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有緣分,在圖書館逛逛就看到了這本書。某種程度上,這本書解答了我這段時間的疑惑,有關於「恐懼」金錢的疑惑。
我想分享我對金錢的執念和恐懼,原因是我最近做了顯微根管,也就是需要自費的根管治療,花了蠻多錢的,但因為我媽愛我還是幫我出了這筆錢,但僅僅是治療的費用,就讓我感到內疚,同時我媽在聽到高昂的治療費用的態度,也讓我對「錢」的態度有負面的感覺,這讓我感到疑惑,迫使我去找出解答。
今年有意識地想挖掘出我內心對於各種方面的匱乏感,這是我年初對自己許下的願望,我要從裡到外都Glow up!
身處一個中產普通家庭,資源並不是無限的,我算是一個不缺什麼的人,但也僅僅只是普通。我們家小時候,想要的東西必須拿成績去「交換」,或者說我爸媽默許了用「員工」的角度去看待小孩,特別是在學習、成績這種,可以稱得上對家庭方面來說是貢獻的這件事,你要有付出才有所得。但很明顯的,我並不是天才,我不擅長考試,我偏科嚴重,而我爸的標準永遠是班級前三、校排前五十之類的,因此要讓我爸媽買我想要的東西,幾乎不可能(應該說根本,回想了一下我好像從來沒換成功過)。
我覺得我爸用一個我根本不可能達到的目標,來給我一個藉口:「不是我不買,是你不夠努力沒達到我的標準,達不到還想要就自己出錢」的這種看似激勵(威脅?),但根本沒起到效果的釣魚方式來讓我努力唸書(我妹也一樣)。
因此,我覺得我爸媽用錢束縛了我,他們試圖用金錢的權力去束縛我,讓我覺得我沒辦法達到這個標準就配不上這個我想要的東西。
第一反應讓我產生「難道我只有這一個管道能取得我想要的東西嗎?」相應生出怨恨或者憤怒的情緒然後用我自己的方式去取得它,同時讓我覺得我的需求對我爸媽來說不受重視,第二,這某種程度上它更進一步的去束縛我的行為,讓我在追求目標的時候,更有可能放棄,因為我從沒達到過。
另一個是,當我在花大筆的金錢的時候,比如補習班、興趣班,在我小時候我其實沒這麼多的選擇,因為教育經費在我爸媽的資源規劃中比較像是區塊的目標,而這並不長遠,講好聽點是讓小孩自由生長,實際上是沒有且沒辦法特意栽培。
我並沒有要去譴責我的父母,因為這也許是他們對家庭財務規劃的知識、小孩教育的知識的上限了。也因此當我在向父母要求達成這些基於我的慾望的要求時,我會覺得我在給我父母添麻煩,我花了他們好多錢(不包含他們的情緒勒索,單就這個行為本身就讓我感到愧疚)。
這些憤怒和怨恨以及愧疚,都是所謂金錢的限制性信念,所以並不是對「金錢」本身的恐懼,而是對「使用」金錢相應事件的恐懼。
在上一篇沙丘雜談中,我曾經談到保羅對預言的恐懼,以及他的拉扯對我來說很徒勞,在這本書中也有提到,我們對於「恐懼」或者說限制性信念的持有,這些固化的觀念與命運的關聯性。當我們越恐懼,越害怕的東西或情況會成為現實,這也表示我害怕的東西成為了我們的命運。
我們是否有自由意志?或者說我們是否能正確的看待我們固有的觀念,我們是否有勇氣做出我們恐懼的東西相反的選擇?而且很有可能,我們得不僅僅是做出相反的選擇。
就像我在雜談:《沙丘:第二部》面對命運,真的毫無選擇嗎?說的,如果保羅真的不想成為Lisan al Gaib,他不該選擇復仇,但他並不能放下他的仇恨,所以他不得不、也必須利用這件事,然後成為Lisan al Gaib。
我們要如何面對恐懼,在沙丘裡有這麼一段祈禱文,是潔西卡在保羅接受測試時說出的。
「我絕不能害怕。恐懼會扼殺思維能力,是潛伏的死神,會徹底毀滅一個人。我要洞穿恐懼,讓它掠過我的心頭,穿越我的身心。當這一切過去之後,我將睜開心靈深處的眼睛,審視它的軌跡。恐懼如風,風過無痕,唯有我依然屹立。」
恐懼的存在是要解決什麼問題?他其實是反應了我們對危險最誠實的反應,這個反應是為了讓我們在野外趨吉避凶,但因為我們已經做為一個現代社會的人類,這些恐懼被隱藏在最細微的地方,比如人際關係中、對自己的期待中或者還沒發生的現實中,這幾個東西都有一個共通點:不確定感。
以最近有名的恐怖遊戲之一,現代的都市傳說The Backroom(後室)或偽人為例,現代人的恐懼是來自於日常熟悉並且重複的東西,象徵的是一種沒有界線、無處可逃的無助感,你說不出的怪異感,是薛丁格的恐懼,而讓你無所適從,因為你不確定他是否是危險,但你依然感到恐懼。
回到主題,我們有需要解決恐懼嗎?不,就像是祈禱文所說的,我要洞穿恐懼。當你認為恐懼需要被解決,恐懼只是被你自己二次肯定。
恐懼如風,風過無痕,唯有我依然屹立。
喜歡我的文章請給我心心並追蹤我!❤️
持續閱讀,保持思考,我們下一篇文章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