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修修拍了影片跟我們介紹 亞當 格蘭特教授的新書《隱藏的潛力/潛能》
而亞當格蘭特教授就是寫出《逆思維》那本書的作者,
這本我認為也是值得入手的好書,後續也會有中文版上市。
來自於四個重要的品格
1、主動
會主動發問、回答、找資訊,在課外與老師互動
2、親社會
能跟同儕相處與合作
3、守紀律
遵守班級秩序,抑制想搗蛋的衝動
4、堅定
面對困難能堅持不懈,克服挑戰,甚至有指派的功課還會做得更多
而這樣品格養成階段最關鍵人物 在於幼稚園的老師,尤其是有經驗的老師
二、 要發揮潛能的關鍵
1、擁抱不舒適感
學習成長會伴隨著困難與犯錯, 也就是跳出舒適圈、進入學習圈, 所以犯錯是必然的,從犯錯中加速學習進步
2、成為海綿寶寶
吸收知識的能力有兩個關鍵心態 (1)獲取資訊方式是主動還是被動? (2)篩選資訊目標是促進成長還是自我滿足?
四個象限就會出現「海綿」「黏土」「橡膠」「不沾鍋」的四種特性
學習成長最快速的當然是 會主動去獲取新知,而且目標在於促進成長的「海綿寶寶」
3、刻意遊戲
與遊戲化透過積分或排行榜等外部機制促進學習的方式不同
刻意遊戲透過結構化的活動,融合刻意練習與自由玩樂的元素,讓有強度有困難度的練習本身也能很好玩,就像是幫學生搭鷹架,學生自己就能在鷹架上以玩樂心態訓練技能
三、常見的地雷區
台灣的教育體制或是家長本身的教養觀念 有時會扼殺孩子在學習上的熱情 並成為發揮潛能的阻礙
1、太注重早期成就
要求孩子贏在起跑點,在幼稚園或小學發展時期就在要求課業成績,會讓孩子只注重無關緊要的細節與追求標準答案,也會讓他害怕犯錯而逃避陌生或困難任務,甚至會因犯錯而責備鞭打自己
因此建議在養成階段,家長要能成為「不完美主義者」
2、太少休息
對應到最近「以馬利內」的新聞事件,太多的課業壓力與時數只會讓孩子更快燃燒殆盡,這時期的孩子能睡得飽飽的甚至比健康飲食更重要,更何況休息至少有3個好處
(1)適度休息,遠離練習能維持和諧熱情
(2)激發創意。
大腦在休息放鬆時,更能連結不同事物產生創意
(3)加深學習
透過休息,讓大腦能夠沈澱反思
3、太忽略運動
讓自己或是孩子培養至少一個運動習慣,尤其是需要團隊活動的如籃球、足球、棒球等,不僅能培養自律、團隊精神、主動學習、擁抱不舒服感,幾乎涵蓋以上所需的練習,同時根據多方研究都顯示,運動有利於大腦認知發展。
建議家長或老師不要再把體育課拿去考英文或數學了。
#發揮潛能
#突破盲點
#遊戲化教學
#心智圖解思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