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書:自我實現還是名利追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最近在方格子讀到好幾篇關於出書的文章,留言區格友們討論熱烈,浮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1)既然想要出書,就是為了名利,應該追求賣得愈多愈好,不過在短影音世代,紙本書巿場萎縮,與其出書只有舒適圈朋友友情支持,倒不如放棄這個不實際的念頭,以免勞民傷財。

(2)出書是一種自我實現,是完成願望清單的圓夢過程,作者只要勇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專心寫作,寫出讓讀者產生共鳴的文字,至於出書賺不賺錢,有沒有銷量,不用多想。

不過既然要寫這個題目,有件事情不得不說一下,不充分揭露好像刻意隱藏,還是說出來比較心安。

其實,好多年前我曾經出版過一本書。



前同事兼好友J小姐工作之餘勤於筆耕,幾年來J小姐寫了好多本關於投資理財書籍,每本銷路都不錯。

有一次J小姐和我聊到出書這個話題,她對我說:「你要不要寫一本書呢?以你在業界經驗,不出書太可惜了。」

我笑著對她說:「我不太想寫跟投資相關的書,你的書肯定更有賣點。」

J小姐微笑回應我:「我和K先生提過你好幾次,他很有興趣和你談一下呢!」K先生是幫J小姐出書的出版社老闆,J小姐肯定為我說了不少好話。

那段時間我在香港工作,經常來往臺港之間,某次出差回臺,我和J小姐一起去出版社拜訪K先生。那次見面相談甚歡,除了K先生之外還有編輯S小姐在場,我們談妥由我寫一本關於生活勵志方面的新書,當場就在出版社提供的定型化契約上簽字。

小時候寫作文曾被老師誇獎過幾次,不經意間種下作家夢的種子,大學時期系刊寫過小說,後來出國讀書工作就完全擱下夢想。如今出版社主動願意出書,我實在找不到說不的理由。

出書圓夢 週末振筆疾書

我清楚記得接下來三個月的週末我是如何度過的:

那時正值春暖花開時節,我在香港居住的大樓靠近淺水灣海邊,週末一大早我會把一張小桌子和椅子搬到公寓小陽台上,一邊看著海邊戲水人們,一邊在六百字綠色方格稿紙振筆疾書,為新書累積稿件。文章大致輪廓已於週間構思出來,一個週末可以寫滿五、六頁稿紙。

我沒有學過中文電腦輸入法,當年在職場工作語言用的是英文,從無使用電腦書寫中文需求,我只能用最原始的手寫方式爬格子寫文章。

幾個禮拜過去,剛開始的興奮漸漸消退,慢慢感受到交稿壓力,週末文字產量下降到三、四頁稿紙,體會到做為一名文字工作者的不易。

當初K先生跟我約定,每篇文章以2000-2500字為宜,整本書加上序言預計6-7萬字,三個月之後我終於累積了一大疊稿紙,算一算字數總算達標,我可以鬆一口氣。

趁著某次回臺我當面把稿件交給S小姐,接下來兩三個月,我們透過電話或郵件來回溝通。我十分信任專業,從書名、封面設計、內頁標題、繪圖插畫等一系列細節工作,全權委託出版社負責,沒有參與過問。

那年夏天某日,我收到了從臺北郵寄到香港的包裹,裡面有20本出版社提供作者的新書。翻閱自己手寫文章,撫摸一行行鉛字印刷紙張,心想:原來這就是出書的感覺啊!




