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代建築剖面學》談何謂剖面思維?(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本書作者為紐約市LTL建築事務所的創辦人-保羅‧路易斯(Paul Lewis)、馬克‧鶴卷(Marc Tsurumaki)與大衛‧路易斯(David J. Lewis),三人亦分別為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帕森設計學院之建築教授。「剖面是未經理論化的建築設計工具。」本書的核心便是試圖理論化剖面;一方面透過回溯剖面的歷史及當代建築剖面的問題及可能性,二方面藉由當代建築之實例,將剖面歸納為7大類型(第8類為7類之混種型),作為應用與思考剖面的例證。筆者衷心推薦本書給建築人、喜愛建築旅行者或建築研究者,提供一種不同的建築觀看、思考方式與角度。本文將從回顧剖面的歷史、何謂剖面及剖面的類型分析桃園市立圖書館新總館(下簡稱桃園總圖)的剖面類型及思維。 


剖面簡史:


  現存最早以嘗試性手法描繪建築剖面情狀的繪圖,是13世紀維拉・德・翁古爾(Villard de Honnecourt, 1200-1266)寫於羊皮紙上關於中世紀教堂的研究。剖面圖被當成明確的建築技術,最早是出現在14世紀下半葉義大利建築師的作品,利用繪製上古遺址的剖面,推測還沒毀壞的古代建築物的結構和材料性能。隨著15世紀興起的調查式解剖學,將剖面應用於藝術與科學,如:達文西對顱骨的描繪,呈現人體的內外。17世紀末或18世紀初,剖面才成為一種明文規定的繪圖類型。


  由此可知,剖面最初是做為一種回顧性而非前瞻性的工具,是一種分析手段而非生成(創作)方法。剖面依消點透視與否可分為兩類:一種是有透視點的「透視剖面」,另一種是無透視點的「正交剖面」。兩者的差異在於,「透視剖面」強調主觀性,觀者被限制在一個固定的視點上,較吸引視覺閱讀,同時傳達出空間輪廓與深度;「正交剖面」強調客觀的精準性,為度量性的描繪工具,與營造文件的正規格式興起有關,如:現在常用的設計圖與施工圖。雖然精確描繪空間尺寸,卻使得空間缺少輪廓與深度,顯得呆板與扁平。


  隨著工業化、模矩化的營造技術和材料,如:鋼構系統、鋼筋混凝土系統。讓外牆(外部形式)與結構系統(內部空間)脫鉤,為剖面帶來危機與轉機,一方面剖面的責任受到重複柱列系統和混凝土板的挑戰;二方面剖面不再需要配合結構,可在空間操作上扮演新的角色。近年剖面亦從建築向外應用於其他領域,如:都市設計上的土地使用分區管制,透過剖面進行控制。交通設計上的地下化捷運或鐵路之動線與空間配置,透過剖面縫合可見和不可見的作業。而隨著數位科技發展,數位建模使得剖面的複雜性成為可能。然而,數位建模下的剖面,往往沒有被當成生成工具充分利用,只把剖面想成一種軟體指令;剖面淪為設計過程的產物-視覺化指令的副產品。


何謂剖面?


  「剖面」作為術語具有雙重性質,一是一種再現技術,二是建築或都市構造的垂直組織有關的一系列建築實務;即可以是一種探索建築過去或創造現在與未來的工具。我們常說建築的平、立、剖面,平面永遠被放在最前面,因為它是串連(動線)機能與樓地板面積(售價)最重要的圖面。立面則表現出建築的第一印象。那麼,剖面與平、立面有何不同?或為何需要剖面?


  第一,反應形式與結構:在外牆(外部形式)與結構系統(內部空間)尚未脫鉤的時代,形式反應結構,剖面提供建築師獨一無二的方式去探索、測試和理解材料與空間的複雜互動和交流。即剖面重視得不是平、立面好不好看的影像問題,而是結構和材料的構築與性能問題,如:不同的材料如何銜接?如何讓不同樓層進行視覺交流又同時保有空間內部的私密性(不讓對角視線進入空間的核心位置)。


  第二,符合視覺、力作用的邏輯:在觀看室內空間時,由上往下看的平面非一般視覺的邏輯,且平、立面無法反應力的作用(垂直力或側向力),剖面則提供了符合一般視覺、力作用的邏輯圖面加以輔助,並易於理解空間之間垂直向度的關係。


  第三,檢討節能效果:在提倡永續建築、綠建築、生態建築的時代,剖面可說明光線、通風、熱力、聲音、雨水等從屋頂到地基、甚至與都市環境之間空間互動的效果,如:屋頂的斜度必須根據太陽能板的效能做設定、牆的厚度須由隔熱計算來決定、內部格局須適當配置讓空氣對流達到最大化。  


  爰此,剖面提供了不同於平、立面的設計思維,剖面的思維即兼具結構、空間與節能的思維。故剖面不應僅作為營造之用(設計圖、施工圖),或一種還原的繪圖,剖面亦可以是研究、思考建築形式的手段。

