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兒虐案的初步思考:一位心理師的意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身為社工師的友職心理師,不免對於近來沸沸湯湯的兒虐致死案關注,但因為整個案件還在調查當中,完整的圖像尚未澄清出來,卻因當案社工師被上手銬而引起渲然大波,我認為應該先確立下列幾點,再來討論,才有助於未來的收養程序發展事宜:

1、此事的加害人是「那位保母」不是社工,所以要負最大責任是「那個保母」。

2、社工雖然被設計成社會安全網的監督角色,但監督角色能不能發揮功能事涉「角色的業務設計」及「社工個人」的因素。前者涉及系統的影響,後者才是個人操守的問題。我們應先檢查系統的設計是不是讓個人的操守淪陷。舉個例來說,一個不怎麼亂丟垃圾的人最後亂丟了垃圾,到底是環境(系統)應該提供垃圾筒的場合找不到垃圾桶所致?還是完全是個人操守的問題?同理,若來想這件事,到底是系統設計讓社工難能檢視嬰孩(比如說,揹負的案件太多,時間不夠。加上管理階層都要求有紙本紀錄⋯等)還是這位社工有資源有時間應作為而沒有作為?這些都有得完整調查,才能有完整圖像。

3、「那個社工」是具體的一個人,雖然他因為社工角色職業的行為而可能怠忽了某些事情,但是「社工」這個職種的整體被此案件繪聲繪影的描述而受到創傷。所以我們最好有一個瞭解,「社工」是我們敬重的整體,而此案社工的作為並不代表社工,甚至他的作為可能是受到系統設計的影響。在尚未完整調查清楚之前,應該比照家暴「相對人」的稱呼,不要稱呼為「社工」而是稱為「相對訪視者」比較精確,也比較不污名化「社工」。

4、社會對於虐童案的憤怒出於人性,人性一旦沸騰可能危及政府的威信及措施。政府應該有擔當地引導這股情緒,致力於嬰兒收養程序的各項議題,而不是將它導引到一個人身上,像找代罪羔羊或獵巫來渲洩情緒。

有了以上幾點認識,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

1、保母的情緒評估(包括對哭鬧嬰兒的解決方法)。

2、社工訪視的風險分級以及對應策略。比如說,像當案的孩子,因親人入獄而無法照顧及嬰孩還不會說話表達的狀況,就是屬於弱勢程度較高者,那對應的訪視方法是什麼才有效度?

3、當在前線的社工,遇到困難及疑慮時,有沒有好的支援系統?

4、社工訪視作業行政作業的簡化及效度的提升。

往者已矣,來者猶可追。希望此案帶來深切的反省及品質的提升。

 

