事。 書中提到,有位俄國特工年科同志有一次被一群美國特工追殺,手中的左輪手槍裡已經沒有子彈,他只能邊跑,邊想辦法擺脫厄運,當他衝下一段長長的大理石臺階時,竟然做出一個常人無法想像的動作——止步蹲了下來。
Thumbnail
2025/04/24
前陣子讀《把時間當作朋友》,作者李笑來分享一個俄國特工年科靠著蹲下,躲過追殺的故事。 書中提到,有位俄國特工年科同志有一次被一群美國特工追殺,手中的左輪手槍裡已經沒有子彈,他只能邊跑,邊想辦法擺脫厄運,當他衝下一段長長的大理石臺階時,竟然做出一個常人無法想像的動作——止步蹲了下來。
Thumbnail
2025/04/23
不知道看這篇文章的你是幾歲?如果你已經40歲,認知哪些能力正在改變,對於開啟第二人生會很有幫助;如果還沒40歲,先做好準備也不錯 《重啟人生:一個哈佛教授的生命領悟,給你把餘生過好的簡單建議》在開頭用很多數據說明,不論從事何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40歲到50歲出頭開始走向衰退。 更糟的是,職涯
Thumbnail
2025/04/23
不知道看這篇文章的你是幾歲?如果你已經40歲,認知哪些能力正在改變,對於開啟第二人生會很有幫助;如果還沒40歲,先做好準備也不錯 《重啟人生:一個哈佛教授的生命領悟,給你把餘生過好的簡單建議》在開頭用很多數據說明,不論從事何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40歲到50歲出頭開始走向衰退。 更糟的是,職涯
Thumbnail
2025/04/21
當大家都投入Podcast,你心想著:「很多人都在做Podcast了,我現在再跟進,不可能會成功吧?」 《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作者用行動告訴你:可以,只要找對方法。 因為(當時)市場上沒有人做日更的Podcast,儘管有許多專家告訴作者不可能,也不建議做日更Podcast,不過作者認為這是他的
Thumbnail
2025/04/21
當大家都投入Podcast,你心想著:「很多人都在做Podcast了,我現在再跟進,不可能會成功吧?」 《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作者用行動告訴你:可以,只要找對方法。 因為(當時)市場上沒有人做日更的Podcast,儘管有許多專家告訴作者不可能,也不建議做日更Podcast,不過作者認為這是他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曾經自己好像看過這資訊,可是卻想不起來記錄在哪邊或是用什麼形式記錄下來,導致每次遇到相同的問題都必須重新花心力再找一次或再整理一次筆記。剛好看到《打造第二大腦》簡介,可能是對現在的我有幫助的一本書,期待看完這本書可以讓我使用自己的資料庫更加上手。
Thumbnail
曾經自己好像看過這資訊,可是卻想不起來記錄在哪邊或是用什麼形式記錄下來,導致每次遇到相同的問題都必須重新花心力再找一次或再整理一次筆記。剛好看到《打造第二大腦》簡介,可能是對現在的我有幫助的一本書,期待看完這本書可以讓我使用自己的資料庫更加上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可以快速地幫助讀者了解以我為視野所提列的書中關於大腦在學習方面的重點,或是我認為有意義的知識點。某些重點是來自於書末的註釋。我會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分類。 讀者可以花比較少的時間了解關於學習的一些重點。個人覺得只要是有學習需求(學生、考試、自學),這篇整理應該會有點幫助。喜歡的話請點愛心謝謝!
Thumbnail
這篇文章可以快速地幫助讀者了解以我為視野所提列的書中關於大腦在學習方面的重點,或是我認為有意義的知識點。某些重點是來自於書末的註釋。我會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分類。 讀者可以花比較少的時間了解關於學習的一些重點。個人覺得只要是有學習需求(學生、考試、自學),這篇整理應該會有點幫助。喜歡的話請點愛心謝謝!
Thumbnail
《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謝伯讓著名的腦科學專家,先前有介紹過非常推薦的《大腦簡史》,《都是大腦搞的鬼》則是比較早的作品,用比較詼諧、簡單、生活化的內容,從腦科學角度介紹消費、職場、社交到知識等面向,大腦可能產生的盲點和誤區。 大腦會有盲點,非常正常,因為演化的過程只會選擇出「足以幫助生物贏得競爭或繁
Thumbnail
《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謝伯讓著名的腦科學專家,先前有介紹過非常推薦的《大腦簡史》,《都是大腦搞的鬼》則是比較早的作品,用比較詼諧、簡單、生活化的內容,從腦科學角度介紹消費、職場、社交到知識等面向,大腦可能產生的盲點和誤區。 大腦會有盲點,非常正常,因為演化的過程只會選擇出「足以幫助生物贏得競爭或繁
Thumbnail
看了《大腦喜歡這樣學》後,突然對大腦產生興趣,因緣際會找到《大腦簡史》這本書,作者是臺灣認知精神科學/腦科學家謝伯讓,這本書探討的議題,主要是人腦重量只占體重的2%,但是卻需要全身20%的血氧和25%的葡萄糖,這樣「掠奪」資源的能力從何而來? 從這本書的章節「序 章:植黨營私的大腦」、「第一章
Thumbnail
看了《大腦喜歡這樣學》後,突然對大腦產生興趣,因緣際會找到《大腦簡史》這本書,作者是臺灣認知精神科學/腦科學家謝伯讓,這本書探討的議題,主要是人腦重量只占體重的2%,但是卻需要全身20%的血氧和25%的葡萄糖,這樣「掠奪」資源的能力從何而來? 從這本書的章節「序 章:植黨營私的大腦」、「第一章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在演化過程中,慢慢改變,有些思維模式在遠古時代有其必要,到了現代,卻可能變成一種阻礙。《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整理出經常困住我們的八大錯誤思維,並說明這些思維的緣起與解決方法。 一、流暢效應-「順」的誘惑 當我們看到看似流暢、熟練或稀鬆平常的成果,就會相信那個過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在演化過程中,慢慢改變,有些思維模式在遠古時代有其必要,到了現代,卻可能變成一種阻礙。《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整理出經常困住我們的八大錯誤思維,並說明這些思維的緣起與解決方法。 一、流暢效應-「順」的誘惑 當我們看到看似流暢、熟練或稀鬆平常的成果,就會相信那個過
Thumbnail
透過幾本書的思考,本文分享了大腦思考與吸引力法則之間的關聯性及如何對大腦重新編碼的方法,從大腦神經學角度探討了關於思想、感受、頻率,以及注意力導向的影響。作者深入探討了後設認知能力、視覺化目標以及如何喚起快樂、正面回憶等關於大腦思考和吸引力法則。並歡迎分享讓大家一起擁抱成長、邁向自由。
Thumbnail
透過幾本書的思考,本文分享了大腦思考與吸引力法則之間的關聯性及如何對大腦重新編碼的方法,從大腦神經學角度探討了關於思想、感受、頻率,以及注意力導向的影響。作者深入探討了後設認知能力、視覺化目標以及如何喚起快樂、正面回憶等關於大腦思考和吸引力法則。並歡迎分享讓大家一起擁抱成長、邁向自由。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台灣腦科學專家謝伯讓,現為台灣大學心理系副教授、腦與意識實驗室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人類知覺及意識,以下為選自書中內容和寫出我的心得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台灣腦科學專家謝伯讓,現為台灣大學心理系副教授、腦與意識實驗室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人類知覺及意識,以下為選自書中內容和寫出我的心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