2023/2/17

avatar-img
49會員
578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會認識朱鈞先生是因為他是我臉書好友,某天他主動加我(不知是小弟哪篇拙著引起他的興趣),因我向來都是來者不拒,也就不疑有他的加了。然而,過年期間逛書店時,翻到這本書,才赫然發現這位已86歲,與漢寶德、李祖源成大建築同窗、同等級的人物,竟是我陌生的臉友,遂引起閱讀的興趣。   關於朱鈞
  本系列為林奕華導演談論與分析舞台設計師恩・瓦斯維費爾德(Jan Versweyveld)設計的九個舞台空間,對應的戲劇與空間分別為:《羅馬悲劇》民主的空間、《源泉》建築的空間、《納粹狂魔》大時代的空間、《安東尼奧尼計畫》電影的空間、《橋頭遠眺》赤裸的空間、《呼喊與細雨》彌留的空間、《戰爭
  本書作為一本輕薄短小、去蕪存菁的「城市史」教科書,涵括上古至今城市演進背後種種改變的設計,有實踐部分、亦有理論部分。   實踐方面,如:新型武器的發明影響了城市設計,1453年土耳其攻打君士坦丁堡的加農砲,較傳統火炮投擲距離更遠、更準改變了城牆高度,取而代之的是護城河與土堤,並出現
  本書副標題為「為曼哈頓寫的回溯性宣言」,作者為荷蘭建築師庫哈斯(Rem Koolhaas, 1944-),曾獲兩千年普立茲克獎,在台灣的作品有原定2015年試營運,中間歷經更換營造廠,最終於本月甫開幕的「台北藝術中心」。本書英文版於1978年出版,當年庫哈斯年僅34歲(筆者今年正好也34
  關於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的10個小知識: 1. 隧道迄今正好百年,於1922年通車,成為交通與礦業運輸要道,隨著產業變遷,1985年「新三貂嶺隧道」通車,鐵路實施雙軌化,舊隧道停駛封閉37年(原單軌鐵路未達路線淨空標準),停駛後孕育出豐富的生態,如:蝙蝠、小魚、螃蟹、青蛙等。
  本書英文版於2011年出版,作者理查德‧科恩(Richard Coyne)是名建築師且任教於愛丁堡大學。本書不僅回顧了德希達實際參與法國巴黎維萊特公園(Parc de la Villette, 1983–98)建築設計的討論過程,還說明了德希達的思想含義,如何以建築的方式被實踐。
  會認識朱鈞先生是因為他是我臉書好友,某天他主動加我(不知是小弟哪篇拙著引起他的興趣),因我向來都是來者不拒,也就不疑有他的加了。然而,過年期間逛書店時,翻到這本書,才赫然發現這位已86歲,與漢寶德、李祖源成大建築同窗、同等級的人物,竟是我陌生的臉友,遂引起閱讀的興趣。   關於朱鈞
  本系列為林奕華導演談論與分析舞台設計師恩・瓦斯維費爾德(Jan Versweyveld)設計的九個舞台空間,對應的戲劇與空間分別為:《羅馬悲劇》民主的空間、《源泉》建築的空間、《納粹狂魔》大時代的空間、《安東尼奧尼計畫》電影的空間、《橋頭遠眺》赤裸的空間、《呼喊與細雨》彌留的空間、《戰爭
  本書作為一本輕薄短小、去蕪存菁的「城市史」教科書,涵括上古至今城市演進背後種種改變的設計,有實踐部分、亦有理論部分。   實踐方面,如:新型武器的發明影響了城市設計,1453年土耳其攻打君士坦丁堡的加農砲,較傳統火炮投擲距離更遠、更準改變了城牆高度,取而代之的是護城河與土堤,並出現
  本書副標題為「為曼哈頓寫的回溯性宣言」,作者為荷蘭建築師庫哈斯(Rem Koolhaas, 1944-),曾獲兩千年普立茲克獎,在台灣的作品有原定2015年試營運,中間歷經更換營造廠,最終於本月甫開幕的「台北藝術中心」。本書英文版於1978年出版,當年庫哈斯年僅34歲(筆者今年正好也34
  關於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的10個小知識: 1. 隧道迄今正好百年,於1922年通車,成為交通與礦業運輸要道,隨著產業變遷,1985年「新三貂嶺隧道」通車,鐵路實施雙軌化,舊隧道停駛封閉37年(原單軌鐵路未達路線淨空標準),停駛後孕育出豐富的生態,如:蝙蝠、小魚、螃蟹、青蛙等。
  本書英文版於2011年出版,作者理查德‧科恩(Richard Coyne)是名建築師且任教於愛丁堡大學。本書不僅回顧了德希達實際參與法國巴黎維萊特公園(Parc de la Villette, 1983–98)建築設計的討論過程,還說明了德希達的思想含義,如何以建築的方式被實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建築師考試的學習與考試中,立面圖、剖面圖、平面圖及透視圖對於考生而言,是展現其設計能力和理解深度的關鍵工具。這些圖形不僅幫助考生展示具體的設計想法,也是溝通設計意圖與實現建築概念的基礎。
Thumbnail
「寬野設計公司」創辦人賴銘徽先生早年離鄉背井前往北部就業,在室內設計領域耕耘將近十年。儘管在北部事業有成,賴總仍毅然回到雲林老家,成立了「寬野設計公司」。公司的核心價值不僅僅是提供客戶最適合需求的空間設計,更是以「寬宏視野」為理念,引領客戶看見美學與空間設計的無限可能性。
