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兒虐案的初步思考:一位心理師的意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身為社工師的友職心理師,不免對於近來沸沸湯湯的兒虐致死案關注,但因為整個案件還在調查當中,完整的圖像尚未澄清出來,卻因當案社工師被上手銬而引起渲然大波,我認為應該先確立下列幾點,再來討論,才有助於未來的收養程序發展事宜:

1、此事的加害人是「那位保母」不是社工,所以要負最大責任是「那個保母」。

2、社工雖然被設計成社會安全網的監督角色,但監督角色能不能發揮功能事涉「角色的業務設計」及「社工個人」的因素。前者涉及系統的影響,後者才是個人操守的問題。我們應先檢查系統的設計是不是讓個人的操守淪陷。舉個例來說,一個不怎麼亂丟垃圾的人最後亂丟了垃圾,到底是環境(系統)應該提供垃圾筒的場合找不到垃圾桶所致?還是完全是個人操守的問題?同理,若來想這件事,到底是系統設計讓社工難能檢視嬰孩(比如說,揹負的案件太多,時間不夠。加上管理階層都要求有紙本紀錄⋯等)還是這位社工有資源有時間應作為而沒有作為?這些都有得完整調查,才能有完整圖像。

3、「那個社工」是具體的一個人,雖然他因為社工角色職業的行為而可能怠忽了某些事情,但是「社工」這個職種的整體被此案件繪聲繪影的描述而受到創傷。所以我們最好有一個瞭解,「社工」是我們敬重的整體,而此案社工的作為並不代表社工,甚至他的作為可能是受到系統設計的影響。在尚未完整調查清楚之前,應該比照家暴「相對人」的稱呼,不要稱呼為「社工」而是稱為「相對訪視者」比較精確,也比較不污名化「社工」。

4、社會對於虐童案的憤怒出於人性,人性一旦沸騰可能危及政府的威信及措施。政府應該有擔當地引導這股情緒,致力於嬰兒收養程序的各項議題,而不是將它導引到一個人身上,像找代罪羔羊或獵巫來渲洩情緒。

有了以上幾點認識,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

1、保母的情緒評估(包括對哭鬧嬰兒的解決方法)。

2、社工訪視的風險分級以及對應策略。比如說,像當案的孩子,因親人入獄而無法照顧及嬰孩還不會說話表達的狀況,就是屬於弱勢程度較高者,那對應的訪視方法是什麼才有效度?

3、當在前線的社工,遇到困難及疑慮時,有沒有好的支援系統?

4、社工訪視作業行政作業的簡化及效度的提升。

往者已矣,來者猶可追。希望此案帶來深切的反省及品質的提升。

 

