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教授出席「五夜講場 - 哲學有偈傾 2017」第六集「家國天下」。主持人劉保禧博士向陳雲詢問:「中國文化是什麼?」陳雲回答:
中國文化強調人的心靈,與天的心靈相合,治心亦治世。這是華夏文化與西洋乃至印度哲學體系的不同。
與談人郭柏年博士對於「中國文化」作出兩點定義:
第一,人文化成的道德修養精神。第二,屬於理想主義的態度。
並補充:
第一,所謂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國文化或華夏文化很強調個人修養,並且能夠成就他人,化成於天下⋯⋯第二,理想主義是指華夏文化對社會有願景,認為社會應該如何,然後取法乎上,按照願景修正和指導人該如何行動、社會該如何構成。
「中國文化是什麼?」這是一個很難簡單用幾句話回答得完整的問題,中國文化包含各個方面,以上的節目是以哲學為主,因此陳雲和郭柏年都以哲學面向來回答。陳的回答比較簡短,而「強調人的心靈」很可能是漢代以後才出現的現象。郭的回答比較詳細,而且他所提出的兩點基本上在先秦典籍中就能找到對應。陳的回答是正確的,但郭的回答會更完滿一點。
另外,中國文化的發展有一個獨特之處,在清朝滅亡以前,中國社會長期受着儒家經典的指導與籠罩,因此也出現了一種復古的現象。從漢朝的《公羊》學家開始主張孔子為漢朝定制度,九州又依照《書經・禹貢》的地理名稱命名等,儒家經典的指導性非常強烈,而且每一個朝代都以上古聖王作為最高標準。既然如此,一方面歷史在推進,離上古聖王的時代愈來愈遠,另一方面儒家經典的指導性並沒有削弱太多,中國歷史上的儒者大部份時間都是越過了前朝而直接追溯和彷效上古聖王,形成了與西方和中亞文明截然不同的文化特色。
2024.3.25