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愛玲是民國初年文壇的異數。當時比張更受歡迎的作家,大半已被時代淹沒,倒是毀譽參半的張愛玲,反而成了華文文壇永恆的巨星。除了作品本身的魅力,始終有人將張的作品改編為影像,讓張愛玲的作品與當代觀眾跨界對話,同時也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讀者。
張愛玲擅長以華麗筆法,描述芸芸眾生的生命片段。《色,戒》卻刻意以平淡口吻,描述驚心動魄的故事。張愛玲到晚年仍嘗試不同的寫作方式,勇於突破自己過往的窠臼,讓人感動。倒是易先生不買鑽戒的托詞,「戴在手上,連牌都打不動了」,依稀看到張過往的斐然文采。
電影因幾場露骨床戲,掀起一股風潮。其實這是李安對《色,戒》主旨的詮釋,為什麼王佳芝在緊要關頭,放過易先生?靈感顯然來自《色,戒》引用的「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陰道」這句時人名言,以及易先生的內心告白:「他們是原始的獵人和獵物的關係,虎與倀的關係,最終極的佔有」。電影的幾場床戲,讓觀眾一窺易先生那張沒有表情的面孔之下,不知壓抑了多少情緒。而幾場床戲的互動,也暗示易先生、王佳芝關係的變化。
電影添加大學生殺害勒索者的情節。純潔的大學生愛國行動,一旦成了現實,不免沾染了醜惡的部份,我覺得這部份是成功的。
小說沒介紹王佳芝的身世,電影倒是鋪陳了王喪母,父親遠赴英國又再娶,無意接王赴英。小說寥寥幾句帶過的部份,比如王佳芝接近易太太,大學生的話劇公演、大學生密謀刺殺漢奸、王佳芝接受情報部門命令等等,電影將這些過程具體呈現。小說可說是迷離的大綱,電影則是補實其中的不寫之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