當年不流行新書發表會這種行銷方式,只能仰賴出版社現有通路銷售,回臺北逛書店,看到自己寫的書靜靜躺在書檯上,不禁感到一絲光榮感。

那20本書大多數分贈親朋好友,得到一些友善的回應:「啊!你怎麼想要寫書啊!」、「沒有想到你還喜歡寫文章啊!」、「真厲害,回家找時間好好讀一下喔!」等等。

親友們個性善良實際,平常不見得有讀書習慣,我不敢想像我的作品被帶回家之後的命運。

出書之後,我迅速發現自己個性一大弱點:我不太好意思向同事、老同學、客戶們主動推銷自己的新書,更確切的說,在日常生活中,我絕口不對任何人提起我寫了一本書。

不過紙包不住火,公司同事們逐漸聽說我出了新書,很多同事熱心購買新書拿給我簽名,就算這樣,我還是維持著不主動提及出書的原則,甚至有點後悔當初沒有用筆名發表。




我記得總共收過兩次稿費支票,我和出版社之間後來沒有太多互動,不太清楚存書銷量如何,可以確定的是初版一刷之後沒有二刷,出版社倒底是賠是賺不得而知。

至於我的20本贈書,現在書架上還剩下3冊,它們像是三名認真盡責的衛兵一直靜靜站崗,提醒書架主人那段歲月的痕跡。


許多年過去了,看到格友們熱烈討論關於出書的種種觀點,現在我究竟怎麼想呢?

老實說,在這事上我有點人格分裂,態度搖擺沒有定論:一方面感性的我腦海中還殘存著過去的作家夢,而另一方面理性的我告訴自己,我已經出過書了,現在繼續在方格子寫作非常滿足,不必再度出書自找麻煩。




莎士比亞名劇《哈姆雷特》第三幕哈姆雷特王子獨白那句話「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此刻深得我心,我可以體會王子那種舉棋不定的心態。

