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虐童案省思之-如何避免教出有偏差價值觀的孩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直接說結論:如果你對保母虐童案感到生氣、失望、心痛、無力、悲傷...


請不要再以獎賞或利益做為誘餌,讓孩子去做原本就屬於他責任內的事了!


-


這個事件發展至今


我一直思考著:我們能做些什麼?


有一則新聞報導讓我記憶特別深刻:


對於為何要虐待男童?


劉姓保母竟然冷回:「別人小孩的父母親,都會好好的巴結保母,但這個小孩都沒有爸爸媽媽在,沒有人來巴結她,所以一看到小孩就想揍他,要不是為孫中山根本不想照顧他」。


每一份工作都有其工作內容與責任


也會搭配相當的薪資報


(先不討論工酬是否對等的問題,這不是這篇我想談論的重點)


那麼,


劉女這樣偏頗的心態,是從哪裡習得的?


若追溯源頭,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養成的?


我們又該如何教養孩子,


才能有效避孩子未來長成這樣?


如果報導中的這一段


是劉性保姆的真心話


那麼她下此毒手,只是因為...


沒有得到她暗暗期待的「額外的好處」??!!!


那...怎麼了?


一個人要在有其他額外的利益好處時


他才願意好好地去做他原本就有被給薪的份內工作?


是不是在他的生命經驗中,


這樣的事就是經常性會發生的?


因而寫下了他:追尋額外獎賞、與利益收買的信念?


回到日常生活


我們不妨省思一下:


當我們請孩子去寫作業、去洗澡洗碗、做家事,


可是叫不動時,


大人是否會用:獎勵、金錢、禮物,作為交換?


「如果寫完功課,就多讓你打30分鐘電動」


「衣服全部折好,就給你零用錢50元」


「這次英文如果考100分,就買玩具車給你」


讀書、做作業、整理自己的物品


這些都是孩子份內的事


如果總是要有「額外的好處」


才能收買孩子、讓孩子動起來


那孩子學會的,可能就是:


「那些所謂的“我的責任”,原來我可以以“沒有責任”來應對,因為那些“我的責任”,正是我可以用來獲得額外利益的方式之一。當沒有額外的好處,我就不情願去做屬於我責任內的事。」


如果一個人心中有這樣的觀點


那麼,他到底會帶著什麼樣的心態?


以什麼樣的方式?


去完成生活、工作中那些責任內的事?


那就要看...他有什麼「獨特的思路」了


我不是說劉女的養育者


一定是以獎賞和利益交換的方式養大她的


也不是說家庭中若有「獎賞或利益交換」,


孩子就一定會長得這麼歪


而是在這個事件發生後,除了忙著究責


更重要的是:未來我們該如何預防?


「要怎麼」教育孩子?或是「不要」怎麼教養?


才可以避免把孩子養成:


唯利是圖、自私自利、甚至沒有人性的大人?


.


阿德勒正向教養中,有很多「不」,像是:


不處罰


不打罵


不威脅


其中還有兩個「不」,是:


不利誘


不獎賞


你也許想問,


如果不獎賞孩子,孩子會去做他該做的事嗎?


Well...,我們家是沒有在獎賞孩子的。


燁數學考了100分


不會得到我跟宏爸的獎品或額外的金錢


同樣的


考爛了,也不會被處罰去做事、或沒收零用錢


妞洗了她幼兒園自己在使用的3個碗


亦不會有什麼好寶寶點數、貼紙、或星星


沒有洗,我們會讓孩子體驗「自然後果」


並陪孩子從後果和經驗中學習、並調整她的行為


學習、考試、洗自己的碗,


都很單純,是孩子的責任,孩子份內的工作


當燁考試100分


他自己從中獲得的我能感與成就感


就已經是自然的獎賞了啊!


不需要我們大人額外用外在的獎賞交換


去剝奪了孩子本來就想成長想做好的內在動機。


這篇文章的用意並非要你完全不能獎賞孩子


「利益交換式的獎賞」和「 鼓勵式的獎賞」


有很大的不同!


前者會破壞孩子的心理健康;


後者則能起到鼓舞孩子激勵孩子的作用!


如果你不知道自家目前的「獎賞」屬於哪一種?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教養到底教了孩子什麼價值觀?


不妨多多觀察孩子的行為。


孩子的言行,都在透露訊息


讓你知道:教養的方向是否該調整了。


如果你還是感到困惑


不理解獎賞到底為何對孩子的性格有害?


或是你想知道,拿掉獎賞後,


我們又可以如何教養孩子?