avatar-img
202會員
376內容數
歡迎來到「穗波心理師」沙龍。這是一個「生活、家庭、愛與人生」的領域,關注親情、愛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議題,先祝福大家都能遇見幸福、圓滿伴侶關係及維繫家庭。 我是執業臨床心理師,歡迎對上述議題留言,讓我可以用心理學的概念與你討論,或提出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你介紹自己,讓我有機會更認識你、一起交流成長,人生路上不寂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對台劇「此時此刻」的心理分析,這是第五部份(最後部份),涉及單元九(你心𥚃的鬼)和十(真實故事改編)
對台劇「此時此刻」10個愛情故事的心理分析,此為分析第七(說好的輕井澤)及第八集(一家之主)。藉以瞭解愛情的質地
針對台劇「此時此刻」進行的深度心理分析。這是第三部分,涉及故事五及六。
對台劇「此時此刻」所進行的心理分析這是第二部份涉及單元三及單元四。
對台劇「此時此刻」所進行的心理分析這是第一部份涉及總評,單元一及單元二。
對台劇「此時此刻」的心理分析,這是第五部份(最後部份),涉及單元九(你心𥚃的鬼)和十(真實故事改編)
對台劇「此時此刻」10個愛情故事的心理分析,此為分析第七(說好的輕井澤)及第八集(一家之主)。藉以瞭解愛情的質地
針對台劇「此時此刻」進行的深度心理分析。這是第三部分,涉及故事五及六。
對台劇「此時此刻」所進行的心理分析這是第二部份涉及單元三及單元四。
對台劇「此時此刻」所進行的心理分析這是第一部份涉及總評,單元一及單元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開案就是嚴重的個案需要定期追蹤 今天社工再次打給我 對於近期小孩子的狀況 家暴是否持續發生的狀況 以及過去家暴的一些細節 進一步做了解 關於小孩子是否有被施暴的可能 社工建議可以觀察: 身上是否有一塊一塊的瘀清? 在公共場所遇到有人大聲講話是否孩子會異常害怕?
撰文者/100談 奕廷 先說,撰文者本人目前就讀東海大學社工系,其中專業學習以社工背景為主,若有些微偏頗的地方,敬請見諒   這一次,我想先從不同的角度評論虐童案,在去年十二月事件發生之後,保母隨即被檢察官收押,到了今年三月此事件登上新聞頭條,隨即社工被收押。大家所關注的議題包括檢討社會安全網
Thumbnail
最近保母虐死一歲男童剴剴的事件,引發社會廣大迴響,雖然這個事件牽涉到的議題太廣,失聯的父母、險惡的保母、以及失能的社會安全系統,都是造成悲劇的原因之一,但同為保母虐童的受害者家屬,我心裡實在五味雜陳,因為某些細節的雷同,不禁勾起我這一年來的許多感受。 1.保母知人知面不知心
Thumbnail
虐嬰案中,社工被上銬的情況有四點不合理: 一、司法機關偏見對待社工專業,以非社工角度檢視訪視報告;二、兒盟推卸責任,要求小社工面對司法;三、國家銬上的不是被告,而是全國社工的理想;四、媒體垃圾報導,帶風向意味濃厚。
Thumbnail
收出養意指18歲以下兒童或青少年因原生家庭重大變故失去經濟或教養能力,需要原生家庭放棄監護權與親權,尋覓新家庭的社會福利服務。最近保母虐死安置童新聞沸沸揚揚,我不是社工,但盼透過這篇文章,分享現行收出養制度中的一些故事和身為社福工作者看見的角度。
Thumbnail
直接說結論:如果你對保母虐童案感到生氣、失望、心痛、無力、悲傷... 請不要再以獎賞或利益做為誘餌,讓孩子去做原本就屬於他責任內的事了! - 這個事件發展至今 我一直思考著:我們能做些什麼? 有一則新聞報導讓我記憶特別深刻: 對於為何要虐待男童? 劉姓保母竟
Thumbnail
本文關於社工面臨的壓力以及社會對待社工的態度,探討社工寫錯紀錄的可能原因以及對社工的不公正看法,呼籲社會應該給予社工更多尊重和支持,因造假給人感覺就是社工故意寫錯紀錄;記錯有可能是不小心的,然而輿論風向就一定要把社工當成壞人來看待,這是公平的嗎?
Thumbnail
虐嬰案件引起社工圈的震驚,許多人感到焦慮和害怕,本文提供了五項自我照顧的建議,包括優先照顧自己身心,遠離負面新聞和社群貼文,持續關注事件發展,保持敏感度,辨別真假新聞,以及追蹤專業律師的相關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平安度過這個艱難時期。
Thumbnail
沒有一個社工希望自己的個案出事。沒有一個社工願意孩子在手上出事。我不相信一個社工該受到這樣的對待。不只是社工,任何人都不該受到這樣的對待。
Thumbnail
最近虐嬰案件持續發酵,兒盟董事長在記者會上呼籲社工應該要勇敢面對司法。文章中提到了第一線社工的辛勞和挑戰,質疑高層的支持是否足夠,呼籲高層為第一線社工挺身而出。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開案就是嚴重的個案需要定期追蹤 今天社工再次打給我 對於近期小孩子的狀況 家暴是否持續發生的狀況 以及過去家暴的一些細節 進一步做了解 關於小孩子是否有被施暴的可能 社工建議可以觀察: 身上是否有一塊一塊的瘀清? 在公共場所遇到有人大聲講話是否孩子會異常害怕?
撰文者/100談 奕廷 先說,撰文者本人目前就讀東海大學社工系,其中專業學習以社工背景為主,若有些微偏頗的地方,敬請見諒   這一次,我想先從不同的角度評論虐童案,在去年十二月事件發生之後,保母隨即被檢察官收押,到了今年三月此事件登上新聞頭條,隨即社工被收押。大家所關注的議題包括檢討社會安全網
Thumbnail
最近保母虐死一歲男童剴剴的事件,引發社會廣大迴響,雖然這個事件牽涉到的議題太廣,失聯的父母、險惡的保母、以及失能的社會安全系統,都是造成悲劇的原因之一,但同為保母虐童的受害者家屬,我心裡實在五味雜陳,因為某些細節的雷同,不禁勾起我這一年來的許多感受。 1.保母知人知面不知心
Thumbnail
虐嬰案中,社工被上銬的情況有四點不合理: 一、司法機關偏見對待社工專業,以非社工角度檢視訪視報告;二、兒盟推卸責任,要求小社工面對司法;三、國家銬上的不是被告,而是全國社工的理想;四、媒體垃圾報導,帶風向意味濃厚。
Thumbnail
收出養意指18歲以下兒童或青少年因原生家庭重大變故失去經濟或教養能力,需要原生家庭放棄監護權與親權,尋覓新家庭的社會福利服務。最近保母虐死安置童新聞沸沸揚揚,我不是社工,但盼透過這篇文章,分享現行收出養制度中的一些故事和身為社福工作者看見的角度。
Thumbnail
直接說結論:如果你對保母虐童案感到生氣、失望、心痛、無力、悲傷... 請不要再以獎賞或利益做為誘餌,讓孩子去做原本就屬於他責任內的事了! - 這個事件發展至今 我一直思考著:我們能做些什麼? 有一則新聞報導讓我記憶特別深刻: 對於為何要虐待男童? 劉姓保母竟
Thumbnail
本文關於社工面臨的壓力以及社會對待社工的態度,探討社工寫錯紀錄的可能原因以及對社工的不公正看法,呼籲社會應該給予社工更多尊重和支持,因造假給人感覺就是社工故意寫錯紀錄;記錯有可能是不小心的,然而輿論風向就一定要把社工當成壞人來看待,這是公平的嗎?
Thumbnail
虐嬰案件引起社工圈的震驚,許多人感到焦慮和害怕,本文提供了五項自我照顧的建議,包括優先照顧自己身心,遠離負面新聞和社群貼文,持續關注事件發展,保持敏感度,辨別真假新聞,以及追蹤專業律師的相關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平安度過這個艱難時期。
Thumbnail
沒有一個社工希望自己的個案出事。沒有一個社工願意孩子在手上出事。我不相信一個社工該受到這樣的對待。不只是社工,任何人都不該受到這樣的對待。
Thumbnail
最近虐嬰案件持續發酵,兒盟董事長在記者會上呼籲社工應該要勇敢面對司法。文章中提到了第一線社工的辛勞和挑戰,質疑高層的支持是否足夠,呼籲高層為第一線社工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