對我來說,出書,還是不出書,那是個大問題。


[中年文青文筆和熟齡文青相比,有什麼不一樣呢?我有點好奇大家怎麼想,歡迎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文筆當然都是一級棒的啊!但要我說…書上的文筆比較幹練乾脆,而格子上的文章帶著一絲溫柔叮嚀。😆😆😆或許心境不同,筆鋒也大不相同呢!文青大哥當年應該是個雷厲風行的強人。😝😝😝
熟齡文青-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0
林燃(創作小說家) 林妹妹觀察入微,難怪可以寫出這麼多引人入勝的小說。當年我在臺港兩地帶領兩個團隊,工作壓力蠻大,就算是在週末寫作,不可避免當時那種繃緊的心態或多或少反應在文字上。現在在方格子,我的心境自由自在,再加上年齡閱歷增加,我想文字也相應反映了這種改變。
弱魚先生-avatar-img
2024/03/20
看了文青兄的這篇標題,弱魚若是不來發表一下意見,那就說不過去了。1、 出書的目的,45歲以前所寫的東西,若有出版社願意出書,為名利的成份居高;45歲以後,則泰半是為了集結經驗或教學使用,因為各方面均已有了一定的基礎,還想圖謀名利的成份會降低。55歲以後,大部份是為了留下紀錄、傳承智慧、以及被迫不得不寫。2、 出書在以前那個閱讀風氣頂盛的年代,要搶佔一席名利之地很容易,今日除非是名人或在專業領域內獨領風騷且其內容是被普遍需要的,才有可能擠進名利之地。3、 出版社替作者出一本書,一刷平均二千本,賣超過500本才開始賺錢。4、 出書分為二大類,文學類和非文學類,寫純文學比較難賺錢,要名利,一定是寫非文學類中關於投資理財、心靈療癒或專業知識和技能教學方面的內容最吃香。5、 要想讓出版社幫你出書,即使內容單篇看起來不錯,也必須要有前後連貫性,最重要的是能夠提出核心價值的主題。寫小說則以故事內容取勝。原則上,現今出版社經營不易,會出資幫人出書,看得不是寫得好不好,而是你有無具備人氣和吸金的能力。出書可以建立個人品牌和打造專業形象,即使不能靠著出書賺錢,在過程中,亦能得獲自我成長、情緒舒解和心智開發的好處。總的來說,能出書的前提是從第一篇開始寫起,寫了就等於找到了一條新路向前邁進,不論將來是否真能出書,隨著篇章的累積,領受一種超越平凡人生的感覺和體悟是一定少不了的。而這樣的個人成就感,不是用金錢可以買到的。
熟齡文青-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0
弱魚先生 讀完弱魚的分析,非常受益,我也呼應Angela Chen 天使姊的建議,請弱魚把出書心得整理為文,尤其可以針對近期三本書規劃設計理念多多分享,一定可以造福格友們。我特別認同前後連貫,具有核心價值的主題這點,我自己也在思索這個問題。我很佩服弱魚規劃三本書的毅力,是我們的好榜樣。
甲文人-avatar-img
2024/03/20
對我而言,中年或熟齡只是用語或數字的辨別。相對年紀而言,一個人的談吐更具意義。當年,在那個沒有視訊軟體的年代,只能以email和國際電話和國外客戶溝通,心裡會根據對方的聲音和行事風格想像對方的樣貌。尤其是經常往來的客戶,已經熟得像老朋友一樣。可是,每當在國外商展上約好與對方見面時,既有"初次見面"的感覺,又不是真的初次見面,蠻有趣的。"熟齡"一詞,在我的字典裡,代表成熟穩重,是可以請益的前輩。"齡"指的不是年齡,而是生活經歷的年輪。我讀文青大哥的文章感知到的是文筆流暢,內容扣人心弦。想像中的你,像學生會裡,文質彬彬的大學長,或是,全方位的班代表。
熟齡文青-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0
甲文人 一年多前註冊方格子帳號,取名時有點遲疑,思索一下覺得自己雖然已有一把年紀,但是自覺心境仍然年輕,所以才用自嘲口吻自稱「熟齡文青」,熟與青之間雖然有點矛盾,但是也貼切反映出我「雖熟仍青」的心態。從「冊頁不眠」那篇文章認識甲文人那天起,我就很開心碰到喜歡整天在書店看書的同好,謝謝你對我文章的稱讚,我相信文如其人,現實生活中我常聽到朋友們用「文質彬彬」丶「斯文」等詞𢑥形容我,只是前輩不敢當,我的年輪雖然多了幾圈,希望我和你及格友們的交流,仍能像以前在校園裡同學們一樣自由自在。
小日光-avatar-img
2024/03/20