#高小露的阿薩母教養Podcast #09集


就在談「獎賞為何對孩子不好?」


詳情放在留言處


溫馨提醒:


當你開始拿掉生活教養中的獎賞與利誘


一開始,會有一個很困難的“排毒期”


因為孩子已經被獎賞和利益交換餵養習慣了


現在你要把它拿掉,


孩子會跟你抗議、


會想要回到以前「有額外好處」的模式


但是,只要你夠堅持


孩子會知道你是認真的。


並且,過了適應期後


孩子會慢慢的找回自己的內在動機與渴望


而不是唯有利益做為嚮導


這樣的孩子


不會那麼容易被外在物誘所惑。


過程會有些辛苦


但如果能避免養育出一個有偏差價值觀的成人


困難,是值得的


我認為這也是我們落實到日常中所能做的一些事,


不論是為孩子、為自己、為社會、為人類發展。


這是我想教出來的孩子。


如果你也是,我們一起:


從不利誘、不獎賞孩子做起!


#保母虐童事件省思


#我們可以為這個社會做些甚麼


#就從不獎賞不利誘孩子開始


#阿德勒正向教養


#薩提爾


#podcast


#高小露的阿薩母教養


#高佳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40會員
272內容數
2025/04/30
很多人以為,生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是個好父母。 曾經我也是這樣以為的:愛孩子,不就夠了嗎? 有時候,他們也會說:「以前我們爸媽也沒學過,不是也把我們帶大了?」 是的,帶大了。 但你仔細看,真的沒有留下傷嗎? 真的懂得好好愛自己、接納自己嗎? 還是我們從小就學會了:討好、壓抑、害怕衝突
Thumbnail
2025/04/30
很多人以為,生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是個好父母。 曾經我也是這樣以為的:愛孩子,不就夠了嗎? 有時候,他們也會說:「以前我們爸媽也沒學過,不是也把我們帶大了?」 是的,帶大了。 但你仔細看,真的沒有留下傷嗎? 真的懂得好好愛自己、接納自己嗎? 還是我們從小就學會了:討好、壓抑、害怕衝突
Thumbnail
2025/04/30
「孩子坐不住,是不是過動?」 「孩子害羞內向,是不是亞斯?」 「孩子愛生氣且哭很久,是不是情緒有問題?」 「孩子坐不住,是不是要吃藥?」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 大人也急著把孩子的行為歸類、貼標籤。 彷彿貼上標籤,有了解釋,就好像心安了。 「不是我的教養或教育
Thumbnail
2025/04/30
「孩子坐不住,是不是過動?」 「孩子害羞內向,是不是亞斯?」 「孩子愛生氣且哭很久,是不是情緒有問題?」 「孩子坐不住,是不是要吃藥?」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 大人也急著把孩子的行為歸類、貼標籤。 彷彿貼上標籤,有了解釋,就好像心安了。 「不是我的教養或教育
Thumbnail
2025/04/29
#放下對方有讀心術的幻想 妞每天都用小紙條向我表達愛 像是提醒我記得睡前要抱抱她 偷偷在我筆記本裡夾小卡片、小愛心 送我她珍藏的貼紙、親手設計的咕卡、作品… 我身邊,隨處可見妞的愛 前天睡前溫聲時光 妞問我:「媽咪,我問妳一個問題哦」 我:好呀。 妞:「為什麼我寫那麼多紙條給妳,妳
Thumbnail
2025/04/29
#放下對方有讀心術的幻想 妞每天都用小紙條向我表達愛 像是提醒我記得睡前要抱抱她 偷偷在我筆記本裡夾小卡片、小愛心 送我她珍藏的貼紙、親手設計的咕卡、作品… 我身邊,隨處可見妞的愛 前天睡前溫聲時光 妞問我:「媽咪,我問妳一個問題哦」 我:好呀。 妞:「為什麼我寫那麼多紙條給妳,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意識到問題 建立界限 鼓勵獨立性 培養良好的溝通 培養自主性 建立健康的家庭氛圍
Thumbnail
意識到問題 建立界限 鼓勵獨立性 培養良好的溝通 培養自主性 建立健康的家庭氛圍
Thumbnail
我也才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在評論一件事情是沒有惡意的,可能只是直覺的表達喜不喜歡,並不是帶著要毀滅或傷害這個人的心,就像小時候遇到的那些人,可能都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每個人不同的經歷,可能導致聽到那句話的感受都有很大的不同。 當我這麼想以後,似乎可以放下過去那些人的無心之過,也可以接受其他人⋯⋯
Thumbnail