avatar-img
223會員
421內容數
歡迎來到「穗波心理師」沙龍。這是一個「生活、家庭、愛與人生」的領域,關注親情、愛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議題,先祝福大家都能遇見幸福、圓滿伴侶關係及維繫家庭。 我是執業臨床心理師,歡迎對上述議題留言,讓我可以用心理學的概念與你討論,或提出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你介紹自己,讓我有機會更認識你、一起交流成長,人生路上不寂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普普文創-avatar-img
2024/03/15
2
冤有頭債有主,這件事情的完全責任者是保母,社工只是社會制度保護的一環,有其自己的責任,但不能因為討論這個,而不去追究或淡化保母的責任。保母為什麼會持續不斷的虐待,做出這種不理性的行為。明明她的經濟已經夠好了,不缺這保母錢。為什麼他還要這麼做?這很明顯的是她心裡有偏差,早已脫離了社會道德的標準。這才是我們真正要探討的。
2
穗波心理師-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15
1
普普文創 同意,我也覺得保母有心理上的問題
1
對台劇「此時此刻」的心理分析,這是第五部份(最後部份),涉及單元九(你心𥚃的鬼)和十(真實故事改編)
對台劇「此時此刻」10個愛情故事的心理分析,此為分析第七(說好的輕井澤)及第八集(一家之主)。藉以瞭解愛情的質地
針對台劇「此時此刻」進行的深度心理分析。這是第三部分,涉及故事五及六。
對台劇「此時此刻」所進行的心理分析這是第二部份涉及單元三及單元四。
對台劇「此時此刻」所進行的心理分析這是第一部份涉及總評,單元一及單元二。
對台劇「此時此刻」的心理分析,這是第五部份(最後部份),涉及單元九(你心𥚃的鬼)和十(真實故事改編)
對台劇「此時此刻」10個愛情故事的心理分析,此為分析第七(說好的輕井澤)及第八集(一家之主)。藉以瞭解愛情的質地
針對台劇「此時此刻」進行的深度心理分析。這是第三部分,涉及故事五及六。
對台劇「此時此刻」所進行的心理分析這是第二部份涉及單元三及單元四。
對台劇「此時此刻」所進行的心理分析這是第一部份涉及總評,單元一及單元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我的父親從未因為性侵我而對我道過歉,所以我替他寫了一篇給我的道歉文。我試著勾勒出一幅藍圖,讓我父親以外的男人也能摸索出一條贖罪之道。在這段過程中,我決定寫下這篇父親給我的道歉文,這是我一直以來需要聽見的話語。
Thumbnail
覺得自己為何要被人這樣對待? 很委屈、很生氣、很傷心難過,對與錯和前因後果都不是那麼重要, 畢竟有理說不清..是因為各站各的理, 我無法控制別人,只能全心全意的放在我自己上, 因為這個人根本不值得占據我的心理、影響到我本來的心境。
Thumbnail
開案就是嚴重的個案需要定期追蹤 今天社工再次打給我 對於近期小孩子的狀況 家暴是否持續發生的狀況 以及過去家暴的一些細節 進一步做了解 關於小孩子是否有被施暴的可能 社工建議可以觀察: 身上是否有一塊一塊的瘀清? 在公共場所遇到有人大聲講話是否孩子會異常害怕?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Thumbnail
概要:在成為好像有在寫東西的好棒棒創作者、成為一個勉強合格的學生、成為死人,這三者之間,選擇把手機裡的偶像星願刪掉(第五次)
撰文者/100談 奕廷 先說,撰文者本人目前就讀東海大學社工系,其中專業學習以社工背景為主,若有些微偏頗的地方,敬請見諒   這一次,我想先從不同的角度評論虐童案,在去年十二月事件發生之後,保母隨即被檢察官收押,到了今年三月此事件登上新聞頭條,隨即社工被收押。大家所關注的議題包括檢討社會安全網
Thumbnail
最近保母虐死一歲男童剴剴的事件,引發社會廣大迴響,雖然這個事件牽涉到的議題太廣,失聯的父母、險惡的保母、以及失能的社會安全系統,都是造成悲劇的原因之一,但同為保母虐童的受害者家屬,我心裡實在五味雜陳,因為某些細節的雷同,不禁勾起我這一年來的許多感受。 1.保母知人知面不知心
Thumbnail
虐嬰案中,社工被上銬的情況有四點不合理: 一、司法機關偏見對待社工專業,以非社工角度檢視訪視報告;二、兒盟推卸責任,要求小社工面對司法;三、國家銬上的不是被告,而是全國社工的理想;四、媒體垃圾報導,帶風向意味濃厚。
Thumbnail
收出養意指18歲以下兒童或青少年因原生家庭重大變故失去經濟或教養能力,需要原生家庭放棄監護權與親權,尋覓新家庭的社會福利服務。最近保母虐死安置童新聞沸沸揚揚,我不是社工,但盼透過這篇文章,分享現行收出養制度中的一些故事和身為社福工作者看見的角度。
Thumbnail
文章討論社工師在兒虐案中的角色和責任,並提出社工訪視的風險分級和對應策略。強調保母應該負最大責任,政府不應將情緒引導到個人身上。同時呼籲保母情緒評估和社工訪視的風險分級。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我的父親從未因為性侵我而對我道過歉,所以我替他寫了一篇給我的道歉文。我試著勾勒出一幅藍圖,讓我父親以外的男人也能摸索出一條贖罪之道。在這段過程中,我決定寫下這篇父親給我的道歉文,這是我一直以來需要聽見的話語。
Thumbnail
覺得自己為何要被人這樣對待? 很委屈、很生氣、很傷心難過,對與錯和前因後果都不是那麼重要, 畢竟有理說不清..是因為各站各的理, 我無法控制別人,只能全心全意的放在我自己上, 因為這個人根本不值得占據我的心理、影響到我本來的心境。
Thumbnail
開案就是嚴重的個案需要定期追蹤 今天社工再次打給我 對於近期小孩子的狀況 家暴是否持續發生的狀況 以及過去家暴的一些細節 進一步做了解 關於小孩子是否有被施暴的可能 社工建議可以觀察: 身上是否有一塊一塊的瘀清? 在公共場所遇到有人大聲講話是否孩子會異常害怕?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Thumbnail
概要:在成為好像有在寫東西的好棒棒創作者、成為一個勉強合格的學生、成為死人,這三者之間,選擇把手機裡的偶像星願刪掉(第五次)
撰文者/100談 奕廷 先說,撰文者本人目前就讀東海大學社工系,其中專業學習以社工背景為主,若有些微偏頗的地方,敬請見諒   這一次,我想先從不同的角度評論虐童案,在去年十二月事件發生之後,保母隨即被檢察官收押,到了今年三月此事件登上新聞頭條,隨即社工被收押。大家所關注的議題包括檢討社會安全網
Thumbnail
最近保母虐死一歲男童剴剴的事件,引發社會廣大迴響,雖然這個事件牽涉到的議題太廣,失聯的父母、險惡的保母、以及失能的社會安全系統,都是造成悲劇的原因之一,但同為保母虐童的受害者家屬,我心裡實在五味雜陳,因為某些細節的雷同,不禁勾起我這一年來的許多感受。 1.保母知人知面不知心
Thumbnail
虐嬰案中,社工被上銬的情況有四點不合理: 一、司法機關偏見對待社工專業,以非社工角度檢視訪視報告;二、兒盟推卸責任,要求小社工面對司法;三、國家銬上的不是被告,而是全國社工的理想;四、媒體垃圾報導,帶風向意味濃厚。
Thumbnail
收出養意指18歲以下兒童或青少年因原生家庭重大變故失去經濟或教養能力,需要原生家庭放棄監護權與親權,尋覓新家庭的社會福利服務。最近保母虐死安置童新聞沸沸揚揚,我不是社工,但盼透過這篇文章,分享現行收出養制度中的一些故事和身為社福工作者看見的角度。
Thumbnail
文章討論社工師在兒虐案中的角色和責任,並提出社工訪視的風險分級和對應策略。強調保母應該負最大責任,政府不應將情緒引導到個人身上。同時呼籲保母情緒評估和社工訪視的風險分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