喔喔!得知熟青出過書,真是——有點意外又不會太意外。意外是因為你說能出紙本書像個白日夢,聽起像是你從未出過紙本書,心生嚮往之,沒想到卻是在為是否再度出書舉棋不定中(感覺你有被交稿壓力嚇到哦XD)。不意外是因為你在出版社編輯眼中,會是個有潛力的作者,雖然格子裡的粉絲是502個,但感覺鐵粉很多,已有願意掏錢的基本人數,文筆有實力,書也有可以操作的點。但主題的挑選是硬傷,這個要多花時間研究。還有,你上次說想出圖文書,把你的畫作放進書裡,點子不錯,但圖文書的印刷成本要比黑白文字書高出數倍,也可能令出版社怯步。我理解出書後不想讓親朋好友知道的心情,你是害羞,而我是親戚同學都沒有閱讀習慣,讓他們知道我出了書,對他們來說可能是一種負擔。(認識的人出了書,不買不好意思,買了又未必會看,不知如何處置等等)我個人主觀認為,你第一本書的文筆,有一點你現在的影子,但情感不如現在的文字飽滿,就是中規中矩,很平的感覺,以我現在的年紀來看這本書,有點無感,可能是我年紀大了,又已經離開傳統職場的緣故。(當然,第一本書我只看了幾頁,或許也做不得準)我還是覺得你現在寫的文章比較好,感覺境界比第一本書高出好幾個層次,應該是因為加入更多人生歷練之故。如果是要作為人生的里程碑,你其實可以考慮出書。還有一點很重要,出第一本書時,你人在香港,製作、出版、行銷操作你都不曾參與,但如今你在台灣,若要出書,你可參與這個製作過程,跟出版社討論行銷方案,去書店看你的書被擺在架上、看到你的書出現在博客來、誠網、金網的網頁,現在出版社出紙本書,都會順帶出電子書,你的第二本書將會有電子版,而電子版就會是另一種形式,可以玩的東西很多。接觸出版業,你會踏入一個從未接觸的嶄新世界,你會認識新朋友,而他們是跟你完全不同領域的人,很值得結識。喜歡學習的你,應該會覺得這整個過程很有趣,也一定會有收穫,現階段的你已不求名利,亦不缺自我實現,出書 just for fun.人生苦短,為歡幾何?趁著心還未老去,不懂的、未知的,都去玩一玩吧!^^
熟齡文青-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1
小日光 非常感謝小日光,你的留言已反覆閱讀並深入思考,我會繼續寫作、繼續畫下去。現在想想,主題的挑選至關重要。回顧我在方格子一百多篇文章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1)人生回憶:童年、父母、美國求學、職場(2)旅遊小品:美國、日本(3)雜文我會仔細想想自己有興趣的主題,看看是否足以支撐一本書的內容。謝謝小日光傾囊相授,感動!
閒人|Kuiza-avatar-img
2024/03/20
原來「方格子」就是寫作時的「方格紙」嗎!(好像發現了什麼)每當親友們問最近在忙什麼,我也會不好意思主動提在寫文章的事(撓臉)~雖然與出書無關,但很能理解文青哥沒有主動介紹自己的書給親朋好友的感覺。
熟齡文青-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0
閒人|Kuiza 伊恩 看來我們三人個性底色都是內向型,所以不敢大聲主動跟別人說我們在寫文章。至於「方格子」名稱來源,我想翁子騏 David 給的答案才會是最權威的答案。不過,在我的腦海中,方格子一直代表著以前寫文章用的六百字綠色方格稿紙的電子版呢!😅
avatar-img
文青沙龍
12.0K會員
163內容數
維基百科資料顯示,「文青」原指喜愛藝術的青年,經由網路流傳,詞義逐漸模糊,成為自嘲用語。既是自嘲,何妨自嘲徹底一點,「熟齡文青」遂於2022年7月誕生。 只要是傳統「文青」喜歡的題材,比如說藝術、文藝、音樂、電影等等,文青沙龍都可能涉獵其間,歡迎舊雨新知加入沙龍,共品文青人生。
文青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6
本文敘述作者因疫情關係更換理髮店,意外發現百元剪髮店裡的理髮師擁有豐富人生故事,每次剪髮的十分鐘都像是一場小型脫口秀,讓作者感到療癒放鬆,從而成為忠實顧客的經驗分享。
Thumbnail
2025/04/16
本文敘述作者因疫情關係更換理髮店,意外發現百元剪髮店裡的理髮師擁有豐富人生故事,每次剪髮的十分鐘都像是一場小型脫口秀,讓作者感到療癒放鬆,從而成為忠實顧客的經驗分享。
Thumbnail
2025/03/18
文章探討快樂的本質,並以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少比較、少計較」的觀點以及作者自身經驗,說明如何擺脫不快樂。作者藉由自身在職場的瓶頸以及最終的自我覺醒,闡述知足與正面思考的重要,並以一位總是面帶笑容的運動課同學為例,強調快樂來自於內心的選擇與放下。