Thumbnail
閱讀歷史上的建築大師,最重要是將這些大師當「人」看。當我們將所謂的「大師」視為一個人時,才能平靜而不盲從地看待他被譽為「偉大作品」的背後所代表的意識,以及更深入的理解為什麼這些作品可以被視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而這樣的理解同樣適用在現在諸多建築獎項的受獎名單上。
Thumbnail
建築是什麼? 朝天際線發展之結構物體...... 由水平綿延伸的結構物體......
Thumbnail
論述設計在傳統的工業設計基礎之上,重新探討了「人與物件的關係」之可能性。本篇文章將以《論述設計:批判、推測及另類事物》這本書的知識概念為基礎,為讀者介紹有為何出現「論述設計」的緣由。
Thumbnail
「如果不能有邏輯地以清楚的文章組織說明一個觀念,包括設計觀念,即代表著不能清楚地構思自己的設計作品;也因為國外的建築碩士同樣如此要求」。5年前如此回答,至今也仍如此相信著。
Thumbnail
常見的平面配置圖,是已經透過需求和討論,或者是已經被設計規劃過所產生的圖面,也簡稱平面圖或平配。對於初次接觸平面配置圖的人來說,很難馬上判讀出空間的框架和格局,以及每一個圖塊、圖形、線段代表是什麼?雙條線是什麼?大門入口在哪裡?客廳位置在哪裡?無法理解且充滿了疑問。
Thumbnail
閱讀傳記很適合用來為迷茫的人生尋找方向,建築系的學習過程充滿探索(很多課題)與對話(很多討論和評圖),畢業許多年後我才漸漸體會,空間設計——不論是建築、都市還是環境都是一種哲學式的辯證,而不是科學式的解答,你只能從不斷拆解問題和嘗試回答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和別人都最能接受的答案。
Thumbnail
作者: 樓慶西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期:1993/12月初版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建築師考試的學習與考試中,立面圖、剖面圖、平面圖及透視圖對於考生而言,是展現其設計能力和理解深度的關鍵工具。這些圖形不僅幫助考生展示具體的設計想法,也是溝通設計意圖與實現建築概念的基礎。
Thumbnail
「寬野設計公司」創辦人賴銘徽先生早年離鄉背井前往北部就業,在室內設計領域耕耘將近十年。儘管在北部事業有成,賴總仍毅然回到雲林老家,成立了「寬野設計公司」。公司的核心價值不僅僅是提供客戶最適合需求的空間設計,更是以「寬宏視野」為理念,引領客戶看見美學與空間設計的無限可能性。
Thumbnail
閱讀歷史上的建築大師,最重要是將這些大師當「人」看。當我們將所謂的「大師」視為一個人時,才能平靜而不盲從地看待他被譽為「偉大作品」的背後所代表的意識,以及更深入的理解為什麼這些作品可以被視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而這樣的理解同樣適用在現在諸多建築獎項的受獎名單上。
Thumbnail
建築是什麼? 朝天際線發展之結構物體...... 由水平綿延伸的結構物體......
Thumbnail
論述設計在傳統的工業設計基礎之上,重新探討了「人與物件的關係」之可能性。本篇文章將以《論述設計:批判、推測及另類事物》這本書的知識概念為基礎,為讀者介紹有為何出現「論述設計」的緣由。
Thumbnail
「如果不能有邏輯地以清楚的文章組織說明一個觀念,包括設計觀念,即代表著不能清楚地構思自己的設計作品;也因為國外的建築碩士同樣如此要求」。5年前如此回答,至今也仍如此相信著。
Thumbnail
常見的平面配置圖,是已經透過需求和討論,或者是已經被設計規劃過所產生的圖面,也簡稱平面圖或平配。對於初次接觸平面配置圖的人來說,很難馬上判讀出空間的框架和格局,以及每一個圖塊、圖形、線段代表是什麼?雙條線是什麼?大門入口在哪裡?客廳位置在哪裡?無法理解且充滿了疑問。
Thumbnail
閱讀傳記很適合用來為迷茫的人生尋找方向,建築系的學習過程充滿探索(很多課題)與對話(很多討論和評圖),畢業許多年後我才漸漸體會,空間設計——不論是建築、都市還是環境都是一種哲學式的辯證,而不是科學式的解答,你只能從不斷拆解問題和嘗試回答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和別人都最能接受的答案。
Thumbnail
作者: 樓慶西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期:1993/12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