我也才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在評論一件事情是沒有惡意的,可能只是直覺的表達喜不喜歡,並不是帶著要毀滅或傷害這個人的心,就像小時候遇到的那些人,可能都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每個人不同的經歷,可能導致聽到那句話的感受都有很大的不同。 當我這麼想以後,似乎可以放下過去那些人的無心之過,也可以接受其他人⋯⋯
Thumbnail
最近保母虐死一歲男童剴剴的事件,引發社會廣大迴響,雖然這個事件牽涉到的議題太廣,失聯的父母、險惡的保母、以及失能的社會安全系統,都是造成悲劇的原因之一,但同為保母虐童的受害者家屬,我心裡實在五味雜陳,因為某些細節的雷同,不禁勾起我這一年來的許多感受。 1.保母知人知面不知心
Thumbnail
最近保母虐死一歲男童剴剴的事件,引發社會廣大迴響,雖然這個事件牽涉到的議題太廣,失聯的父母、險惡的保母、以及失能的社會安全系統,都是造成悲劇的原因之一,但同為保母虐童的受害者家屬,我心裡實在五味雜陳,因為某些細節的雷同,不禁勾起我這一年來的許多感受。 1.保母知人知面不知心
Thumbnail
收出養意指18歲以下兒童或青少年因原生家庭重大變故失去經濟或教養能力,需要原生家庭放棄監護權與親權,尋覓新家庭的社會福利服務。最近保母虐死安置童新聞沸沸揚揚,我不是社工,但盼透過這篇文章,分享現行收出養制度中的一些故事和身為社福工作者看見的角度。
Thumbnail
收出養意指18歲以下兒童或青少年因原生家庭重大變故失去經濟或教養能力,需要原生家庭放棄監護權與親權,尋覓新家庭的社會福利服務。最近保母虐死安置童新聞沸沸揚揚,我不是社工,但盼透過這篇文章,分享現行收出養制度中的一些故事和身為社福工作者看見的角度。
Thumbnail
世上確有失職的父母(或監護人),棄兒虐兒事件時有所聞,然而,每次看到有人一副為正義發聲的吶喊:為了防止沒資格當父母的人禍害下一代,所以,「當父母要考證照」時,我先搖頭,然後想罵髒話!
Thumbnail
世上確有失職的父母(或監護人),棄兒虐兒事件時有所聞,然而,每次看到有人一副為正義發聲的吶喊:為了防止沒資格當父母的人禍害下一代,所以,「當父母要考證照」時,我先搖頭,然後想罵髒話!
Thumbnail
直接說結論:如果你對保母虐童案感到生氣、失望、心痛、無力、悲傷... 請不要再以獎賞或利益做為誘餌,讓孩子去做原本就屬於他責任內的事了! - 這個事件發展至今 我一直思考著:我們能做些什麼? 有一則新聞報導讓我記憶特別深刻: 對於為何要虐待男童? 劉姓保母竟
Thumbnail
直接說結論:如果你對保母虐童案感到生氣、失望、心痛、無力、悲傷... 請不要再以獎賞或利益做為誘餌,讓孩子去做原本就屬於他責任內的事了! - 這個事件發展至今 我一直思考著:我們能做些什麼? 有一則新聞報導讓我記憶特別深刻: 對於為何要虐待男童? 劉姓保母竟
Thumbnail
文章討論社工師在兒虐案中的角色和責任,並提出社工訪視的風險分級和對應策略。強調保母應該負最大責任,政府不應將情緒引導到個人身上。同時呼籲保母情緒評估和社工訪視的風險分級。
Thumbnail
文章討論社工師在兒虐案中的角色和責任,並提出社工訪視的風險分級和對應策略。強調保母應該負最大責任,政府不應將情緒引導到個人身上。同時呼籲保母情緒評估和社工訪視的風險分級。
Thumbnail
台北市一名劉姓保母遭爆出涉嫌與其妹凌虐男童致死引發各界譁然。其中,社工也遭上銬解送北檢。 心血來潮做了幾個小小的觀察,筆者收集 ETtoday、三立新聞網、TVBS 三家媒體 3/12~3/13所有報導。 雖然知道網媒會快速產出大量的新聞,但看到這個數字還是嚇到瞠目結舌...真的很誇張。
Thumbnail
台北市一名劉姓保母遭爆出涉嫌與其妹凌虐男童致死引發各界譁然。其中,社工也遭上銬解送北檢。 心血來潮做了幾個小小的觀察,筆者收集 ETtoday、三立新聞網、TVBS 三家媒體 3/12~3/13所有報導。 雖然知道網媒會快速產出大量的新聞,但看到這個數字還是嚇到瞠目結舌...真的很誇張。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
Thumbnail
夫妻離婚之後小孩子勢必會由一方負責照顧,而單親照顧小孩是非常辛苦的,因此很多人都會選擇另外再找對象共組家庭,然而身為孩子的你長大之後卻對繼父母非常反感,甚至不了解為什麼要負擔扶養他的責任,則此時你可以不要負擔嗎?就讓我們一起接著看!
Thumbnail
夫妻離婚之後小孩子勢必會由一方負責照顧,而單親照顧小孩是非常辛苦的,因此很多人都會選擇另外再找對象共組家庭,然而身為孩子的你長大之後卻對繼父母非常反感,甚至不了解為什麼要負擔扶養他的責任,則此時你可以不要負擔嗎?就讓我們一起接著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