Thumbnail
2025/03/18
文章探討快樂的本質,並以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少比較、少計較」的觀點以及作者自身經驗,說明如何擺脫不快樂。作者藉由自身在職場的瓶頸以及最終的自我覺醒,闡述知足與正面思考的重要,並以一位總是面帶笑容的運動課同學為例,強調快樂來自於內心的選擇與放下。
Thumbnail
2025/02/19
香氣,或者更廣義來說,氣味,很難用文字形容,然而只要聞過一次,很難不在記憶中存留,以後再聞到同樣的氣息,內存記憶通常可以瞬間觸發。 幼年記憶好像是一段段未經剪輯的影片,這些斷斷續續的模糊畫面時而會浮現腦海,最初的記憶到底是幾歲留下來的,我並不太確定,不過我清楚記得其中有個畫面帶著一陣陣濃郁的香氣。
Thumbnail
2025/02/19
香氣,或者更廣義來說,氣味,很難用文字形容,然而只要聞過一次,很難不在記憶中存留,以後再聞到同樣的氣息,內存記憶通常可以瞬間觸發。 幼年記憶好像是一段段未經剪輯的影片,這些斷斷續續的模糊畫面時而會浮現腦海,最初的記憶到底是幾歲留下來的,我並不太確定,不過我清楚記得其中有個畫面帶著一陣陣濃郁的香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寫作和網路創業的路途上,我常問自己:「我是不是應該回去上班?」然而,《點子就要秀出來 Show Your Work!》這本書給了我答案。它教導我們如何在不打擾他人的前提下,透過網路分享我們的創作內容並贏得喜愛。這是知識工作者的黃金時代,讓我們勇敢展示自己的創意,並透過每日分享,持續吸引和啟發他人。
Thumbnail
在寫作和網路創業的路途上,我常問自己:「我是不是應該回去上班?」然而,《點子就要秀出來 Show Your Work!》這本書給了我答案。它教導我們如何在不打擾他人的前提下,透過網路分享我們的創作內容並贏得喜愛。這是知識工作者的黃金時代,讓我們勇敢展示自己的創意,並透過每日分享,持續吸引和啟發他人。
Thumbnail
作為一個文字創作者,最終極的夢想可能就是將文字真正付梓,以實體書的方式陪伴讀者。 在出版的形式上有多種選擇,包括投稿到出版社、參加補助計畫,或者選擇獨資獨立出版。 本文分享了書籍《隔間無神/暗裏有光》的獨立出版過程,以及出版前的掙扎、準備、行銷與販售等各個階段的經驗與心得。
Thumbnail
作為一個文字創作者,最終極的夢想可能就是將文字真正付梓,以實體書的方式陪伴讀者。 在出版的形式上有多種選擇,包括投稿到出版社、參加補助計畫,或者選擇獨資獨立出版。 本文分享了書籍《隔間無神/暗裏有光》的獨立出版過程,以及出版前的掙扎、準備、行銷與販售等各個階段的經驗與心得。
Thumbnail
看看最近流行的是什麼?答案很顯而易見,就是網路自媒體,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有曝光的機會,這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事情,現在這個時代,只要你有想法、觀點、專業,把內容放到網路上都能被人看見你的才華。不論任何種類的自媒體,其本質上都需要「文案」學會寫作正是這時代最好的投資。
Thumbnail
看看最近流行的是什麼?答案很顯而易見,就是網路自媒體,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有曝光的機會,這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事情,現在這個時代,只要你有想法、觀點、專業,把內容放到網路上都能被人看見你的才華。不論任何種類的自媒體,其本質上都需要「文案」學會寫作正是這時代最好的投資。
Thumbnail
什麼事方格子? https://vocus.cc/ 想不到,小弟的網頁直接擺第一頁,值得留念,截圖! 讀者請直接加入,我來教你如何無風險套利!賺大錢!一起加油,每天寫文章給你看 什麼是出版業?就是書本、報紙、竹子、紙張的組合。現在的人不看書了。根本都在滑手機,沒天裹著無所事事的一天?有夠
Thumbnail
什麼事方格子? https://vocus.cc/ 想不到,小弟的網頁直接擺第一頁,值得留念,截圖! 讀者請直接加入,我來教你如何無風險套利!賺大錢!一起加油,每天寫文章給你看 什麼是出版業?就是書本、報紙、竹子、紙張的組合。現在的人不看書了。根本都在滑手機,沒天裹著無所事事的一天?有夠
Thumbnail
最近在方格子讀到好幾篇關於出書的文章,留言區格友們討論熱烈,浮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1)既然想要出書,就是為了名利,應該追求賣得愈多愈好,不過在短影音世代,紙本書巿場萎縮,與其出書到頭來只有舒適圈朋友友情支持,倒不如放棄這個不實際的念頭,以免勞民傷財。 (2)出書是一種自我實現,是完成願望清
Thumbnail
最近在方格子讀到好幾篇關於出書的文章,留言區格友們討論熱烈,浮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1)既然想要出書,就是為了名利,應該追求賣得愈多愈好,不過在短影音世代,紙本書巿場萎縮,與其出書到頭來只有舒適圈朋友友情支持,倒不如放棄這個不實際的念頭,以免勞民傷財。 (2)出書是一種自我實現,是完成願望清
Thumbnail
出書好像是一種執念 近年來,隨著網路的普及,創作的管道也越來越多元。許多人認為,只要作品沒有錯誤,創作者就可以選擇各種方式發表,不一定需要出書。不過出書好像是一種執念,有許多人雖然在網路上發表許多文章,但是還是想自己出書,以完成自己的心願,這是沒錯的。至少這代表一種認可與肯定。但值得不值得?這還有
Thumbnail
出書好像是一種執念 近年來,隨著網路的普及,創作的管道也越來越多元。許多人認為,只要作品沒有錯誤,創作者就可以選擇各種方式發表,不一定需要出書。不過出書好像是一種執念,有許多人雖然在網路上發表許多文章,但是還是想自己出書,以完成自己的心願,這是沒錯的。至少這代表一種認可與肯定。但值得不值得?這還有
Thumbnail
《滾動內容複利》主要在講述如何創造長銷作品,內容是王道。文章介紹如何創作優良產品,初期最好是供人免費使用,掌握粉絲名單等策略。
Thumbnail
《滾動內容複利》主要在講述如何創造長銷作品,內容是王道。文章介紹如何創作優良產品,初期最好是供人免費使用,掌握粉絲名單等策略。
Thumbnail
醜話先說!不喜勿入~純屬個人想法,所有建議僅供參考。 這篇文章被我壓了很久,想想…還是發了吧!本來是要發沙龍的,但我話實在太多~ ٩(๛ ˘ ³˘)۶ 所以只能發文章啦~ 我想只要是創作者都逃不開這幾個魔咒。追蹤數、按喜歡、留言和點閱率!別說你只想寫給自己看,只想寫給自己看的話就是私人日誌了,
Thumbnail
醜話先說!不喜勿入~純屬個人想法,所有建議僅供參考。 這篇文章被我壓了很久,想想…還是發了吧!本來是要發沙龍的,但我話實在太多~ ٩(๛ ˘ ³˘)۶ 所以只能發文章啦~ 我想只要是創作者都逃不開這幾個魔咒。追蹤數、按喜歡、留言和點閱率!別說你只想寫給自己看,只想寫給自己看的話就是私人日誌了,
Thumbnail
跨年前後,看著自己經營的方格子,還有重新在IG、FB上持續更新的【繪本出版計劃】 ,不溫不火的追蹤跟訂閱,讓我不免問自己,這樣就可以了嗎?然後開始冒出好多問題。 「是不是要去學影片剪輯?但我沒甚麼興趣耶。」 「但影片好像才可以吸引流量耶。」 「我要不要為了流量去學阿?」 「阿!還是另外發展
Thumbnail
跨年前後,看著自己經營的方格子,還有重新在IG、FB上持續更新的【繪本出版計劃】 ,不溫不火的追蹤跟訂閱,讓我不免問自己,這樣就可以了嗎?然後開始冒出好多問題。 「是不是要去學影片剪輯?但我沒甚麼興趣耶。」 「但影片好像才可以吸引流量耶。」 「我要不要為了流量去學阿?」 「阿!還是另外發展
Thumbnail
人都是時刻在注意著自己的,是不是又更有錢一些,是不是變得瘦一些或更年輕一些?在方格子上發表文章也是如此,總是在關心,是不是有人在關注自己的文章,跟同個時期的創作者相比,自己的創作成果又是如何?也會去看那些新進的超人氣作者,為何他們的追蹤者會增長得那麼快速?文章會有這麼多愛心數與留言?為
Thumbnail
人都是時刻在注意著自己的,是不是又更有錢一些,是不是變得瘦一些或更年輕一些?在方格子上發表文章也是如此,總是在關心,是不是有人在關注自己的文章,跟同個時期的創作者相比,自己的創作成果又是如何?也會去看那些新進的超人氣作者,為何他們的追蹤者會增長得那麼快速?文章會有這麼多愛心數與留言?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